野外成土因素的调查研究.ppt
《野外成土因素的调查研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野外成土因素的调查研究.ppt(8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野外成土因素与农业生产活动的调查研究,()土壤是各种成土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成土因素能揭示土壤的发生与特性。土壤=f(气候,生物,地形,母质).成土时间()土壤肥力、生产问题(障碍因素)、分布等都是成土因素作用的结果,认识土壤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提高生产力(实际上),为此也必须研究成土因素。,世界上主要的三大分类系统、成土因素系统分为(以前苏联、北美,现在仍然在用):地带性土壤(气候、植被为主导因素),Zonale Boeden;隐域土(母质、地形、水分),Intrazonale Boeden;泛域土(幼年土),发育弱,Azonale Boeden.、标志特征系统(论断层和
2、标志特征分类)、组合系统(成土因素、成土过程、土壤标志特征的综合分类)。(德国分类系统,世界土壤图分类系统、德国的Schroeder 为代表的形态发生分类系统都属于组合系统)。,()目前各土壤分类系统的制订、土壤改良利用分区的高一级分类单元的制订、土壤类型界线的确定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以成土因素为依据。,第一节、气候条件的分析研究 最重要的是了解调查区在气象区划中的位置,从而分析其气候特点及其对土壤和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是成土诸因素中起重要支配作用的因素。,、气候对土壤发育、土壤性质和分布的影响 气候直接影响着土壤的水热状况,对土壤发育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物质的转化来进行的,同时气候也通过影响植
3、被间接地影响土壤的形成。,一、气候条件的分析研究,植 物 生 长,土壤母质的风化,产生土壤分布和利 用 上 的 差异,不同的土壤,影响,气候与高级土壤类型相对应,西北半壁:东南西北 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干旱内陆性土壤地带谱: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士漠钙土,同一地带(四川)高山区:气候寒冷、温度低,以物理风化为主,形成土壤夹砾量较高(),养分释放少,产量低。丘陵和平原区:温度较高,雨量高,以化学风化为主,土壤中的矿物质得到彻底分解,养份和钙质淋失,土壤呈酸性反应。但由于地区性的差异,土壤的发育也有所不同。、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是通过对多因素的影响来实现的。()影响有机质的积累:有机
4、质在土壤肥力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南方高温高湿,生物生长量大,微生物活跃,则生长量大,消耗量也大。耕地有机质积累量更低。北方和高山地区:温度适宜时生物生长量大,低湿季节长,生物积累量大于分解量,故其自然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高。,()影响矿质养分和有机养分的转化:南方高温高湿,转化快,供给作物生长的有效养分多,但淋失也多。北方则相反。()影响作物的布局:在水平地带上,随纬度的变化,温度变化,作物的布局也要发生变化。如长江中下游可种双季稻,上游则不行。在垂直方向上随海拔的升高,温度降低,作物的布局发生变化。越西县:海拔 熟制 1300 两熟年 13001700 一熟年或假2熟(早熟品种或间套作可两熟)1
5、700 一熟年 布拖县:2400可以种玉米,大于2400米只能种荞子或洋芋。,()影响作物的产量:我省湿害较严重,常秋雨绵绵,造成土壤积水过多,影响小春播种和幼苗的生长,影响产量。我省伏旱:78月连续20天降雨35mm,会造成玉米,棉花死亡。川中采用了玉米(100110天生育期)品种选择来避开伏旱,(一般是130天生育期)。霜冻:出现在高原地区,甘孜县霜冻来的早时,出现在7月下旬。对小麦农民采取搭棚和烧柴火的办法来驱逐严寒。,(一)近代气候研究的内容1、光热能:主要来源于太阳的辐射能。(1)太阳每年投射到地球表面的总辐射能(按左大康经验公式计算):,式中:R-太阳总辐射能(kcal/cm2/y
6、ear);Q-直接辐射能(kcal/cm2/year);q-间接辐射能(kcal/cm2/year)a=0.248;b=0.752;a+b=1;n-太阳实际照射的时数;N-太阳辐射总时数。,二、气候因素调查的内容,气候对土壤影响的过程,长期性连续性,近代气候,古气候,对土壤的影响,具有,必须研究,(2)光合有效辐射能(Qq):即能够直接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波段的能量,主要在0.38-0.71nm之间,大致相当于蓝绿-黄红波段。光合有效辐射能占总辐射能的5%。2、气温:主要考虑与植物生长有关的温度指标,包括年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月平均气温,极端最高(低)气温,气温日较差,5(10)的积温和天数
7、等。3、降水: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之间的消长量()、干燥度;收集内容包括全年、逐月降水量,一日最大降水量,及其降水强度,降雪厚度,降雹量,湿润系数,干燥度等。,干燥度(D):,Tx-x的积温,、风状况:包括最多风向,大风风向,平均风速,最大风速,大于3米风速的日数,8级风的日数,沙暴日数。、其他气象因素:全年日照时数,无霜期(0的连续天数),全年蒸发量(系水面蒸发量),灾害性天气(沙暴、冰雹等发生时间、条件及变化规律)。地温、冻土厚度(按需收集)。,干湿程度,K值,干湿程度,K值,过湿湿润润(正常),1.5-2.31.2-1.5 1.0,半干旱干旱极干旱,0.7-0.50.5-0.30.2-0.
8、1,(1)湿润系数K,(二)古气候研究的内容 从土壤的发生发育特征看,更多的成分是受古代气候的影响,而近代气候作用多为继承性的发展,许多古代气候的影响的属性会残留给土体。因此,必须考虑古气候的特点,尤其是第四纪冰川后期气候的变化。在野外调查中常常需要应用第四纪的古气候知识来研究土壤剖面的发育。第四纪以来几个主要地质时期(间冰期)的古气候与当时沉积物及土壤形成的关系。1、上更新世:在上更新时,特别是它的早期,我国北方的气候温暖湿润,致使有些地方堆积了铁锰淀积显著、质地粘重的红土层。如三趾马红土(保德红土)、静乐的红土、北栗红土等。红土的上覆地层遭受侵蚀后有的已露出地面,作为成土母质而影响着现代土
9、壤的形成发育和理化性质。四川形成棕黄色冰水砾石层(二级阶地,老冲积物,形成黄壤)。,2、下更新世-晚更新世间冰期:气温均有回升,但幅度不一,对沉积物和土壤性质的影响也很不相同,北方气候炎热湿润,形成红色粘土层(红色风化壳)。如在黑龙江河谷中发现Ql红色粘土层 以后,我国气温普遍炎热,但北方干燥南方湿润,因而北方出现了大面积的Q2:周口店期的红色土,而南方普遍发现有经过湿热化作用形成的网纹红土风化壳,其风化作用非常强烈,不仅使冰砾物遭到了强烈的风化,甚至连砾石都形成了风化圈,被淋溶下来的铁质胶结,形成多层铁盘。到晚更新世初期气候又转寒冷,在北方有大量的马兰期黄土堆积,在南方有下蜀黄土堆积(三到五
10、级阶地)。直到晚更新世末转入冰后期阶段,气候又有转向温暖湿润的趋势,如在辽宁朝阳和喀左的马兰黄土中可见到1-2层黑土型古土壤,其中有根孔和姜状灰白色的钙质结核,说明马兰黄土在晚期堆积中曾出现过几次温湿的气候,3全新世:据资料可把距今一万年前至今这段气候变化归纳为四个时期。(l)、距今五千年前一段时期,我国气候温暖湿润。这样气候不仅出现在长江以南直到东北北部,甚至内蒙和青藏高原也受到了影响。根据大量研究资料推测,当时我国山地丘陵的土壤分化淋溶很强,质地粘重,而低洼地区进行沼泽和泥炭化过程积累了大量有机质。(2)、在距今五千年到二干五百年间,气候又转向温暖干燥。山地丘陵土壤的分化和淋溶作用减弱,氧
11、化作用加强,而低洼地区土壤沼泽化逐渐消失,有的还形成了埋藏泥炭土。(3)、在距今二千五百年到七百年间,北方气候又变冷变湿。低洼地带土壤是在冷湿气候条件下进行着沼泽化过程。(4)、我国距今700年以来,气候又逐渐变干。湿润时期短,干旱时间长,特别是近500年旱灾多于水灾。黄河流域近400年的旱灾也比较频繁。在这个阶段我国农牧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二、研究方法(一)地理景观研究法 根据地区性水、热指标、划分调查地区的生物气候区类型,作为制定土壤利用改良分区和土壤发生分类的参考。(二)小区域气候观察法 在一个大的气候条件下往往由于局部的地形因素形成一些中小区域气候条件,特别是在山区,容易产生这种情况
12、。如东南季风区的迎风坡,温暖湿润多雨;而背风坡便干旱温暖,使山东南面与山西北面形成两种地理景观,因而就出现两种土壤类型。这种情况在南方的横断山脉和北方的北京山区都是常见的现象。(三)土壤剖面形态观察及物质的地球化学迁移研究法 一般说来土壤剖面形态就等于地面景观的一面镜子,但影响剖面形态所反映和记录的景观,除母质因素以外,主要的是气候因素,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1、矿物质的风化次生矿物的形成:具体表现于土壤剖面粘化层和土壤结构体表面胶膜的存在。他门出现层次的厚度和明显程度与每年积温有一定关系,特别是与夏季高温有关。,2.物质的地球化学迁移系列,它往往表现了气候的干燥度。当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一般土
13、壤呈酸性反应,甚至产生土壤胶体破坏和硅酸移动。一般降水量稍小于蒸发量,且地下水位低者,土体中出现CaCO3等新生体,形成钙质近中性的土壤;而当降水量小于蒸发的比例大,或排水情况不甚良好时,则土壤中或土壤表面产生一价盐分元素积聚即形成就化土壤。至于考虑到古气候对土壤性态的残遗影响,主要通过花粉孢子来分析当时植物群落的类型,进而推断相应的气候特征。(四)指标分析法 1土体风化方式与气候的相关性:在干旱区内土壤物理风化占优势,化学风化较弱,因而土壤富含石灰、氧化镁和碱金属元素;而在湿润区的土壤则化学风化强,可溶性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的含量较高。,2土壤分布与湿润条件的相关性:所有研究这类关系的方程式
14、都是以降水量和蒸发量的比值作为湿润度的指标为基础。如俄罗斯土壤分类中应用湿润系数K(即大气降水量和蒸发量之比),最佳湿润的数值接近于1,在过度湿润的地区大于 1,在干旱地区远比1小。3气候条件与土壤中次生粘土矿物形成的相关性:根据近代土壤学的研究认为,水分条件和pH值对次生粘土矿物的形成过程具有明显相关性。例如,相同的母岩在不同的水分条件下,化学风化后形成不同的次生粘土矿物,见下表:,母 岩,排水良好,排水不良,酸性岩,基性岩,高岭石,埃洛石、蒙脱石,水云母,蒙脱石、绿高岭石,根据罗宾逊和郝里姆斯的研究认为:土壤胶体部分的硅铝率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而与年平均温度和成土母质的特性即母质的风化度无
15、关。科罗乌捷尔重新整理了上述两人的资料发现:土壤粘粒部分的硅铝率(S)与降水量(Rcm)和温度(T)存在如下的函数关系:,第二节 地形的调查研究地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形态特征,他对土壤形成和利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引起母质(物质),水热状况的再分配来实现的,其影响要素是由地形高度、坡度、坡向及其组合特征构成,因而地形与土壤类型密切相关。,(一)地形类型的确定:一般都是按形态特征来划分地形类型、山地:划分标准是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全国的浅切割相对高度下限为100m,上表为我省划分标准。山原:高原切割较深丘原:高原切割较浅时。山地内部按形态要素,可续分为:山顶:呈长条状延伸的称山脊,呈其他形态的有尖顶
16、山、圆顶山和平顶山。山坡;有直形坡、凸形坡、凹形坡和阶梯状坡。山谷;两山之间凹陷的地形叫谷,谷的两侧称谷岸,基部称谷底。谷岸宽阔者称宽谷,陡窄者称狭谷。山谷与山体走向平行者称纵向谷,与山体走向垂直者称横向谷。开阔的谷底包括河漫滩和阶地。,洪积扇:在山谷出口外常形成各种扇形地,连绵成带状称洪积裙。,、丘陵:山地与平原之间的过渡类型,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下(全国为100米以下)。很多地区把丘陵与低山相混,叫做低山丘陵(即绝对高度为低山标准范围的,相对高度在丘陵范围内)。,丘陵类型 相对高度高丘 100-200米中丘 50-100米低丘 20-50米(浅丘)缓丘 20米,调查时还应确定的几个内容:(
17、)丘体形状和坡度:园丘、馒头丘、单斜丘、桌状丘,方山丘,桌状台地等。,()丘与谷的关系:谷按谷底的宽窄来分,坝大于200米,宽谷100-200米,中谷50-100米,窄谷20-50米,狭谷小于20米。按沟谷的长度分为:长谷千米,短谷千米。按沟谷的方向分直谷,曲谷。按沟谷的比降分,坦谷,陡谷。如中丘窄谷区,谷内光湿条件差,低丘宽谷,光温条件好,但谷坦,水分运动慢,易发生深脚田等。,()侵蚀类型和程度:沟状、片状、漏斗状、崩塌。,、平原 指平坦稍有起伏的广阔地面,地壳运动上升和下降的幅度不大,高差在20米以内(全国是10米以内)。,注:四川地貌的划分标准:地貌类型 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高原 300
18、0 m 5000m 500m高山 3000-5000m 500m中山 500-3000m 500m低山 1500m 200-500m丘陵 1500m 200m平原 1600m 20m,根据海拔高度可分为高平原和低平原。平原类型 海拔高度m 相对高度m 低平原 600 200 山原 洼 地 0m 20,平原区,调查时还应确定的几个内容:()注意区分平原中常见的地貌类型和新老关系:冲积扇、洪积扇、阶地和河漫滩。阶地是一级最新,二级以上的阶地为更新世产物,多形成黄壤,阶地级数愈高愈老。洪积扇也是如此。它们是确定土类的重要依据。,()微地形的变化:它可以引起土类、土性和地下水的变化。平原区内,位置较低
19、,则易积水形成下湿田、烂泥田;位置高则形成半沙半泥田、油沙田。()阶地上应注意河流沉积物特性:河流沉积物在水平方向上是,上游粗下游细,近河床粗,远离河床细;垂直方向上是上细下粗或下有砾石层(二元结构)。沉积物的来源也影响到土类,河流流经黄壤区,则其沉积物上发育的土壤差一些。成都平原,沱江水系和岷江水系之间都有差异。岷江水系,主要流经变质岩,千枚岩地区,为灰色冲积物,质地轻,盛产经济作物。沱江水系经过紫色岩区,土壤质地粘重,盛产粮食,作物籽粒饱满些,水稻产量也高些。()洪积扇上应注意物质粗细和夹砾量的变化。()地下水位变化。,(二)地形与水热状况的关系、海拔高度与温度的关系:海拔每升高100米,
20、温度下降0.6(书上0.5),(纬度升高度,其温度下降)。、海拔与降水量的关系:在一定的海拔高度范围内,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升高,其海拔升到一定的高度时,降水量达最大值;在此高度以上,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坡向与土温:南坡吸热多,温度高,水分多,为热性土;北坡吸热少,温度低,水分多,冷性土。农民常把南坡作为苗床。由于地形引起地表水热状况的再分配,故导致其土壤形成和利用的差异很大。、地形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运动、动向,地下水高度等。,海拔高度 最大降水量,峨眉山 二郎山 东坡 2300m 2100mm 拆多山 2600m 800mm,(三)地形与母质的关系:1、在山区和丘陵区:由于冲刷作
21、用,导致母质的再分配,多出现异源母质。山顶(丘陵),冲刷严重,土壤粗骨性强;山脚或冲沟物质堆积,土层厚,夹砾量低。如丘顶为石骨子土,丘腰为石骨子大土(残坡积物),丘脚为大土(坡积物)。冲刷与坡度有关,当然也与植被复盖度有关。地表平缓,冲刷弱,物质稳定停留的时间长,风化深,易形成发育较深的土壤,如地带性土壤。2、在阶地上:阶地前缘物质粗,后缘物质细。,(四)地形与土壤类型的关系1、山地土壤类型:我省是以红壤和黄壤作为基带土壤的,随海拔升高,依次出现,黄棕壤、棕壤、暗棕壤、灰化土(二郎山)。盆边山地基带土壤为黄壤,汉源为红壤,布拖县红壤,甘孜县褐土。在山地垂直带谱中还有非地带性土壤,如紫色土,石灰
22、岩土等。山地土壤调查中应注意土壤的夹砾量和坡向及坡度。山脉走向,相对高度,绝对高度,土壤的垂直变化。2、丘陵区土壤:由于冲刷与沉积引起了母质的再分配,因而土壤从山顶到坡脚是由粗到细。如沙溪庙地层,在丘体上部或顶部出露泥岩,则丘顶形成斑鸠沙土,若为石英砂岩则为砾土,长石砂岩则为半砂半泥,土丘体中部或中下部一般为斑鸠砂大泥土或大眼泥土。由于沟谷形态极其与丘陵的组合关系,引起了沟谷内地表水和地下的再分配,使冲沟里一般形成淹育性水稻土,在冲沟交汇处或坦谷内形成烂泥田,冷侵田(潜育性水稻土)。,(五)地形的野外研究法:()借助于地形图、地貌图、航片、卫片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摸清调查区的地貌类型、分布及成
23、因等。(实验课讲)()野外地形描述:首先区分出大、中、小地形,并加以描述大地形.大地形:指地表相当大的面积内的地表形态的变化,每种地形都占有较大的地段,其坡度,高差和地形特点大体相同。如平原、丘陵、山地地形等。中地形:在大区地形范围内,每一个地区单元所占面积不太大,其坡度、高差和地形特点更趋一致,称为中地形。平原地形中的阶地、河滩地,丘陵中的缓丘、方山丘,山地中的高、中、低山。,小地形:在中地形的范围内,每个地形单元占的面积小,地形特征差异小。如丘体上部平台,一磅田、二磅田,一台土,二台土。例如:高山深切割区山体下部缓坡上(中小地形)低丘宽谷区丘体下部二台地。一级阶地中部低洼处。同时还要记录一
24、些重要数据:如坡度、坡向、岩层走向、海拔高度,借助于海拔仪和罗盘仪,测坡仪。()绘制地形断面图(实习作)。野外可粗略绘制。()地形素描,现在可用照像的方法来代替,一、母质对土壤的影响()影响土壤的分布:在同一生物气候带内不同的土壤分布常因母质的差异所致。如亚热带,地带性土壤是红、黄壤,但在四川出现了大面积的紫色土,是因紫色岩母质所致。同时也因岩性的不同,部分紫色砂岩发育为黄壤或黄壤性土,如金凤寺顺倾坡上。在石灰岩地区发育为黄色石灰土,红色石灰土或矿子黄泥。从上看出,母质对土壤分布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成土过程的速度、性质和方向的影响来进行的。,第三节 成土母质的调查研究,岩石,母质,土壤,土壤的
25、性质,分布和成土过程的速度及成土过程的性质和方向。,是国际、国内划分土属的依据,()母质影响土壤的性质:母质有许多性质往往遗留给土壤。母质影响土壤的无机成分:土壤中的无机成分来自于土壤母质。母质富含某一种无机成分,形成的土壤就富含该种无机成分。如紫色泥岩富含素,形成的土壤就富含钾素。母质影响土壤的机械组成:与母岩的岩性有关,砂岩形成的土壤质地轻,泥岩形成的土壤质地粘重。()母质的风化度影响土壤的肥力状况:母质先天性风化度低,颜色均一,形成的幼年土壤肥力较高;先天性风化深,如先天性潴育、潜育,其母质颜色斑杂,形成的幼年土壤肥力低,如荣昌县自流井组珍珠冲段母岩,先天性潴育。,二、母质类型:、残积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野外 因素 调查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71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