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ppt
《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断与治疗,深圳市儿童医院 杨卫国,概述,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群16,EV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重症病原主要为EV71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斑丘疹、疱疹 重症病例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传染源为现症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主要通过人群消化道、呼吸道和分泌物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流行概况,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主要为CoxA16型1959年将该病命名为“手足口病”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我
2、国于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本病1983年天津发生CoxA16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从手足口病人中分离出EV71,流行概况,EV711969年首次从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1975年保加利亚:705 例患儿受到感染,其中149 例发生了急性弛缓性瘫痪,44 例死亡。1997年马来西亚:2628 例发病,39 例急性脊髓灰质炎样麻痹或无菌性脑膜炎,30 多例患儿死亡。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129106例HFMD,其中405 例为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8 例死亡,死亡原因主要为由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而导致的肺水肿和肺出血。,流行概况,EV71199
3、9年以来,我国广东、福建、上海、重庆等地区报告局部流行EV71感染。2007年山东临沂流行以EV71为主的手足口病。2008年安徽阜阳、海南、广州,河北等。2009年河南、山东等多地流行。,病原学,属微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e)无外壳、正20面体、直径20-30nm、单链RNA,病原学,20多种肠道病毒可致病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等型,B组的2、3、4等型。埃可病毒4、6、9、11等型。肠道病毒71型(分为A、B、C 3 个基因型,其中B型和C型,又进一步分为B1、B2、B3、B4以及C1和C2亚型)等。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
4、(EV 71)最为常见。,病原学(理化特性),560C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对乙醚有抵抗力,20%乙醚,4作用18h,仍然保留感染性耐酸:在PH3.5仍然稳定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对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甲醛、氯化物、酚等化学物质可抑制活性,流行病学,传染源人是已知的唯一宿主及传染源。流行期间,患者是主要传染源。病后1周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带毒者和轻型散发病例是流行间歇和流行期的主要传染源。,流行病学,传播途径消化道:粪-口传播。呼吸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主要途径):可通过唾
5、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医院感染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流行病学,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显性:隐性=1:100患者多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3岁以下婴幼儿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不同病原型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流行特征,四季均可发病,常见于49月份。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流行期间,托、幼机构易发生集体感染。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强度大,传播快,在短时间内即可造成大流行。,EV71特点,EV71较强的传染性:爆发、流行较高的重症率和病死率较为
6、特殊的发病机制:病情加重突然较难做到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无明显前驱症状。主要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和或手足口病。口腔黏膜:小疱疹,常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也可以出现在扁桃体、牙龈及咽部等,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斑丘疹,手足部多见,皮疹主要分布于手背、指间,偶见于躯干、大腿、臀部、上臂等处,呈离心性分布,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直径约37mm,质地稍硬,自几个至数十个不等,23日自行吸收,不留痂,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疱疹性咽峡炎。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临床表现,临床表现,重症可少疹或无疹,临床诊断标准
7、,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确定诊断标准,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 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HFMD临床分类,国外定义:一般病例:单纯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颊炎重症病例:并发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或神经源性肺水肿、心肺衰竭,国内重症病例的标准肠道病毒(E
8、V71)感染诊疗指南(2010年版),重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表现。如:精神差、嗜睡、易惊、谵妄;头痛、呕吐;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体征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危重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 频繁抽搐、昏迷、脑疝。呼吸困难、紫绀、血性泡沫痰、肺部罗音等。休克等循环功能不全表现,重症病例特点,3岁以下多见病情进展迅速多在病程25天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心肺部症状重症病死率:10-25%死因主要为脑水肿、脑疝,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小儿危重患者的早期发现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10年版),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
9、抖动、无力。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EV71对神经系统损害部位,无菌性脑膜炎脑炎脑干脑炎脑脊髓炎脊髓灰质炎样麻痹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小脑炎,多发生在5岁以下小儿,1岁左右婴儿发生率最高,70例神经受累患儿频见症状与体征,发热(99)四肢惊跳 96%精神差或萎靡 81%呕吐(63)嗜睡43%,腹壁反射减弱或消失80%颈抵抗71%膝反射减弱或消失57%四肢肌力下降43%,70例神经受累患儿呼吸循环改变,呼吸急促40例(50)心动过速65例(81)危重病例往往持续心动过速220-240/min以上,少数室速 血压升高40例(50)四肢末梢循环不
10、良30例(37.5),其中6例发生失代偿性休克,EV71脑干脑炎的主要表现,肌阵挛步态不稳颅神经功能障碍眼运动异常心率加快高血压意识改变,脑干背侧功能异常是重症EV71感染的特征,眼球阵挛、上视障碍及瞳孔异常为中脑背侧功能异常的重要提示。脑桥上部病变导致锥体束受累时出现明显肌阵挛(近端肢体为主)。桥脑上部病变可影响小脑功能,出现步态不稳和震颤。桥脑下部病变影响第六、七对颅神经(亦为脑干背侧功能的损害),脑干背侧功能异常是重症EV71感染的特征,延髓上部病变可影响相应颅神经和重要生命中枢,致心率加快、肠蠕动异常、呕吐及高血压等。其中,心率快、高血压表明病情危重。延髓下部病变除上述症状外,还可出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症 手足 诊治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70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