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表.docx
《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表.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提名项目表项目名称完成单位完成人项目简介主要知识产权目录提名意见大型第杂高层钢结构建筑关键技术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建八局西北建设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青岛海径天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同力建设机器人有限公司、西安建大装配式钢结构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建八局新型建造工程有限公司、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郝际平徐坤朱邵辉薛强樊春雷孙晓岭王博万志波王洪臣李龙飞汤伟王凯李有建苏海滨杨学龙本成果属于土木建筑工程领域。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增速,地标性重大项目大量建设。地标建筑结构体系大多数超高和超
2、限,结构形式复杂多样,多塔连体结构、空间异形框架结构、超大悬挑结构、特大跨度连桥等形式最为常见,个别建筑同时具有几种复杂结构形式,由于钢结构性能优异,该类建筑大多采用钢结构体系。相比东部,西部地震烈度普遍偏高,气候条件较差,复杂的建筑形式给结构设计分析、施工带来巨大的技术挑战,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主要如下:适合复杂建筑的新型高性能结构体系和精细化弹塑性分析技术,施工时变力学仿真分析技术和大型复杂超限高层钢结构内力与位形控制技术,超大钢结构整体提升装备和钢结构高精度测量及虚拟预拼装技术。成果主要科技创新如下:1 .系统地建立了适合复杂超限高层建筑的高延性联肢钢框架结构体系及其设计理论,同时构建了组
3、合截面精细化分析单元模型,考虑了钢构件缺陷和板件局部稳定影响,解决了复杂超限高层钢结构抗震性能化设计和精细化弹塑性分析的技术难题,并应用到青海国际会展中心、迈科金属国际、天水市博物馆、西安星璇广场、泰信大度等地标性项目。2 .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监测数据施工时变力学模型仿真分析技术,将实时应力、变形等关键监测数据作为控制指标修正和指导施工时变力学仿真分析模型。研发了多塔、超长、超重连桥、超大悬挑结构以及空间异形框架结构施工内力及变形控制关键技术,解决了复杂超限高层钢结构精确控制的难题的技术难题,并应用到长安云、青海国际会展中心、重庆来福士、西安丝绸之路国际会议中心等地标性项目O3 .研发了适合异
4、形空间复杂钢结构的高精度钢结构数字化检测和三维虚拟预拼装软件成套技术,开发了超大跨度、超重结构整体提升关键装备及配套控制系统,相关技术解决了复杂钢结构高精度测量和预拼装的技术难题。实现了数千吨级的1郝际平,薛强,樊春雷,孙晓岭,等.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与钢梁螺栓连接节点及装配方法P.陕西省:CNB,2018-07-10.2徐坤,孟祥冲,甘宁,等一种倾斜梭形空间桁架吊装方法P.广东省:CNBf2018-04-03.3朱邵辉,宫健,胡宜婷,等.用于定位锚栓群的定位套架P1.广东:CNAf2013-03-20.4郝际平,薛强,孙晓岭,等.一种预制L型异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P陕西省:CNB12018-1
5、1-02.5靖强,郝际平,樊春雷,等.一种通过下翼缘连接的双侧板节点及装配方法P.陕西省:CNB,2018-09-07.6朱邵辉,申屠辉宏,常运华,等.定位器及钢构件的定位方法P.广东省:CNB,2011-06-01.7郝际平,尹伟康,薛强,等.一种支撑插入式梁柱支撑双侧板节点P.陕西省:CNB12018-10-30.8孙晓岭,郝际平,薛强,等.多腔钢管混凝土组合柱与钢梁U形连接节点及装配方法P.陕西省:CNB,2018-07-17.9青岛海德天创科技有限公司.海保钢桥梁建造精度控制系统VLOZ.2019SR.2019-10-20.10肯岛海俅天创科技有限公司.海徒尺该成果属于土木建筑工程领域
6、。近年来,随着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建设增速,地标性重大项目大量建设。相比东部,西部地震烈度普遍偏高,气候条件较差,复杂的结构形式给结构设计分析、施工带来巨大的技术挑战。大型复杂超限高层钢结构建筑关键技术以解决实际重大地标工程技术难题我研发背景,校企联合,以实践一理论一实践为技术路线,依托重大项目,形成了突破性的成果:建立了适合复杂超限高层建筑的高延性联肢钢框架结构体系及其设计理论,和配套的精细化弹塑性分析技术;研发了适合复杂钢结构施工时变力学分析技术和施工过程内力、位形控制关键技术:研发了适合异形空间复杂钢结构的高精度钢结构数字化检测和三维虚拟预拼装软件,开发了超大跨度、超重结构整体提升
7、关键装备。成果解决了超限复杂高层钢结构高层设计、施工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了包括设计方法、软件、施工装备等系列性成果,引领了我国钢结构技术创新,推动了超限高层钢结构的进步。该项目提名书及附件材料全部材料真实有效,成果材料齐全、规范,无知识产权纠纷,人员排序无争议,符合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报奖要求。特提名为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整体性提升,相关技术应用到长安云、青海国际会展中心、重庆来福士、澳门COD梦幻城等多个大型项目。成果解决了超限复杂高层钢结构高层设计、施工关键技术难题,形成了包括设计方法、软件、施工装备等系列性成果,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成果引领了我国钢结构技术创新,推动了超限高
8、层钢结构的进步。寸与精度控制系统软件-分段精度分析软件简称:DACS-OFFICEV3.5Z.2017SR229792.2016-03-01.传统风格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及工程应用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窕院有限公司、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古建园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王军、贾俊明、吕成、周明、车顺利、薛建阳、高朝君、牛晓宇、徐竦、俱军鹤、董凯利、张小茹、贺黎哲、戚亮杰、刘评本项目属工程建设科学技术领域。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对中国传统建筑进行传承和创新,其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该研究基于继承与发展中华传统建筑文化,在延续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基础上对建筑设计理论、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等进行创新和发
9、展。同时,将传统与现代结合,对传统风格建筑设计理论研究及工程方法进行不断完善和革新,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并产生新的、更为丰富的设计和施工方法。该研究包括三个板块内容,分别为传统建筑的智慧传承研究;传统风格建筑现代结构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传统建筑现代施工技术研究。课题形成了全产业链覆盖,通过理论分析、设计实践、施工优化等环节,实现了产学研深度融合。该成果攻克了传统建筑传承、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关键问题,成果创新性简述如下:1、创新性地从建筑文化和建筑技术两方面系统地论述了传统建筑智慧的现代传承,提出了创新性传承方法,揭示了传统建筑技术的营造智慧:2、创新性地分析了传统风格建筑现代结构的受
10、力机理,建立了设计方法,研发出适用的结构体系及关键节点等;3、建立了传统风格建筑施工工艺新标准,形成了创新性工法,可对施工质量和成本有效控制,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该课题成果出版专著约12部,发表高水平论文近百篇,获得国家专利约55项,出版标准1部,形成23项省部级工法。主要知识产权如下:11张锦秋著.长安意匠一张锦秋建筑作品集系列丛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HLo72贺俊明,吴琨,车顺利,韦孙印.一种建筑用屋檐构件及其处理方法PL陕西:CN,2015-09-09.3车顺利,吴琨,贾俊明,董凯利.一种建筑用空心圆椽檐口结构安装方法P陕西:CNA,2015-12-23.4吴琨
11、,贾俊明,车顺利,黄凯利,韦孙Efh马牧.传统风格建筑现代结构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02.5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中国传统建筑解析与传承陕西卷.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11.6薛建阳,戚亮杰.传统风格建筑钢结构体系抗震性能及设计方法,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077贾华勇,王巧莉,张洪才,牛晓宇.传统建筑现代施工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1.04.8DBJ/T61-122-2016仿古建筑施工工艺标准S.陕西省工程建设标准,2016.9徐蛛,张锦秋,曾媛,贾俊明,车顺利,张丽娜,范小炸,王景.建筑物檐口P.陕西省:CNS,2021-
12、11-16.10周明,贾华勇,王巧莉等.砖石类建筑物表面粒子喷射翻新施工方法P.陕为进一步坚守“中华建筑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创新”之路,长期以来,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设计团队及院校、施工单位进行了传统风格建筑关键技术集成及工程应用研究,形成了大量创新性成果,包括著作、论文、专利、工法、标准、工程实践等。研究成果促进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了文化自信,符合建筑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该成果攻克了传统建筑传承、设计、施工等方面的关键问题,成果创新性简述如下:1、创新性地从建筑文化和建筑技术两方面系统地论述了传统建筑智慧的现代传承,提出了创新性传承方法,揭示了传统建筑技术的营造智慧:
13、2、创新性地分析了传统风格建筑现代结构的受力机理,建立了设计方法,研发出适用的结构体系及关键节点等:3、建立了传统风格建筑施工工艺新标准,形成了创新性工法,可对施工质量和成本有效控制,缩短项目建设周期,提高了经济效益。研究成果在黄帝陵祭祀大殿、西安大唐芙蓉园、西安天人长安塔、中国佛学院普陀山教育学院、国家版本馆西安西省:CNB,2011-07-20.分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等众多重大工程中得到成功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推动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进步。该成果技术先进,创新性强,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提名该项目为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绿廊地下空间
14、综合体低碳型开发利用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中建丝路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西安交通大学、中建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中控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设北方有限公司顾兆林、令狐延、油新华、田勇、王华、罗作球、郭建涛、梁存君、李文武、姜雪明城市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镇化率快速增长,2019年已突破60S,预计2030年进一步增至70%。既往的城市化进程呈现了建筑高大化、楼群高密度化的发展特征,造成了城市冠层的地上空间资源不足、空气污染、热岛效应、交通拥堵等的城市问题。为了解决地上空间资源不足的问题,地下空间的
15、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开发已成为共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9号,2011)开宗明义:合理开发城市地下空间资源,适应城市现代化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的需要(第一条):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结合(第三条)。同时,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等全生命周期内践行绿色低碳理念,也是落实建筑领域“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实际行动。该项目因地制宜创新了绿廊-地下空间综合体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模式。项目研究团队围绕绿廊-地下空间综合体的总体开发方案,解决了地下空间绿色开发利用中的理论体系不健全、低碳施工技术欠缺、智能化运维与管控水平低等一系列学科领域的前
16、沿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构建了局地气候监测与评估方法及技术、低碳施工与智能运维的技术体系,在世界规模最大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项目一西安幸福林带项目成功进行了工程实践,部分关键技术得到了其他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检验。取得的研究成果和科技创新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基于西安市城市气候环境规划建议图,提出了幸福林带项目“绿廊-地下空间综合体”的地上-地下空间集成开发模式,构建了幸福林带项目区域的局地气候监测评估方法及技术1、发明专利,一种自均衡多束预应力锚索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ZL8)。2、发明专利,人流量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ZL4)o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大流态湿陷性黄土的复合减缩剂及其应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陕西省 科学技术 提名 项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70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