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传染病防制基本知识.ppt
《重点传染病防制基本知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点传染病防制基本知识.ppt(7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重点传染病防制基本知识,2,一、当前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问题,1、传染病仍是全球的严重威胁在过去的30年中又发现了近40种新病原,其中大部分是病毒.。新出现20多种传染病克雅氏病、艾博拉(病死率高达73)、AIDS、丙肝、O157:H7、O139霍乱、禽流感、SARS 等。1975年以来全球新发现25种主要传染病,3,4,2、重新出现7种传染病霍乱、登革、白喉、流脑、裂谷热、黄热病、结核病(全球感染人数1020万,分布于118 个国家,是单一病种导致死亡人数最多的疾病)。当今美国传染病死亡占死因第三位,自1980年到1992年,由于艾滋病和老龄化对病原体抵抗力的下降,美国死于传染病的人数增加
2、了58%。据WHO统计,全世界有一半人受到新老传染病的威胁,每小时有1500人死于传染病,大多数是儿童和青壮年。21世纪又要回到向传染病作斗争的时代。,5,二、传染病流行的一般规律1、基本概念:由病原生物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感染症(infectious disease),感染症中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给人以及相继传播的感染症则称为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有如下几点本质的区别:,6,传染病是由活的致病因子引起的,这些生物已经成为一定宿主的固有寄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它已适应了定居于人(或其它宿主)的一定组织或器官中。传染病是两种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
3、的结果,有感染与免疫的问题。,7,由于传染病是两种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它的进化问题就复杂的多,有病原体的进化、宿主的进化,还有两种生物相互关系的“进化”。非传染病如果说“进化”,也主要是人在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某些变化。,8,传染病可以传播,有传染源、传播途径、疫源地等方面的流行病学问题,非传染病则没有这些问题。传染病可以传播,一旦放松防治,发病率就会上升。一个传染病病人或带菌者可以威胁周围几人、几十人,甚至成千上万人的安全,而非传染病则不能。,9,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防治也有明显区别,如处理与治疗病人的迟早,对非传染病来说仅影响病人本人的健康,对传染病来说则可影响到其他人是否患病;轻型病人的发现与
4、否,在传染病就会影响到许多人是否被感染,而非传染病则仅仅影响病人本人的健康;治愈病人在非传染病解决了防治问题,而在许多传染病如果仅仅治疗病人,常常出现“只治不防,愈治愈忙”的被动局面,所以除治愈病人外,还有一系列预防和防疫工作必须做。,10,WHO总干事说: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性疾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免受其害,也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对此高枕无忧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院长布鲁姆在为科学杂志撰写的评论中这样说:传染病的特点就是不可预言,11,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无论在病原、临床、流行病学、治疗、预防等等方面都有许多明显的区别。,12,自然感染史与疾病动力学,自然感染史感染
5、动力学a)潜伏期b)感染期c)非感染状态恢复清除死亡,疾病动力学a)潜伏期b)症状期(求医,诊断,疫情报告)c)非疾病状态有免疫力携带者死亡康复,13,2、流行过程传染病流行病学相互作用模型:微生物宿主的相互作用受到一些对感染的出现有决定作用的一般因素的影响:遗传和生物因素、自然环境因素、生态因素以及社会、政治和经济因素,14,传染病多因素模型,15,传染源(宿主)人现症疾病携带者无症状(感染但无疾病发生)潜伏期(发病前)恢复期(病后恢复)慢性(持续感染)动物(人畜共患病)环境,16,传播途径(外源因子的传播方式)接触直接接触(触摸,接吻、性)飞沫和呼吸道分泌物间接接触(中间物体,常是无生命的
6、)垂直传播(宫内,出生时,哺乳)普通媒介(吸入,仪器,输液)空气(飞沫核,尘土)媒介传播(机械,生物),17,人群易感性1、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新生儿增加易感人口迁入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免疫人口死亡2、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计划免疫传染病流行之后,18,疫源地形成疫源地的条件:传染源的存在和病原体能够继续转播疫源地消灭的条件:传染源已被移走(住院和死亡)或不再排出病原体(治愈);消灭了传染源排于外环境的病原体;所有易感接触者,经过该病最长潜伏期未出现新病例或被证明未受感染。,19,影响传染病发生与流行的因素,20,疾病流行规律,Omran的流行病迁移理论(Epidemiolog
7、ic Transition Theory)中将人类的健康与疾病史分为4个时期:(1)瘟疫和饥荒;(2)传染病大流行的减弱;(3)退行性疾病和人为引起的疾病;(4)衰老、慢性疾病、新发传染病(如HIV/AIDS)、古老传染病的死灰复燃(如结核)。另有学者将人类疾病谱的迁移归纳为:传染性与感染性疾病慢性疾病社会文化疾病传染性与感染性疾病。这4个时期可以顺序出现(如在发达国家),也可以表现出很大的重叠(如在发展中国家)。,21,三、传染病的预防和管理,1、传染病防治基本对策切实贯彻预防为主卫生工作的方针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长效机制依靠科技进步,依法管理动员社会参与,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加强传染病监测等基
8、础工作,提高对突发疫情的应急能力分类指导,重点向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向弱势人群和高危人群倾斜,22,建立两个根本机制1、建立传染病控制投入的长效机制 公共卫生由政府买单2、建立群专结合,以专为主的常态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机构和工作机制,23,2、传染病监测我国现有的疾病监测系统有:1、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2、全国疾病监测点监测系统3、医院感染监测系统4、单病种监测系统,24,国内外传染病监测的概况,美国大都市症状监测系统911呼救症状监测医院急诊室病人监测(即时和非即时)市面药房药物销售监测(感冒药)学校学生缺课监测法医死亡解剖记录监测猫狗死亡监测手纸和桔子汁销售监测街上商场打喷嚏
9、症状监测(商场监测电视)双重作用:国防应急-因特网;反生物恐怖监测系统-疾病监测系统,25,台湾新感染症候群监测报告急性出血热症候群急性腹泻症候群急性呼吸道感染症候群急性神经症候群急性黄疸症候群,26,深圳市监测系统,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SARS(不明原因肺炎监测)霍乱AIDS/HIV伤寒、细菌性痢疾疟疾登革热流行性感冒狂犬病免疫相关疾病监测病媒生物监测居民死因监测,27,SARS早期症状预警监测系统,(不明原因肺炎监测)I 类监测医院(2)深圳市人民医院、南山区人民医院II 类监测医院(29)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区级以上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市东湖医院监测内容,28,3、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报告的病种
10、按照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报告的病种分为甲、乙、丙三类共37种。目前各类传染病包括: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乙类传染病是指: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麻疹、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炭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梅毒、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29,丙类传染病是指: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上
11、述规定以外的其他传染病,根据其暴发、流行情况和危害程度,需要列入乙类、丙类传染病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决定并予以公布。,30,责任报告人及报告时限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各类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皆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或某些传染病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时,应在规定的报告时限内向辖区疾病控制部门报告。,31,不同传染病病种的报告时限,32,对疑似病人应尽快确认或排除,并发出订正报告。对病人形成带菌者或有后遗症时,要作转归报告。深圳市卫生局于1997年对霍乱和食物中毒的发现、报告和处理作了明文规定。在深圳市,丙类传染病也作为报告病种,参照国家监测区的要求进行。宝安区为广东省传染
12、病加强监测试点地区之一,对甲、乙、丙类传染病和爆发疫情报告和处理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定期上报和反馈。,33,疫情报告种类1、发现报告 发现传染病病人(包括疑似和确诊病例)应分别按规定时限填发报告卡。2、转归报告 报告的传染病病人已治愈或死亡,应在24小时内发出转归报告卡;已报告的病原携带者病原体阴转与否,应在3天内发出转归卡。3、订正报告 对传染病疑似病人,其它未确诊病人应进行复诊或住院治疗,并将确诊结果在24小时内作订正报告。,34,4、补充报告 对漏报病例应作补充报告。5、关于“转卡报告”根据我国现阶段人口流动的特点,国家卫生部作出规定,按病人发病时的居住地进行传染病报告管理。责任疫情报告人
13、发现前来就诊的传染病人,无论本地户籍或外来流动人员均应填发传染病报告卡。,35,报告卡填写和上报1、填写 疫情报告卡内容要填写完整,不能漏项,14岁以下儿童患者须填写家长姓名,填写项目要正确,住址要具体确切,字迹清楚端正。发生两种传染病时应作2例报告。疫情报告卡应填写新发现的传染病病人,对复诊的急性传染病病人或久治不愈的慢性传染病病人,在明确已报卡的前提下,可不再填以新发病报告卡。2、传染病登记簿 医疗机构必须设立门诊日志和传染病登记册,交由接诊医生认真填写,除用于业务管理外可备疾病控制部门、卫生监督部门考评传染病管理情况之用。3、上报 医疗机构要在传染病报告时限内将医生填写的传染病报告卡上送
14、预防保健科(所),并由防保科(所)专职医生核实后上报辖区疾病控制中心,再由各区疾病控制中心进一步汇总、审核后上报。,36,深圳市从2002年起实行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旧模式层层上报各地不同的信息化条件逐级上报逐级汇总响应时间长,错失有利时机信息资源分散,层层稀释多环节处理,真实性差地域条块分割,关联度差,易忽略存在的危害,新模式直报标准的信息采集方式从基层直接进入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一时间获得信息系统自动通知相关单位和人员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处理中心统一进行统计报表处理各地直接获取统计结果实现快速响应信息资源集中便于宏观决策直接基于个案直报业务之间相互融合
15、,综合处理疾病、公共卫生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7,4、肠道门诊的建立与要求,建立肠道门诊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发现霍乱等肠道传染病病人,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交叉感染,防止传播。设置要求1.街道以上综合性医院及市中医院、市妇儿医院、市儿童医院、市东湖医院必须设立腹泻病门诊。2.腹泻病门诊应全年开诊,保持正常运转。3.腹泻病门诊应方便患者就诊,应设在医院的侧面与其它科室分开,有单独出入门,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防止医院内交叉感染。4.区级以上综合性医院的腹泻病门诊应设有专门的挂号收费室、诊疗室、观察室、检验室(样品采集)、药房以及专用厕所;镇级医院的腹泻病门诊应设诊疗室、观察室、专用厕所和其
16、它辅助诊室。5.腹泻病门诊必须配置专用医疗设备、抢救药品、消毒药械(消毒脚垫、防蝇设施)。,38,配备专用医疗设备、抢救药品和消毒器械。固定的器材、药品有:诊床和观察孔床、刻度桶、浸泡污物容器、吐泻容器、污物袋、塑料围裙、隔离衣、胶靴、手套、刻度量杯、塑料桶、灭蝇药及两种以上的消毒剂。另备有ORS及配置冲服ORS用的量杯,一次性口杯、勺子、奶瓶、滴管及记录表。另外,肠道门诊应具备必要的检验、治疗、抢救及消毒、隔离的场所、装备、器材和药械,如暗视野显微镜、培养基(碱性蛋白胨水、庆大霉素培养基等)、诊断血清(01多价血清、0139血清)、培养箱及防护用品等。6.腹泻病门诊应定有严格的工作制度和消毒
17、隔离制度。7.腹泻病门诊应安排专职医生、护士等相关人员,所有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防疫部门培训,熟悉传染病报告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及消毒方法。,39,疫情报告1.腹泻病门诊负责该医院就诊的腹泻病人的诊治工作,其它科室一律不得接诊腹泻病人。应做好腹泻病人诊断、治疗和临床观察等工作,并建立就诊专册做好登记,项目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单位名称和地址、职业、家庭住址、就诊日期、发病日期、初诊印象、检验处理及结果等,尤其应详登地址和联系电话,防止因登记不详、字迹不清而延误疫情处理。2.腹泻病门诊还应完成当地疾控部门下达的霍乱、痢疾、伤寒和感染性腹泻等监测任务,霍乱病原体培养数应占腹泻病人就诊人次数的10以上
18、。,40,3.腹泻病门诊工作人员作为疫情责任报告人,负责对传染病防治法所规定的甲乙丙类传染病的疫情报告工作,诊断法定传染病后应详细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及时上交医院防保科。4.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应立即报告医院预防保健科,由防保科以电话报告辖区疾控部门,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于6小时内报出。5.医院防保科应不定期抽查腹泻病门诊的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报卡登记本,发现漏报或登记不详应予以及时纠正。6.建立腹泻病人数报告制度,每天做好腹泻病人门诊量统计,由所在医院防保科负责按月报区疾控中心,并上报市疾控中心。,41,检验工作1.镇级(含镇级)以上医疗单位检验科必须开展腹泻病门诊所采标本的微生物
19、学检验工作,承担霍乱、菌痢和伤寒等病原体分离鉴定工作。2.化验室必须配有专职检验人员负责霍乱样品处理,按有关程序进行操作,不得延误。3.对所有送检样品应按规范进行检测,并认真做好记录,不可漏项,详细填写检验结果报告单。发现霍乱阳性或可疑阳性样品应立即报告医院预防保健科和单位值班负责人,并送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以便尽早采取疫点处理措施。4.对检验器材应经常检查,保证正常运转;诊断血清及相关检测试剂应品种齐全,不超过使用有效期。,42,消毒处理1.腹泻病门诊内办公用具、门把、窗、墙、地面等可用0.2过氧乙酸或含有效氯300500mg/的含氯制剂每天喷洒或擦拭。2.诊疗用具用0.5过氧乙酸或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重点 传染病 基本知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69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