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FTM005-2023 大方天麻萌发菌、蜜环菌生产技术规范.docx
《TDFTM005-2023 大方天麻萌发菌、蜜环菌生产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TDFTM005-2023 大方天麻萌发菌、蜜环菌生产技术规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团体标准T/DFTM0052023大方天麻萌发菌、蜜环菌生产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2023-XX-XX发布2023-XX-XX实施大方县天麻协会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生产环境要求25菌种来源及品种26菌种采集及分离37母种制备38二级种异体化制备49原种制备610栽培种制备611菌种贮藏及运输712质量要求713记录入库7参考文献8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给出的规则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大方天麻协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大方县市
2、场监督管理局、大方县农业农村局、大方县林业局、大方县工业和信息化局、贵州九龙天麻有限公司、贵州乌蒙腾菌业有限公司、贵州同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大方县丽军林下种植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大方县汉铮天麻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方县三合森源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大方县好山珍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大方天麻萌发菌、蜜环菌生产技术规范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大方天麻萌发菌、蜜环菌菌种生产的术语和定义、生产环境、菌种来源及品种、菌种采集及分离、母种制备、二级种异体化制备、原种制备、栽培种制备、菌种贮藏及运输、质量要求、记录入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方天麻萌发菌和蜜环菌菌种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
3、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50.2压力容器第2部分:材料GB5007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NY/T1731食用菌菌种良好作业规范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NY/T2375食用菌生产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萌发菌为小菇属(Mycena)的一类真菌,通过菌丝浸染天麻种胚,为天麻提供营养促进天麻生长,大方天麻萌发菌生产主要以石斛小菇(叱dendrobiiFanetGuo)为主。3.2蜜环菌为白蘑科蜜环菌属
4、Armillaria的一类真菌,为天麻提供生产所需的营养,是保证天麻正常生长的共生真菌。大方天麻蜜环菌选用的是来自大方县野生自然环境分离培养出的优质蜜环菌(,Armillariamellea)。3.3母种经各种方法选育得到的菌丝体纯培养物及其继代培养物。也称一级种、试管种。3.4原种由母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也称二级种。3.5裁培种由原种移植、扩大培养而成的菌丝体纯培养物。栽培种只能用于栽培,不可再次扩大繁殖菌种。也称三级种。3.6菌索真菌菌丝体集合而成的绳索状结构。4生产环境要求3.7 生产环境应符合GB50073、NY/T1731的要求。3.8 生产车间应配置有独立的萌发菌
5、、蜜环菌菌种生产车间,菌种生产车间应设置有相应的场地和设备,包括原辅料仓库、原料处理场、洗涤室、配料室、灭菌柜、冷却间、净化接种车间、培养室、质检室、保藏室、贮藏库、紫外线灯等,场地布局科学合理,方便操作。3.9 操作规范应符合NY/T1731的要求。4. 4基质质量应符合NY/T1935的要求。其中,培养菌种所用的木屑、树枝应选用壳斗科、桦木科、大风子科、蔷薇科、豆科等不含芳香油脂的树种,一般选择青冈、板栗等阔叶树种,主料及辅料应新鲜、洁净、无霉变、无虫害等。4.5生产资质应符合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相关规定。5菌种来源及品种5. 1菌种来源5.1.1 野外采集:采集自大方当
6、地天麻野外林下种植区正常生长发育的菌株,所选菌株应与天麻具有亲和力,适宜天麻种植。5.1.2 外购:用于扩繁生产销售的菌株,应从具有一级或二级生产许可证单位引种。不应使用来历不明、种性不清、随意冠名的菌种和生产性状未经系统试验验证的组织分离物作种源生产菌种销售。5. 2菌种品种萌发菌:石斛小菇QLdendrobiiFanelGuo);蜜环菌:高卢蜜环菌(4gallic粗柄蜜环菌(4Cepistjpes)等。6菌种采集及分离5.2 萌发菌5.2.1 采集时间:每年6月8月。5.2.2 采集分离:采集大方天麻野生林下种植区天麻种子萌发形成的原球茎作为分离材料,对其进行分离和培育,获取萌发菌种菌。5
7、.3 蜜环菌6. 2.1采集时间:每年9月11月。6. 2.2采集分离:一蜜环菌菌索:雨晴之后,采集大方天麻野生林下种植区,枯树枝或枯树桩上白色生长点及红色幼嫩的蜜环菌菌索作为分离材料;或者将有蜜环菌菌丝的枯树枝、枯树桩带回室内培养,待其长出蜜环菌菌索后,将幼嫩菌索作为分离材料。 带菌索的天麻块茎:在天麻采收季节,挑选健康的、带菌索的麻种或营养繁殖茎作为分离材料。 蜜环菌子实体:在天麻野外林下种植区或野生蜜环菌生长的地方,采取发育正常、无病虫害、尚未开伞的子实体作为分离材料。 抱子:收集蜜环菌子实体成熟后散出的抱子作为分离材料。7母种制备7.1 PAD培养基制备7.1.1 培养容器:使用玻璃试
8、管,玻璃试管的规格一般使用18m180mm或20mm200mm。7.1.2 管口填塞物:要求使用普通棉花或硅胶塞,不能使用脱脂棉。7.1.3 培养基: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水100Om1,均匀混合。7.1.4 培养基灌入:萌发菌:试管倾斜灌入,灌入量为试管总体积的1/41/5,培养基斜面顶端距棉塞40mm50mm。蜜环菌:试管直立灌入,灌入量为试管总体积的1/22/3,培养基顶端距棉塞40mm50rn7.2 萌发菌母种制备选取健壮的原球茎,清除泥土,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后,置于经灭菌处理的培养皿中,用0.整氯化汞溶液浸泡3min5min,用灭菌小剪刀将原球
9、茎剪成2段3段,在链霉素液中蘸一下,接入PDA培养基中,25C培养5d10d,待发出菌丝后,挑取菌丝接入新的PDA培养基中,25C培养5d10d,如此反复几次,即可得到纯化的母种。7.3 蜜环菌母种制备7.3.1 菌索制备法:切取部份蜜环菌菌索组织,用无菌水冲洗2次3次,放入0.1%氯化汞溶液中浸泡0.5minlmin,再次用无菌水冲洗2次3次,洗去残存的药液,在链霉素液中蘸一下,用无菌淀纸吸干表面附着水后,接入PDA培养基中,在25恒温培养3d4d,培养至接种点处刚产生菌丝分枝时,立即用接种铲截取其中生长旺盛且幼嫩的菌丝顶端部分,接入PDA培养基中,25恒温避光培养,菌丝长满培养基后即得纯化
10、的母种。7.3.2子实体制备法:清除蜜环菌子实体表面泥土,切除菌柄基部,用75%酒精擦拭表面2次3次,将子实体撕开,在菌盖和菌柄交界处或菌褶处挑取小块组织接入PDA培养基中,在25培养517比在接种处刚产生菌丝分枝时,同菌索制备法进行培养和分离获得纯化后的母种。7.3.3胞子制备法:开伞的子实体截去菌柄的下半部,用75%的酒精擦拭表面2次3次,然后将菌褶向下插在抱子收集装置支架上,将支架置于无菌培养皿中,盖上钟罩,收集狗子。待抱子落于皿内后,用无菌水制成抱子悬液接种于PDA培养基,在25C恒温培养3d4d天,在接种处刚产生菌丝分枝时,同菌索制备法进行培养和分离获得纯化后的母种。8二级种异体化制
11、备8.1 异体化制备设备及设施主要生产设备:包括液体菌种发酵罐、空气压缩机、高效空气过滤器、高压蒸汽灭菌锅、净化工作台、(恒温)电磁摇床、玻璃三角瓶等。液体菌种发酵罐、高压灭菌锅和蒸汽锅炉应符合GB150.2的规定;高效空气过滤器对粒径0.10.2Uln粒子的捕集效率在99.999%以上;玻璃三角瓶500ml-2000ml,耐126C高温灭菌。-主要基础设施:液体菌种生产车间应包含配料间、灭菌室、净化冷却间、净化接种间、发酵间、化验室等,并配备相应设施设备。8.2 培养原料化学试剂类、生物制剂及天然材料类应符合NY/T2375要求,同时水不溶物物料需过100目筛。8.3 摇瓶菌种制种8.4 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TDFTM005-2023 大方天麻萌发菌、蜜环菌生产技术规范 TDFTM005 2023 大方 天麻 萌发 蜜环菌 生产技术 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61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