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ppt
《第四章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我国文化管理发展的宏观趋势 现行文化体制的弊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在文化管理上,实行的是一套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事业体制和运行机制。传统文化体制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文化事业高度意识形态化,所有制单一化,文化机构行政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僵化。这样就造成了文化管理中的党政不分、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管办不分,从而形成政府在文化管理中的“越位”“缺位”和“错位”现象,效率低下。造成我国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战略性短缺,影响了我国的文化安全,甚至影响了产业结构的合理配置和升级,形成体制性障碍。,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前国
2、际社会普遍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必然要求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文化体制,文化的发展必须在市场经济体制的总框架内进行,文化在遵循自身发展的同时,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文化产品和服务必须适应消费者和市场的需要,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除了社会效益外,必须讲求经济效益,因为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文化产业与信息产业一起成为新经济的主导产业。在这样的背景下,文化的功能和性质日益丰富化、多样化,产业性质和产业化的发展要求日益明显和强烈。,两分法的宏观管理趋势 党的十六大在以往的文化体制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3、“两分法”的指导思想。江泽民十六大报告: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并鼓励它们增强自身发展活力。坚持和完善支持文化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扶持党和国家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扶持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扶持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群众文化。积极推进卫生体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努力办好二八年奥运会。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
4、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两分法”的提出明确了文化分类管理的原则,为我国文化体制的改革确定了一个基本的体制框架。根据这个框架,新的文化管理体制应从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个方面考虑,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政策,促进文化的全面、健康和协调发展。“两分法”提出的重大意义还在于肯定了文化的经济属性,肯定了文化产业的合法地位,发现并尊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和繁荣文化的客观规律。,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
5、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转变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深化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加大国家投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经营性文化产业单位要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建立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体制。完善文化产业政策,鼓励多渠道资金投入,促进各类文化产业共同发展,形成一批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增强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依法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深化体育改革,构建群众体育服务体系,健全竞技体育体制,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增强全民体质。-中
6、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2003.10.14十六届三中全会),(四)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
7、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繁荣文化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快构建传输快捷、覆盖广泛的文化传播体系。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十七大报告,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
8、,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一)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要加强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建设,进一步完善采编、发行、播发系统,加快数字化转型,扩大有效覆盖面。(三)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四)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一)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发展壮大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广告、演艺、娱乐、会展等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
9、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二)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毫不动摇地支持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文化企业,毫不动摇地鼓励和引导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健康发展。(三)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四)扩大文化消费。,二、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性质不同 在文化的发展战略上,以“壮大产业、繁荣事业”作为先进文化发展的目标。文化产业与文化事业在概念、运作方式、基本作用等方面有着本质的不同。1、文化事业的概念 文化事业就是由国家独资控制、全资举办的公共文化生产机构,或通过政府在市场上的订货和采购,面向全社会整体,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保障全体国民享有公共
10、信息、享用公众智慧、享受社会文明等基本文化权利。文化事业的重要性表现在它的社会功能而不是它的直接的经济功能。文化事业的范围包括:党和国家扶持的重要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体现民族特色和国家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院团,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老少边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发展。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各类群众文化。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体育馆、大剧院、国民教育、公共电视台、广播电台等。党报党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和重要出版社,2、公益性文化的公共物品属性 公益性文化具有公共物品的性质,而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表明,公共物品的属性与市场的属性、产业的属性往往是不兼容的。所谓公
11、益性文化产品是指以整个社会为对象,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可以无偿获取,以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文化产品,它对于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对于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影响,它的最本质的特点在于公益性。这就意味着公益性文化具有经济学上所谓相对私人物品的公共物品的特征。,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 私人物品的定义来自于该物品的使用或消费上的排他性。一个人使用或消费私人物品意味着他人不能同时使用和消费该物品。因此,私人物品具有消费上的竞争性。公共物品是指“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会造成其他人消费的减少”。纯粹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两个重要特性:一方面:在其允许的限度之内,对它的消费不存在竞争性。即:
12、消费者之间不存在竞争性,增加一个消费者并不增加相应的成本。另一方面:它一旦被供应出来,则供应者或生产者就不能阻止任何人来消费它。这也就是所谓公共物品供应的“非排他性”。,公共物品的公共性以及不可排他性,使得私人生产者不愿提供公共物品,同时也必然使消费者产生权利和义务上的困境。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说的“搭便车”问题,即:虽然公共物品给每个人带来了好处和利益,但是谁都不希望自己为此支付费用,因为他认为公共物品并不是专门为他个人而提供的。公益性文化产品的公共物品属性,显然扰乱了市场机制以及文化产业运作逻辑的功能,造成了市场失灵。因为市场机制以及文化产业的运转要求收益能够抵偿成本,或者要求成本能够追踪到单
13、个使用者身上。由于公益性文化产品的集体消费性不可能将每个消费者孤立开来,不可能毫无代价地监督和排斥他人的消费,所以,在公益性文化产品的某些部分面前,市场机制以及产业化机制便无法运转。,纯公共物品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同时包含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或由于技术原因排他成本很高因而事实上无法排他的,是具有纯公共物品性质的公益性文化产品或设施,例如广播电台、城市雕塑以及基础研究(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等。准公共物品 很多具有某种不完全公共物品特点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和服务,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等,这些文化设施和服务的提供在拥挤到来之前增加若干消费者并不会增加边际成本(例如在不拥挤的条件
14、下,多一位图书馆的读者),但拥挤程度的提高会增加成本(等待时间延长、购置书籍和安排阅览室座位的费用增加),它们事实上又是可排他(如在图书馆门口收门票)或通过技术改进(如把博物馆建成封闭式的)就可以降低排他成本,因此,可以收费也可以制订价格。一些公益性文化设施和服务具有排他性的准公共物品性质,社会仍要求它们低收费甚至免费使用。因此,公共文化物品的提供必须由政府来提供。,一个国家的公共文化建设属于一种公共事业,这在全世界的各个现代国家都是一致的。国家社会的各项公共事业,包括公共文化建设在内,必须体现全社会的某些共同的利益,满足全社会的某些共同的需要,因而理当由作为全社会整体“法人组织”的国家来加以
15、统筹办理;一个国家的历届政府即为这一国家社会的在任“法人代表”,因而有责任、有义务代理国家公共事务,举办各项公共事业,为整个国家社会的全体公众提供各类公共产品和服务。,由国家社会通过政府的各种公共部门,向全社会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类:第一类涉及国家社会的政治生活方面,诸如国防、司法、行政管理等维护国家安全、公众秩序、社会公正的设施和服务;第二类涉及国家社会的公共生活方面,诸如交通、邮政、电信等保证生活必需、社会交往、人际沟通的基础设施和服务;第三类涉及国家社会的文化生活和福利保障方面,包括义务教育、文化权利、基本保健等基础文化教育和基本社会福利的设施和服务。,国家之所以能够向
16、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正是经由政府税收来实现的。事实上,国家社会内的每一个经济单位,包括个人和家庭、企业等,通过依法向国家缴税,已经为享有一切公共产品和服务,事先支付了费用。这也就是国家社会的税收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只要政府代表国家社会已经收取了各种税费,便有责任、有义务为全社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应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所谓的现代“民主国家”制度来说,公众社会之所以需要一个政府机构,并且把社会管理的权力集中让渡于在任政府,首先就是要求政府为整个社会提供各类公共产品和服务。组成社会整体的全体纳税公众有权利要求国家和政府尽职尽责,以提供各类合格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形式,将国家税收足额返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四 文化产业 文化事业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609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