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第十三章遗传与进化.ppt
《遗传学第十三章遗传与进化.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第十三章遗传与进化.ppt(7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十三章 遗传与进化,第一节:分子进化一、蛋白质进化,生物物种之间氨基酸的差异和分化时间存在着明显的依存关系,第十三章:遗传与进化,第一节:分子进化一、蛋白质进化,第十三章:遗传与进化,第一节:分子进化二、核酸进化1、DNA 量的变化 在进化过程中,DNA含量在物种间出现明显的增长,从总的趋势看,越是高等的生物,DNA含量越多,大量的基因对维持较为复杂的生命活动是必需的。,第一节:分子进化二、核酸进化2、DNA 质的变化 即核苷酸顺序的变化,借助分子杂交技术,通过温度稳定法来估测不同物种间的DNA的同源程度。,二、核酸进化2、DNA 质的变化,TmA-A=TmB-B=TmA-B A、B属同一种
2、TmA-B TmA-A 或 TmA-B TmB-B A、B有差异,第十三章:遗传与进化,第一节:分子进化三、遗传体系的进化1、遗传物质在进化中的变化 RNA-DNA2、蛋白质合成机制在进化中的变化“三中读二”理论3、染色体的演化,第十三章:遗传与进化,第二节:进化理论一、进化学说 进化论一词最早是由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J.B.Lamarck,1744-1829)在1802年提出的。拉马克的学说被称为用进废退学说,或获得性状遗传学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CharlesDarwen,1809-1882)在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一书为进化论奠定了科学基础。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大大丰富了进化论的内容。
3、现代进化理论主要从群体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角度解释生物的进化机制。,第十三章:遗传与进化,第二节:进化理论一、进化学说 1、拉马克学说(A).生物生长的环境,使它产生某些欲求。(B).生物改变旧的器官,或产生新的痕迹器官,以适应这些欲求。(C).继续使用这些痕迹器官,使这些器官的体积增大,功能增进,但不用时可以退化或消失。(D).环境引起的性状改变是会遗传的,从而将这些改变了的性状传递给下一代。(E)新物种是由渐变的方式而形成的,第二节:进化理论一、进化学说 1、拉马克学说 获得性: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为了适应外界环境而发生的定向变异。拉马克认为:如果环境向一定的方向改变,那么生物由于用进废退
4、和获得性遗传,微小的变异会累积起来而形成为显著的变异,最终引起生物类型的改变。,第二节:进化理论一、进化学说 2、达尔文学说生物个体的变异是绝对的一切生物都有巨大的繁殖率但由于生物的生存空间和食物的有限性,任何生物间存在生存斗争。与无机自然条件的斗争跟同一物种的斗争(种内斗争)跟不同物种的斗争(种间斗争)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变化大都有方向性,第二节:进化理论2、达尔文学说,巨大的繁殖率+有限的生存空间,第二节:进化理论达尔文学说达尔文和拉马克在进化机制上的根本区别:拉马克认为:环境及其变化在顺序上居先。它们在生物中产生需求与活动,而后引起适应性变异。就达尔文来说,首先是随机的变异,然后才是环境的
5、有次序的活动(“自然选择”);变异并不是由环境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第二节:进化理论二、突变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一个群体所包含的基因总数称为基因库。基因库也就是一个群体的基因型。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群体的进化就是基因库中等位基因频率的改变。在遗传平衡群体模型中,基因库中的等位基因频率保持不变。这样的群体不处在进化中。但是,遗传平衡必须满足四个条件。由于没有自然群体满足这四个条件,因而一切群体必然处于进化状态中。进化的机制是:突变、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基因流动。,第二节:进化理论二、突变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变异是指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第二节:进化理论二、突变为生物的
6、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如何理解突变的有利有害性尽管突变对生物体的害处较多,但大部分的突变对生物体的作用是微弱的突变的发生增加了等位基因,因而增加了自然种群的杂合性,而许多杂合子能表现出杂种优势突变的有害也有相对性,它往往随内外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第十三章:遗传与进化,第二节:进化理论三、新基因的起源 新基因形成:是指结构相似而功能相异的非等位基因的形成通过突变形成 突变使原有功能消失,而产生新的功能,导致新基因的产生原有基因的延长而形成 由于等位基因内发生不等交换,而使原有基因延长而形成新基因通过部分重复而形成,第三节:物种的形成一、物种的概念 物种:是指形态相似,有一定分布区域,彼此可以自由交配并
7、产生正常后代的一群个体。衡量是否是同一物种的主要标准:能否杂交并产生能育后代不同物种之间在生殖上存在某种隔离机制物种的形成主要是隔离机制的形成,第三节:物种的形成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物种形成的主要因素是变异,它是物种形成的原始资料。自然选择决定物种形成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隔离导致群体分化,促使新种的形成,第三节:物种的形成隔离的方式地理隔离地理隔离:是指由某些地理条件的阻碍而造成是生殖隔离的前奏生态隔离生态隔离:是指由于食物,环境或其他生态条件的差异而发生的隔离。,第十三章:遗传与进化,第三节:物种的形成隔离的方式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指种群间不能杂交或杂交后代不能生育的现象,它是划
8、分物种的主要依据。受精前生殖隔离季节隔离:是指两个种的生殖季节的不重叠所造成心理隔离:对有求偶行为的动物,由于求偶行为的异常,引起对方的厌恶从而不能发生交配发生隔离。受精隔离:是指能交配,但由于雌雄配子有某种不协调,因此不能结合形成合子。,第十三章:遗传与进化,第三节:物种的形成隔离的方式生殖隔离受精后生殖隔离是指能交配受精形成子一代杂合子但由于F1合子不能生存F1杂种不能发育到性成熟阶段F1杂种不育使得F2代以后带有杂种基因的个体均不育或不能生存而达到生殖隔离的目的。,第十三章:遗传与进化,第三节:物种的形成四 物种形成的方式是一种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渐进式:即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由旧的物种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遗传学 第十三 遗传 进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5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