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与生理学结合的方法.ppt
《遗传学与生理学结合的方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与生理学结合的方法.ppt(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用遗传学与生理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氨基酸生产,前 言 对微生物的代谢途径及代谢网络进行有目的的改造从而提高氨基酸的产量仍然是现代生物工程学的一个主攻目标。为了攻克这个目标,就有必要对尚待进一步完善的细胞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过程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状况做一番描述,主要有如下几个话题:,与生物工程相关的氨基酸产生菌的相关途径的研究进展情况,其中必须包括这些途径的代谢调节以及细胞的整个调节网络的研究进展情况。,对所有的相关途径进行详细的代谢流量分析。这涉及到底物进入细胞的碳架物流量,流经向心途径、中心代谢途径和离心途径的碳架物流量,以及代谢中间产物流出细胞的碳架物流量(the central
2、 and peripheral carbon fluxes)。还原力的流量(redox flux)及能量流量(energy flux)。,以协调和调节的方式对碳架流、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流、能量流进行导向,以提高底物的吸收能力、限制前体物向支路途径的流量、减少中间产物的积累及副产物的形成,还要绕过氧化还原平衡及能量平衡中可能出现的难题。,传统的设计育种(随机诱变加定向筛选),以及DNA重组技术在设计育种中的应用已经大大提高了微生物对氨基酸的生产能力,但人们对于氨基酸产生菌的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等 主要领域的基础知识还相当匮乏。目前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氨基酸的代谢基础:,具有生物工程学重要性的微生物的基
3、本代谢途径及其对应的酶的性质;酶及其调节方式,途径及其调节方式;中心代谢途径及离心途径代谢流量的定量分析;对跨膜传送(底物吸收和产物分泌)的详尽的了解。,目的产物的合成途径是理解氨基酸生产的前提和核心内容。相关的代谢途径不仅包括那些直接导致某特定氨基酸的合成的专用途径,也包括提供前体碳架物的途径、从专用途径分流最终导致副产物生成的分支途径、相应氨基酸自身被降解的途径、以及那些提供还原力和代谢能量的途径。,除了以上这些反映代谢途径基本信息的资料外,代谢流量的相对固定的分布以及代谢流量的动力学响应同样是至关重要的。这既涉及到中心代谢途径(提供碳架物质、还原力及代谢能)的代谢流的定量分析,又涉及到特
4、定氨基酸专用的合成途径的代谢流的定量分析。,此外,底物吸收和目的产物输出等有方向性的跨膜反应对于氨基酸的生产也是极其重要的。除大肠杆菌外,一般工业微生物底物吸收方面的知识是相当欠缺的。氨基酸跨膜输出的研究领域近年来才受到关注。方向性的跨膜反应的机理、微生物能学及氨基酸分泌的调节等方面的知识对于理解氨基酸生产过程也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将一起回顾发酵法生产氨基酸的代谢基础的建立过程,一起讨论代谢流量分析对于了解细胞生理的意义和氨基酸生物合成的代谢工程,还将一起讨论跨膜输送方面为数不多的研究工作,以及这方面研究对于微生物过量合成氨基酸的意义。在此基础上,讨论以氨基酸为目的产物的微生物代谢设计的新进展
5、和新方法。,1.氨基酸生产的代谢基础2.氨基酸生物合成的代谢流量 分析3.底物的跨膜吸收与氨基酸的 跨膜输出4.氨基酸生产的代谢设计,氨基酸生产的代谢基础1.1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1.2 代谢产物生产的生理学,1.1 氨基酸生产的代谢基础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涉及以下5个方面:(1)底物吸收;(2)进入中心代谢途径前的准备途径;(3)经中心代谢途径产生碳架化合物(氨基酸的前体化合物)、还原力(如NADPH、NADH)和代谢能(ATP 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等);,(4)通过同化(合成)途径将碳架化合物转化成目的氨基酸,此过程涉及到还原力与代谢能的供需平衡,同时也涉及主要载流途径与分支途径之间的关系;(5
6、)目的氨基酸的跨膜输出等;(6)目的产物进一步代谢的途径。,谷氨酸棒杆菌中赖氨酸的合成是研究得最为广泛的。图 2 列出了谷氨酸棒杆菌中天冬族氨基酸生物合成相关的途径及重要步骤的代谢调节情况。,图1.微生物细胞合成氨基酸的相关途径及代谢调节示意图,其中,各相关酶及途径水平上的代谢调节,以及整个细胞水平上的全局调节对于代谢流的导向和改造是至关重要的。对微生物整个代谢网络进行有目的的改造和设计涉及到大范围的遗传改造。,该同化(合成)途径通过草酰乙酸(OAA)与中心代谢途径相接,天冬氨酸是该族氨基酸的共同前体物。来自回补途径及TCA环的草酰乙酸,进入合成途径并在天冬氨酸-半醛(ASA)处分为两条支路,
7、一条通往赖氨酸,另一条通往苏氨酸、蛋氨酸(甲硫氨酸)及异亮氨酸。该途径上主要调控点是天冬氨酸激酶(AK),其他重要的酶包括高丝氨酸脱氢酶(HDH)和苏氨酸脱氢酶(TDH)。,再往后的流量控制点是是通往赖氨酸 DDP合酶(见图中DHDPS)以及赖氨酸的需能输出。要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必须全面考虑这些方面,仅仅对于个别反应(即便是最重要的调控点)进行改造并不是理想的方法,Broer 等曾将脱敏的AK的基因导入野生菌中进行表达,但并未获得很令人满意的赖氨酸产量。,该途径上另一值得关注的特征是从六氢吡啶二羧酸出发合成二氨基庚二酸的旁路途径的出现,借助于 NMR 手段已经得知,旁路的出现依赖于某些代谢条
8、件,特别是可利用的NH4+的存在。,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参与特定氨基酸合成途径及与之相关的其他代谢途径的酶的调节特性,包括酶活力的调节和酶的表达的调节。特别是必须详细研究中间产物或终端产物对途径起点或分支处的关键酶的调节。,图2.,天冬族氨基酸的生物合成及代谢调节.,(其中 表示反馈抑制;表示反馈阻遏),I,R,缩写符号:ASA为天门冬氨酸-半醛,Hse为高丝氨酸,SucAKPA为琥珀酰二氨基庚二酸;AK为天冬氨酸激酶,DDPS为二氢吡啶二羧酸合酶,HDH为高丝氨酸脱氢酶,HK为高丝氨酸激酶,TDH为苏氨酸脱氢酶,AHAS为乙酰羟酸合酶;PEPS为PEP合成酶,PK为丙酮酸激酶,PC为丙酮酸羧化
9、酶,OAADC为草酰乙酸脱羧酶,PEPC为PEP羧化酶,PEPCK为PEP羧激酶。,PYR,AcCoA,OAA,TCA,CTA,HDH,hom,DDPS,dap,A,Asp,Asp-P,AK,lys,C,ASA,Hse,I,Met,DDP,SucAKPA,DAP,Lys,HK,thr,B,Ile,Thr,TDH,ilv,A,AHAS,ilv,BN,I,Thr,Lys,Thr,Met,R,Met,R,Ile,Leu,Val,R,Ile,Ile,EMP,PEP,PEPC,PEPCK,PC,OAADC,PK,PEPS,Glc,G6P,PTS,奇异三角区,I,I,I,要想根据细胞粗提取液的测定结果对这
10、些酶的调控性质做出适当的解释是靠不住的。这一方面是因为它们在这些条件下可能不稳定;另一方面,对于需要什么样的辅因子才能保持它们的活性或(和)它们在缓冲液中的稳定性,也知之甚少;而且特别是因为在抽提的过程中,那些参与胞内酶活性调节的必需因子会丢失。,谷氨酸棒杆菌中存在-酮戊二酸脱氢酶便是一例。人们最初认为这个酶在谷氨酸棒杆菌中并不存在。正因为如此,才出现了这样的假设,即:TCA 环在该处的中断引起-酮戊二酸的“溢出”,最终导致谷氨酸的分泌。后来才弄清这个酶在谷氨酸棒杆菌中实际上是存在的,但是它似乎很不稳定。,另外,在关于代谢流的研究中有迹象表明,在谷氨酸棒杆菌中-酮戊二酸脱氢酶的活性已被调低了(
11、dawn-regulated),但这在细胞抽提物中至今不能得到证实。进行详细的代谢流量(包括相关中间产物的流量)分析,或许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办法。,正确描述代谢网络的主要节点的调控模式是十分必要的,但常常是十分困难的。谷氨酸棒杆菌中丙酮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节点的复合模式就是最好的例子。谷氨酸棒杆菌中PEP、PYR和OAA所构成的“奇异三角区”(magic triangle)是研究的热点。,Glc,PEP,PYR,AcCoA,OAA,G6P,Glc,注:PK,PC,PEPC,PEPCK,OAADC,PEPS,PTS,奇异三角区,PEP通过PYR和AcCoA向TCA环提供C2单位,同时,PEP、
12、PYR 以及 AcCoA 还通过回补反应(通过乙醛酸环)为TCA环提供重要中间产物,这些回补反应对于以TCA环代谢中间产物 为前体的氨基酸的生产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该区包含可能有多达七个酶的参与,其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丙酮酸激酶(PK)、草酰乙酸脱羧酶(OAADC)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磷酸转移酶系统(PTS)都已得到鉴定,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合成酶(PEPS)已被假定存在。丙酮酸羧化酶(PC)的存在已得到代谢流量分析的实验数据的支持。,合成代谢途径通常受反馈抑制和反馈阻遏的严格调控,比如 图2 中的AK、HDH、TDH、AHAS等。不过,相对于
13、大肠杆菌而言,谷氨酸棒杆菌中的调节尤其是天冬族氨基酸合成途径的调节还是比较简单的。,研究表明,仅仅研究与合成途径直接相关的酶的调节以及还原力和能量的供给,以及对“瓶颈”处关键酶的解调节或过量表达仍是不够的。中心代谢途径和合成代谢途径,特别是合成代谢途径,同全局调控机制密切相关,如紧缩控制、营养阻遏、供氧控制、氮源调节、渗透压调节及生长阶段调节等。这些问题对于氨基酸的合成非常重要,但对它们了解得并不多。,氨基酸的生产中经常用到特定的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一方面,在分成两支的氨基酸合成途径中,一个分支途径的终端产物氨基酸的营养缺陷,通常对另一分支的终端产物氨基酸的合成起促进作用。,(其中 表示反馈
14、抑制;表示反馈阻遏),图3,天冬族氨基酸过量合成的机理,I,R,PYR,AcCoA,OAA,TCA,CTA,HDH,hom,DDPS,dap,A,Asp,Asp-P,AK,lys,C,ASA,Hse,Met,DDP,SucAKPA,DAP,Lys,HK,thr,B,Ile,Thr,TDH,ilv,A,AHAS,ilv,BN,Thr,Lys,Thr,Met,R,Met,Ile,Leu,Val,Ile,Ile,EMP,PEP,PPC,PCK,PC,ODC,PK,PPS,Glc,G6P,PTS,比如图 3 中,谷氨酸棒杆菌中高丝氨酸缺陷或苏氨酸缺陷的赖氨酸生产菌株,大肠杆菌中甲硫氨酸缺陷、二氨基庚二
15、酸缺陷或异亮氨酸缺陷的苏氨酸生产菌株。,R,R,I,I,I,I,I,另一方面,某些化合物对菌体生长的限制,不论是氨基酸或其他化合物(比如磷酸盐),都可能成为有利于特定生物过程的最优控制的技术条件。,尽管连续培养得到的结果表明,赖氨酸的生成是与细胞的生长是相关联的。但在有效分泌的生理条件下,氨基酸生产菌一般都处于生长受限制的状态。,然而,对于与生长限制相关的中心代谢(central metabolism)和外围代谢(peripheral metabolism)的改变如何影响氨基酸的有效生成,还不很清楚;这或许与影响到许多不同的基因和操纵子的调节网络(regulatory networks)的作用
16、有关。,谷氨酸的生产可以建立在完全不同的细胞代谢态势下。许多方法可诱导其分泌,包括生物素亚适量法(用于谷氨酸生产的谷氨酸棒杆菌是生物素缺陷型)、添加胺类表面活性剂(如吐温40和60)、在菌体生长期添加青霉素、甘油或脂肪酸缺陷菌株在限制条件下生长和采用温度敏感突变株等。,很显然,所使用的这些方法都对细胞质膜或细胞壁有一定影响,但使细胞膜通透性发生变化的机理是不完全一样的。,谷氨酸的分泌曾被认为是因为相对简单和直接的代谢改变(即影响细胞膜性质)的而引起的,然而最近发现在没有紧缩效应的大肠杆菌(rel A 基因缺损)中,通过氨基酸饥饿法可以触发细胞借助于载体的谷氨酸分泌活性,这表明全局调节机制对分泌
17、的影响是存在的。,1.2 氨基酸生产的微生物生理学对于经氧化还原过程实现氨基酸生产的重要性,早有所认识。但对其中大多数现象(至少在分子水平上)仍未很好理解。对一般的代谢调节现象做如下五点概述,可能将有利于我们从生理学的角度去理解代谢中间产物的生产。,(1)氨基酸的生产与菌体生长之间的关系尚未解决(耦合与否?)。,(2)限制生长条件下的微生物生理。在缓慢生长或非生长条件下,有目的地控制底物的吸收与代谢的速率,能提高发酵工业生产效率。因此,要用分子技术或生化技术对此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以阐明在限制生长条件下,微生物的生理背景同工业发酵过程的应用必定密切相关的道理。,(3)溢出代谢的概念:当这个生理
18、学的新见识同过量生产的特定代谢条件,在分子水平上发生相互关联的时候,溢出代谢(overflow metabolism)的概念是值得关注的。,例如,在过量生产某种产物的代谢条件下,已观察到某些特有的代谢中间产物,如 丙酮酸、-酮戊二酸等会大量分泌。这些特定的代谢中间产物先在细胞内累积(这取决于碳源的性质和生长限制),然后分泌到细胞外(如果细胞具备允许这些代谢中间产物跨膜机构或有输送系统存在),从而抵消在碳架物质、还原当量和代谢能等在代谢中的不平衡。,(4)代谢不平衡:细胞的代谢不平衡指碳架物质不平衡,特别是指代谢能和还原当量的不平衡。代谢不平衡的条件常常涉及到溢流阀(overflow valve
19、s)的功能。事实上,代谢网络之所以能够在失去平衡的条件下(如大量氨基酸的过量合成)得以维持,是因为它具备使通常情况下(指碳架物质和代谢能限制的条件下)耦合在一起的代谢流脱钩的灵活性。好几个术语,如“解耦联”、“代谢能溢出”等就是用来说明这种灵活性的。,实际上,曾有人这样描述过细菌的这种行为:“可以推断,细菌对于代谢能过剩的解决办法是把它浪费/用掉”。然而,对特定条件下(如与不生长发生耦合或耦合欠佳的氨基酸的生产条件下)代谢能耗散的机制,尚待进行深入的研究。,在细菌中存在很多能够浪费代谢能的反应和反应组合。如K+或NH4+的无效循环,(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发生)质子的无效循环。这样的代谢能溢出反应表
20、明,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之间存在不平衡,而这正是氨基酸生产菌种所希望得到满足的条件。,其实,关于谷氨酸棒杆菌的赖氨酸生产的能量溢出问题已有过争论,赖氨酸生产的最大转化率可能受到过量的代谢能的约束。赖氨酸的合成的高度增加使代谢发生改变,引起代谢能的过剩。因此,可以认为高的能量耗散能力适合于代谢中间产物(如氨基酸)的过量合成。,(5)有关渗透适应性问题:在分批培养的条件下,发酵液中溶质(碳源和能源)的浓度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了解和控制有关渗透适应性的代谢过程显然就相当重要了。细胞外部渗透压(实际上是水活度)的改变不但对细胞的代谢,而且对底物的吸收、产物的释放都会产生有效的影响。,关于真细菌这方面的
21、基本机制的研究,可能促使我们去选育已丧失以下两种能力的菌株:一是丧失对不利于生产的渗透保护物质(如海藻糖)的合成能力;二是丧失对代谢和输送反应做出渗透压响应的能力。,2.氨基酸生物合成的代谢流量分析 除了代谢途径及其调节机制和已知途径的化学计量分析以外,稳态代谢流量和流量动力学分析对于理解氨基酸生产的代谢网络也越来越重要。,这既涉及到提供碳架物质、氧化还原当量和代谢能的中心代谢途径,也涉及到那些通往特定氨基酸的合成代谢途径。代谢流量分析和代谢流的动力学分析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鉴定代谢网络中所一般认为的限速步骤。,主要可通过两种不同的方法定量地、完整地描述细胞的代谢网络:(1)描述各步反应(酶)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遗传学 生理学 结合 方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55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