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4第三章孟德尔遗传.ppt
《遗传学4第三章孟德尔遗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遗传学4第三章孟德尔遗传.ppt(1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孟德尔遗传,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统称为性状(character)。这里所说的性状是统称,也可以说是一个抽象概念,是指生物体的总的表现型特征。,为什么孟德尔从他著名的豌豆杂交试验中能推导出遗传的两大规律?选材好 精心设计:采用相对性状有差异的植株;采用因子分析法.,采用了正确的试验分析法 独特的思维方式:先简后难;动用了假设推理 首创了测交法进行验证 其他主客规因素:主观;客观,孟德尔规律长期不被接受的原因,达尔文于1859年发表的自然选择学说及其所引起的争论吸引了过多的注意力;而孟德尔在科学界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他的研究表明遗传因子与性状在世代间的稳定传递
2、,与当时进化论强调的生物界广泛变异的思想也似乎并不相吻合。,4 孟德尔思想的超前性。颗粒遗传观念、统计分析方法、严密的逻辑思维等都超出了同时代学者们的理解和接受能力。遗传因子仅仅是一个抽象概念。当时对生物有性生殖过程及其机制知之基少,5 孟德尔本人对其理论普遍适用性的研究遇到挫折。由于他在材料选择上的不幸,结果他并不能用遗传因子假说来解释蜜蜂、山柳菊属植物等的遗传现象。,6 而在材料的选择上,受到学术权威的影响 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一个当时的学术权威慕尼黑大学植物学教授耐格里的影响。7 自我都怀疑其理论的正确性 连他自己都怀疑期理论的正确性或适用范围;尽管对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的试验是完全能够自圆其
3、说。,孟德尔规律的重新发现与证实,1900年,孟德尔规律重新发现并被广泛接受。首先,自然选择学说的地位已经基本确立。人们在对其进行完善的同时必然将注意力放到生物性状变异的产生和传递这一遗传学问题上来;其次,细胞学对生物有性生殖的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再者,分别以不同的生物为研究对象,重复孟德尔的杂交试验,得到相似的结果,可用遗传因子假说解释,表明孟德尔遗传因子假说及其分离规律是绝大多数有性生殖生物性状遗传的基础(普遍性)。,一些相关术语:1.性状:生物的不同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的统称.2.遗传性状:能从亲代传给子代的性状.3.不遗传性状:不能遗传的性状.4.质量性状:在可遗传的性状中,由一对或少
4、数几对基因所控制的,在后代的变异呈现非连续性的性状.5.数量性状:在可遗传的性状中,由微效多基因控制的,在后代的变异中呈现连续性,不易分组的性状.,6.单位性状:被区分开来的每一个具体的性状.7.相对性状:有相对差异的单位性状.8.显性性状:相对性状杂交,杂种一代所表现出来的亲本之一的性状.9.隐性性状:相对性状杂交,杂种一代没有表现,在二代表现出来的亲本之一的性状.10.非相对性状:除相对性状外,任何两个性状之间都称为非相对性状.,11.杂交:两个具有不同遗传性状的品种或类型人为使其雌雄配子结合的过程.12.母本:有性杂交中接受雄配子的一方.13.父本:有性杂交中提供配子的一方.14.亲本:
5、用于杂交的双方均称作亲本.P15.杂种后代:杂交之后产生的后代个体.F116.自交:相同品种的生物个体的雌雄配子的结合.17.个体:每一个亲本,后代或单株.18.系统:由个体产生的后代群体.,19.品系:起源于同一祖先的遗传性稳定的群体.20.品种: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遗传性比较一致的生物类型.21.正交与反交:一对杂交亲本相互杂交称为正交;将其亲本(父母本)调换,进行杂交称为反交22.回交:杂交一代与亲本之一的杂交过程23.测交:杂交一代与纯合隐性亲本进行的杂交。,第一节 分离规律,一、孟德尔的碗豆杂交试验二、分离现象的解释三、表现型和基因型四、分离规律的验证五、分离比例实现的条件六、分离规
6、律的应用,孟德尔的碗豆杂交实验,Mendel先从市场上买了34种不同的豌豆,种了两年,从中选出了22个在遗传上稳定的品种(品系)进行详细观察。这些品种的性状都很稳定,是真实遗传的,很符合他的试验要求。他用这些豌豆进行了8年(1856-1864)的杂交试验,获得了重要的成果。,他选择了七对区别分明的相对性状进行研究。这7对相对性状是:种子的形状:圆的和皱的子叶的颜色:黄色和绿色花 的颜色:红花和白花成熟豆荚的形状:饱满的和不饱满的未成熟豆荚的颜色:绿色和黄色花的着生位置:腋生和顶生茎蔓的高度:高的(2m)和矮的(小于0.5m),玉米性状 亲代相对性状 F1的性状表现 F2的性状表现及数目 比率
7、籽粒 饱满凹陷 饱满 满540:凹陷164 3.28籽粒色 有色无色 有色 有色484:无162 2.98籽粒 凹陷饱满 饱满 饱满532:凹陷173 3.08籽粒色 无色有色 有色 有色520:无色175 2.97请你从上述现象,总结出共同的规律来。,F1的表现是一致的;F2代杂交亲本的相对性状全部表现出来,即F2发生了性状 分离现象;F2代出现显隐性性状有比例的分离,近似3:1;正交和反交,杂种后代的遗传动态是相同的。性状分离现象,性状 亲代相对性状 F1的性状表现 F2的性状表现及数目比率鲤鱼鳞片 全鳞散鳞 全鳞 全540:散1643.28金鱼眼 普通眼龙睛眼 普通眼 普通眼484:龙睛
8、眼162 2.98鲤鱼鳞片 散鳞全鳞 全鳞 全532:散173 3.08金鱼眼 龙睛眼普通眼 普通眼 普通眼520:龙睛眼175 2.97请你从上述现象,总结出共同的规律来。,F1的表现是一致的;F2代杂交亲本的相对性状全部表现出来,即F2发生了性状 分离现象;F2代出现显隐性性状有比例的分离,近似3:1;正交和反交,杂种后代的遗传动态是相同的。性状分离现象,二、分离现象的解释,Mendel提出了一系列的假设,试图对分离现象作出解释。他提出: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遗传因子(inherited factor)在体细胞内是成对的,在性细胞内是成单的。杂种F1的体细胞中成对的因子是彼此独立的,每个
9、配子中只具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杂种产生不同类型的配子且数目相等且配子的结合也是随机的,现以豌豆红花白花的杂交组合为例说明如下:P 红花(雌)白花(雄)CC cc 雌配子 雄配子C c F1 Cc F2 CC Cc cc 3/4红花:1/4白花,分离规律的实质 相对性状由相对的遗传因子所控制,在形成配子时,相对因子彼此分离而各自进入到不同的配子中去,并产生数目相等,类型不同的配子。,分离规律在很多生物中得到了证实现以鲤鱼的鳞片为例说明如下:P 全鳞(雌)散鳞(雄)AA aa 雌配子 雄配子A a F1 Aa全鳞 F2 AA全鳞 Aa全鳞 aa散鳞 全鳞(540):散鳞(164),金鱼的眼睛性
10、状的遗传:P 普通眼(雌)龙睛眼(雄)DD dd 雌配子 雄配子D d F1 Dd普通眼 F2 DD普通眼 Dd普通眼 dd龙睛眼 普通眼:龙睛眼,鲤鱼的全鳞基因A为显性,散鳞基因a为隐性。写出下列杂交组合的亲本基因型(1)全鳞全鳞,后代全部全鳞;(2)全鳞全鳞,后代3/4全鳞:1/4散鳞;(3)全鳞散鳞,后代1/2全鳞:1/2散鳞,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基因在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也是成对的)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各进入一个配子中(体细胞中成对的染色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也是如此)基因的行为和染色体的动态的一致性使人们认识到:基因在染色体上,成对的基因应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
11、色体上,分离规律的细胞学基础,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控制着同类相对性状的基因纯合体:相同位点的等位基因是一致的个体如RR,rr杂合体:相同位点的等位基因是不一致的个体如Rr纯合体不发生分离,杂合体必然要发生分离,纯合体与杂合体在遗传行为上是不一样的。一对基因的纯合体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自交子代还是纯合体,其性状不会发生分离,表现为遗传上的稳定性。而一对基因的杂合体能产生两种配子,自交子代就会出现不同的基因型和不同的表现型,表现为遗传上的不稳定性。,三、表现型和基因型,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Johannsen把Mendel所称的遗传因子叫做基因(Gene)。基因型:个体的基因组合(性
12、状表现的必备内在因素,即遗传的物质基础。例如,CC和Cc基因型决定花的颜色是红色,cc基因型决定花为白色。),表现型:生物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如红花、白花;鲤鱼的全鳞、散鳞人们所能见到或用仪器设备能够检测到的性状称为表现型表现型是基因型在外界环境条件作用下的具体表现,基因型是表现型的内在遗传基础。表现型可以直接观测到。基因型是据表现型用实验方法确定的。,在遗传研究中,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单位性状是数不胜数的,人们不可能在同一个试验中研究生物体的全部表现型或全部基因型,一般只能研究个别的性状或少数几个性状(表现型)及其基因型。,四、分离规律的验证,Mendel对分离现象的解释完全是一种假设。这个假设的实
13、质就是体细胞中成对的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彼此分离,互不干扰,因而配子中只具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这个假设必需用实验来验证,若假设不能验证,充其量只是一种假说(hypothesis)而已,若在实验中得到验证,假设便成为规律。历史已经证明,解释分离现象的假设是能够验证的,因而分离现象便成为分离规律。这是遗传学中的最基本的规律。验证的方法有几种,主要的是测交法自交法F1花粉鉴定法红色面包霉杂交法,(一)方法、测交法,如果用F1与隐性个体(隐性纯合体)杂交,后代的表现型类型和比例就反映了杂种F1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事实上也反映(测验)了F1的基因型。,为了测验个体的基因型,用被测个体与隐性个体交配,为什
14、么?被测个体不仅仅是F1,可以是任一需要确定基因型的生物个体。,、自交法,纯合体(如CC)只产生一种类型的配子,其自交后代也都是纯合体,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杂合体(如Cc)产生两种配子其自交后代会产生3:1的显性:隐性性状分离现象。,F2基因型及其自交后代表现推测(1/4)表现隐性性状F2个体基因型为隐性纯合,如白花F2为cc;(3/4)表现显性性状F2个体中:1/3是纯合体(CC)、2/3是杂合体(Cc);推测:在显性(红花)F2中:1/3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其F3均开红花;2/3自交后代将发生性状分离。,F2基因型及其自交后代表现推测,F2自交试验结果,发生性状分离现象的株系数与没有
15、发生性状分离现象的株系数之比总体上是趋向于2:1。表现出性状分离现象的株系来自杂合(Cc)F2个体;未表现性状分离现象的株系来自纯合(CC)F2个体。结论:F2自交结果证明根据分离规律对F2代基因型的推测是正确的。,豌豆7对相对性状显性F2自交后代表现,、F1花粉鉴定法,测交法是根据测交后代表现型类型和比例来测定F1产生配子类型和比例,并进而推测F1基因型,即:Ft表现型类型和比例F1配子类型和比例F1基因型性状是在生物生长发育特定阶段表现,大多数性状不会在配子(体)上表现,因此无法通过配子(体)鉴定配子类型,如花色、籽粒形状等。,花粉鉴定法,也有一些基因在二倍孢子体水平和配子体水平都会表现。
16、例如玉米、水稻、高粱、谷子等禾谷类Wx(非糯性)对wx(糯性)为显性,它不仅控制籽粒淀粉粒性状,而且控制花粉粒淀粉粒性状。,用稀碘液处理F1的花粉,非糯呈兰黑色反应,糯(含支链淀粉)呈红棕色反应两种不同色泽的花粉粒数目大致相等说明:杂合的F1在形成配子时减数分裂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发生了分离,带有非糯性(Wx)的配子数目和带有糯性(wx)的配子数目大致相等,、红色面包霉杂交法,分离现象在某些真菌中得到了明显的验证用红色菌丝的正常菌种与产生白色菌丝的变种杂交,两个分生孢子的单核结合成二倍体的合子,在子囊中进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生成8个单倍体的子囊孢子将子囊孢子分别培养得到每个孢子的菌丝,
17、发现四个孢子长成红色菌线,四个孢子长成白色菌丝,呈1:1的比例说明是由于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分离的结果,(二)显隐性的相对性一切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包括人在内,普遍存在着性状分离现象。再如:动物的毛色有黑白之分,动物的有角与无角、耳朵下垂与竖立;植物果实的长与圆、有芒与无芒、抗病与不抗病、高杆与矮杆、微生物孢子的有色与无色、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人的褐色眼与兰色眼、耳垂之有无、常态与白化、头发的曲与直等。,在人群中,有的人有耳垂,有的人没有。有耳垂是显性,受显性基因A控制,无耳垂是隐性,受隐性基因a控制,aa基因型个体无耳垂。其遗传表现为:,P 有耳垂 无耳垂 有耳垂 无耳垂 AA a
18、a Aa aa F 有耳垂 有:无 Aa Aa aa 1:1 P有 有 有 有 AA AA Aa Aa F 有 有 有 无 AA AA Aa aa 1/4 2/4 1/4 3有:1无,、显性性状的表现,相对性状之间的显隐性关系是普遍存在,但显性的表现又是有条件的。据显性的程度可分成以下几种类型:完全显性:杂种一代所有的个体都表现出显性性状,这种显性为完全显性。Mendel所研究的豌豆的7对相对性状,F1所表现的性状都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既不是中间型,也不是双亲的性状同时出现,这样的显性表现称为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不完全显性:,F1表现为双亲性状的中间型,称为不完全
19、显性(incomplete dominance)。在这种情况下,显性纯合体与杂合体的表现不同,杂合体的表现型介于显性纯合体和隐性纯合体之间,所以又称为半显性,经典的例子是法国人Correns(重新发现Mendel论文的学者之一)提供的紫茉莉花色的遗传 P 红花(雌)白花(雄)RR rr F1 Rr 粉红色 自交 红花 粉红色 白花 RR Rr rr 1/4 2/4 1/4,还有:红白金鱼草的花色也是不完全显性。P 红花 白花 F1 粉红色 自交 F2 1/4红花 2/4粉红 1/4白花还有:金鱼的透明与不透明性状 P透明金鱼(TT)普通金鱼(tt)F1半透明(五花鱼)Tt 自交 F21/4透明
20、金鱼2/4半透明1/4普通金鱼,安德鲁西鸡羽毛颜色遗传,共显性(并显性),在F1代个体上,两个亲本的性状都同时表现出来的现象成为共显性。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代同时出现两个亲本性状;其F2代也表现为三种表现型,其比例为1:2:1。表现型和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也是对应的。,共显性(并显性)现象之一 红毛牛 白毛牛 红毛白毛混杂牛 自交1/4红毛 2/4红白毛 1/4白毛,共显性(并显性)现象之二人镰刀形贫血病遗传正常人红细胞呈碟形,镰(刀)形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形;镰形贫血症患者和正常人结婚所生的子女(F1)红细胞既有碟形,又有镰刀形。所以从红细胞的形状来看,其遗传是属于共显性。,人类红细胞形
21、状的遗传,共显性(并显性)现象之三大豆种皮颜色遗传.大豆有黄色种皮(俗称黄豆)和黑色种皮(俗称黑豆).若用黄豆与黑豆杂交:F1种皮颜色为黑黄镶嵌(俗称花脸豆);F2表现型为1/4黄色种皮、2/4黑黄镶嵌、1/4黑色种皮。,镶嵌显性,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不同部位表现,形成镶嵌图式的现象.与共显性并没有实质差异。,现象之一:异色瓢虫色斑遗传。黑缘型鞘翅(翅前缘呈黑色)与均色型鞘翅(鞘后缘呈黑色),子一代产生前后缘均呈黑色的新类型,()超显性,杂合体的性状表现超过纯合显性的现象称为超显性。果蝇杂合体白眼(Ww)的萤光色素含量超过野生型纯合体WW和白眼纯合体ww。,、显性性状的相对性,显性性状是
22、相对的因内外环境而可能有所变化显性作用类型之间往往没有严格的界限,只是根据我们对性状表现的观察和分析进行的一种划分,因而显隐性关系是相对的。不同的观察和分析的水平或者不同的分析角度看,相对性状间可能表现不同显隐性关系。,例1 豌豆种子形状与淀粉粒,孟德尔根据豌豆种子外形,发现圆粒对皱粒是完全显性。但是用显微镜检查豌豆种子淀粉粒的形状和结构发现:纯合圆粒种子淀粉粒持水力强,发育完善,结构饱满;纯合皱粒种子淀粉粒持水力较弱,发育不完善,表现皱缩;杂种F1种子淀粉粒发育和结构是前两者的中间型,而外形为圆粒。从种子外形观察,圆粒对皱粒是完全显性;但是深入研究淀粉粒的形态结构,则可发现它是不完全显性。,
23、豌豆种子淀粉粒的显微观察,例镰刀形贫血病的遗传,如前所述:从红细胞形状上看,镰刀形贫血病属于共显性遗传。从病症表现上来看,又可以认为镰刀形贫血病是不完全显性(表现为两种纯合体的中间类型)。基因型纯合的贫血病人经常性表现为贫血;杂合体在一般情况下表现正常,而在缺氧条件下会表现贫血。,显性性状与环境的关系,显性状状能否表现与环境和个体的生理状况等相关显隐性性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能相互转换(能否转换?),多数性状通常不受环境条件影响而发生表现类型的明显改变,如CC个体开红花,cc个体开白花。再如,绵羊有角/无角性状的遗传。HH基因型的个体无论母羊还是公羊都有角,hh基因型的个体则无论是母羊还是公羊都无
24、角。,外界环境条件对性状表现的影响,相同基因型个体处于不同外界环境中,可能产生不同的性状表现。因此,显性作用的相对性,还表现在外界条件的不同可能改变显隐性关系。例:金鱼草(Antirhinum majus)红花品种与象牙色花品种杂交,其F1:如果培育在低温、强光用的条件下,花为红色;如果在高温、遮光的条件下,花为象牙色。又如:镰刀形贫血病杂合体通常情况不表现严重病症,在缺氧条件下会表现为贫血;等。,有一种太阳红玉米,红色对正常绿色为显性,但是红色只有在直射阳光下才能表现出来,若遮盖起来,就表现不出红色来,仍为绿色。说明这个显性基因在阳光直射的条件下是显性,在没有阳光的条件下是隐性。,又如人的秃
25、顶,有一种解释认为秃顶基因在男人为显性,在女人为隐性,所以男人秃顶比女人秃顶多,这和男女生理条件不同,性激素水平不同有关。秃顶与雄性激素直接有关。据说太监没有患秃顶的。紫茎蔓陀螺和绿茎蔓陀螺杂交一代,如是夏天在田间生长则表现为紫色(为完全显性),如冬天在温室中生长则表现为淡紫色(为不完全显性)以上说明:显隐性的相对性是广泛存在的,、基因作用的代谢基础,显隐性关系实际就是等位基因间作用的结果。那么杂合状态下等位基因间如何作用呢?等位基因间往往不是基因彼此直接作用,而是分别控制各自所决定的代谢过程,在代谢水平上相互作用从而控制性状发育。,通常情况下,等位基因间只是个别核苷酸上有所不同:显性基因能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遗传学 第三 孟德尔 遗传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550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