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docx
《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板.docx(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模XX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编号:版次号:二。一七年四月XXXXXX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人员姓名专业技术职称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编制人员目录第一章总论1.1 概述1.2 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过程1.5 编制范围1.6 主要结论第二章项目需求与建设规模分析2.1 项目需求分析2.2 建设规模分析2.3 建设规模的确定第三章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3.1 项目选址3.2 建设条件第四章工程方案4.1 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4.2 设计范围4.3 应急避难场所总平面布局方案4.4 应急避难场地新建工程方案4.6应急指示标志第五章配套公用工程方案5
2、.1 给水工程5.2 排水工程5.3 采暖及通风系统5.4 电力工程5.5 智能化系统(弱电)第六章消防工程6.1 编制原则6.2 编制依据6.3 消防措施第七章节能7.1编制原则7.4 节水措施与水环境系统的建设目标7.5 暖通节能7.6 电气节能7.7 机电设备节能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8.1 设计依据8.2 环境现状8.3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8.4 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防护9.1 劳动安全9.2 卫生防护措施第十章项目招标第十一章项目管理与进度安排11.1 项目建设管理11.2 养护管理11.3 项目实施进度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 工程概况12.2 估算编制依据
3、12.3 估算编制办法12.4 建设项目总投资12.5 工程投资比例分析12.6 资金筹措12.7 资金使用计划第十三章社会评价13.1社会影响分析13.3 社会风险分析13.4 社会评价结论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14.1 结论14.2 建议第一章总论14.3 述1、项目名称:2、建设单位:3、项目建设地点:4、项目建设性质:5、建设规模及内容:6、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来源城市作为现代社会主要人类主要的聚居点,在现代化进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城市需要应对频发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工业革命以来,由于物质资料不断丰富,人口增长、城市化水平愈来愈高、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灾害的种类以及造成的破坏
4、性后果都有了更为复杂的特点。如何在灾难发生时,将损失降到最低,如何紧急疏散人群,如何进行安置这些问题受到了更多人的思考和关注。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现代城市中建筑密度大,可用的土地资源有限,而城市公园、绿地、广场、学校操场、大型露天停车场等因空间大,也因此作为应急避难场所的首选,将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纳入到城市规划体系中,能为城市居民提供安全避难、基本生活场地及灾后救援的场所,具有直接启用的特点。为应对突发事件,经规划建设具有应急避难生活服务的设施,可供居民紧急疏散、临时生活的安全场所,加
5、强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建设,是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减轻灾害影响、增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能力的重要举措。在21世纪的今天,除自然灾害外,公共卫生事件、恐怖事件、战争等人为灾害也在不断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我国又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灾害一旦发生,造成的损失非常严重。而我国的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正是基于先进的应急管理理念和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安全的城市基础环境,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应运而生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它符合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能够增强城市应对灾害事件的能力,彰显政府高效处置灾害事件的能力,是一项利民、便民、服
6、务于民的一件事情。13编制依据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南;2、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3、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4、地震应急避难厂房所场址及配套设计MGB21734-2008)5、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6、建设单位提供的其他材料。编制原则1.执行国家及地方有关政策,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标准;2、在上级部分有关文件精神指导下,使工程建设与当地实际情况相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社会效益;3、项目所选材料及设备力求安全可靠、高效节能、经济环保,以节省工程投资和减小日常维护费用;4、因地制宜,节减建设成本,降低运行费
7、用,针对项目区的特点和地形条件,优化建设工艺和规模。1.4 编制范围1.5 主要结论XXXXXXXXXX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项目是积极响应国家和地方应急避难场所规划和建设政策要求的体现,也是合理配置公共资源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符合国家相关方针和政策及城市总体规划。该工程技术合理,建设方案切实可行,建设条件具备,建议尽快实施。项目建设规模适当,建设条件和依托条件较好,建设方案合理,社会效益较好,总体方案切实可行。第二章项目需求与建设规模分析2.1 项目需求分析2.1.1 应急避难场所现状我国的应急避难场所起步比较晚,从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才有了对防灾避难的初步认识,但并没有形成理论
8、体系。直到最近几年由于自然灾害的频发才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直到2003年,才建成第一个应急避难场所,位于北京的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在安全方面的需要,首先在北京城中心建立了29所应急避难场所。天津市推出了应急避难场所标志地方标准,市政府还将全市28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列入市民手册,上海市在大连路绿地公园建造了首个地震应急避难所,区县和街道的避难所建设纳入了规划。重庆市针对主城区高楼林立、空间狭小的特点将在车站、机场、码头等公众场所建立隔离安全带和应急避难所,按照社区划分不同的疏散群体,将大型体育场、学校操场、城市绿地、城市公园作为临时避难所。西安市在长延堡、明德门社
9、区两处建立了5处紧急避难所,设立了应急避难标志牌和应急避难通道,并编制了应急疏散应急预案和疏散路线平面图。青岛市李沧文化公园和八大峡广场在有效利用现有城市公园和广场资源的基础上增强公园和广场的实用功能,完成了两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太原市在迎泽公园建成全市首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示范点,可容纳3万人应急避难。杭州市首个应急避难所在拱墅区杭州汽车城正式落户,避难所规划建设9.47万平方米,可容纳Ll万人。济南市建设了泉城广场。泉州市建设了刺桐公园、芳草园、东湖公园等多个应急避难场所。2.1.2 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政策需求2006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要求在省会
10、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将应急避难场所和紧急疏散通道、避震公园等内容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拓展城市广场、绿地、公园、学校、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的应急避难功能,设置必要避险救生设施。中国地震局已经按照国家防震减灾规划(2006-2020)要求编制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规划,统一全国应急避难场所标志标识,制定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制度,推进应急避难场所系列国家标准制定等。从应急避难指挥机构、民众疏散路线、进入避难场所的位置、通知发放、疏散引导、安置的工作程序和有关保障等方面开展应急避难(疏散)行动预案的编制工作,确保安全、有序地组织市民避难能够在灾后第一时间进入预定位置。2016年根国务院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
11、62020年)对再次对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出要求:明确基本功能和增强功能,推动各地区开展示范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并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标准规范。结合区域和城乡规划,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家重点城市群,根据人口分布、城市布局、区域特点和灾害特征,建设若干能够覆盖一定范围,具备应急避险、应急指挥和救援功能的大型综合应急避难场所。结合人口和灾害隐患点分布,在每个省份分别选择若干典型自然灾害多发县(市、区),新建或改扩建城乡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急避难场所信息综合管理与服务平台,实现对应急避难场所功能区、应急物资、人员安置和运行状态等管理与评估,面向社会公众提供避险救援、宣传教育和引导服务。2.1.
12、3 项目建设需求应急避难场所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它符合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府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能够加强大城市应对灾害事件的能力,彰显政府处理灾害事件能力,是一项利民、便民、服务于民,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程。加强和促进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工作,是地震部门为政府增强应急意识,为加强人民群众的自救能力,最大程度减少灾害给人民群众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举措。同时本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不仅包括利用现有公园和广场资源,还包括避难场所的新建,为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资源多大化利用的原则,考虑到周边居民的日常使用要求和景观效果,新建的学府广场二期广场在满足应急避难功能的前提下增设适当考虑景观设置,拓展周边居民日
13、常活动空间,提高城市景观风貌。项目的统一实施,一举多得,也可以减少工程投资,达到景观和应急功能有效统一的目的。该项目的建设是广大群众迫切期盼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强人民群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2.2 建设规模分析根据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和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等的相关要求,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应与国家经济建设相协调,与各类防灾专项规划相衔接,与公园、绿地、广场、室内场馆和人防广场等建设相结合。2.2.1 应急避难场所设置等级和要求根据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技术标准(征求意见稿)的规定,各级应急避难场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应急 避难 场所 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 模板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53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