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并网逆变器专用技术规范.docx
《光伏并网逆变器专用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伏并网逆变器专用技术规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光伏并网逆变器专用技术规范1并网逆变器范围的界定和重要功能要求1.1 并网逆变器范围的界定并网逆变器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允许进行任何形式的拆分、分包或外协。并网逆变器的容量、安规、降额系数等必须严格匹配。并网逆变器的输入接口为逆变器直流输入侧的成套光伏连接器(含公头和母头),输出接口为并网逆变器的交流总输出。1.2 并网逆变器输入、输出电气接口的特性并网逆变器的每路直流输入为截面积4mm2的光伏专用直流电缆,并网逆变器上的成套光伏连接器(含公头、母头、安装附件等)必须与光伏专用直流电缆相匹配;并网逆变器的交流总输出接1根据三相铠装电力电缆,铠装电力电缆的截面积由设备厂家根据各自的设备情况提供
2、建议,逆变器应保证三相铠装电力电缆通过螺栓连接方式与逆变器连接,逆变器的交流输出接线电缆孔必须与设备厂家建议的铠装电力电缆的截面积相匹配并预留调节余量,设备厂家需在此处提供逆变器交流输出接线电缆孔所兼容的截面积范围。并网逆变器需通过独立的接线端子向外部提供逆变器内所有可通信设备的RS485通信接口,RS485通信接口的有效传输距离不小于100Omo设备厂家对逆变器RS485通信的通信距离、通信可靠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负责。对并网逆变器标准的RS485通信接口的有效带宽、通信距离、通信可靠性、准确性和有效性负责。并网逆变器上必须明确而清晰的标注出防雷接地点和设备外壳接地点。设备方必须使用密封盖对未
3、插合状态的光伏连接器等逆变器电气输入、输出接口进行有效的防潮和防尘保护。1.3 逆变器接地必须保证逆变器整机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在并网逆变器内部,防雷系统的接地线和漏电监测保护系统的接地线(若有)不能共用。1.4 并网逆变器的防组件PID效应功能(电势诱导衰减)并网逆变器应具备防组件PID效应功能(电势诱导衰减),应能够完全消除组件的PID效应,同时,不能对光伏组件造成损害。为保证并网逆变器防护组件PID效应功能的有效性,光伏并网逆变器必须保证光伏组件方阵负极对地的最大电压-6V。1.5 并网逆变器的组串支路过流保护功能组串并网逆变器内部应集成光伏组件支路过流保护功能,需在此处详细说明具体的保护
4、方案。1.6 并网逆变器的防逆风功能若组串逆变器采用外部强制风冷的冷却方式,则组串逆变器必须配套提供专用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30的高品质防逆风风管,设备方必须在此处提供详细的防逆风风管的材料和关键技术参数。1.7 并网逆变器的谐振抑制功能并网逆变器必须具备谐振拟制功能,在并网逆变器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不低于25年),正常工况下,逆变器的输出电能质量指标必须满足本技术规范的相关要求;非正常工况下,逆变器的谐振抑制功能必须保证逆变器自身及其所在升压变压器低压侧的谐波电流值始终不超过GB/T14549中限值的75%;在极端恶劣工况下,投标逆变器的谐振抑制功能必须保证逆变器自身及其所在升压变压器低压侧的
5、谐波电流值始终不得超过GB/T14549中规定的限值。1.8 并网逆变器的大规模在线升级功能并网逆变器必须具备大规模远程在线升级功能(包括软件升级和参数设置等),单次在线升级成功率必须达到100%。1.9 并网逆变器更换后的参数自动设定功能并网逆变器必须具备通信参数和技术参数的自动设定功能,当单台或多台并网逆变器被更换或替代后,新加入的并网逆变器在投运发电前,其通信参数和技术参数必须自动设定为与其他在运并网逆变器的通信参数和技术参数完全相同。1.10 并网逆变器的绝缘电阻监测与报警并网逆变器必须具备完备、准确、可靠地直流侧绝缘监测功能。直流侧绝缘监测功能必须能够准确、可靠的监测直流侧正极对地、
6、负极对地的绝缘电阻并通过自身的RS485接口上传数据。绝缘监测功能的电阻报警阈值应可以设置,当监测到直流侧绝缘电阻超出设置的阈值时,绝缘监测功能应立即进行本地和远程报警。绝缘监测系统的技术性能要求和初始报警阈值应满足CNCACTS0004-2011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条件中的具体要求。为了弥补绝缘监测系统在逆变器工作状态时的检测盲区,本技术规范要求,逆变器应通过连续监测逆变器正、负极对地电压的方式来判断系统是否工作在期望的浮地工作模式,当系统约定的浮地工作模式遭到破坏后,逆变器应立即停机并重新执行绝缘监测功能,在系统工作模式恢复到预期的浮地工作模式之前,逆变器不能并网工作。1.11 并网
7、逆变器的漏电监测与保护并网逆变器必须具备完备、准确、可靠地交流侧漏电监测和保护功能。漏电监测保护系统必须能够准确、可靠的监测成套设备的漏电流(包括直流和交流成分)。漏电监测保护系统的报警、保护阈值应可以进行本地和远程设置,当检测到漏电故障时,漏电监测保护系统应立即按设计功能动作并进行本地和远程报警通过RS485通信实现。漏电监测保护系统必须满足CNCACTS0004-2011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条件中的具体要求,出厂设置按照该标准的要求进行。如果漏电监测保护系统损坏,逆变器必须进行本地和远程报警。漏电监测保护系统不允许出现测量不准,误动、拒动等情况。1.12 并网逆变器的电能计量并网逆变
8、器必须具备完备、准确、可靠地交直流电能计量功能。在实际工作环境下,并网逆变器直流侧电能计量组件必须满足的技术要求如下:(1)电压、电流传感器的有效精度不低于0.2级。(2)直流电能有效计量精度不低于0.5级,最小量程不低于999MWho至少可以存储12个月的历史发电量数据,具备RS485通信功能,应能够手动或通过后台命令自动清零(通过通讯实现)。在实际工作环境下,并网逆变器交流侧电能计量组件必须满足的技术要求如下:电压、电流传感器的有效精度不低于0.2S级。(2)交流电能有效计量精度不低于0.5级最小量程不低于999MWho(3)至少可以存储12个月的历史发电量数据,具备RS485通信功能,应
9、能够手动或通过后台命令自动清零(通过通讯实现)O1.13 并网逆变器等的正常工作电网条件符合国标GB/T19964-2012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200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15945-2008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GB/T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T24337-200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等的电网环境为投标成套设备正常运行的正常电网环境,成套设备必须在正常的电网环境下安全、可靠运行,性能指标达到本技术规范要求。2并网逆
10、变器2.1 光伏并网逆变器基本要求逆变器要求为商业级支架式安装的三相组串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每路直流输入为单串多晶硅光伏电池组串;单机额定重量75kg;单机额定容量60kW;单机防护等级不低于IP65;逆变器应具备防组件PID(电势诱导衰减)效应功能和组件支路拉弧保护功能;组串式逆变器的交流输出侧接三相AC480V-540V的IT系统,升压变压器低压侧的电压等级根据投标逆变器的额定工作电压确定;逆变器交直流侧必须具备完善的二级防雷保护功能;并网逆变器内部应具备光伏组串支路防逆流功能,要求组串型逆变器保证在每2个或1个光伏组串输入支路加装1个国际知名厂家的高品质、低压降防反二极管;
11、组串型逆变器BOOST升压电路中的二极管可以替代防反二极管的作用,但必须保证BOOST升压电路所接入的光伏组串数量不大于2串。2.2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主要性能指标(1)逆变器欧洲效率及综合效率当并网逆变器在全运行温度范围内工作于自供电模式且逆变器直流输入电压为DC600V10V时,逆变器的欧洲效率得不低于97.5%(包含所有逆变器损耗)。(2)逆变器各功率点的效率曲线并网逆变器在全运行温度范围内工作于自供电模式且逆变器直流输入电压分别为DC450V10VxDC600V10VxDC750V10V时,并网逆变器(包含所有逆变器损耗应功率点5%、10%、15%、20%、25%、30%、35%、40%
12、、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105%、Il0%时的3条逆变器效率曲线保证值。同时满足工信部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15年本)要求,不含变压器型的光伏逆变器中国加权效率不得低于98%o(3)成套设备综合效率逆变器成套装置的实际发电能力是由逆变器的环境适应性、逆变器MPPT跟踪效率、逆变器自身转换效率、逆变器超发能力、成套设备长期可靠性、成套设备平均故障率、供应商的售后服务能力、逆变器实际使用寿命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决定的,最终体现在不同逆变器企业逆变器的实际发电量差异上。因此,对逆变器的实际发电量进行评价是最科学和最有效的评价方
13、法。逆变器的综合效率保证值不得低于98.0%(4)过载能力并网逆变器应具有一定的过载能力并具备可靠的最大输出电流限制功能。在实际项目海拔条件下,并网逆变器的最大长期出力能力不应低于额定电流的110%;并网逆变器的最大输出电流不应大于额定电流的120%o(5)输出电压范围需提供并网逆变器三相交流输出的电压范围。(6)电能质量无论采用何种控制方式,并网逆变器在运行时不应造成电网电压波形过度畸变,并网逆变器注入电网的谐波电压和谐波电流不能超标,以确保公用电网和连接到电网的其他设备正常运行。由并网逆变器引起的低压侧电压总谐波畸变率不超过3%,奇次谐波电压畸变率不应超过2.1%,偶次谐波电压畸变率不应超
14、过1.2%。在电网背景电压符合GB/T1454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的要求时,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的电能质量应满足:当逆变器工作在额定容量的30110%时,应达到下列输出波形要求:电流总谐波畸变率不超过2%,其中,奇次、偶次谐波电流含有率不超过GB/T14549的相关要求。当逆变器工作在额定容量的2030%时,应达到下列输出波形要求:电流总谐波畸变率不超过3%,其中,奇次、偶次谐波电流含有率不超过GB/T14549的相关要求。当逆变器工作在额定容量的1020%时,应达到下列输出波形要求:电流总谐波畸变率不超过5%,其中,奇次、偶次谐波电流含有率不超过GB/T14549的相关要求。当逆变器工作在额
15、定容量的10%及以下时,应达到下列输出波形要求:电流总谐波畸变率不超过8%,其中,奇次、偶次谐波电流含有率不超过GB/T14549的相关要求。逆变器的输出电能质量必须优于GB/T14549-1993电能质量公用电网谐波、GB/T15543-2008电能质量三相电压不平衡、GB/T12326-2008电能质量电压波动和闪变、GBA24337-2009电能质量公用电网间谐波、GB/T12325-2008电能质量供电电压允许偏差、GB/T15945-2008电能质量电力系统频率偏差、CNCACTS0004-2011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条件、Q/GDW617-2011光伏电站接入电网技术规定、G
16、B/T19964-2012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NB/T32004-2013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等标准的要求。(7)直流分量在0%110%功率范围内的任何工况下和短时120%负载的田可工况下,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的最大直流分量不允许超过其额定输出电流的0.5%o异常情况下,当逆变器输出的最大直流分量连续600秒达到其额定电流的0.75%时,逆变器应立即停机进行直流分量超标保护;当逆变器输出的最大直流分量连续60秒达到其额定电流的1.0%时,逆变器应立即停机进行直流分量超标保护;当逆变器输出的最大直流分量连续30秒达到其额定电流的1.2%时,逆变器应立即停机进行直流分量超标保护;当
17、逆变器输出的最大直流分量连续10秒达到其额定电流的1.5%时,逆变器应立即停机进行直流分量超标保护;当逆变器输出的最大直流分量连续5秒达到其额定电流的1.8%时,逆变器应立即停机进行直流分量超标保护。异常情况下,当电网电压的最大直流分量连续60秒达到其额定幅值的0.5%时,逆变器应立即停机进行电网电压直流分量超标保护;当电网电压的最大直流分量连续30秒达到其额定幅值的0.75%时,逆变器应立即停机进行电网电压直流分量超标保护;当电网电压的最大直流分量连续5秒达到其额定幅值的1.0%时,逆变器应立即停机进行电网电压直流分量超标保护。(8)电磁干扰和电磁兼容光伏电站并网运行时,除不可抗拒因素外,并
18、网逆变器作为光伏电站内唯一的大功率干扰源,不得对本机和符合相关EMC要求的通信设备的正常通信构成干扰。如果光伏逆变器对其他符合EMC要求的通信设备构成干扰,投标方有责任无偿及时的解决问题。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电磁干扰和兼容水平应优于CGC/GF004:2011并网光伏发电专用逆变器技术条件、NB/T32004-2013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技术规范、GB/T17799.2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居住、商业和轻工业环境中的发射、GB17799.3电磁兼容通用标准工业环境中的抗扰度试验、IEC61000-6-2.IEC61000-6-3等标准的要求,其中,电磁干扰(发射)水平应优于上述标准对民用设备的最严格要求,
19、电磁兼容(抗干扰)水平应优于上述标准对工业设备的A类性能要求。(9)MPPT效率投标方应明确承诺投标设备综合考虑不同外部环境后的MPPT实际综合跟踪效率的最低保证值(该综合跟踪效率综合了逆变器的静态跟踪效率、动态跟踪效率、平衡输入跟踪效率和不平衡输入跟踪效率等,最终体现在逆变器的实际发电量上),投标逆变器的MPPT实际综合跟踪效率不得低于99.0%o(10)有功功率和功率因数控制并网逆变器必须具备有功功率、有功功率变化率和功率因数控制功能,有功功率、有功功率变化率和功率因数控制功能必须可以进行本地和远程设置(远程调度),其中,有功功率控制指令应可以通过百分比和绝对值的形式向逆变器下达。投标方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并网 逆变器 专用 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520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