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ppt
《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ppt(5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古今词义的异同古今汉语的词汇是发展变化的。词汇的发展变化,首先表现在数量的增减上。一、古今词汇的增减(一)旧词的消亡:词所代表的客观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消亡了,这个词往往也就消亡了,可以叫做历史词。比如韩非子五蠹:“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臘而相遗以水。”“膢”是古代楚地在二月祭祀饮食神的节日。后来之中祭祀形式消亡,语言中“膢”这个词也就不用了。例如:,耒 耜 戈 盾 笏 璧 玦 箪 刖 黥 膑 弑 辇 宰相 里正 公堂 衙役 宦官 太后 左师 舍人 稽首 有些词所表示的事物和概念今天还存在,但改换了说法,这样的词可叫古语词,例如报任安书:“文史星历,近乎卜祝之间,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
2、轻也。”句中的“倡优”指表演歌舞的和表演杂技的艺人。现在一般叫做“演员”,旧词“倡优”也就不用了,再如:购悬赏 履鞋子 冠帽子 叟老头子 豕猪 辛辣 甘甜 兵武器 师军队 卒士兵,(二)新词的增加:新词的增加比旧词的消亡速度要快得多,数量要大得多。以文字形式而论,据统计,甲骨文时期用以表达衣食住的字只有15个,金文时已增加到71个,说文时期增加到297个,几乎等于甲骨文时的20倍了。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新词总是在不断产生。但新词的产生,一般来讲不影响我们对古书的阅读理解,所以这里就不多分析这方面的情况了。,二、古今词义异同的几种情况古今词汇的发展变化,不仅表现在数量、形式上,更
3、主要的是表现在词义的变化上。词义的发展变化是我们今天阅读古书的一个难点,因为词义的差异(尤其是那些细微的词义变化)会带来理解上的障碍。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和掌握古今词义演变的知识。王力先生说:“读古书要有历史观点,要注意语言的时代性,要有发展的观点,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别。”,古今词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种情况:(一)词义相同现代词汇从古代词汇中继承了不少基本词和一般词,这主要属基本词汇部分。如:人 手 心 日 月 星 山 水 风 云 雷 电 冰霜 天 地 泉 鸡 雪 冷 高 嫁 娶 湿 泪 稻饮食 侵略 桥梁 边境 广大 驰骋 天下 国家 天文 地理 道德 人民 蟋蟀 女郎 规则 布帛 葡萄
4、 琵琶 鸳鸯 道路 制度 风雨 昼夜 危害,还有些古代单音节的基本词,在现代汉语中虽不再作为单音词使用,但却作为构成新词的语素被继承下来。如:目:古代是一个常用词,今一般已不单独使用,但作为词素,保留在目的、目标、目前、目光、目录、纲目、眉目、栏目等双音词中。忧:今天也单用,作为词素保留在忧愁、忧伤、忧虑等双音词中。,上述情况说明了词汇的继承性的特点。在古代汉语学习中,我们会发现,有许多词语属于上述情况,这正是我们今天仍然能够读懂文言文的基本条件。比如木兰辞:“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其中绝大多数的词,意义及用法都与现代汉语相同。,(二)词义迥异该:古代常用义为完备。楚辞招魂:“招具该备
5、,永啸呼些。”王逸注:“该。亦备也。言撰设甘美招魂之具,靡不毕备,故长啸大呼以招君也。”方言卷十二:“备、该,咸也。”现常用意义为“应当”。成语“言简意赅”一词中,“赅”与“该”义同而形异。抢:战国策秦策:“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庄子逍遥游:“我决起而飞,抢榆枋。”两处的“抢”皆“碰、撞”之义。,羞:会意字,字形从手从羊,古义指“肉食品”,或泛指“食”、“折琼枝以为羞兮”(离骚),“羞”,即食品之意;“可羞于王公”(左传隐公元年),即“可进献给王公作美味”之意。这个意思现在写作“馐”。而“羞”却指害羞,不好意思。绸:古义是“缠绕”之意,如“薜荔柏兮蕙绸。”(九歌湘君),王逸注:“
6、绸,缚束也。”现代却指一种丝织即绸缎。行李:古指外交使節,指人不指物。左傳僖公三十年:“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今指出行時攜帶的東西,指物不指人。,(三)词义微别如左传桓公三年:“凡公女嫁于敌国。”这里的“敌国”并非指与己相为仇敌的国家,而是指与己地位相匹敌的国家。这是我们阅读古书的难点,也是重点。怜:古今都有可怜的意思,但是古代还有“爱”的意思。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售:古今都有卖东西的意思,但是“售”在古代强调的是卖的结果,即把东西卖出去,卖掉。晏子春秋:“而酒酸不售。”意思是直到酒味变酸了也卖不掉。而今天“售”指卖的行为。,给:古常用义
7、为供给。战国策齐策:“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今常用义为给予。勤:古常用义为辛劳、辛苦,与“逸”相对。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今常用义为勤劳、勤快。劝:古常用义为鼓励、劝勉,国语越语:“果行,国人皆劝。父勉其子,兄勉其弟,妇勉其夫。”今义为劝说。访:古义为询问、咨询。左传僖公三十二年:“穆公访诸蹇叔。”今义为探访、访问。,信:本义是“语言真实”,“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后引申为“传递语言之义”,即“使者”,成为“信”的常用义,如“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世说新语雅量),这里“信”、“书”对用,“信”指“使者”,“书”指“信”。“信
8、”大约在唐代才产生“书信”义。爱:古今都是一个常用词,都有“喜爱”的意思;但“爱”在上古还有“吝惜、舍不得”的意思。如孟子梁惠王上:“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三、古今词义变化的主要形式(一)词义的扩大:是指所指称的对象范围扩大了。一般说,这种扩大具有从个别到一般,从部分到全体的特点。例如:睡:古义指打盹。说文目部:“坐寐也。”史记商君列传:“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孝公时时睡,弗听。”史记苏秦列传:“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苏轼秋声赋:“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以上几例中“睡”均为“坐寐”义。后来“睡”由“坐寐”发展到各种方式的睡觉。苏轼海棠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9、”可见其义由坐者打盹扩大到了坐着以及躺着睡觉。,粮:古义指外出时随身携带的(供旅行者吃的)干粮。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注:“居家为食,行道曰粮。”后来泛指各种粮食。晋书吴隐之传:“每月初得禄,裁留身粮,其余悉分授亲族。”后汉书和帝纪:“诏贷被灾诸郡民种粮。”这两处的“粮”均泛指所有粮食,尤其是后面一句,能做种粮的“粮”显然不是指“干粮”。现在所说的“粮”也是干湿生熟均可。可见“粮”的词义由(供旅行者吃的)干粮扩大到了所有各种粮食。,江:古专指长江。水经注江水:“江水又东,迳广溪峡,斯乃三峡之首也。”今泛指各个大的河流
10、。杜甫秋兴八首其七:“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河:古专指黄河。山海经海外北经:“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今泛指河流。陆云答兄平原:“南津有绝济,北渚无河梁。”皮:古专指兽皮。今泛指多种事物的表面部分以及皮一样的东西。成语“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中的“皮”即为古义。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譬于禽兽,臣食其肉而寝处其皮矣。”礼记坊记郑玄注:“古者杀牲,食其肉,坐其皮。”,布:上古指用麻织成的衣料。说文解字段注:“古无今之木棉布,但有麻布与葛布而已。”大约魏晋以后,随着棉花的传入,“布”始从麻织扩大为棉织的衣料,现又扩大为化学纤维等织成的衣料的统称
11、。响:本指回声,如“空谷传响”(水经注江水)。“天下云集响应”(贾谊过秦论)。“响”都是“回声”的意思,“响应”即“像回声那样应和”之意,后来“响”扩大为指所有声响。,菜古义仅指蔬菜。说文:“菜,草之可食者。”今义则兼指鸡鱼肉蛋等荤腥。现代汉语词典:“菜,经过烹调供下饭下酒的蔬菜、蛋品、鱼、肉等。”匠古义专指木匠。说文:“匠,木工也。”段玉裁注:“百工皆称工、称匠,独举木工者,其字从斤也。以木工之称,引申为凡工之称。”今义为一切工匠,即段注所云“凡工之称”,如:木匠、皮匠、泥瓦匠、剃头匠等。好古义专指女子貌美。方言卷二:“自关而西,秦晋之间,凡美色或谓之好。”战国策赵策三:“鬼侯有子而好,故入
12、之于纣。”现代泛指一切事物的美好。等等。,韵会:“脸,目下颊上也。”白居易咏王昭君诗:“轻匀两脸花,淡扫双眉柳。”今扩大为整个面部。“响”,古义是指回声。玉篇:“响,应声也。”水经注江水:“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今义泛指一切物体发出的音响,概念外延扩展了。,(二)词义的缩小:同词义的扩大相反,演变后的词义比原来所反映的事物范围小,即古义大于今义,今义包括在古义中。例如:宫:在古代是房屋的统称。如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清宫”即打扫房屋。后来“宫”专指宫殿,词义范围缩小了。瓦古义泛指一切陶器。说文:“瓦,土
13、器已烧之总名。”段玉裁注:“凡土器,未烧之素皆谓之坯,已烧皆谓之瓦。”今义主要指盖房顶用的建筑材料。,虫:古代对动物的总称。尔雅释虫:“有足谓之虫,无足谓之豸。”大戴礼记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之长;有毛之虫三百六十,而麒麟为之长;有甲之虫三百六十,而神龟为之长;有鳞之虫三百六十,而蛟龙为之长;倮之虫三百六十,而圣人为之长。”后指人以外的其它动物,西游记第一回:“如今人虫之内,惟有三等名色,不伏阎王老子所管。”再后来专指昆虫。今方言中,鸟称虫蚁,麻雀称小虫,蛇称长虫,虎称大虫,仍可见端倪。,臭:古义泛指各种气味。既有好闻的,也有难闻的;既有香气,也有臭气。玉篇:“臭,香臭总称也。”
14、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郑玄笺:“天之道难知也,耳不闻声音,鼻不闻香臭。”周易系辞:“同心之言,其臭如兰(气味象兰草一样芳香)。”在表示秽气时在“臭”之前加“恶”,如礼记大学:“如恶恶臭。”“恶臭”指难闻的气味。后来又泛指各种气味而专指秽气,如大家熟悉的一句话:“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也。”这里“臭”和“香”相对,显然指秽气。,金:泛指金属。说文称金为黄金,称银为白金,称铜为亦金,或铁为黑金。现缩小为表示黄金。只有在词组里还保持金属的意义,如五金、冶金等。丈人:在古代是对老者的尊称。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
15、蓧。”现代“丈人”专指妻子的父亲,即岳父。词义范围缩小了。,子古义泛指儿子、女儿。仪礼丧服:“故子生三月则父名之。”郑玄注:“凡言子者,可以兼男女。”战国策赵策四:“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少子”指“小儿子”。论语公冶长:“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紲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其子”指“孔子的女儿”。今义“子”专指儿子。等等。坟原指大的土堆或河堤,九章哀郢:“登大坟以远望兮”;周南汝坟:“遵彼汝坟”,指汝水大堤。礼祀檀弓上说:“古者墓而不坟”。后来墓上堆土,就称之为坟,再后来就专指坟墓了。,(三)词义的转移:即词所代表的概念发生转移,从指甲义转为乙义。例如:走:本来指跑,如山海经“夸父与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论 古今 词义 异同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50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