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防雷与接地系统.ppt
《通信防雷与接地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防雷与接地系统.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通信防雷与接地系统,运行维护部二一一年五月,代维工作应知应会技能培训材料,概述,一、目的 系统了解防雷及接地知识 尽力保障人身和设备安全二、原则 简单介绍系统理论,准确阐述维护细节 结合日常维护生产,指导代维实际工作,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由雷击引起的灾害事故正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到目前为止,雷电作为一种强大自然力的爆发,尚无法有效地加以制止,人们力所能及的工作是设法限制雷击所造成的破坏作用,将雷击的危害减小到尽可能低的限度。为更有效地防止雷击灾害,首先要分析雷电及其雷电电磁脉冲发生的物理过程,认识其成灾规律,从而选用适当的防护器件和装置,设计实施合理的雷电防护系统。由于雷电作为一种破坏因素时
2、,其呈现形式以及破坏的途径不是单一的,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按照防止直接雷击、感应雷击等设计一个综合的雷电防护系统,对一切进雷通道的雷电破坏能量分别采用接闪、分流、均压、屏蔽、接地等手段,对建筑物及其内电子设备进行全方位保护。,雷电防护基础知识,1、雷电活动与地域的关系就雷电活动的地域分布而言,雷电发生的次数是山区多于平原,平原多于沙漠,陆地多于湖海,热而潮湿地区多于冷而干燥的地区;随着纬度的不同,落地雷与云间放电的比例亦有不同:低纬度地区的热带雷暴,其云底高度较高,平均每产生一次落地雷,就有数十次云间放电出现;但在中、高纬度地区,落地雷与云间放电的次数大体相当。土壤导电率不同的地区,落地雷发生
3、的频率明显不同。土壤导电情况越好,落地雷发生的频率越高。如盐场、河床、池沼等地区。长江以北地区平均每年有40个雷电日,长江以南地区平均每年有50个雷电日。2、雷电活动与气候的关系雷电活动的时间分布而言,夏季是雷电活动的高峰期;每天雷电活动的平均情况则是下午和上半夜多于上午和下半夜。,雷电防护基础知识,雷电防护基础知识,3、雷电活动与地面物的关系。带电体放电的客观规律使得雷电活动即使在同一地区也有一定选择性。一般而言,容易遭受雷击的地方有:建筑物突出部位:屋脊、屋角、山墙、烟囱、各种无线电天线高耸突出的建筑物,如各种塔、架等;排除导电尘埃的建筑物和废气管道等;建筑群中特别潮湿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
4、埋设有金属管道或内部有大量金属设备的厂房;地下有金属矿物的地带;山口与风口的特殊地形构成的雷暴走廊;开阔地上的大树、山地的输电线路等;平原地区独立的房屋、草垛等。雷电活动与地面物的关系可归纳为:地面突出物易遭雷击;地面导电性好的物体易引雷。雷电活动的规律和雷击的选择性,是防雷设计的一个重要参考因素。设计人员应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以提高设计的安全系数。,雷电防护基础知识,雷暴日Nk,YD 5098-2005Nk25天少雷区Nk25天中雷区Nk40天多雷区Nk90天强雷区,雷击强度的定义和统计,雷电防护基础知识,直击雷 直接雷击简称直击雷,是指雷云对地面上的建筑物或其他物体等的直接放电
5、。直击雷的防护原则主要是设法使雷电流迅速泻放到大地中去。通常采用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或避雷笼网等避雷装置进行防护。避雷装置一般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雷电防护基础知识,1、接闪器的基本形式有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和避雷笼网等。避雷针即针状接闪器,这是一种全保护方式。由于避雷针与大地有良好的电气连接,能把积存的电荷能量迅速泄放,使雷击而造成的过电压时间大大的缩短,从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雷击的危害性。避雷针必须有足够可靠,接地电阻尽量小的引下线接地装置与其配套,否则反而增大雷击的损害程度。避雷带是沿建筑物边缘敷设的接地金属带,通常用于一般建筑物防雷保护。避雷网相当于纵横交错的避雷带迭
6、加在一起,这是接近于全保护的一种方式,一般用于重要建筑物的防雷保护。避雷笼网是笼罩着整个建筑物的金属笼。根据法拉第原理,金属笼网对于雷电能起到均压和屏蔽作用。接闪时,笼网上出现高电位,而笼内空间的电场强度为零,笼上各处电位相等,形成一个等电位体,保护笼内人身和设备的安全。避雷笼网通常是利用建筑物的结构主筋形成的,并将整座建筑物的金属体如各种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等与避雷笼网连接在一起,以达到理想的防雷保护作用。这种防雷保护方式不仅解决了建筑物防遭直击雷和感应雷的问题,而且解决了高层建筑物虽装设了避雷针仍出现雷电侧击的问题,既经济又不破坏建筑物的美观。大型建筑物常采用避雷笼网进行防雷保护。,雷
7、电防护基础知识,2、引下线是连接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导线,敷设于房顶和建筑物墙壁上。引下线应尽量避免弯曲,应选择最短路径接到接地体上。引下线的作用是将接闪器接闪的雷电流安全的引导入地。引下线不得少于两根,并沿建筑物四周对称均匀布置。对于框架结构的建筑物,可利用其内的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采用多根引下线不但提高了防雷装置的可靠性,更重要的作用是多根引下线的分流作用可大大降低每根引下线的沿线压降,减少侧击危险。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让雷电流均匀入地,便于地网疏散,以均衡地电位。同时,均匀对称布置可使引下线泻流时产生的强电磁场在引下线所包围的建筑物内相互抵消,减小感应雷击的危险。3、接地装置由接地线与接地体组
8、成。接地线是连接引下线与接地体的一段导线。接地体是指埋在土壤中起散流作用的导体。雷电流通过接地体发散到大地中去。多根接地体应连接成环形地网,引下线应连接在环形地网的四周,这样有利于雷电流的散流和内部电位的均衡。,雷电防护基础知识,感应雷 在雷云放电时因雷电流及其所产生的雷电电磁脉冲通过传导、感应和耦合等方式形成的暂态过电压及过电压波对设备造成危害的现象称为感应雷击,简称感应雷。习惯上将经由传输线路感应耦合(包括静电感应耦合和电磁感应耦合)并沿传输线引入设备的雷电过电压波称为线路来波。而经由空间传播耦合(主要是电磁感应耦合)至设备的雷电过电压称为感应电磁脉冲。因泻流时地电位升高在各地网之间形成电
9、位差而引入设备(主要是传导阻抗耦合)的雷电过电压波称为地电位反击。以上由雷云放电引发的线路来波、感应电磁脉冲、地电位反击通称为二次雷击,也就是感应雷击。感应雷侵入设备的途径很多,可以通过进出建筑物的各种传输线及各种金属管道(如电力线、信号线、电缆线、供水管道、供气管道、供暖管道等)、接地装置、以及空间传播等途径引入。暂态过电压和雷电电磁脉冲引入设备的方式主要有静电感应耦合、传导阻抗耦合、电磁感应耦合等方式。,雷电防护基础知识,当雷电流入地时,地电位升高,在不同接地点之间形成很高的电位差,该过电压会通过接地装置对设备造成反击,或通过设备之间的互连对其它设备造成反击。例如雷击基站天线铁塔避雷针时,
10、雷电流产生过电压对设备的反击。,雷电防护基础知识,例:暂态电位升高对进出屏蔽室的电源线或信号线等线路的反击。在该图中出于抗电磁干扰的目的,将某些重要电子设备安置在由致密金属网封闭的屏蔽室内,屏蔽室与建筑物接地系统可靠连接,为了让室内电子设备信号线与远处电子设备进行信号传输,在屏蔽体上开出小孔,供信号线进出。在发生直接雷击时,雷电流流过防雷接地系统时,屏蔽室暂态电位被抬高,而来自远处的信号线此时尚处于零电位,则在小孔处,屏蔽体与信号线之间将出现很高的电压。这一高电压很容易将两者间气隙击穿,使信号线上也带上高电位,该高电位将会直接损坏室内的电子设备,它也将沿信号线传输到远处线路终端,侵害终端处的电
11、子设备。,雷电防护基础知识,例:暂态电位升高在邻近未受雷击的建筑物内引起反击。三座相邻近的建筑物均分别与同一金属管道有接地连接,三座建筑物的接地实际连接在一起。当建筑物2遇到雷击时,雷电流将通过建筑物2的防雷系统引下线线和接地连线与金属管道等进入个建筑物的接地体,使个建筑物的暂态地电位都抬高,于是在没有采取暂态过电压保护措施的建筑物3中,带高电位的地线将会对其附近的电源线和通信线发生反击,使得与这些线路相连接的电气或电子设备受到暂态高电位的损害。,雷电防护措施,防雷是一个系统工程,建筑物及其内电子设备的雷电防护是多方面的,它包括防止直接雷击和感应雷击,需要采取综合防护措施,这些措施主要包括接闪
12、、均压、分流、屏蔽和接地等。1、雷电的第一道防线是设法拦截闪电,截雷或吸引雷电的装置称为避雷装置,避雷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组成。2、均压(Bonding)即均衡连接,或等电位连接。为了避免雷电暂态电流路径与附近金属物体之间的击穿放电,需要对建筑物内的各种金属构件进行等电位连接,即将建筑物内的设备、组件和元件的金属外壳或构架连接在一起,并与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系统相连接,形成一个电气上连续的整体,这样就可以在发生雷击时避免在不同金属外壳或构架之间出现暂态电位差,使得它们彼此之间等电位,并维持在地电位水平,这就是均压措施。3、分流就是在一切从室外来的导线(包括电源线、信号线、电话线等)与接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通信 防雷 接地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50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