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差法求加速度及竖直上抛.ppt
《逐差法求加速度及竖直上抛.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逐差法求加速度及竖直上抛.ppt(1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七节逐差法求加速度及竖直上抛,一、逐差法求加速度,所用到的公式:位移差公式,条件:连续相等的时间T,如果不连续怎么样?例如第m、第n之间?,例2: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测量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时,从若干纸带中选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他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图上注明了他对各计算点间距离的测量结果。试验证小车的运动是否是匀变速运动?,解:S2-S1=1.60 S3-S2=1.55 S4-S3=1.62 S5-S4=1.53 S6-S5=1.63,故可以得出结论:小车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小车的运动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再求加速度有:,相当于只用了S6与S
2、1两个数据,这样起不到用多组数据减小误差的目的,上例只是要求我们判断小车在实验误差内做什么运动。若进一步要我们求出该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应怎样处理呢?,此时,应用逐差法处理数据,由于题中条件是已知S1、S2、S3、S4、S5、S6共六个数据,应分为3组。,即,=,即全部数据都用上,这样相当于把2n个间隔分成n个为第一组,后n个为第二组,这样起到了减小误差的目的,一、很显然,若题目给出的条件是偶数段,二、若在练习中出现奇数段,三、还有两种特殊情况,说明如下:,如果题目中数据理想情况,发现S2-S1=S3-S2=S4-S3=此时不需再用逐差法,直接使用,即可求出,若题设条件只有像,【例1】在测定匀变
3、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纸带运动的时间,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图为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带动的纸带上记录的一些点,在每相邻的两点中间都有四个点未画出,按时间顺序取0、l、2、3、4、5六个点,用米尺量出1、2、3、4、5点到0点的距离分别是(单位:cm)8.78,16.08,21.87,26.16,28.94,由此可得出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方向,经过2点时速度为。,【解析】先计算出相邻两点间的距离:s1=8.78 cm,s2=16.08-8.78=7.30 cm,s3=21.87-16.08=5.79 cm,s4=26.16-21.87=4.29 cm,s5=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逐差法求 加速度 竖直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50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