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训练的监控.ppt
《运动训练的监控.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训练的监控.ppt(8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问题,运动训练的监控,运动训练的本质,通过合理的方法、有效的措施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由现时状态向既定目标发展的过程。,目的:提高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能力,运动训练的目的,1.掌握技能(神经);2.发展体能;3.提高承受负荷的能力(肌肉收缩能力、耐受内环境变化能力);4.提高竞技能力(体、技、心、战)。,训练监控的含义和目的,1.含义:将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生物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训练过程中,提高运动训练的效果。2.目的:帮助教练员不断调整训练计划,使运动员达到体能、心理和技术等最佳状态,从而最大限度提高训练效果和运动能力。,竞技能力,技能,体能,
2、心理,生物力学,生理、生化,心理过程、心理状态,体能,心理,技能,智力,竞技能力,战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本质,应答性反应,结构重建机能重建,训练水平提高,适应,外部刺激,负荷,破坏重建,运动训练的生理过程,应激反应,运动刺激,超量恢复,适应能力提高,运动疲劳,竞技能力提高,承受负荷提高,机能水平提高,运动能力的限制因素及科学的训练监控,生理学障碍-限制了能量的产生,心理学障碍-限制了对能量的控制,生物力学障碍-限制了有效的使用能量,医务监督健康检查,生理生化训练监控,心理监控和训练,技术分析和诊断,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运动训练生理生化监控是以运动时人体物质和能量代谢的规律为理论基础,通过测
3、定运动训练中运动员的一些生理和生物化学指标的改变,反映运动员机体对运动训练的适应性和/或不适应性,从而帮助教练员了解训练效果,正确评价和调整训练负荷、训练方法与训练手段。,运动训练的生理生化监控的内容,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训练方法合理性、有效性监控,训练负荷合理性监控,恢复方法和效果监控,恢复性训练方法、营养等恢复方法和手段的效果,训练课、小周期、训练季节、年度评定,训练课安排和训练方法的合理性和效果,运动训练生理生化监控,物理负荷和生理负荷的关系训练课中各训练内容和负荷的关系,机能监测的作用,服务于科学训练,提供运动员个体的身体状况,使训练计划更具个体化特色;服务于营养补充,严密监测运动员机
4、能状态的变化,及时调整营养品应用计划,防止因营养缺乏而导致的过度训练,提高营养恢复效果。,训练监控的理论基础能量代谢,人体能量代谢的核心:ATP-ADP 循环,能量代谢系统,运动训练与能量代谢,磷酸原代谢能力的训练,原则:磷酸原供能系统供能时间短(s),输出功率最大,恢复速度快(约为s)的特点。方法:1、最大速度或最大力量,练习时间不超过10s;2、每次练习的休息间歇不能低于30s,根据运动员的训练水平休息间歇可选范围是30-90S;3、成组练习后,组间休息间歇不能短于2-3分钟,通常在3-4分钟。,糖酵解代谢能力的训练,糖酵解供能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高强度运动,保证运动中主要由糖酵解供能,运动
5、机体内有明显量的乳酸积累。最大强度运动1-2分钟,休息时间为4-5分钟的间歇性训练(可使骨骼肌细胞中已升高的H+降到接近运动前水平,使H+对糖酵解的抑制作用明显减弱,在继续运动时,骨骼肌中糖原可持续分解供能)。最大乳酸训练;乳酸耐受训练,递增负荷运动过程中代谢的时相性变化特征,第一时相:随着运动的开始和强度的增加,组织将摄取较多的氧,属有氧代谢过程。第二时相:运动强度逐渐加大,当达到最大摄氧量的40-60时,摄氧量和心率会有所上升,血乳酸增至安静时的二倍,该时相的开始称为有氧阈。第三时相:该时相开始时,血乳酸急促增加,并伴有明显的肺通气量增大,这与缺氧导致无氧酵解大量供能有关,该时相的开始称为
6、无氧阈。,(一)实验室监控1、机能评价 2、确定负荷强度(二)运动场监控 1、特定负荷运动后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血乳酸)确定个体训练强度阈。例如,游泳安排特定速度及间歇时间的递增负荷运动。,监控的具体方法,2、通过专项训练手段测量、分析和评价运动员专项训练水平,并对训练实施监控。例如,中长跑项目,根据优秀运动员的经验全程分成若干个分段距离分析各分段距离的训练成绩、速度变化以及与比赛成绩的关系,其间用遥测技术定量分析负荷强度探讨影响其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贡献因素、制约因素)对训练过程实施重点监控,并建立相应的评价和训练控制标准。,(一)竞技运动需要原则 例如,游泳运动员晨、运动后5分钟CK、血
7、乳酸。(二)专项特点原则 例如,测定篮球运动员比赛中血乳酸浓度,评价篮球运动员专项耐乳酸的能力。(三)结合训练计划原则 训练计划是实现训练目标具体化,应根据训练计划安排监控内容。(四)针对个人特点原则(五)训练监控的无创性原则,运动训练监控的基本原则,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常用指标,HR Hb和RBC WBC 血乳酸血尿素 血T/C血清CK 尿蛋白尿胆原 尿潜血IgG、IgM、IgA等,评定训练负荷的常用生理生化指标,HR,血乳酸,血尿素,CK,尿蛋白,尿胆原,负荷强度指 标,负 荷 量指 标,尿蛋白,训练负荷强度、负荷量与机能状态的评定,HR,根据个人最大心率百分数评定负荷强度强度小,HR高时
8、,表示机能下降。,血乳酸,运动后血乳酸值升高幅度大,表示运动强度大;乳酸阈强度-乳酸值为4mmol/L;无氧代谢区乳酸值大于12mmol/L。,血尿素,运动后血尿素增值大,表示负荷量大或机能下降;训练适应后增值减小。运动后8.0mmol/L,负荷量适宜。,血清CK,强度越大,含量越高;适应后,升高幅度减少;疲劳时,强度训练3-4天后400IU/L,尿蛋白,运动后15分钟取尿测定,排出量越多表示运动强度越大或机能差。负荷量大时,排出量增多;适应后排出量减少。,尿胆原,负荷量大或机能下降时,排除量增加。,应注意个体差异及系统观察,训练负荷强度、负荷量与机能状态的评定,训练方法中适宜量的生理生化监控
9、,无氧低乳酸训练最大乳酸训练耐乳酸训练大强度间歇耐力训练乳酸阈训练最大稳态乳酸训练,运动后HR不低于180次/分及血乳酸不超过3-4 mmol/L,运动后HR不低于180次/分及血乳酸大于25mmol/L,优秀运动员血乳酸水平保持在10-12 mmol/L,血乳酸值达较高水平达9 mmol/L,血乳酸在4 mmol/L及HR在160-170次/分左右,不超过180次/分,血乳酸浓度小于4 mmol/L,训练监控选择指标的方法,明确训练目的、训练方法的代谢特点、监控目的、运动员训练水平等;,各项指标应具有自身的独立性,能从不同的侧面较敏感地反映运动负荷或机能的变化;,各指标应具有最佳的指标组合,
10、既简单实用,又可相互补充,以便得出较全面的评价。,尽量简化、针对性强、精确度高、便于操作(测试)、反馈速度快、无创或微创;,应注意:个体差异 系统观察,训练监控选择指标的方法,运动员赛前身体机能恢复的综合评定,HbT/CCK血尿素尿常规IgG、IgM、IgAWBC、血清谷氨酰胺,赛前血红蛋白处于本人最高水平上,血T值高,且血T/C比值保持在正常值范围或自身的高水平上,晨安静时血清CK活性降至400单位/升以下,晨安静值保持在正常范围的上限(57mmol/L),晨安静时,各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各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运动员身体机能恢复的综合评定,HR 血乳酸 血尿素 尿蛋白 尿胆原,晨安静时心
11、率恢复到平时的正常值 运动后血乳酸消除快,恢复时间短,表示机能状态较好 运动次日晨或训练周晨达8mmol/L以下 为机能恢复 运动后4小时或次日晨尿蛋白消失是 身体机能恢复的表现 运动次日晨值大于正常安静范围是机能 未恢复的表现,过度训练时生理生化指标的综合评价,HRHb和RBCWBC血乳酸血尿素血T/C血清CK尿蛋白尿胆原尿潜血IgG、IgM、IgA,晨脉明显加快,Hb值处于较低水平或下降趋势,WBC处于较低水平或下降趋势,安静时超过正常范围,运动时最大乳酸值下降,晨安静值在8.0mmol/L以上,低于原始值的30%,晨安静值400IU/L或完成定量负荷时的值明显升高,运动后比原来负荷后的值
12、突增34倍;晨安静时,连续几天处于较高水平或持续升高。,晨安静时,连续几天超过46 mg为过度疲劳,完成定量负荷后出现阳性或连续在晨安静时为阳性,明显下降,两点辨别阈 大于2.0闪光融合频率(差值)8.0Hz以上主观体力感觉等级 18级以上,运动素质及其训练效果的生理生化评定,力量、速度速 度 耐 力耐 力,测定最大输出功率和无氧功,值增大反映训练效果好;测定尿肌酐系数,间接评定 肌内CP和肌酸含量,值增大反 映训练效果好;,采用专项技术动作进行1分钟全力运动,测定运动后血乳酸最大值。值增大,运动成绩提高为训练有效,测定无氧阈值或VO2max,值增大为训练有效;测定训练后HR或血乳酸恢复速率,
13、恢复快为有氧谢能力提高;定量亚极量运动,运动后血乳 酸值下降是训练有效的表现。,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常用指标-心率,基础心率(晨脉、安静心率)运动心率(最大心率)运动后恢复心率,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常用指标-心率,基础心率突然加快或减慢,提示运动员可能存在对训练负荷不适应或有过度疲劳、疾病等问题存在。若经过一段时间的正常训练后,运动员的基础心率下降,说明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增强。,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常用指标-心率,运动时心率的快慢与运动强度有关。强度越大,心率越快。相同运动负荷时,运动员心率上升愈慢,提示运动员身体机能状况愈好。进行同一强度的运动训练后运动员的最大心率值降低,则表明运动员的身体机
14、能增强。,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常用指标-心率,运动后心率的恢复速度和程度,可衡量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水平或身体机能状况。相同运动负荷后,运动员心率恢复加快,提示运动员对训练负荷适应或机能状况良好。,一次/组动作的运动强度监控指标,利用心率进行训练强度的一般监控,1.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1)评定有氧运动能力:乳酸阈是反映骨骼肌代谢水平和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当血乳酸达到4mmol/L时所对应的速度越高,说明有氧能力越强。通过同等条件的第二次测试,在记录成绩的同时,检查血乳酸的变化,如果4mmol/L时所对应的速度提高了,说明该运动员有氧能力也相应提高了;如果4mmol/L时所对应的速度下降了
15、,说明该运动员有氧能力也相应下降了。,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2)评定无氧能力:ATP-CP供能系统能力的评定(适宜于举重和田赛中的投跳项目):做功大而乳酸值低者,说明ATP-CP系统储备高,做功小乳酸值高,说明ATP-CP系统储备低;糖酵解能力的评定:主要是测定最大血乳酸值,高水平运动员的血乳酸值越高,说明运动员机体耐受乳酸能力越高,糖酵解动员快,供能多,肌肉适于参与剧烈运动,即无氧能力较好;反之,最大乳酸能力较差,即无氧能力较差。,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2.确定训练负荷(1)乳酸阈强度:个体乳酸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的最佳强度,其理论依据是,用个体乳酸阈强度进行训练,
16、既能使呼吸和循环系统机能达到较高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氧功能,同时又能在能量代谢中使无氧代谢的比例减少到最低程度。,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2)最大乳酸训练:机体生成乳酸的最大能力和机体对它的耐受能力直接与运动成绩相关。研究表明,血乳酸在12-20mmol/L是最大无氧代谢训练所敏感的范围。为使运动中能产生高浓度的乳酸,强度和密度要大,间歇时间要短,练习时间一般要大于30秒,以1分钟-2分钟为宜。以这种练习强度和时间及间歇时间的组合,能最大限度地动用糖酵解供能系统供能的能力。,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3)乳酸耐受能力训练:乳酸耐受能力一般可以通过提高缓冲能力和肌肉中乳酸
17、脱氢酶活性来获得。因此,训练中要求血乳酸在12mmol/L左右,重复训练,刺激机体对这一血乳酸水平适应,提高缓冲能力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活性。,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3.评价训练负荷效果 运动时血乳酸浓度会上升,并与运动强度有关。运动后血乳酸值升高幅度大,表示运动强度大;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血乳酸升高的幅度减少,则表明机体对此训练量适应。乳酸清除率较心率恢复率可更确切地反映无氧耐力运动员运动后恢复的程度。,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用心率和血乳酸监控优秀运动员不同代谢类型训练负荷强度,用心率和血乳酸监控优秀运动员不同代谢类型训练负荷强度,血睾酮(Testosterone,T)
18、:男运动员 2701000ng/dl 9.535.0nmol/L女运动员 10100 ng/dl 0.353.50 nmol/L 现象:(1)当运动员在增加训练量后T值低于训练前25%以上,并不能回升。即应调整训练计划。(2)T出现背离现象,意味着机体合成能力及恢复能力下降,此时应引起注意,调整训练计划。特点:清晨高,夜晚低;秋末冬初高,春季低。,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常用指标-血睾酮,皮质醇(Cortisol,C)(1)运动后C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将会导致机体分解代谢过于旺盛,不利于消除疲劳;如果长期保持较高浓度而不能恢复到正常水平,将可能引起过度训练,此时应密切关注运动员的免疫机能,因为较高的
19、C会抑制运动员的免疫机能,使运动员出现感冒、发烧等症状。(2)定量负荷运动后C上升越多或下降越少,其肾上腺皮质机能越强,越能适应大负荷运动,越容易取得好成绩。,运动员身体机能监控的常用指标-皮质醇,血清睾酮/皮质醇(T/C)(1)当T/C超过30%或小于0.35x10-3,可诊断为过度疲劳。(2)当T/C出现大幅度降低,则有可能是分解代谢大于合成代谢,不利于运动员消除疲劳,需要对运动员加强营养,以放过度训练。(3)用T/C指标在评价运动员机能状态时,应结合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和血红蛋白等指标。(4)当运动员T和C均出现下降时,即使T/C比值出现升高,也应视运动员T的绝对值及机能状态作出客观评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动 训练 监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49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