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系统MOTORSYSTE.ppt
《运动系统MOTORSYSTE.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系统MOTORSYSTE.ppt(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运动系统 MOTOR SYSTEM,一 躯体运动的分类和控制,随意和不随意躯体运动均是通过支配脊髓-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而控制运动的。下运动神经元是运动的最后通路。,二 锥体系统的组成:中枢部分,传导部分,周围部分(肌肉运动终板)。运动皮层中枢: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与运动前区(Brodmann第4,6域),锥体束的组成,人锥体系统神经纤维约100万根。中央前回与运动前区(Brodmann第4,6域):60%。感觉皮层中枢(Brodmann第3,1,2,5,7域)等:40%。,锥体束的组成,仅3%起源于中央前回第五层的巨大锥体细胞(Betz细胞),而绝大部分起源于中央前回第五层的其它锥体细胞。
2、起源巨大锥体细胞(Betz细胞)的神经纤维:直接支配四肢远端肌的-运动神经元;与手精细运动有关。其它锥体细胞起源神经纤维:有中间神经元参与,间接控制运动。,巨大锥体细胞(Betz细胞),半卵圆中心和内囊,内囊,锥体束在中脑,锥体束在脑桥,锥体束在延髓,锥体交叉,锥体束在脊髓,锥体束,脊髓前角和前根,周围神经和肌肉运动终板,二 锥体系统的组成:,3部分:中枢部分: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与运动前区(Brodmann第4,6域)。传导部分:锥体束(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脑干束)和脊肌束。周围部分:肌肉运动终板。2级神经元传导上运动神经元:主要是位于运动皮层的锥体细胞及其下行纤维(锥体束)。下运动
3、神经元:脑干的躯体运动核、脊髓运动神经元及其下行纤维(脊肌束)。,三 运动传导束在神经系统各部的排列1 运动皮层中枢:大脑皮层中央前回(Brodmann第4域),倒置人形。,2 传导部分(锥体束):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s):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脑干束.,2 传导部分:皮质脑干束(皮质桥延束或皮质延髓束)除了面神经核下部与舌下神经核外,其他颅神经运动核均接受两侧大脑皮质的支配。,皮质脑干束在内囊走行:膝部。,皮质脊髓束在内囊走行:后肢的前2/3部 上肢:前,躯干:中,下肢:后。,锥体束在中脑走行:大脑脚中3/5部 皮质延髓束:内侧。皮质脊髓束:外侧。上肢
4、:内;躯干:中;下肢:外。,锥体束在脑桥走行:脑桥基底部。上肢:内上方,下肢:外下方。,延髓锥体:上肢:背侧,下肢:腹侧。,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前束。75%90%锥体束在锥体下部交叉形成皮质脊髓侧束(支配对侧),(皮质脊髓侧束也有少量同侧纤维)25%10%锥体束在锥体下部不交叉,形成同侧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前束可缺如,罕见含有全部锥体束纤维),脊髓:皮质脊髓侧束 上肢:内;躯干:中;下肢:外。,脊髓:锥体系统下行支配和分布,上肢(颈膨大C5-T2):占50%。躯干(T3-T12):20%。下肢(腰膨大L1-S2):30%。皮质脊髓前束一般仅达上胸部(T6),小部分支配同侧,大部分经白质前
5、连合交叉支配对侧,支配躯干肌,上肢近端肌和颈肌的运动核。一侧锥体束损害,因皮质脊髓前束双侧分布,不出现躯干(呼吸)肌瘫痪。,前角细胞,在脊髓形成纵形6个细胞柱或群。躯干肌肉前内侧细胞群:脊柱浅肌。腹壁某些肌。后内侧细胞群:脊柱深肌。四肢肌肉(仅见颈膨大和腰膨大)前外侧细胞群:肢体近端和中间段的伸肌和展肌。后外侧细胞群:肢体近端和中间段的屈肌和收肌。后后外侧细胞群:肢体远端肌。隔肌(颈段C3,4,5)。会阴和肛门周围肌(S3-S5)。中央细胞群:,四 锥体系统损害的定位诊断(一)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一),下运动神经元损害的定位诊断又称下运动神经元麻痹,或周围性瘫痪。1 脊髓前角损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动 系统 MOTORSYSTE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49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