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ppt
《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时物质和能量代谢.ppt(8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篇,运动时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及其调节,前言,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 生物体内所有的化学反应过程,统称为物质代谢。伴随物质代谢过程中的能量吸收、储存、释放、转移与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前言,生物体的燃料与能源 糖、脂肪与蛋白质是细胞的三大化学燃料,ATP为通用的直接能源。,甘油三酯(脂肪),多羟基醛、多羟基酮(糖),多肽链(蛋白质),前言,第四章,运动时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第一节 能量代谢,能量代谢的核心物质是ATP。一、高能化合物,一般将水解时释放的标准自由能高于2092KJmol(5千卡摩尔)的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高能化合物种类很多。重要的高能化合物有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
2、1,3二磷酸甘油酸(1,3-BPG)、磷酸肌酸(CP)、琥珀酰辅酶A、ATP、ADP等。其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的磷酸基转移潜势最高。,二、生物氧化(一)概念 营养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所释放能量的40%存储到ATP(化学能)中,60%以热能形式散发。,CO2和H2O,O2,能量,ADP+Pi,ATP,热能,(二)生物氧化的途径 三大营养物质(糖原、脂肪、蛋白质)生物氧化的共同规律:可总结为三个阶段。,1.生物氧化中水的生成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一系列递氢、递电子体按一定顺序排列,构成的一条连锁反应体系。由于此反应体系与细胞摄取氧的呼吸过程
3、有关,故又称为呼吸链。,Cytc,Q,胞液侧,基质侧,线粒体内膜,FADH2氧化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2ATP,3ATP,维生素B2系FMN、FAD的前体,运动员缺乏时直接引起骨骼肌有氧代谢供氧能力,引起肌收缩无力,耐久力下降。维生素PP系NAD+的前体,与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和无氧耐力均有关,也是NADP+的前体,与运动后合成恢复有关。,2.生物氧化中ATP的生成,(1)底物水平磷酸化(胞液)直接由代谢物分子的高能磷酸键转移给ADP生成ATP的方式,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简称底物磷酸化。(1,3二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琥珀酰辅酶A),3-磷酸甘油酸,1,3-二磷酸 甘油酸,(2)氧化
4、磷酸化(线粒体)代谢物脱下的氢,经呼吸链传递过程逐级氧化,最后生成水,同时伴有能量的释放,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Q,胞液侧,基质侧,线粒体内膜,FADH2氧化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2ATP,3ATP,P/O比值 氧化磷酸化形成ATP时,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时所消耗的无机磷(原子)的摩尔数。在线粒体中,NADH+H+的P/O比值为3、FADH2的P/O比值为2。故线粒体内的NADH+H+经氧化生成3分子ATP、FADH2的经氧化生成2分子ATP。而线粒体外的NADH+H+上的氢进入线粒体内有二种方式:NADH+H+NADH+H+NADH+H+FADH2,3.生物氧
5、化中CO2的生成 有机酸脱羧(-COOH)生成。示例:,提要:,运动时,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供能物质。并且,ATP是能量代谢的核心物质。生物氧化是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彻底氧化为水与二氧化碳并释放能量的过程。能量释放是逐步的、受到精密调控的。生物氧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乙酰CoA是三大营养物质氧化的共有中间产物。三羧酸循环与氧化磷酸化是三大营养物质彻底氧化时共有的途径,也是能量释放最多的阶段。ATP的生成方式有二种,即底物水平磷酸化与氧化磷酸化。以后者为主要方式。电子传递链位于线粒体内膜,由多种酶与辅酶组成,是氧化磷酸化的机构。有NADH氧化呼吸链与琥珀酸氧化呼吸链二条。在线粒体内,2H经二条呼吸链
6、分别生成3ATP与2ATP。,第二节,三磷酸腺苷ATP,ATP是人体内各种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直接供能物质。ATP是生物体内能量贮存、利用和转化的中心。人体内ATP含量不多,但每日经ATP/ADP相互转变的量相当可观。,ATP是肌肉收缩的直接能源物质。一、ATP的分子组成与生物学功能(一)ATP的分子组成与结构,(二)ATP的生物学功能1.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 ATP-ADP循环是人体内能量转换的基本方式,维系着能量的释放、贮存与利用。,2.合成磷酸肌酸,3.参与构成一些重要辅酶 ATP是一些重要辅酶,如NADP、NAD+、FAD、CoA的结构成分,参与细胞内糖、脂、蛋白质与核酸等的代谢反应。4.
7、提供物质代谢时需要的能量 ATP作为磷酸的供体,参与糖、脂肪等分解代谢起始阶段耗能的磷酸化(活化)反应。,二、运动时ATP的利用与再合成,(一)运动时肌肉ATP的利用途径 一般由ATP酶催化ATP末端的高能磷酸键水解释放能量,生理条件下51.6KJ/Mol。ATP+H20-ADP+Pi+30.6KJ/Mol 特殊情况下,ADP末端的高能磷酸键也可水解释放能量。ADP+H20-AMP+Pi+30.6KJ/Mol,运动时,肌肉ATP利用的部位与作用,(1)肌球蛋白(即肌凝蛋白)ATP酶消耗ATP,引起肌丝相对滑动和肌肉收缩做功;(2)肌质网膜上钙泵(Ca-ATP酶)消耗ATP,转运 Ca2+,调节
8、肌肉松弛;(3)肌膜上钠泵(Na,K-ATP酶)消耗ATP,转运 Na+K+离子,调节膜电位。据报道,仅肌质网转运Ca2+所消耗的能量就占肌肉收缩时总耗能的三分之一。,肌丝滑行原理,(二)ATP再合成途径,肌细胞中ATP含量十分有限(ATP为每千克湿肌4778毫摩尔),但消耗量相对较大(例如,一个静卧状态的人,24小时内消耗ATP约40千克。在剧烈活动时,ATP利用速率可高达每分钟05千克)。这一“供需”矛盾通过ATP-ADP循环来解决。,运动肌能量供应系统,(1)高能磷酸盐如磷酸肌酸分解(磷酸原供能系统)(2)糖无氧分解(糖酵解供能系统)(3)糖、脂肪、蛋白质有氧氧化(有氧代谢供能系统),第
9、三节,运动时骨骼肌供能系统,(1)磷酸原供能系统(2)糖酵解供能系统(3)有氧代谢供能系统,无氧代谢供能系统,有氧代谢供能系统,一、磷酸原供能系统,由磷酸原(ATP、CP)分解反应组成的供能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一)磷酸肌酸的分子结构与功能1.磷酸肌酸的分子结构,2磷酸肌酸的功能,(1)高能磷酸基团的储存库人体肌酸总量大约为120克,95%存在于肌肉。,2磷酸肌酸的功能,(2)组成肌酸-磷酸肌酸能量穿梭系统,(二)运动时磷酸原供能,1.磷酸原系统供能过程 ATP是肌肉收缩时将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唯一直接能源。,2磷酸原系统供能特点,启动:“最早起动、最快利用”和最大功率输出的特点。输出功率
10、:最大输出功率可达每千克干肌每秒1630毫摩尔P。可维持最大供能强度运动时间:约68秒钟。(磷酸原储量有限,ATP为每千克湿肌,CP为每千克湿肌20-30mmol。)运动项目:与速度、爆发力关系密切之项目,如短跑、投掷、跳跃、举重及柔道。(在短时间最大强度或最大用力运动中起主要供能作用。)供能方式:无需氧参与,直接水解ATP中高能磷酸键,或由CP传至ATP后直接水解。胞液进行。,3.不同强度运动时磷酸原储量的变化,(1)极量运动至力竭时,CP储量接近耗尽,达安静值的3以下,而ATP储量不会低于安静值的60。这时,CP分解是ATP合成的基本途径。(2)当以75最大摄氧量强度持续运动时达到疲劳时,
11、CP储量可降到安静值的20左右,ATP储量则略低于安静值。这时,ATP合成由CP分解提供外,主要由糖酵解和糖的有氧氧化提供。(3)当以低于60最大摄氧量强度运动时,CP储量几乎不下降。这时,ATP合成途径主要靠糖、脂肪的有氧代谢提供。,最大摄氧量(VO2max),指身体发挥最大功能水平,每分钟摄入并供组织细胞消耗的氧气量,一般人的最大摄氧量为2-3L/分钟,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人可达4-5L/分钟,在进行有氧耐力训练时,可以之为指标确定运动强度。通过运动负荷实验,此数据可以较易测得。,相关知识,一般说来,最大摄氧量的50%约等于最大心率的55-60%,最大摄氧量的60%约等于最大心率的65-7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运动 物质 能量 代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49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