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轨时期的中国财政.ppt
《转轨时期的中国财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轨时期的中国财政.ppt(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财政学,第十五章 转轨时期的中国财政,财政学系,Nankai University,财政学,引子 本章主题 本章首先回顾了转轨时期我国的财政改革历程,其次介绍目前的财政经济状况,最后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强调加强预算管理及体制建设,根本目的在于为稳定国家财政基础,实现财政改革的最终目标变政府财政为公共财政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财政学系,本章目录,第一节 中国财政改革的历程 第二节 国家财政状况分析第三节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制,第一节 中国财政改革的历程,一、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财政活动的特点二、中国财政改革的基本目标 三、中国财政改革的主要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
2、政府财政活动的特点,通过财政,政府,而不是市场或别的什么力量,成为经济生活中的唯一指挥者与协调者,财政政策调整对象涉及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财政政策的贯彻与执行通常单纯依赖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而可以不考虑普通经济规律的制约,对包括财政行为的合理监督也因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特殊地位而实际上难以实现。,中国财政改革的基本目标,重新界定政府财政活动(公共部门经济活动)与私人经济活动的关系,重新确定政府财政的社会经济职能,在此基础上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调整财政政策的基本取向和实施路径,逐步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制。,中国财政改革的主要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2年)第二阶段(19831988年)第三
3、阶段(19891991年)第四阶段(1992年至1999年)第五阶段(2000年至今),第一阶段(19781982年),政府财政改革的重点是改革财政投资体制。虽然在当时政府财政还主要承担着直接协调国民经济各产业间投资比例关系的任务,但财政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迅速下降。这一时期政府还通过税收、工资调整,使得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家庭间的分配比例关系发生了初步变化,第二阶段(19831988年),在财政支出方面仍以支持国民经济建设(维持较高的生产性投资)为主情况下,对财政收入政策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以此强化国家税收的经济作用。放权导致预算外资金规模迅速扩大,不仅增加了中央政府
4、的财政赤字,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弱化了中央政府的财政职能。,第三阶段(19891991年),在财政收入方面,通过税制改革使得国家税收初步发挥了缓解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的作用,积极影响国家产业发展方向的作用;特别是通过借鉴外部经验与政策实践,政府进一步端正了对国债性质的认识,这一时期国债发行数量明显提高,使得中央政府在筹集财政资金上日益趋于多元化。在财政支出方面,为了迅速培植适合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价格机制和配合当时的物价改革,调整了财政补贴政策。,第四阶段(1992年至1999年),在财政体制改革方面,以分税制为基本形式的,强调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相适应的分权型财政管理体制得以初步确立。在财政立法和预算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转轨 时期 中国 财政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46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