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英汉文化与商务翻译.ppt
《第三章英汉文化与商务翻译.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英汉文化与商务翻译.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英汉文化与商务翻译,Lead-in Reading 阅读与欣赏,Right Here WaitingOceans apart,day after day,And I slowly go insane.I hear your voice on the line,But it doesnt stop the pain.If I see you next to never,How can we say forever?Wherever you go,whatever you do,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Whatever it takes,O
2、r how my heart breaks,I will be right here waiting for you.,此情可待,远隔重洋,日复一日,我慢慢地变得要失常。电话传来你的声音,但这不能停止我的悲伤。如果再也不能与你相见,又怎能说我们到永远?无论你在何地,无论你做何事,我就在这里等候你。不管怎么样,或不管我多哀伤,我就在这里等候你。,一、英汉文化差异 语言与文化关系紧密,美国语言学家ESapir指出:“语言的存在不能脱离文化,不能脱离社会继承下来的各种做法和信念。”虽然人类的共性是人类交际的基础,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地域、民族、历史、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形成了文化的异质性,不同
3、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因而在语言表达方式及风格上就存在着各自的独有的特点。英汉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 不同文化有时对同一事物的文化感情完全不同,产生的联想也大不相同,甚至相反。比如,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凤凰”是一种吉祥的鸟,上海凤凰牌自行车的商标直译为Phoenix,在中国文化中凤凰象征祥瑞,给人“吉祥,高贵”的联想,而在西方文化中Phoenix意谓“再生”,以此为商标势必使人产生“死里逃生”的不良联想。又如“芳芳”在中文中有着“香雅,美丽”之意,“芳芳”唇膏的译文采用汉语拼音“FangFang”,恰好与英文
4、中“fang”(蛇的毒牙)一词巧合,试问谁还敢买这种“毒牙”唇膏呢?所以说文化渊源不同,词语承载的文化含义也必然不同,同一事物在不同文化氛围中所引起的语义自然也不相同,在做此类翻译时要特别注意。,(二)不同事物产生同一联想意义 中英文化差异还表现在两个民族用不同的事物表达相同的意义。比如,虎在汉文化中是百兽之王,汉语中许多带虎字的词语(如虎威,虎势,虎贲,虎劲等)就体现了这一喻义。但在英语里“虎”的地位被“狮”所取代,众多以狮为喻体的词语(如as brave as a lion,lion in the way,lionheart etc)足以说明“狮”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再如,龙在中国人心目
5、中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我们称自己为龙的传人,美国人却以秃鹰为国家的象征,英国则以雄狮为象征。可见英汉民族虽有使用象征物表达同样意思的共性,但不同的民族却使用不同的具体事物作为象征。翻译此类广告作品时,要适当地作一些文化处理。,(三)、地理环境的差异与翻译 从某种程度上说,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了生产方式的不同选择。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牛耕是主要的耕作方式,因此汉语中有很多词和牛有关。英国虽然是一个岛国,但古时主要以马为耕作工具。牛和马在两国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上很清楚地表现出来。例如汉语中说“吹牛”,翻译成英语就成了“talk horse”;汉语中的“牛饮”到了英语中
6、就变成了“drink like a horse”。由于我国西依高山、东临大海的地理环境,故素有“东风送暖”、“西风凛冽”之辞。与此相反,在英国,east wind 是指从欧洲大陆北部袭来的寒冷的风,给英国人带来的是不愉快的感觉。英国西临大西洋,在春天,凉爽惬意,西风从海上徐徐吹来,带来万物复苏,恰似我国的东风使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在西方文化中,西风是和春天、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不是东方文化中的东风。此外,由于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
7、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英语中有很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而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四)、英汉思维的差异与翻译 著名翻译家傅雷曾经说过:“东方人与西方人的思想方式有基本分歧:我人重综合、重归纳、重暗示。西人则重分析、细微、曲折,挖掘惟恐不尽,描写惟恐不周。”在哲学上,汉民族主张“天人合一”、“物我交融”、“和谐”、“悟性”,对事物不讲究分析,重视个人分析,重视个人感受和心领神会;而西方哲学则主张“人物分立”,重形式论
8、证和逻辑推理。例如:January 8,1976 saw the death of Zhou Enlai,premier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P.R.C,member of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member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member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
9、,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同志于1976 年1 月8 日不幸逝世。,(五)、文化象征的差异与翻译 同一客观事物,在不同文化里有不同的文化象征,引起不同的联想。比如在基督文化里,绵羊是驯服的象征;在中国文化里,老鼠是胆小懦弱的象征。英语中把bat 看成是邪恶的象征,因为它外观古怪丑陋,居住在阴暗的角落,而且还有吸人血的vampire bat,提起来就令人恐惧。因此,英语中有as crazy as a bat,as blind as a bat 等。然而,汉语中“蝙蝠”的形象与英语中完全不同:“蝠”与“福”同音,蝙蝠被认为是
10、幸福的象征。蝙蝠作为一个吉祥物,经常出现在民间的许多图案上。红蝙蝠的“红蝠”与“洪福”同音,因此更是象征着大吉大利。另外,狗在汉语中是一种卑微的动物。汉语中与狗有关的习语大都含有贬义:“狐朋狗友”“狗急跳墙”“狼心狗肺”“狗腿子”等。而在西方英语国家,狗被认为是人类最忠诚的朋友。英语中有关狗的习语除了一部分因受其它语言的影响而含有贬义外,大部分都没有贬义。在英语习语中常以狗形象来比喻人的行为。如“You are a lucky dog”.(你是个幸运儿)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形容人“病得厉害”用“sick as a dog”,“累极了”是“dog-tir
11、ed”。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六)、特定政治文化的差异与翻译 政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举例来说,meet ones waterloo,Waterloo是比利时首都布塞尔城南13公里处的一个村庄。1815年6月18日由威灵顿指挥的英、德、荷、比等国联军六万八千人曾在此大败拿破伦军队,导致拿破仑第二次流放。后来就用此指“惨遭失败”或“困难、棘手之事”。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对文化内涵的正确理解有助于确切的翻译。认识到中英文化中地理因素,思
12、维因素,宗教信仰方面,文化象征及政治文化的差异,才能帮助理解中英文化内涵的差异。总之,要想译文通顺、贴切,必须要掌握丰富的英美文化知识,这样译出的东西才能达到传神的完美标准,才能忠实无误的传播原文化。,商务活动与跨文化交际,一、商务活动商务活动(business activities)是指个人或企业为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而从事的一系列的管理、营销和财务等经济活动。在商务活动中,小到商标、广告,大到谈判、决策方式,均反映出各民族特有的文化烙印。,商标的翻译 商标是商品的形象代表,一个好的商标犹如一个好的产品,给人爽心悦目的感觉。生产者深知要想达到促销的目的,产品的广告就必须迎合消费者的文化心理,当
13、中英文化出现迥异时,如何处理商品广告的翻译呢?既然商品广告的目的是促销。因此它的翻译应该务实。但由于英汉两民族存在着许多文化差异,将一国的广告简单地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的广告,有时很可能产生令人尴尬的结局甚至意想不到的恶果。怎样才能克服和跨越商品广告传译中的文化障碍呢?最可取的办法就是在吃透原文的基础上,一切“因地制宜”,宜换则换,宜改则改。,(一)释译“西尔灵”牌旅行小闹钟,英文译成Sailing,TravelClock就是释译的一个典型例子。Sailing既是“西尔灵”的音译,又是“航行”的译意,做旅行小闹钟的商标十分贴切。还有“美加净”(Maxam)护肤品及“雅戈尔”(Younger)服饰的
14、译名同样译得富有神韵。英译汉中做得比较成功的也很多。比如,Bowling是一种人们喜爱的运动器材,译者将其巧妙地译为“保龄”球,保龄健身符合大众的心理,谁不喜欢?再比如,美国运动系列商品Nike,原意是希腊神话中胜利女神的芳名,如果译为“娜姬”之类,很多中国的消费者便会十分费解,不知其意。译者在翻译时考虑到运动服装应该具有经久耐磨的特点,将它译为“耐克”,既有坚固耐穿的含义,又包含了战无不胜的意思,这样与原意胜利女神也不谋而合。,上海的白猫洗衣粉,深受大众欢迎,但被译成white cat,此产品到了英国后,命运同样凄惨,因为英语中的cat除了猫的基本意思之外,还表示“心地恶毒的女人”。试想哪个
15、家庭主妇愿意购买white cat?男士们更是敬而远之了。对于这类容易触动文化禁忌的商标翻译“,忠实、准确”的翻译原则是无法套用的,在翻译不易译和不可译的广告时,可在熟悉两种文化的前提下用目的语进行再次创作,这样才能发挥译人语的优势,更易于推出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的产品。比如,以Poison命名的法国香水是一种逆向思维,据调查,国外市场专家发现有些女性追求一种狂野粗犷的异国风情,为迎合其口味,精心策划命名的Poison香水受到了国外女性的青睐,开辟了商品销售市场。但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多数女性很少追求刺激,追求野性。如果将“Poison”直译为“毒药”或“毒物”,其销售量可想而知。为了打开中国市
16、场,译者把这种香水译为“百爱神”,迎合了中国人的文化习惯。由此可见,翻译时要“入境随俗”,最好作些文化处理。另一个佳作便是80年代后期走进我国千家万户的玩具“变形金刚”。该玩具除了本身结构新颖、独特、多变外,“变形金刚”这一译名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变形金刚”原名为Transfer,虽有“变形”,却无“金刚”之义。“金刚”乃汉语文化所特有。现在多数儿童为独生子女,平时娇生惯养,缺乏阳刚和忍受力,所以父母特别希望孩子能茁壮成长,无坚不摧。因此,给玩具附以“金刚”二字,无疑迎合了家长和儿童的心理,达到促销目的。,三、商标翻译的注意事项(一)了解不同的文化 翻译意味着传达信息。其准确性依赖于很多因
17、素:商标本身的可信度、目标读者、被翻译商标在使用中的风格以及翻译的目的。而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要了解原文读者对商标的理解如何以及译文读者的反应如何是很困难的,也就是说如果译者不了解原文和译文各自所代表的文化的特点,那么他就很难达到对等翻译的目的。中国人和西方人在观察和思维上都存在着差异,因而对同一种东西及其特征和属性有着不同的概念和表达方式,翻译时译者必须清楚地了解中西方对某一具体事物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越过英汉表达形式的局限进行意义上的对等翻译。,只有充分理解了中英文化差异,我们才不会把“白象牌”电池,译为White Elephant。因为英语中a white elephant是“无用而累
18、赘的东西”,如果译者深知iunk除了帆船之意外,还有垃圾破烂的意思,就不会把中国传统出口产品“帆船牌”地毯译为“Junk”。特别注意的是当我们提起某一产品名称时,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在该商品名后加上一个“牌”字。比如我们常说“双喜牌”高压锅,“熊猫牌”电视机等等,有些译者按字面意义常把它们翻译为“Double Happiness Brand”,“Panda Brand”等等。熟悉英语文化的人一看就觉得是画蛇添足,“Brand”在这些商标中实在是个累赘,我们何时见过Hilton(希尔顿),Kodak(柯达)后面加过Brand这个词?,(二)体现产品特色 商标的作用就是让消费者能对商品的种类及特色一目
19、了然,商标本身就是一则最为简洁有力的广告。释译商标要比音译和意译的商标给消费者的感性认识更为直接,更容易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根据释译策略,就要做到译文能较好地体现产品的特色。如:牙膏品牌Colgate,商标名为其创始人的名字,看不出产品的特点,而它的译名“高露洁”,一个“洁”字则不仅表明商品类别,更突出了产品特点。再如宝洁公司的去屑洗发水Head&Shoulders,商标意思是“头发与肩膀”想要表达用了这款洗发水,头发洁净,头屑就不会在肩膀上出现。而译名“海飞丝”则突出了洗后没有头屑,头发丝丝分明,将产品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Pizza Hut现在译为“必胜客”,认为译者可能是想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三 英汉 文化 商务 翻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45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