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富论大学生读后有感.doc
《国富论大学生读后有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富论大学生读后有感.doc(1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f you want to wear a crown, you must bear its weight.勤学乐观天天向上(页眉可删)国富论大学生读后有感 国富论大学生读后有感1在20XX年东南大学图书馆人文社会科学类图书借阅量经济学类著作的排行上,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稳稳排在第一,而充斥了这个排行榜的书几乎清一色的全是各个学科的辅导书,在这个应试教育横行的年代,亚当斯密大人在300多年前为市场经济留下的财富直到今日还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初版于1776年,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国
2、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齐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本事,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本事,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构成了我们今日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亚当斯密于1759年和1776年分别出版了道德情操论和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两部闻名于世的著作。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详细阐述了人的行为的优缺点、职责心、同情心、高尚道德,
3、建立了以人的利他心为出发点的道德价值体系;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中构建了一个以人的利己心为出发点的经济学价值体系。之后,德国的斯卡尔钦茨基在斯密的道德哲学及作为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一文中指出了“斯密难题”,即道德情操论中的利他与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中的利己很难在商品经济领域中实现统一。这样,关于“斯密难题”的争论至今众说纷纭,观点不尽相同。虽然这本书被说成是经济学的著作,但经济永远是和政治密不可分的。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正处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时刻,作者提出的方法如果能够得以实现,也许今日世界的版图会大不相同,而英国政府恰恰选择了目光短浅的作法,致使美国独立。亚当斯密认为:英国作
4、为一个国家,完全没有必要把国都局限于英格兰本土,而应当对帝国版图内一切地区平等看待,哪里交的税多,哪里的议员数量就应当多,最终整个国家的首都都能够迁到交税最多的地区,如果这一梦想实现,恐怕此刻的美国就会是一个大的英国。另外,关于殖民地管理,也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到了西方政府的立场。据亚当所述,东印度公司这样的殖民地公司与政府的关系并非象我们所想象那样。实际上,这样的公司是欺上瞒下,一方面骗取政府信任,获得巨额贷款及贸易独占权,另一方面又在印度欺压当地人民,结果是:英国政府一点都没有从这样的殖民政策中得到任何好处,而印度人民更是损失惨重。那么,钱财到哪里去了都被东印度公司的人贪污腐化浪费掉了。
5、简单地说,就是整个世界并没有从这样的殖民政策中得到利益最大化,并且这样的政策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使世界变得贫穷。所以,战后的反殖民运动有其天然合理性,纵使对英国这样的老牌殖民主义国家来说,反殖民运动不但不是一件坏事,并且是一件好事。再有,就是关于中国的表述,当时,正是中国的所谓康乾盛世,确切地说,是乾隆朝最富裕时期,而亚当并没有来过中国,却已能从两国的经济政策当中看到中国的“虚胖”,他说中国总体虽然似乎很富,可是论及单个国民的工作生存条件以及个体收入,已经远远比不上英国,并且这样的政策必定会压抑个体的进取进取精神,而英国的政策是当时最好的政策,每个国民都在政策中看到对未来的期望,
6、所以迟早有一天,中国必须会被英国打败,中国一点都不可怕。果然不出所料,几十年之后,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就给了中国以教训,直至此后的几十年,是一连串的战败与耻辱。这就是历史的宿命。国富论大学生读后有感2斯密对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一书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各个不一样侧面详细而严谨地论证了如何增加国民财富和促进经济的发展繁荣。他采用了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的宏观分析方法,综合了人性论、法律与政治理论及经济思想理论的分析视角,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由于国富论蕴涵了诸多的经济学理论和实践分析方法,并提出了经济学原理机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政策实施意义,*仅对
7、自身感兴趣或自认为有异常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部分理论进行表述和评点。为避免打破原书的逻辑思维结构和思想脉络,*以国富论(谢祖钧、孟晋、盛之译,国富论-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所列章节目录为序作以择要。(1)斯密认为,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必须随每一个国家的收入和资本的增加而增长。而没有后者的增加,就不可能有前者的增长。而收入和资本的增长就是国家财富的增长。没有国家财富的增长,也就不可能有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在那个以农业为主导的时代,资本的增加引起社会资本总量的增加这一过程中,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劳动生产率得以不断提高,使得整个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总量在整体上大为增加。然
8、而在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这种国家财富增长所引起的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的效果并不十分明显,甚至还有减小的趋势。同时,在我国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在国民经济持续高涨的同时(那里仅从数字能够说明,至于这个数字的准确性和可靠度则另当别论,但还是能够得出经济快速发展的结论的,只可是是程度不一样而已),尽管有劳动力需求的很多增加,但国内的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失业人数逐年增加。当然,这其中有人口的增长快于经济的增量、劳动力素质与就业岗位不匹配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至少也说明斯密的这一理论没有研究到诸多的外生变量,需作进一步的改善,以使其更具代表性和说服力。(2)斯密认为,资本在农村的利率总要比城市的高,这是由于农村金
9、融市场规模不经济、借贷成本高、资金市场供不应求等因素引起的。资本在农业方面虽然对社会贡献最大(此刻已不能绝对地说是最大,用比较大的说法也许更适宜),但利润比较小,所以对农业方面的资金投入总是不能得到满足。所以,也就出现了农村发展的两难:问题:一方面是农村建设的资金需求缺口趋于扩大,一方面却是各种金融机构不愿意在农村从事放贷业务。以斯密的思维,能够经过放宽农村金融市场的利率限制来发展农村业务,经过围绕时常利率进行自由浮动的适度高利率来弥补各种借贷成本,最终经过竞争者对市场的争夺逐渐回归到利率的正常水平,这不失为当前解决建设新农村资金筹集困难的有效途径,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坚持利率的适度高的水平,
10、不然可能会因为高的利率带来新的高风险,就适得其反了。另外,也可经过引导和规范而不是限制和取缔各种非正规民间金融、加大政府财政支农力度等措施来解决农村市场的金融抑制。(3)斯密认为,当一个人的资财,只能维持他几天或几个星期的生活时,他会很少研究从这笔资材中获取收入。他会尽可能地节俭消费,期望依靠自身的劳动,能获得一些收入来增补这笔资财。他的资财完全来自他的劳动收入。各国的穷苦劳动者大多过的这种生活。斯密经过分析资财的额度和可支配期限将其界定为生产性和生活性支出两部分,又将生活性支出按*和用途细划为三种类型。这样,使我们对收入的认识逐步深化,更利于支配和使用不一样类型的资财,为之后人们树立了理财观
11、念和收支计划供给了依据。(4)斯密认为,一个为了消费而借贷的人很快就会破产,而借钱给他的人通常也会后悔自我的愚蠢。所以,为了这样一个目的不论是借款还是贷款不管什么场合高利盘剥是不可避免的,对于双方均将不利。既然借贷的人多为穷人,放贷的人会提高利率(如高利贷)来弥补这部分风险,但利率提高的同时又增加了还贷的风险。这样就存在了一个悖论:不管是借贷者还是放贷者,双方都存在利益的流失和各种风险,高利贷却依然能够生存下来。我认为原因是高利贷的存在包含了诸多不正当的经济和社会行为,比如黑势力介入、借款者被迫从事违法犯罪现象等。由于当前我主要涉足的领域是农村的金融问题,所以对国富论中与此相关的资料进行了拜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国富论 大学生 有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4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