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然台记(上课用).ppt
《超然台记(上课用).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然台记(上课用).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背景介绍,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为新党所不容,被排挤出朝廷,宋神宗熙宁七年,被批准改任密州太守。第二年,政局初定,他便开始治园圃,洁庭宇,把园圃北面的一个旧台修葺一新。他的弟弟苏辙给这个台取名叫“超然”。故此,苏轼写了这篇超然台记。,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丧母守孝熙宁二年(1069)反对变法卷入党争。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苏轼极力反对,便请求外调,他先后被派往密州、徐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乌台诗案被贬黄州。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入狱后,受尽
2、凌辱,酷刑棒打,几致死地。历时五个月,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将苏轼贬到黄州。,作者简介生平经历,苏轼在黄州生活的这七年,他没有俸禄、生活困苦、衣食不足,而且受到监督.没有住的地方,只好暂居庙里,后来得了一块荒地,耕种,造屋。元祐元年(1086)重获启用官至礼部。旧党执政。受到皇太后重用保护,苏轼被调回京都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后自请外任杭州太守。后被召回京师,担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绍圣元年(1094)又遭贬职惠州儋州。皇太后驾崩,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元符三年(1100)渡海北返次年病逝。66岁死于常州。,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
3、,苏轼,问余平生功业,,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一度下狱,三度贬官。命运多舛,生活坎坷。但他既没有像贾谊那样“抑郁而终”,也没有像陶潜那样“归隐田园”。为什么?,作者的复杂思想: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道:好学老庄,齐万物,一死生,内在平和,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达则积极入世,穷则乐观出世,当遭遇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归宿。,玮丽()啜漓()舟楫()采椽()杞菊()期年()眩乱()撷取()秫酒()瀹()潍水()餔糟()园圃()脱粟(),wi,chu,j,chun,q,j,xi
4、,sh,p,s,b,xun,yu,wi,正字音,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玮丽者也。餔糟啜漓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可观:可观赏的地方苟:如果非必:不一定怪奇玮丽:怪异、新奇、雄伟、瑰丽餔:吃。啜:喝。醉:使醉。饱:使饱。吾往安而不乐?(宾语前置),提出观点:凡物皆有可观,苛有可观,皆有可乐善观则乐。,超然台记译文任何事物都有可观赏的地方。如有可观赏的地方,那么都可使人有快乐,不必一定要是怪异、新奇、雄伟、瑰丽的景观。吃酒糟、喝薄酒,都可以使人醉,水果蔬菜草木,都可以充饥。依此类推,我到哪儿会不快乐呢?,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
5、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并列连词;者:的原因;因为;喜:使高兴;悲:使悲;而可以足吾欲之物者有尽(定语后置)。,福祸之辨:“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无节止地追求物质享受,无异于“求祸而辞福“,这是极其不明智的。,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辨,通“辩”,争辩;在,介词;战:激荡;去取:取舍用来蒙蔽,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挟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乌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
6、乎!,在(状语后置)局限于事物之内而:表修饰以高大(形象)临视我,哪里,疑问副词因此忧愁,偏义复词于此(从这里),兼词。,心勿为物役:“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则“美恶横生,忧乐出焉”。人为物质利益驱使,就异化成物的奴隶,心理负担太重,精神上就不可能获得自由。,人们之所以要追求幸福,避开灾祸,因为幸福可使人欢喜,而灾祸却使人悲伤。人的欲望是无穷的,而能满足我们欲望的东西却是有限的。如果美好和丑恶的争辨在胸中激荡,选取和舍弃的选择在眼前交织,那么能使人快活的东西就很少了,而令人悲哀的事就很多,这叫做求祸避福。追求灾祸,不要幸福,难道是人们的心愿吗?这是外物蒙蔽人呀!,他们这些人局限在事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超然 上课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452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