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和剩余价值.ppt
《资本和剩余价值.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和剩余价值.ppt(6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的各种形式,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的各种形式,本章是从现象层次研究资本和剩余价值的表现形式。前面各章说明了与资本本质相关的范畴内容及资本运动的规律。这一章将重点说明这些本质层次的范畴与规律,在生产当事人头脑中、在竞争中如何表现为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经济现象与概念。,第六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的 各种形式,在本章中“要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将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竞争中,以及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
2、产价格,第一节着重说明:一、资本与剩余价值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是如何表现为成本、利润、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等范畴二、在竞争中如何形成等量资本带来等量利润的现象三、平均利润率的变动趋势及由此引出的矛盾,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是一个理论抽象,它反映了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与资本家支付的可变资本之间的关系。但现实经济中直接看到的不是剩余价值而是利润,因此这里要阐述剩余价值与利润的区别,剩余价值范畴如何转化为利润范畴。,(一)成本价格与利润,(一)成本价格与利润,第一、成本价格:1、商品生产的实际耗费与资本主义耗费 A、商品生产的实际耗费:为生产某种商品需要耗费:a原
3、材料、能源、辅助材料;厂房、机器设备的磨损。(物化劳动)b劳动者支出的劳动(活劳动)。,(一)成本价格与利润,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物化劳动+活劳动 用价值表现就是:商品价值=c+v+m。B、商品生产的资本主义耗费 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中耗费的只有不变资本c和可变资本v,所以在资本家的观念中,生产的耗费只有c+v。这样,c+v就成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成本价格。,(一)成本价格与利润,2、“不变资本+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的,不变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只作为“劳动的吸收器”发挥作用。但是,对于资本家来说,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生产资料与劳动力二者作为生产要素缺一不可,所以,生
4、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不变资本)和用于支付工资的可变资本并无区别。这样,生产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就被归结为单一概念成本。,(一)成本价格与利润,成本价格是资本主义生产中耗费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支付的工资价值之和,它是生产中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转化形式。这样,商品的价值就从“c+v+m”转化为“k+m”。(“k”代表成本价格),(一)成本价格与利润,3、成本价格的实际经济意义(1)成本价格的补偿是资本主义企业再生产的基本保证,是资本实现正常循环的基本条件;(2)成本价格是资本主义商品价格的最低限;(3)成本价格与价值之间的差额是资本主义市场价格竞争的基础。,(一)成本价格与利润,4、成
5、本价格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实来源:(1)在成本价格的概念上,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消失,因而掩盖了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真实源泉;(2)资本家把成本价格看作商品的真正价值,因而剩余价值被看做是商品价值以上的加价从流通中获得的。,(一)成本价格与利润,第二、利润 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成本价格的概念使剩余价值表现为成本以上的余额。这个余额是资本家付出了资本才生产出来的,在他的观念中全部预付资本都是剩余价值的源泉。当从观念上把剩余价值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利润。,(一)成本价格与利润,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是从观念上把剩余价值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所取得的现象形态
6、。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商品的价值就进一步转化为:商品价值=k+p(“p”代表利润),(一)成本价格与利润,2、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利润与剩余价值是用不同概念反映同一个价值实体。剩余价值的概念反映出这一价值实体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利润的形态上同一价值实体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剩余价值是揭示本质的范畴,利润是掩盖本质,形成假象的范畴。,(一)成本价格与利润,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的客观原因:(1)劳动力价值表现为工资:工资范畴反映的是“工人得到了全部劳动的成果”,因而割断了利润与工资的联系;(2)工资作为流动资本的一部分,掩盖了用以支付工资的可变资本的特殊作用,把劳动力表现为与其它资本没有
7、区别的生产要素。,(二)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二)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1、利润率:利润率是利润(剩余价值)同预付总资本的比率,即 p=p/C=m/C(p代表利润率;C代表预付总资本),(二)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由于在日常经济活动中资本是连续循环的,很难计算资本周转一次带来的利润量,所以,常常是计算资本的年利润率。这时,P=M/C=(mvn)/C 如果资本每年周转一次,则年利润率就等于上面所说的利润率。,(二)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2、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1)计算公式不同及由此反映出的数量不同:p=p/C=m/C;m=m/v 所以,p m(2)反映的内容不同:剩余价值率反映资本对劳动的剥削
8、程度;利润率仅反映资本在量上的增殖程度。,(二)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3、利润率的实际经济意义:利润率是反映资本经营效益的最重要指标。提高利润率是资本主义经营者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的重要途径。,(二)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走私和贩卖奴隶就是证明”托约登宁,(二)利润率及其
9、影响因素,、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剩余价值率;()资本的有机构成;()资本的周转速度;()不变资本的物质节约;()不变资本的价值节约。,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1、价值规律与资本价值增殖的矛盾:不同部门的资本由于在有机构成、周转速度等方面存在差别,在剩余价值率相同情况下,按照商品的价值出售商品,投在不同部门的资本会有不同的利润率。,(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作为自行增殖的价值,资本之间是没有差别的。但是,部门间的利润率差别使投入不同部门的资本增殖能力出现差别。这与资本追求利润的本性是相矛盾的。这就是价值规律的要求与资
10、本价值增殖的要求之间矛盾。,(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例如:假定各部门剩余价值率相同,资本周转速度相同,资本有机构成不同。这时,不同资本会有不同的利润率:c:v c:v:m(p)p/(c+v)甲资本 7:3 7:3:3 30%乙资本 8:2 8:2:2 20%丙资本 9:1 9:1:1 10%,(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2、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与利润率的平均化 部门间利润率的差别,会引起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这种转移会引起各部门商品供给量的变动。这会使各种商品价格发生变化。利润率高的部门会因资本流入引起商品供给量增加,最终使价格下降;利润率低的部门则发生相反方向的变动。商品价格的
11、变动会使不同部门的资本利润率趋于平均化。,(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3、平均利润率与平均利润 部门间资本转移在经济中形成相对统一的平均利润率。这时每个资本得到的利润不再与自己所雇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相等,而是按照平均利润率获得相当于自己预付资本量的平均利润。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一)、平均利润率的形成,4、平均利润率的水平 资本转投并不能改变每个部门商品生产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总产品生产中投入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仍表现为(一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总产品仍划分为补偿生产资料的部分,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的部分,剩余产品部分。这三部分分别代表着相应数量的劳动时间。,(一)平均利润率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本 剩余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440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