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研究概论.ppt
《语文教育研究概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育研究概论.ppt(2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学语文教学论,主讲 丁青敏,电话:邮箱:,中学语文教育学,中学语文教材研究,中学语文教学论,语文教学方法和技能训练,第1章 语文教学论研究(绪论),本章学习目标:1、了解学科的科学归属和学术发源;2、了解学科的历史沿革和发展;3、明确学科的研究对象和内容体系;4、把握学科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关键词:语文教学论 教学方法:自学、讨论,1、学科的归属和学术发源,(1)学科归属:教育学门类 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学科教学论(教学论、课程论)语文教学论(各分科教学论),(2)学术发源:,师范教育产生和发展(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捷克的夸美纽斯1632年写的教
2、育学论著大教学论。19世纪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创立“学科教学法”(与夸美纽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同为近代教学理论的重要代表)-为语文学科教学论发展奠定了基础,2、语文学科教学论的历史及发展,学科历史沿革,萌芽期,草创期,徘徊期,发展期,2、语文学科教学论的历史及发展,1)萌芽时期先秦到清末民初 古代没有专设“语文”学科,语文教育是和经学、史学、哲学、论理学、社会学乃至自然科学等结合在一起的;古代关于教育和语文学习理论主要收集在孔子孟子、礼记。学记等著作中;1904年设“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将识字、习字、作文和为 一科;1907年设“国文”科,有了文学教材;小学阶段叫“国语”;,2、语文学科教
3、学的历史及发展,民国初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国文分读法、作法、书法、语法四项;古代蒙学教材被取代;有影响力的语文教学论著出现,如:唐彪的读书作文谱、夏宇众的中学国文科教授之商榷等。,独立设科,确定了语文在中小学教育中位置,为以后中小学语文课程论发展奠定了基础。,2、语文学科教学论的历史及发展,2)草创时期五四”运动后年间 实行白话文教学,改为“国语”科;多次修订国语课程标准,教材编写出现繁荣局面 国外教育理论被大量介绍到中国来;叶圣陶、黎锦熙、王森然、朱自清、胡适等发表许多语文教育论著,为语文教学法奠定了初步的理论基础。,国语运动推动语文课程发展,语文课程建设起步,语文教学论的研究开始,2、语
4、文学科教学论的历史及发展,3)徘徊时期 建国至77年 改“国语”为“语文”;53年推广“红领巾”教学法56年实施汉语文学分科教学50年代末“教育革命”,语文课程建设和语文教育研究走向低潮;60年代初,“关于语文教学目的任务”大讨论,语文教育研究开 始复苏;文革期间语文教学处于停滞状态;期间共开展了四次较大的基础课程改革:建国初、1953年、1959年、1963年。,2、语文学科教学论的历史及发展,4)发展期 70年代末至上世纪末 教育战线拨乱反正,开展了三次基础课程改革:1978年、1981年、1986年;80年代中期开始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争”;1997年“忧思中国语文教育”大讨论(29
5、-36)中学语文学科教学研究逐渐恢复,吸收教育学新理论和相关理论,研究内容丰富,研究范围扩大,逐渐形成“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语文教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正式出版的语文教育理论专著就有上百种,八十年代,就已形成了众多的语文教学风格流派。,2001年第八次基础课程改革极大地促进语文课程的发展,促进了语文教育理论的发展。,3、“中学语文教学论”研究的对象及内容:,研究对象: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现象及其规律,研究内容:为何教学(第23章)教学什么(第4-6、712章)怎样教学(第1327章)什么人教(第2829章),重点:“教什么(学什么)”及“怎么教(怎么学)”,包含:
6、语文教学观、语文教学论、语文教学法三大部分;教学观(语文教学的性质观、目标观、内容观、方法观、原则观等;)教学论(语文教材体系论、语文学习主体论、语文教学主导论、语文教学结构论、设计论、艺术论等;)教学法(语文知识教学法、阅读能力训练法、作文能力训练法、口语交际教学法、综合性学习指导法、语文复习检测法等。)涉及: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识字写字教学、综合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教学五大教学领域及语文德育、美育、创造性教育等多项内容。,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流派:1、情感派以熏陶感染塑心灵为理念。代表人物:于漪 欧阳代娜 程翔 韩军 2、导读派“三主四式”导读理论,强调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训练。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教育 研究 概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40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