询问与侦查讯问.ppt
《询问与侦查讯问.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询问与侦查讯问.ppt(7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一节 询问,询问笔录(record of question),又称“询问证人笔录”,是司法人员在刑事诉讼活动中,就询问证人、被害人的过程及内容所作的文字记录。询问笔录可以作为证据使用。法律规定,询问证人、被害人应当制作笔录。所谓证人,就是指凡知道案件情况而被通知到案作证的人,但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为证人。,一 询问概念,二 询问证人的程序和方式,1、询问证人只能由侦查人员进行。侦查人员不得少于二人2、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可以到证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处进行,但是必须出示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的证明文件。六机关实施规定第17条 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七条规定
2、:侦查人员询问证人,可以到证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处进行,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通知证人到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提供证言。3、询问证人应当个别进行。4、为了保证证人如实提供证据,询问证人时,应当告知他应当如实地提供证据、证言和有意作伪证或者隐匿罪证要负的法律责任。5、询问不满18岁的证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三 询问笔录的组成:1、标题。为“询问笔录”2、询问简况3、询问内容4、核对笔录记载5、被询问人、询问人、记录人依次签名,询问证人的规则与技巧,一、基本范畴,1、证人能力与证人类型 证人是就其感知的案件事实作出直接陈述之第三人。证人能力(证人资格):A.知道案件真实情况;B.能够正确表达
3、的自然人;(是否要求“辨别是非”?)C.在本案中不担负控诉、审判、辩护职责之第三人。证人类型:A.事实证人(fact witness):目击证人、傍观者、警察、分案审理之共犯(accomplice)、公诉程序中的被害人(victim)。B.专家证人(expert witness):鉴定人、专家辅佐人(“有专门知识的人”)。C.普通证人(lay witness):品格证人(character witness)。,2、体验陈述与意见陈述证人证言大别为“体验陈述”和“意见陈述”。体验陈述证人借助其感觉器官就其感知的案件事实所为之直接陈述,曰“体验陈述”。意见陈述证人借助一定的案件事实而发表的评论性、
4、判断性、推测性陈述,曰“意见陈述”泛称“意见”(opinion)。评论性陈述:“他的行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判断性陈述:“那些钱不是礼金,而是贿赂。”推测性陈述:“被盗金额大概是3、5千元。”,3、开放式发问与封闭式发问开放式发问:“你去过广州吗?”封闭式发问:“你十月份去过广州,是还是不是?”,二、询问规则,1、个别询问规则内容:A.对于证人的询问、证人出庭作证,必须个别进行。B.个别进行询问的证人证言才具有证据能力。C.禁止“联合签名”、“座谈会”。问题:两名侦查人员签名的“抓捕经过”、“破案经过”、“取证经过”是何种形式的证据材料?案例抓捕经过.docx,证据辨析(附图)命题:不
5、符合法定形式的材料不具有证据能力。,破案经过抓捕经过,书证?勘验、检查等笔录?,二人书写、单位盖章,啥都不是。一人书写,证实身份,证人证言。,勘验、检查、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客观记录、非一问一答式),搜查笔录取证笔录,2、意见规则概念意见规则(the Opinion Rule),又称为意见排除法则,是指排除陈述者就案件事实所发表的推测性、评论性、判断性陈述的证据资格的证据规则。排除理由:有碍发现实质真实;妨碍司法裁判。适用范围:主体范围普通证人、被害人、被告人;对象范围推测性陈述,评论性陈述,判断性陈述。(不适用于专家证人的意见。)实例(违反意见规则):问:“你知道你的行为性质吗?”答:“我
6、知道。我的行为是受贿犯罪行为。”,3、相关性规则内容:询问的内容必须与案件事实相关。就刑事案件而言,询问的内容必须与定罪、量刑问题相关。,刑事案件事实,构成要件事实:主体;故意、目的;过失;危害行为;危害结果。,罪前情节:品格(character);前科(crime history);累犯。罪中情节:动机、手段、后果。罪后情节:自首、立功、坦白、退 赃、悔过、逃逸,等等。,背景事实:时间、地点、工具、经过、对象、赃款赃物的去向。,4、主询问方不得诱导发问规则内容:A.主询问方对其提出的证人不得进行诱导发问(Leading qustion);B.为检验主询问方的证人证言的真实性、可信性,反询问方
7、可以进行诱导发问。(林肯辩护案)诱导:A.问话内容直接告知回答内容。例如,“张三第一个冲上去,是还不是?”B.问话内容暗含回答内容。例如,“案发当天是雾霾天气,能见度极低,张三可能带着深颜色的墨镜吗?”,5、反询问受主询问范围的限制规则内容:主询问确立证人的作证范围之后,反询问不得超出该范围。原理:诉讼公平。(你出一枪,我出一剑。不可“借鸡下蛋”。)示例:审判长:“传3号证人出庭,要证明什么?”公诉人:“证明起诉书指控的第三笔受贿事实的受贿经过。”,审判长:“传第3号证人出庭。”(法警带第3号证人到庭,审判长告知权利义务。)“公诉人可以对第3号证人进行发问。”公诉人:(询问完起诉书指控的第三笔
8、受贿事实的受贿经过。)审判长:“辩护人有无问题需要向第3号证人发问?”辩护人:“谢谢审判长,本辩护人有问题需要发问。证人某某某,本人是被告人的辩护人。下面我向你提出两个问题:一,你与被告人是什么关系?二,被告人的一贯表现怎么样?”,三、询问技巧,1、发问方式主询问方:A.多用开放式发问,少用封闭式发问;B.先开放式,后封闭式,再总结回答内容。反询问方:A.先开放式发问,后封闭式发问,再封闭式,再封闭式;B.总结回答内容,指出前后陈述之不一致或证言存在的疑点。2、发问方法(1)循序渐进法(适用于“事件经过”):按时空循序展开。反例:“你将你知道的情况讲一下。”(证人出庭作证的宗旨?)(2)层层剥
9、离法(多用于“关键情节”):由表及里,由外而内。(3)围追堵截法(多用于“细节特征”):截断退路,去除旁枝。,3、发问内容内容顺序(法庭调查顺序、质证顺序)A.总体的内容顺序:先定罪事实,后量刑事实。B.于定罪事实,先客观(危害行为、危害后果),后主观(故意、目的;过失),再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能力、特殊主体的身份。C.于量刑事实,先罪中情节,后罪前情节,再罪后情节(?);或者,先“同向情节”,后“逆向情节”(自首、立功、坦白、积极退赃是同向情节,前科、累犯、逃逸相对于前者是逆向情节)。,基本原理 A.定罪是量刑的前提。(定罪问题尚未查清,何以谈量刑?)B.客观反映主观。(没有客观行为,何谈主观
10、?危害行为和结果是否存在都成疑问,为何让被告人接受审判?)C.同向情节相加,逆向情节相减。问题:“抓捕经过”、“破案经过”反映的事实是定罪事实还是量刑事实?,写在前面的话,讯问是侦查人员同犯罪嫌疑人面对面的智力和毅力的较量,要想战胜之,单凭法律的威慑力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正确的策略与方法。因此,有关专家和学者认为:讯问是一门学问,同时又是一门艺术。,主要内容,一、讯问的概念和意义,二、讯问策略与方法的 概念和特点,三、讯问中常用的策略 与方法,一、讯问的概念和意义(一)、讯问的概念 讯问是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为了证实犯罪和查明犯罪人,依照法律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诘问,并将其供述
11、和辩解记入笔录的一种侦查行为。,(二)讯问的特征,1、讯问是一种法定的侦查行为,是预审阶段必经 的程序。2、讯问是由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的侦查人员负责进行的。3、讯问的对象是法律特指的犯罪嫌疑人。4、讯问是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的。5、讯问的目的是获取真实的口供。证实犯罪和查明犯罪人。6、讯问的内容是侦查案件的犯罪事实及与犯罪有关的一切事实。,(三)讯问的意义,1、讯问是侦查人员取得证据,核实证据的重要手段。2、讯问是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罪行和进行辩解,实现诉讼权利的机会。3、讯问中直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教育。,视频:讯问的过程,二、讯问策略与方法的概念和特点,(一)讯问策略是指审讯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
12、人时,为顺利突破犯罪嫌疑人供述的障碍,依法制定和实施的计策、谋略。讯问策略是讯问对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案件及犯罪嫌疑人的具体情况,通过一定的讯问方法作用于犯罪嫌疑人,最终达到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和辩解的目的。讯问策略具有隐蔽性、间接性、全局性的特点。,(二)讯问方法是指审讯人员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为实现特定的讯问目的,依法采取的具体的手段和办法。讯问方法从属和服务于讯问策略,相对于讯问策略而言,它具有公开性、直接性、战术性的特点。,(三)讯问前的准备工作,1、妥善组织力量。讯问人员的组成一般应有两名以上侦查人员参加,讯问重大疑难案件的,领导应担任讯问的指挥。选配讯问人员应考虑以下因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询问 侦查 讯问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40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