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学传导异常.ppt
《诊断学传导异常.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断学传导异常.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传导异常,传导异常,心脏特殊传导系统,传导阻滞,传导阻滞的病因可以是传导系统的器质性损害,也可能是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的功能性抑制或是药物作用及位相性影响。心脏传导阻滞按发生的部位分为窦房阻滞、房内阻滞、房室传导阻滞和室内阻滞,按阻滞程度可分为一度(传导延缓)、二度(部分激动传导发生中断)和三度(传导完全中断)。按传导阻滞发生情况,可分为永久性、暂时性、交替性及渐进性,窦房阻滞,窦房阻滞,窦房阻滞,房内阻滞,心房内有前、中、后三条结间束连接窦房结与房室结,同时也激动心房。连接右房与左房主要为上房间束(系前结间束的房间支,又称Bachmann束)和下结间束。房内阻滞一般不产生心律不齐,以不完全性
2、房内阻滞多见,主要是上房间束传导障碍,心电图表现为P波增宽0.12s,出现双峰,切迹间距0.04s,要注意与左房肥大鉴别。完全性房内阻滞少见,其产生原因是局部心房肌周围形成传入、传出阻滞,引起心房分离。心电图表现为:在正常窦性P波之外,还可见与其无关的异位P波或房颤波或房扑波,自成节律,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心脏传导阻滞。通常分析P与QRS波的关系可以了解房室传导情况。房室传导阻滞可发生在不同水平:在房内的结间束(尤其是前结间束)传导延缓即可引起PR间期延长;房室结和希氏束是常见的发生传导阻滞的部位,若左、右束支或三支(右束支及左束支的前、后分支)同时出现传导阻滞,也归于
3、房室传导阻滞。阻滞部位愈低,潜在节律点的稳定性愈差,危险性也就愈大。准确地判断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的部位需要借助于希氏束电图。房室传导阻滞多数是由器质性心脏病所致,少数可见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的正常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一度房室传导阻滞,心电图主要表现为PR间期延长,在成人若PR间期0.20s(老年人PR间期0.22s)或对两次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心率没有明显改变而PR间期延长超过0.04s,可诊断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可随年龄、心率而变化,故诊断标准需相适应,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主要表现为部分P波后QRS波脱漏,分两种类型,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波规律地出现,PR间
4、期逐渐延长(通常每次延长的绝对增加值多呈递减),直到1个P波后脱漏1个QRS波群,漏搏后房室传导阻滞得到一定改善,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复逐渐延长,如此周而复始地出现,称为文氏现象,通常以P波数与P波下传数的比例来表示房室阻滞的程度,例如4:3传导表示4个P波中有3个P波下传心室,而只有1个P波不能下传,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表现为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一般认为,绝对不应期延长为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的主要电生理改变,且发生阻滞部位偏低。凡连续出现2次或2次以上的QRS波群脱漏者,称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例如呈3:1、
5、4:1传导的房室传导阻滞等,二度型房室传导阻滞较型常见。前者多为功能性或病变位于房室结或希氏束的近端,预后较好。后者多属器质性损害,病变大多位于希氏束远端或束支部位,易发展为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预后较差,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又称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当来自房室交界区以上的激动完全不能通过阻滞部位时,在阻滞部位以下的潜在起搏点就会发放激动,出现交界性逸搏心律(QRS形态正常,频率一般为40-60bpm)或室性逸搏心律(QRS形态宽大畸形,频率一般为20-40bpm),以交界性逸搏心律为多见。如出现室性逸搏心律,往往提示发生阻滞的部位较低,由于心房与心室分别由两个不
6、同的起搏点激动,各保持自身的节律,心电图上表现为:P波与QRS波毫无关系(PR间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如果偶尔出现P波下传心室者,称为几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与分支阻滞,希氏束穿膜进入心室后,在室间隔上方分为右束支和左束支分别支配右室和左室。左束支又分为左前分支和左后分支。它们可以分别发生不同程度的传导障碍。一侧束支阻滞时,激动从健侧心室跨越室间隔后再缓慢地激动阻滞一侧的心室,在时间上可延长40-60ms以上,束支与分支阻滞,根据QRS波群的时限是否0.12s而分为完全性与不完全性束支阻滞。所谓完全性束支阻滞并不意味着该束支绝对不能传导,只要两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诊断 传导 异常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39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