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tD缺乏性佝偻病.ppt
《VitD缺乏性佝偻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VitD缺乏性佝偻病.ppt(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VitD缺乏性佝偻病 Vitamin D Deficiency Disorders,概论病因和发病机理临床表现 初期(早期)活动期(激期)恢复期 后遗症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和预防,定义,本病是由于维生素D不足所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它以钙磷代谢失常和骨样组织钙化不良为特征,严重者发生骨骼畸形。主要见于岁以下的婴幼儿。,7-脱氢胆固醇(人、动物皮肤),麦角固醇(植物),胆骨化醇(内源性维生素D3),麦角骨化醇(外源性维生素D3),(活性不强)25-羟胆骨化醇25-(OH)D3,(活性很强)1,25-二羟胆骨化醇1,25(OH)2D3,靶器官(肠、骨、肾),紫外线,25-羟化酶,1-羟化酶,肝,
2、肾,维生素D来源及转化,1-球蛋白,Vit D结合蛋白,维生素D及甲状旁腺的生理作用,维生素D的生理作用:1.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2.促进肾小管对钙、磷重吸收;3.促进旧骨脱钙,增加细胞外也钙磷的浓度,新骨形成。甲状旁腺的生理作用:1.促进小肠粘膜对钙、磷的吸收;2.促进肾小管对钙重吸收,抑制近曲小管对磷的重吸收;3.促进旧骨脱钙,但不能促进新骨形成。低血钙(+)甲状旁腺素(-)高血钙 1,25-(OH)2D3,正常骨干骺端生长板模式图,长骨干骺端病理改变,正常,VitD缺乏,钙化骨小梁,类骨质,返回,病因,日光照射不足,我要阳光,维生素D摄入不足,Vit D 40 IU/L(4-10
3、0),Vit D 3-40 IU/L,维生素D需要量增加,出生,50cm,5月龄,65cm,1岁,2岁,75cm,85cm,食物中钙磷比例不当,钙磷比例 钙吸收率 calcium:phosphate absorption 母乳 2:1 高 牛乳 1.2:1 低,疾病影响,影响维生素D吸收,维生素D羟化障碍,干扰维生素D的代谢,胃肠疾病,肝肾疾病,部分药物,佝偻病的发病机制,维生素D缺乏,返回,表现:多为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如易激惹、烦闹、汗多刺激头皮而摇头等,常伴枕秃。,X线:正常或钙化线稍模糊,血生化改变:血清25-(OH)D下降PTH升高血钙下降、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初期(早期
4、),多见于3-6个月以内的婴儿,枕 秃,环 秃,返回,活动期(激期),6月:以颅骨病变为主 颅骨软化 craniotabes(乒乓感 a ping-pong-ball sensation),除初期症状外,主要为骨骼改变和运动机能发育迟缓。,颅骨软化,6月 以骨样组织堆积表现为主 肋骨串珠(rachitic Rosary)手脚、镯(widening of wrists and ankles)方 颅(caput quadratum)前囟宽大(wide open anterior fontanels)鸡胸(pigeon breast deformity)赫氏沟(Harrisons groove)O、
5、X腿(bowlegs)萌牙迟(eruption of teeth:delayed),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可扪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骨最明显,为佝偻病串珠.,手腕、足踝部可引起钝圆形环状隆起,称手、足镯。,手镯、脚镯,佝偻病手镯,佝偻病脚镯,婴儿额骨和顶骨中心部分常常逐渐增厚,至78个月时,变成“方盒样”头型即方头(从上向下看),方 颅,一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漏斗胸,由于骨质软化与肌肉关节松弛,小儿开始站立与行走后双下肢负重,可出现股骨、胫骨、腓骨弯曲,形成严重膝内翻(“O”形)或膝外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VitD 缺乏 佝偻病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38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