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ppt(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二章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教学内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概述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薪酬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固定资产折旧费和修理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其他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要素费用归集与分配概述,要素费用的构成及分配去向要素费用分配的一般原则要素费用分配的程序,(一)要素费用的构成及分配去向:,要素费用的构成,外购材料,外购燃料,外购动力,职工薪酬,折旧费用,修理费用,利息费用,税收费用,其他费用,生产成本,期间费用,要素费用归集和分配顺序一般就按照要素费用排列的顺序进行分配。在进行要素费用分配时,一定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分配,避免分配过程中产生遗漏。,(二)要素费用分配的
2、一般原则:,应按要素费用的用途和发生的地点,将各种要素费用划分为应计入成本的要素费用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的要素费用。即部门之间分配,应计入产品的要素费用属于直接费用的就直接计入产品成本,属于共同耗用的就采用适当的方法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即受益对象之间分配。,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要素费用,应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归集并分配计入其受益对象。其分配的一般原则是:,(三)要素费用的分配程序,要素费用分配的程序:根据发生费用的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编制费用分配表或费用汇总非配表,并编制记账凭证;根据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成本明细账;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账。,二、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材料费用归集与分配
3、的程序确定被分配材料费用的金额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材料费用分配表的编制及账务处理燃料费用的分配,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将发生的材料费用计入各个受益对象之中。材料费用的分配程序通常包括:确定被分配的材料费用金额;确定各个材料费用受益对象的分配标准;计算材料费用的分配率;计算每一受益对象应负担的材料费用;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根据分配结果进行账务处理。,(一)材料费用分配与归集的程序:,(二)材料费用分配金额的确定:,材料费用的分配金额取决于两个因素:耗用的数量和材料单位成本。耗用数量根据材料消耗的原始记录领料单和退料单汇总确定;而材料单位成本则取决于核算的计价方法。,1、材料耗用数
4、量的确定:,确定的依据:材料耗费的原始记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领料登记表(簿)、退料单等。,确定的方法:,永续盘存制,实地盘存制,根据原始记录汇总耗用量,通过实地盘点计算耗用量,2、材料费用分配金额的计算,(1)按照实际成本核算时发出材料金额的计算:,计算的基本原理:,材料耗费金额=耗费数量x材料单位成本,单位成本确定方法取决于计价方法。会计准则规定采用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实际工作中,通常采用的是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基本原理:先购进的材料先发出,并按其流程计算发出材料成本和期末结存材料成本的方法。,具体做法:,前提条件:正确登记原材料数量金额明细账
5、,当期末结存数量最后一次购进数量,本期发出材料成本期初结存金额本期购进金额期末结存金额,当期末结存数量最后一次购进数量,向前追溯,直至使收入数量等于或大于期末结存数量,再分段计算确定期末结存材料的价值,用同样的方法计算确定本期发出材料的价值。,例 长江公司对收入材料采用实际成本计价,发出材料采用先进先出法确定成本,2011年1月份A材料的收入、发出、结存情况如表所示。,从表中可见,A材料期末结存数量为600件,大于最后一次购入的数量500件,A材料期末结存价值与发出材料价值计算如下:A材料期末结存金额5004.9(600500)4.82930(元)本期发出A材料实际成本2 0004 8002
6、4502 9306320(元),加权平均法是以总数量为权数计算出材料的加权平均单价,据以确定期末结存材料的价值和本期发出材料的价值的方法。采用加权平均法,要先计算加权平均单价,再计算期末结存材料的价值,后确定发出材料的价值。需要运用下列计算公式:,加权平均法,举例说明:资料见前例,平均单价=,2000+4800+2450,400+1000+500,=4.86,计算发出材料金额:,发出材料成本=4.86x1300=6328.94(元),计算平均单价:,加权平均法分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如果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则每购进一次材料计算一次平均单价,每发次一次材料计算一次发出材料成本,其单位
7、成本以相邻一次的平均单价作为发出材料的单位成本。,期末结存材料成本=2000+4800+2450-6328.94=2921.06(元),(2)按计划成本计价时发出材料价值的确定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计划成本=发出材料数量x计划单价,分摊差异:,计算差异率:,计算差异额:差异额=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x差异率,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计算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差异额,(三)材料费用分配的方法:,材料费用的分配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将发生的材料费用计入各个受益对象的成本费用之中。费用是用账户来归集的,所以,费用分配最终归属到有关账户里面去。,2、直接计入费用分配的方法
8、:,根据原始凭证,按照要素费用的用途和发生地点,将各种要素费用区分为直接计入费用和间接计入费用。对于直接计入费用则就直接计入有关账户,对于间接计入费用,则采用适当的方法分配计入。特别地,对于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则采用摊销的方法分配计入。,1、分配的一般原则:,材料费用,有关账户,依据会计准则和制度,直接计入,3、间接计入费用分配的方法:,计算分配率:,选择分配标准:材料费用的分配标准常用的有:,定额耗用量:预先规定每件产品材料的消耗数量。,定额耗用额:预先规定每件产品材料的消耗金额。,产品产量:完工产品的实际产量。,产品重量:完工产品的实际重量。,分配率=,共同耗费的材料费用,各受益对象分配标准
9、之和,计算分配额:,该受益对象分配额=该受益对象分配标准x分配率,举例说明:,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共同耗用A材料2000公斤,该种材料发出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期初结存金额是3800元,结存数量是1000公斤,本月购进2500公斤,采购成本为10050元。本月生产甲产品500件,乙产品300件,丙产品200件。产品重量分别是1.2公斤/件,1.5公斤/件,1.8公斤/件。另甲、乙、丙三种产品的定额耗用量分别是0.8公斤/件,0.9公斤/件,1公斤/件;定额耗用额分别是10元/件,12元/件,15元/件。,要求:采用适当的分配标准分配甲、乙、丙三种产品的共材料耗费用。,据资料分
10、配如下:,1、计算待分配费用:,2、分配材料费用:,以产量作为分配标准:,分配率=,16000,500+300+200,分配额:甲=500 x16=8000(元)乙=300 x16=4800(元)丙=200 x16=3200(元),=16,以定额耗用量作为分配标准:,分配率=,16000,500 x0.8+300 x0.9+200 x1,分配额:甲=500 x0.8x18.39=7356(元)乙=300 x0.9x18.39=4965.3(元)丙=16000-7356-4965.3=3678.7(元),=18.39,以定额耗用额作为分配标准:,分配率=,16000,500 x10+300 x1
11、2+200 x15,分配额:甲=500 x10 x1.3793=6896.5(元)乙=300 x12x1.3793=4965.48(元)丙=16000-6896.5-4965.48=4137.92(元),=1.3796,以产品重量作为分配标准:,分配率=,16000,500 x1.2+300 x1.5+200 x1.8,分配额:甲=500 x1.2x11.3475=6808.5(元)乙=300 x1.5x11.3475=5106.37(元)丙=16000-6808.5-5106.37=4085.13(元),=11.3475,4、包装物与低值易耗品分配的方法:,根据包装物品领用的发生环节及价值确
12、认方式的不同,包装物费用的分配与核算亦有所不同:在生产过程中领用的包装物品,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部分直接记入“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账户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在产品销售时领用,随同产品出售的包装物,区分是否单独计价,作不同处理。对不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品,作为产品销售成本,记入“销售费用”账户的“包装费”费用项目;对单独计价的包装物品,取得的销售收入作为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结转的包装物成本作为“其他业务成本”处理。,低值易耗品费用是低值易耗品在使用过程中磨损的价值。现行的低值易耗品摊销方法有三种:一次转销法、分次摊销法、五五摊销法。,(四)材料分配表的编制及账务处理:,实际工作中材料费用的分
13、配,是通过编制“原材料费用分配表”方式进行的,以便进行会计核算。材料费用分配表如果是各车间、部门进行的,还应在“材料费用分配表的基础之上汇总编制“材料费用汇总分配表”。,材料分配表的样式与内容完全是会计人员的根据需要和自己的习惯来设计。没有统一的格式与内容。,举例说明材料分配表的编制及账务的处理。,资料:某企业本月耗费A材料情况如下:生产甲产品42000元,生产乙产品领用48000元,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80000元。辅助生产部门机修车间领用12000元,供电车间领用18000元,车间一般耗费18000元,行政管理部门领用10000元,销售部门领用14000元。在建工程部门领用32000元,甲
14、乙产品共同耗用按照产量比例分配,甲产品的产量是30000件,乙产品产量是10000件。,要求:据资料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并进行账务处理,1、根据资料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甲产品 102000 乙产品 68000 辅助生产机修车间 12000 供电车间 18000 制造费用 18000 管理费用 10000 销售费用 14000 在建工程 32000 贷:原材料A材料 274000,2、根据材料费用分配表进行账务处理:,资料:某企业本月耗费B材料情况如下:生产甲产品450公斤,生产乙产品领用360公斤,甲乙两种产品共同耗用1000公斤。辅助生产部门机修车间领用180公斤,供电车
15、间领用240公斤,车间一般耗费180公斤,行政管理部门领用120公斤,销售部门领用170公斤。在建工程部门领用380公斤,B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元/公斤。B材料期初结存材料的差异为借方余额3600元,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为200000元,本期购进材料的计划成本为300000元,购进材料为贷方差异13600元.甲乙产品共同耗用按照定额耗用额比例分配,甲产品的定额耗用额是1.5元/件,甲产品产量30000件,乙产品定额耗用额是3.5元/件,乙产品的产量是10000件。要求:据资料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并进行账务处理,据资料:,1、计算甲、乙产品的分配标准:,甲产品:30000 x1.5=45000
16、(元)乙产品:10000 x3.5=35000(元),2、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材料成本差异率=,3600-13600,200000+30000,=-0.2%,3、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4、据材料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甲产品 101250 乙产品 79750 辅助生产机修车间 18000 供电车间 24000 制造费用 18000 管理费用 12000 销售费用 17000 在建工程 38000 贷:原材料A材料 308000,(1)分配材料费用的计划成本:,(2)摊销材料成本差异:,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甲产品 506.25 乙产品 398.75 辅助生产机修车间 90
17、 供电车间 120 制造费用 90 管理费用 60 销售费用 85 在建工程 19 贷:材料成本差异A材料 425,(五)燃料费用的分配,燃料费用的分配与核算,与原材料费用的分配与核算基本相同。企业对发生的燃料费用是否需要单独进行分配与核算,取决于企业燃料费用额的大小和企业对燃料费用进行管理的要求。通常情况下,燃料费用可以并入原材料费用统一核算,对发生的燃料费用连同原材料费用经分配后一并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项目即可如果燃料费用发生额较大,企业需要对其加强管理,可以单设“燃料”账户对燃料进行核算,对发生的燃料费用也可以与动力费用一起,在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中单设“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予以反映。,三、
18、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外购动力费用是指企业从外单位购入的电力、蒸汽等动力费用。外购动力是根据使用的数量向供应单位支付款项。使用的外购动力的数量都是通过仪表计量,然后根据计量的数量和规定的单价支付款项。所以,外购动力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核算比较简单,不存在收、付、存业务,没有领发料过程;明确被分配的动力费用额;动力消耗通常采用仪表记录,分配标准明确;费用分配期与外购动力付款期不一致;动力费用的分配率通常高于外购动力的单价。,(一)动力费用分配的特殊性,(二)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资料:某企业本月份共支付外购电1000000度,每度电0.36元,共支付电费360000元,各
19、车间、部门用电的数量及有关产品的工时资料如下:生产产品耗电数量750000度,车间一般耗费80000度,辅助生产车间50000 度,行政管理部门20000度。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产品生产工时为50000小时和乙产品生产工时为30000小时。,要求:据资料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并进行账务处理。,1、计算分配率:,分配率=,360000,750000+50000+80000+20000,=0.4,2、据资料编制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3、据外购动力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甲产品 187500 乙产品 112500 辅助生产 20000 制造费用 32000 管理费用 8
20、000 贷:应付账款xx单位 360000,四、职工薪酬的归集与分配,(一)职工薪酬的构成:,工资费用是指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相关支出。其构成包括支付给个人的工资总额和不直接支付给职工相关性支出。,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工资总额,其他相关支出,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辞退福利股份支出,(二)职工薪酬的计算:,1、职工薪酬计算的依据:,考勤记录:登记职工出勤和缺勤情况的记录。产量记录:记录职工在出勤时间内生产产品的产量和耗用生产工时的记录。不仅是计算工资的依据,也是统计产量和生产工时的依据。,
21、2、职工薪酬的计算:,(1)计时工资的计算:,指按照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个人的劳动报酬。计算计时工时的方法有月薪制和日薪制两种:,月薪制:应付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缺勤天数x日工资 日薪制:应付计时工资=出勤天数x日工资,月标准工资:从职工的工资卡片中获得;缺勤天数可以从考勤记录中获得。日工资的计算方法有三种:,当月满勤日数=当月日历日数-当月星期天天数-当月节假日天数,举例说明:,资料:职工周颖月标准工资为900元,2011年10月份缺勤4天,(缺勤期间有星期日和星期六各一天),10月份有三天节日和8个休息日。计算其计时工资。,方法一:,应付计时工资=900-2x43.21=813.
22、58,方法二:,应付计时工资=900-4x30=780,方法三:,应付计时工资=900-2x45=810,当月满勤天数=31-8-3=20,(2)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计件工资是按照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产品质量和单位计件工资标准计算的劳动报酬。计算计件工资的依据是产量记录和单位计件工资标准。计算计件工资的产品数量包括合格品数量和生产中因材料质量问题形成的废品(料废品)数量不包括在产品生产中因工人的过失而产生的废品(工废品)数量。,计件工资的计算包括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和集体计件的计算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个人计件工资是按个人完成的产品数量和单位计件工资标准计算的工资。个人计件工资计算的公式是:个人计件
23、工资(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单位计件工资例2-17工人江波本月生产A零件500件,其中合格品495件,工废品2件,料废品3件。每件A零件的单位计件工资3元。计算应付江波的计件工资如下:应付计件工资(495+3)3 1494(元),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对需要两人以上共同生产产品的计件工资,要采用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程序及相关公式如下:计算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公式与个人计件工资计算公式同;计算集体计时工资总额,计时工资计算公式如前所述;计算计件工资分配率;,计算每人应得计件工资。某人应得计件工资该人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分配率,(3)其他应付工资的计算,其他应付工资包括奖金
24、、津贴与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奖金计算在各个企业各不相同,通常采用奖分制计奖或通过一定标准评定奖金。津贴与补贴按国家或企业制定的标准确定。双休日或节假日加班,按国务院规定标准计算加班工资。其他时间加班不足8小时为加点,采用计件工资制企业的工人加点,其加点工资仍按计件工资计算,采用计时工资制企业的职工加点,按下列公式计算:加点工资 加点时数小时工资率小时工资率日工资/8日工资计算如前述。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是指对职工非劳动时间所支付工资,如职工享受国家规定的休假期间,女职工的产假期间等。对职工个人而言,上述各项应付工资额相加之和,即为应付给职工的工资金额。对整个企业而言,每个
25、职工的应付工资金额相加之和,即为应付工资总额。,(三)职工薪酬相关性支出的计算,企业为职工交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职工住房公积金。以及按规定计提的工会经费及职工教育费,均由企业按国家规定的比例进行计算提取。社会保险费用和住房公积金要按规定交纳给社会劳动保障机构及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工会经费及职工教育费按规定处理。上述各项的计算比较简单,只要以工资总额乘以规定比例即可。,(四)职工薪酬分配与核算,月度终了时,要计算出全体职工的应付工资,根据职工的工作岗位,在工资费用的受益对象中进行分配。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由各种产品负担;辅助生产车间人员
26、的工资由各辅助车间的劳务或产品负担;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由制造费用负担;从事基本建设工作的人员工资由在建工程负担;销售人员的工资由销售费用负担;企业管理人员工资由管理费用负担。对工资费用进行分配,主要是解决生产工人的工资由何种产品负担的问题。,1.计时工资分配与核算,在计时工资制的企业中,将发生在基本生产车间的生产工人工资计入产品成本有两种方法:只生产单一产品的车间,将生产工人工资直接计入该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同时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的车间,将生产工人的工资分配后计入各个产品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工资费用进行分配的分配标准:一是定额工时二是实际工时,分配
27、工资费用的公式,2.计件工资分配与核算,由于计件工资制只适用于产品生产工人的工资计算,因此,计件工资的分配只涉及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的工资分配。无论是个人计件工资还是集体计件工资,都能够分清受益产品,可以将计件工资直接计入各该产品成本计算单的“直接人工”成本项目。对生产工人的奖金、补贴、津贴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比照计时工资分配方法进行分配后,再计入各产品的成本之中。,举例说明:,资料:某企业本月工资情况如下:生产甲产品生产工人工资80000元,生产乙产品生产工人工资120000元,机修车间工人的工资30000元,供电车间工人的工资50000元,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40000元,行政管理人员
28、工资90000元,销售人员工资100000元,在建工程人员工资40000元。要求:据资料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并进行账务处理。,1、据资料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2、据工资费用分配表编制记账凭证:,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甲产品 126000 乙产品 189000 辅助生产机修车间 47250 供电车间 78750 制造费用 63000 管理费用 141750 销售费用 157500 在建工程 63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550000 职工福利 77000 社会保险 165000 住房公积金 55000 工会经费 11000 职工教育经费 8250,课堂作业:,资料:某企业本月工资情况如下:生产甲
29、产品生产工人工资60000元,生产乙产品生产工人工资80000元,机修车间工人的工资20000元,供电车间工人的工资30000元,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40000元,行政管理人员工资10000元,销售人员工资30000元,在建工程人员工资20000元。要求:据资料编制工资费用分配表并进行账务处理。,五、折旧和修理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一)折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归集是通过编制各部门“折旧计算明细表”,然后汇总编制“折旧计算汇总表”进行的。,1、折旧计算表:,2、折旧汇总表:,借:制造费用基本生产车间 26000 辅助生产车间 8800 管理费用 1200 销售费用 500 在建工
30、程 800 贷:累计折旧 36500,(二)修理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固定资产由于使用、自然侵害、意外事故等原因会不同程度的损坏,影响其正常使用。为了恢复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保证经常处于完好状态,企业就必须定期或不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修复。,固定资产修复发生修理费用按照固定资产的用途和使用部门分别计入相关的成本费用中。一般而言,企业生产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的固定资产发生的修理费用计入管理费用;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固定资产的修理费用计入销售费用。,六、其他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直接根据发生地点及部门分别计入有关帐户。,课堂作业:,资料:企业2010年12月份固定资产情况如下:,2010年12月份生产车间
31、和供水车间分别购置了一台机械设备,价款分别是100000元和80000元。供气车间和管理部门2011年1月份分别购置了一台设备,价款分别是30000元和50000元。,要求:据资料编制2011年1月份的折旧费用分配表,并进行账务处理,第四节辅助生产费用,辅助生产费用概述辅助生产费用分配,一、辅助生产费用概述,(一)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范围制造企业的辅助生产指为基本生产提供劳务或产品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从事辅助生产活动的车间称为辅助生产车间,一般包括供电、供水、供汽、供风、机修、运输和工具模具生产等车间。辅助生产与基本生产的最大区别是生产产品的目的不同基本生产车间生产的产品主要是对外销售的辅助生产车
32、间生产的产品或劳务主要是对内服务的。辅助生产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动力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等,就是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范围。,(二)辅助生产费用核算的账户设置,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各种生产费用,首先要设置“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通过该账户归集分配辅助生产费用,计算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成本。为了反映各个辅助生产车间的费用发生情况,在“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下,按不同的辅助生产车间分户,进行辅助生产的明细分类核算。对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是否通过“制造费用”核算,没有统一要求,企业可以按照辅助生产车间规模的大小,制造费用额的多少,以及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或劳务是否单一等情况
33、确定。,(三)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对不设置制造费用账户的辅助生产车间,只要将发生在某个辅助生产车间的全部生产费用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辅助生产车间”账户即可。对制造费用进行单独核算的辅助生产车间,将制造费用以外的生产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辅助生产车间”账户;将制造费用通过归集并分配后计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辅助生产车间”账户。,二、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辅助生产车间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构成了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或劳务成本,应当由接受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的受益对象来承担。如果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或劳务是由单一受益对象消耗的,则相关的辅助生产费用可直接计入该受益对象的成本费用项目。如果辅助生产车间的产品
34、或劳务是由多种产品或各个部门共同消耗的,则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对辅助生产费用进行分配后,再计入各个受益对象的成本费用项目之中。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方法通常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顺序分配法、代数分配法和计划分配率分配法等五种,其中,最常用的分配方法是直接分配法和交互分配法。,(一)直接分配法,直接分配法是一种“团结一致,共同对外”的分配方法,即对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只对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对象进行分配。其特点是:辅助生产车间互相消耗的辅助生产产品或劳务不作分配,将所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全部由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对象承担。分配公式如下:,(二)交互分配法,交互分配法是一种“亲兄弟,明算账,算账后,
35、再对外”的分配方法。即对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先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进行交互分配,计算出交互分配后的辅助生产费用,再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对象之间进行分配。其特点是:对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要经过两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是在辅助生产车间之间按照互相消耗劳务量的情况进行交互分配第二次分配是将交互分配后形成的实际辅助生产费用,在其他受益对象之间按受益情况进行分配,(三)顺序分配法,顺序分配法又叫阶梯分配法,是一种“排列小到大,顾后不顾前”的分配方法。即先按各辅助生产车间相互受益额的多少进行排列,受益少辅助生产车间的排列在前,受益多的辅助生产车间排列在后。在分配时,只对尚未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进行分配,不再对已经作
36、出分配的辅助生产车间进行分配。其特点是:分配顺序按受益的劳务金额从小到大排列,分配的过程是前者分配给后者,后者不分配给前者,每一辅助生产车间被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是本车间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加上其他辅助生产车间分来的生产费用。适用于辅助生产车间较多,相互耗用的劳务金额相差较大的企业。,(四)代数分配法,代数分配法是一种“运用数学方法,准确分配费用”的分配方法。即将分配率设为未知数,根据辅助生产车间交互服务关系建立联立方程式求解,再按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量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其特点是:运用数学方法求得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率,使计算的结果正确,但计算过程比较复杂。适用于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五)计
37、划分配率分配法,计划分配率分配法是一种“先分配费用、再调整差额”的分配方法。即对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根据各辅助生产车间提供的劳务总量,运用事先确定的计划分配率先行分配,再将计划分配率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与实际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之间的差额(劳务成本差异),在辅助车间以外的受益部门中进行分配。实际工作中,为简化核算手续,可以将上述劳务成本差异全部列为当月的管理费用。其特点是:对辅助生产费用进行两次分配,第一次根据辅助生产车间的提供劳务总量,按计划分配率进行分配;第二次对劳务成本差异采用直接分配法,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受益部门中进行分配,或全部列为管理费用。适用于计划分配率比较正确的企业。,第五节生产
38、损失,废品损失的核算停工损失的核算,一、废品损失的核算,废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技术标准,不能按原定用途进行使用,或需要加工修理后才能正常使用的产品包括在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的在产品,入库时发现的不合格的半成品或完工产品。不包括可以降价销售的次品或等外品,合格品入库后因保管不善发生损坏变质的产品,以及在产品销售时发现的废品。废品按照是否可以修复分为可修复废品与不可修复废品两类。可修复废品是指经过加工修理后可以按原定用途进行使用,而且在经济上是合算的废品;不可修复的废品是指在技术上无法修复,或修复成本过大,在经济上不合算而放弃修复的废品。,(一)可修复废品的核算,可修复废品损失是对废品进行修复所支
39、付的修复费用。经修复后,其产品成本由原生产成本和修复费用构成。如果有废品收回残值或赔偿收入,冲减可修复废品的损失。可修复废品损失在废品进行修复时归集,其计算公式是:可修复废品的损失 修复废品材料费用 修复废品人工费用 修复废品人工费用 收回残值或赔偿收入,对发生修复费用,从各种费用分配表中取得,并据以编制如下会计分录:1.发生修复废品的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制造费用)时:借:废品损失产品贷: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制造费用等)2.收回废品残值或确定责任人赔偿款时:借:原材料(其他应收款)贷:废品损失产品3.结转可修复废品损失时: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产品贷:废品损失产品,(二)不可修复废品的核算
40、,对不可修复的废品损失进行核算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确定发生的废品损失二是进行废品损失的核算计算不可修复的废品损失,就是要将废品应负担的生产费用从全部生产费用中分离出来。具体有两种方法:按实际成本计算按定额成本计算,1.按废品实际成本计算废品损失的核算,采用的方法是将全部生产费用在合格品与废品之间进行分配,分配公式如下:,2.按废品定额成本计算废品损失的核算,按废品数量和事先核定的各项定额费用计算出废品的定额成本,再扣除废品残值及责任人赔偿款后确定废品损失的方法。其特点是不考虑废品实际发生的生产成本。,二、停工损失的核算,停工损失是企业发生非季节性停工所造成的损失,造成停工的主要原因是停电、待
41、料、机器故障或大修、灾害或事故、计划减产等。停工损失由停工期间消耗的燃料及动力、职工薪酬和制造费用等构成。由过失方或者保险公司支付的赔偿款冲减停工损失。为了简化核算工作,停工不足1个工作日,通常不计算停工损失。企业发生停工,由生产车间将停工范围、起止时间、停工原因、过失方等情况在“停工单”中加以记录,送财会部门审核后,作为计算停工损失的原始依据。,为了单独核算停工损失,可以专设“停工损失”账户,并在产品成本计算单中增设“停工损失”成本项目。“停工损失”账户的借方归集本月发生的停工损失,贷方登记分配结转的停工损失,分配后该账户一般无余额。该账户按生产车间分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不同原因产生的停工损
42、失,采用不同的分配结转方法。由过失方或保险公司赔偿的停工损失,转作“其他应收款”;属于非常损失引起的停工损失,列为“营业外支出”;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停工损失,计入产品成本。,停工损失归集与分配的核算:,1.发生各种停工损失时:借:停工损失车间贷:生产成本(应付职工薪酬、制造费用等)2.分配结转停工损失时: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产品(其他应收款、营业外支出)贷:停工损失车间企业也可以不单设“停工损失”账户,而将发生的停工损失直接列入“制造费用”、“其他应收款”和“营业外支出”账户。季节性生产企业发生季节性停工期间所发生的费用,不作为“停工损失”,可以采用待摊或预提方式处理,转由生产期间的产品成
43、本负担。,第六节制造费用,制造费用核算概述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制造费用分配与核算,一、制造费用核算概述,(一)制造费用的范围企业制造费用的范围广、内容多、情况比较复杂,通常包括三类: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未单独设置成本项目的费用间接用于产品生产不能单设产品成本项目的费用为组织和管理产品生产而发生的费用,1.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未单独设置成本项目的费用,这类制造费用主要有:未单独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的企业所发生的,用于产品生产的动力费用;专门用于某产品生产的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保险费;生产车间的低值易耗品摊销费;图纸设计费和产品试验检验费用等。,2.间接用于产品生产不能单设产品成本项目的
44、费用,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发生的费用,内容比较多。通常包括:生产用的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的折旧费用,修理费用,保险费用及租赁费用;机物料消耗费用;车间的照明、取暖、降温、通风、除尘等费用;工人的劳动保护费用;发生的季节性停工或固定资产大修理期间停工所造成的损失等。,3.为组织和管理产品生产而发生的费用,这是车间(分厂)管理机构及人员在日常生产管理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主要有:生产管理人员的工资及按规定提取并交纳的社会保险费用;生产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修理费用、保险费用及租赁费用;生产管理过程中使用低值易耗品的摊销费用;管理部门发生的照明、取暖、降温、通讯、出差、办公费用等。,(二)
45、制造费用核算的账户设置,为了正确反映制造费用的发生和分配情况,企业要设置“制造费用”账户进行核算。该户的借方登记发生的各项制造费用,贷方登记分配转销的制造费用。分配后,一般无余额。为了反映不同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要按车间分设明细账户,采用多栏式账页进行明细分类核算。,二、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企业发生的制造费用内容复杂,项目较多,本教材以折旧费用和其他费用为例,说明制造费用归集的核算。(一)折旧费用的核算折旧费用是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磨损而转移到成本费用中去的价值。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通常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对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费用,通过编制“固定资产折
46、旧费用分配表”进行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费用账户。,(二)其他费用的核算,其他费用是指除在本教材讲述过的各种生产费用以外的各项费用,如邮电费、办公费、保险费、差旅费、租赁费、排污费、绿化费、报刊杂志费、交通补助费、误餐费、利息、费用性税金等。根据其他费用的发生地点、费用性质及费用受益对象的不同,应分别计入“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账户。由于费用的发生有直接支付、转账核销、预提待付、已付待摊等不同方式,在核算上也不一致。,三、制造费用分配与核算,企业按生产车间归集的制造费用,要根据受益原则进行分配,计入本车间生产的产品成本之中。制造费用进行分配的方法较多,主要有工时比
47、例法、工资比例法、机时比例法、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等。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但不得随意变更已经确定的制造费用分配方法。,(一)工时比例法,工时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耗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分配公式如下:某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 该车间制造费用额/该车间实际生产工时量某产品应负担的制造费用该产品所耗工时该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 为保证分配结果的正确,分配公式中的工时,应按实际消耗工时计算。在没有实际工时记录时,也可以按定额工时分配制造费用。,(二)工资比例法,工资比例法是按照计入各种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分配公式如下:某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 该车间制造费用额/该
48、车间生产工人工资总额某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该产品负担的生产工人工资该车间制造费费用分配率,采用工资比例法分配制造费用,分配依据容易取得,但其正确性受机械化程度的影响较大。机械化程度越高的产品,负担的生产工人工资额相对较少,负担的制造费用就少;反之,负担的制造费用就多。使用工时比例法时,要注意各种产品的机械化程度应当基本相近。如果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工人工资是按工时比例分配的,则工资比例分配法与工时比例分配法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的结果是相同的。,(三)机时比例法,机时比例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消耗的机器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分配公式如下:某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该车间制造费用额/该车间说耗机时总额某产品
49、应负担制造费用该产品耗用的机时该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 机械化程度较高的企业中,机器设备成为生产的主要因素,按照机器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就显得更为合理。采用机时比例法,要有完整的机器工时原始记录,才能正确分配制造费用。,(四)年度计划分配率法,年度计划分配率法是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依据年度制造费用预算数与各种产品预计产量的相关定额标准(如工时、机时等)确定计划分配率,并以此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分配公式如下:,某产品应负担制造费用该产品实际产量标准单位定额车间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采用年度计划分配率法分配制造费用后,必定会使实际归集的制造费用与按计划分配率分配的制造费用之间产生差异。对两者之间的差异,可在年末按12月份制造费用计划分配额为标准再进行一次分配。对实际制造费用大于已分配的计划制造费用的差异,补记入各产品的生产成本;对实际制造费用小于已分配的计划制造费用的差异,用红字冲回多记的产品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差异额的分配公式如下:,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37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