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高鸿业宏观部分.ppt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宏观部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高鸿业宏观部分.ppt(4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1,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一、均衡产出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三、其他消费函数理论四、两部门国民收入的决定五、乘数论六、三部门的收入决定及其乘数,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2,一、均衡产出,1.最简单的经济关系:四点假设,(1)22假设:只有居民和厂商。不存在政府、外贸。消费和储蓄在居民;生产和投资在厂商。(2)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3)折旧、未分配利润0,GDPNDPNIPI。,凯恩斯定律:不论需求量是多少,经济制度均能以不变价格提供供给。,原因:大量闲置资源;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化,即具有粘性。需求变动,厂商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4)社会需
2、求变动,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供求均衡,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目前就这样。如mp3。只要想买,可以买无数只。而价格不变。,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3,2.均衡产出(收入),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等的产出,也称均衡收入。社会收入(产出)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均衡,不再变动。非意愿存货IU 0总产出总需求,厂商生产稳定,产出需求,厂商非意愿存货增加,减少生产产出需求,厂商库存减少,增加生产,公式:y=c+i=E小写字母c、i:意愿消费和投资大写字母E:实际支出,y,E,E=y,450,支出决定收入,AE,AE总支出(需求)Aggregate expenditure,IU非意愿存货unint
3、ended inventory,IU0,yAE,IU0,非意愿存货增加,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4,3.投资储蓄,均衡时:E=yE=c+iy=c+s,意义:经济要达均衡,则: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在上章国民收入核算中,从事后的实际情况看,I=S,是必然的结果。是会计结果。,c+i=c+si=s,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5,1.消费: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或家庭),为满足消费欲望,而用于购买消费品和劳务的所有支出。,2.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上的概念),二、凯恩斯的消费理论,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如收入、消费品价
4、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预期、消费信贷、利率水平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个人收入。宏观经济学假定消费与收入水平存在着稳定函数关系。,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6,凯恩斯消费函数,凯恩斯消费函数:随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c消费,y收入:c c(y)满足dc/dy 0,y,c,c=c(y),c=y,450,普通消费函数,A,凯恩斯消费函数又被直接称为消费倾向。,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7,a-常数,自发性消费:基本最低消费支出。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线性消费函数,by-诱致性消费: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b-常数,斜率,边际消费倾向,c,y,c=y,45,c=a+by
5、,简单线性消费函数:c=a+by(1 b 0),a,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8,3.消费倾向 propensity,消费倾向:消费与收入的比率。,平均消费倾向 APC 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收入c/y,APC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例:收入100元,其中80元用于消费平均消费倾向APC=c/y=0.8,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9,边际消费倾向 MPC,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1 MPC 0,边际消费倾
6、向 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MPC c/y dc/dy,例: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到94元。MPCc/y 94-80/120-100 0.7,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10,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边际消费倾向 MPC 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APC也有递减趋势。,线性中,若a=0,c=byAPCMPC,不再随收入增加而递减,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11,4.储蓄,储蓄: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居民个人
7、或家庭收入中未用于消费的部分。,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上的概念),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如收入、分配状况、消费习惯、社会保障体系、利率水平等,最重要的是收入水平。,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这种关系称之为凯恩斯储蓄函数。又被直接称之为储蓄倾向。,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12,储蓄函数公式,s-储蓄,y-收入:s=s(y)(满足ds/dy 0),线性储蓄函数c=a+by,代入s=y-cs=y-(a+by),整理:s=-a+(1-b)y(1b0),储蓄是收入减消费后的余额,即s=y-c,普通储蓄函数,s=s(y),0,s,y,线形储蓄函数,s=,-,
8、a+,(,1,-,b,),y,0,s,y,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13,5.储蓄倾向,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APS。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 APS=s/y,收入100元,其中80元用于消费,其余20元用于储蓄,平均储蓄倾向 APS=s/y=0.2,边际储蓄倾向:MPS 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公式: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MPS=s/y=ds/dy,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14,收入由100元增加到120元,消费由80元增加
9、到94元。MPS S/Y 26-20/120-100 0.3,边际储蓄倾向MPS,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为常数(1b)。非线性时,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MPS是储蓄函数的一阶导数;储蓄曲线上任一点切线斜率。,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15,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16,6.消费倾向与储蓄倾向,对收入来说,储蓄与消费为互补函数,y=c+s,两边同除Y有 y/y=c/y+s/y,即:APC+APS=1,同理,有y=c+s;,y,c,s,A,450,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c=c(y),y0,a,-a,s=s(y),Rich,Poor,两边同除y,则y/y=c
10、/y+s/y,即:MPC+MPS=1推断:若MPC递减,那么MPS必递增。,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17,y,c,s,A,450,消费曲线与储蓄曲线的关系,c=c(y),y0,a,-a,s=s(y),y=c+s,储蓄与消费的互补函数曲线,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18,7.社会消费函数,一般来说,社会消费函数并非是居民消费函数的简单加总;但基本相似。存在很多限制条件:,1)国民收入分配。越富有,越有能力储蓄。国民收入分配不平均,则消费函数会向下移动。,2)国家税收政策。累进的个人所得税,使富人的一部分储蓄,以政府的名义花费,通常成为公众的收入。,3)公司未分配利润在利润中的比例。未分配利润是一种
11、储蓄,会致使消费减少,消费曲线向下移动。,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19,三、其他消费函数理论,1.相对收入假说 美国 杜森贝里(James S.Duesenberry),凯恩斯的社会消费理论属于绝对收入假说,示范效应: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等收入水平的家庭,即消费具有模仿和攀比性 相对于周围同等收入的人的消费棘轮效应:消费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响,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收入变化时,宁愿改变储蓄以维持消费稳定 相对于自己以往的收入决定的消费,结论:消费变动要比收入变动稳定得多。,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20,2.生命周期假说 美国莫迪利安尼(F.Modigliani),假说:(1)人在一生中,收入
12、有规律地波动:壮年、老年(2)家庭会通过金融资产市场,以理性方式统筹安排一生的资源,实现一生中最平稳的消费路径。,结论:人们偏好平稳消费,工作年份储蓄,退休年份动用储蓄。如果中年人比例增大,消费倾向会下降。反之会增加。,遗产的存在,会使得储蓄增加。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储蓄会减少。,西方经济学宏观第13章 21,3.永久收入假说 美国弗里德曼(M.Friedman),永久收入:在长期中各个年份所获收入的预期平均值。,假说:(1)人们一生的经历是随机的,从而收入具有波动性。(2)家庭偏好于稳定消费。使每一期的消费都等于永久收入。,结论:家庭会使现期消费等于永久收入。现期收入永久收入时,家庭会增加储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宏观 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37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