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ppt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ppt(26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目 录,第十一章 国民收入核算,王雪平,第一节,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11.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要点:市场价值最终产品(而非中间产品)生产的(而非出售的)一定时期内地域概念(而非国民概念)为市场生产的(不包括非市场活动),11.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名义国内生产总值(Nominal GDP)用生产物品和服务的那个时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实际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用某一年作为基年的价格计算出来的价值。实际GDP=名义GDP/
2、GDP价格指数 100%,11.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最终产品(Final Products)在计算期间生产的但不重复出售而是最终地使用的产品。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Products)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物品用的产品。,11.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现在生产和销售,11.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一个经济社会在某一给定时期内运用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而: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在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11.1 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的局限性没有反映闲暇
3、状况没有反映分配状况没有反映污染程度没有测度出福利状况,第二节,产出、收入和支出,11.2 产出、收入和支出,产出=收入,某纺纱厂某年收支表(单位:美元),11.2 产出、收入和支出,产出=支出,总产出=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企业外部净购买(已卖掉本年生产部分)+企业存货投资(未卖掉本年生产部分),11.2 产出、收入和支出,国民收入流量循环模型,11.2 产出、收入和支出,两部门经济,11.2 产出、收入和支出,三部门经济,11.2 产出、收入和支出,四部门经济,第三节,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11.3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用收入法核算GDP从居民户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
4、度(即从企业生产成本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了多少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工资(但被扣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利息(但政府公债利息、消费信贷利息不能计入)、租金非公司企业收入(即自我雇佣者)公司税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公司未分配利润)企业转移支付(慈善捐款、消费者赊帐)、企业间接税(销售税、周转税)资本折旧,11.3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用收入法核算GDP,国内总收入(Gross Domestic Income,GDI)=A: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要素收入)+B:企业转移支付和间接税+C:折旧(B、C同样构成产品市场价值中的 生产成本),11.3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
5、法,用支出法核算GDP一个时期内用于个人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 M)的支出总和就是该国这段时期内的GDP。,GDP=C+I+G+(X M),11.3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用支出法核算GDP(1)个人消费(Consumption,C):耐用品、非耐用品、服务上的支出,但不包括住宅。,11.3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用支出法核算GDP(2)投资(Investment,I):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Fixed Investment):新厂房、新设备、新建筑物(非住宅、住宅)净投资:新增加的固定资产投资重置投资:用于重置资本设备的固定资产投资存货投
6、资(Inventory Investment):企业持有净存货(年末 年初),11.3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用支出法核算GDP(3)政府购买(Government Purchases,G):各级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由于对政府提供的服务难以有一个市场估价,所以政府购买是根据政府提供这些服务所费成本计算)政府购买=政府支出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Transfer Payment)只是收入的转移,而无相应的货物或服务的交换发生,11.3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用支出法核算GDP(4)净出口(Net Export,NX):出口 进口 出口(Export,X)进口(Import,M),
7、11.3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11.3 核算国民收入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四节,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11.4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收入角度(总供给):GDI=C+S支出角度(总需求):GDP=C+I注:这里储蓄(未用于购买消费品的收入)并非计划储蓄,投资(未归于消费者之手的产品)也非计划投资,因此能有储蓄=投资。而计划储蓄和计划投资往往不一致。,收入=支出:C+S=C+I储蓄=投资:S=I,11.4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收入角度(总供给):GDI=C+S+T支出角度(总需求):GD
8、P=C+I+G,11.4 国民收入核算中的恒等关系,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投资恒等式收入角度(总供给):GDI=C+S+T支出角度(总需求):GDP=C+I+G+(X M),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王雪平,第一节,宏观均衡的概念,12.1 宏观均衡的概念,最简单的经济体系假设:两部门:企业、居民户价格不变GDP、NDP、NI、PI、DPI为同一概念,12.1 宏观均衡的概念,两部门经济的均衡产出(收入-支出法)国民产出(国民收入)=总支出(总需求)Y=AE(AD)总支出(总需求):AE(AD)=C+I 均衡产出:Y=C+I国民收入核算:实际产出=计划支出+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
9、:非计划存货投资=0,意愿消费,意愿投资,12.1 宏观均衡的概念,AE,Y,O,45,AE=Y,AE,Y*,Y1,Y2,IU 0,IU 0,Y*:均衡产出(AE=Y)Y1:AE Y 非意愿存货(Inventory Unexpected)=增加产出 Y2:AE 减少产出,12.1 宏观均衡的概念,两部门经济的均衡产出(储蓄-投资法)均衡产出:AE=Y AE=C+I;Y=C+S因此有:I=S国民收入核算:I=计划投资+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I=计划投资;S=计划储蓄,计划投资,计划储蓄,第二节,消费函数,12.2 消费函数,家庭消费函数 C=C0+cY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
10、nsity to Consume)MPC(c)=C/Y or dC/dY平均消费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Consume)APC=C/Y,自发消费,引致消费,C,Y,O,45,C=C0+cY,线性消费函数中:APC MPC,线性消费函数,12.2 消费函数,12.2 消费函数,储蓄函数 S=Y C C=C0+cY S=C0+(1 c)Y边际储蓄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Save)MPS(s)=S/Y or dS/dYMPS=1 MPC平均储蓄倾向(Average Propensity to Save)APS=S/Y,C,Y,O,线性储蓄函数,1
11、2.2 消费函数,S=C0+(1 c)Y,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C+S=Y APC、MPC随Y增加而递减,但APC MPC;APS、MPS随Y增加而递增,但APS MPS APC+APS=1;MPC+MPS=1,12.2 消费函数,C,Y,O,12.2 消费函数,S=C0+(1 c)Y,Y0,Y1,C0,C0,C=C0+cY,家庭消费函数和社会消费函数社会消费函数是家庭消费函数的总和,但并非简单加总。国民收入分配:分配越不均等,曲线越往下移政府税收政策:所得税率越高,曲线越往上移公司未分配利润:利润占比越大,曲线越往下移,12.2 消费函数,消费理论的发展相对收入假定(美 杜森贝利)消费还
12、受别人消费和收入影响(示范效应)消费还受过去收入和消费影响(棘轮效应)持久收入假定(美 弗里德曼)消费由持久收入决定生命周期假定(美 莫迪利安尼)青年、老年:消费 收入壮年:消费 收入,12.2 消费函数,第三节,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12.3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使用消费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C+I,Y,O,45,C,12.3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C+I,Y*,E,I,12.3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使用储蓄函数决定的均衡收入,S,I,Y,O,S,Y*,C0,12.3 两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I,E,I0,第四节,国民收入的变动,12.4 国民收入的变动,简单国民收入决定
13、的动态模型本期生产由本期消费、投资决定:本期消费由上期收入决定:因此有:求解该差分方程,则某期收入为:当t,有:,12.4 国民收入的变动,乘数原理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支出变化的比率。,C+I,Y,O,45,C+I,C+I,Y,E,I,乘数原理,12.4 国民收入的变动,Y,Y,第五节,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12.5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政府的收入和支出政府收入:税收(直接税、间接税)转移支付税收使可支配收入(YD)减少政府支出:政府购买政府购买(G):直接形成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转移支付:未直接形成对商品和服务的需求,12.5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
14、定,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假定条件:无折旧,投资仍指净投资封闭经济,不存在进出口政府收入都是个人所得税无未分配利润,12.5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均衡条件:,C+I+G,Y,O,45,C,C+I,YE,E,三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12.4 国民收入的变动,C+I+G,12.5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三部门经济中的乘数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12.5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中的收入决定均衡条件:,12.5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四部门经济中的乘数投资,政府购买,出口乘数:税收
15、乘数: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进口乘数:,12.5 三部门和四部门经济国民收入的决定,投资乘数随部门增多而减小两部门经济:三部门经济:四部门经济:投资乘数间的比较:,第六节,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12.6 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潜在国民收入(Potential NI,Y*)一国经济潜力充分利用或发挥时所能够达到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最大产出量。现实国民收入(Actual NI,Y)一国实际生产出的最终商品和服务的产出量。现实国民收入通常小于潜在国民收入,但出现经济过热时也会高于潜在国民收入。,12.6 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潜在国民收入 vs.现实国民收入,Potential Output,Actu
16、al Output,Output,Time,12.6 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GDP缺口和通货膨胀缺口及通货紧缩缺口GDP缺口潜在国民收入与现实国民收入的差距:Y*Y通货膨胀缺口实际总支出超过充分就业收入所要求的总支出之间的缺口。通货紧缩缺口实际总支出低于充分就业收入所要求的总支出之间的缺口。,AD,Y,O,45,AD,Y*,E,Y,12.6 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GDP缺口,GDP缺口,AD,Y,O,45,AD,AD,Y*,E,Y,12.6 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通货膨胀缺口,通货膨胀缺口,C+I,Y,O,45,AD,AD,Y*,E,Y,12.6 潜在国民收入与缺口,通货紧缩缺口,通货紧缩缺口,第十
17、三章 货币、利率 和国民收入,王雪平,第一节,货币和货币供给,13.1 货币和货币供给,货币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及其债务清偿中,作为交易媒介或支付工具被普遍接受的物品。货币的职能交换媒介价值尺度价值贮存,13.1 货币和货币供给,货币的计算口径M1:现金+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M3:M2+其他流动性资产(我国的货币口径:M0:流通中的现金;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卡类存款;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有定期性质的存款+外币存款+信托类存款;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13.1 货币和货币供给,银
18、行体系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13.1 货币和货币供给,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存款准备金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之用的一定数额的货币。准备金=银行手中的通货+存入央行的部分法定准备金率(Legal Reserve Ratio)央行所规定的准备金占存款的比率超额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数额的那部分准备金。,13.1 货币和货币供给,假定:商业银行没有超额准备;(法定准备金率=20%)银行客户将一切货币存入银行,支付完全以支票进行。,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13.1 货币和货币供给,存款创造与货币供给,存款创造=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基础货币(Monetary Base):又称
19、高能货币 H商业银行的储备总额(法定准备金RR+超额准备金ER)+非银行部门持有的货币CuH=Cu+RR+ER货币乘数(Money Multiplier)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间的倍数:M/H。货币供给M=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Cu+活期存款D,13.1 货币和货币供给,13.1 货币和货币供给,货币乘数,第二节,货币的需求,13.2 货币的需求,货币需求 Md人们愿意以货币形式保存财富的数量。实际货币需求 md一定数量名义货币需求除以价格水平md=Md/P,13.2 货币的需求,影响实际货币需求的因素:交易动机(the transaction motive)预防动机(the precautiona
20、ry motive)交易性、预防性货币需求为实际收入的函数:md1=ky(k:货币需求的收入系数)投机动机(the speculative motive)投机性货币需求为利率的函数:md2=hr(h:货币需求的利率系数),13.2 货币的需求,流动性陷阱:当利率降到某一不可能再低的低点时,投机性需求会变得无限大,即人们不管手边有多少货币,都不肯去买债券。,13.2 货币的需求,货币需求函数:,r,Md/P,L2(y2),L1(y1),第三节,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13.3 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货币市场均衡货币供给Ms=货币需求 Md,13.3 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r,m=M/P,ms,L,
21、货币市场均衡,r0,13.3 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r,m=M/P,ms,L,货币供给增加使利率下降,r0,r1,13.3 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r,m=M/P,ms,L1,货币需求增加使利率上升,r0,L2,r1,13.3 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利率与投资需求 r=借款成本=投资需求投资的边际效率(Marginal Efficiency of Investment,MEI):投资需求与利率间的反向关系,13.3 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投资需求函数,r,MEI,I,13.3 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利率与国民收入 r 借款成本 投资需求 总需求 国民收入,13.3 利率、投资和国民收入,利率与国
22、民收入,I,I,r,I,r,m,S,I,Y,L,ms,r0,I,I0,I0,S,I0,Y0,第四节,金融市场,13.4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实现货币借贷、办理各种票据贴现和有价证券买卖的场所。几个概念的界定:经济学的“储蓄”:人们可支配收入用于消费后的余额金融学的“投资”:运用资金来获利的行为经济学的“投资”:购买资本设备、建造厂房、住宅等,13.4 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的分类货币市场(1年内)v.s.资本市场(1年以上)货币市场:国库券市场;票据市场;同业拆借市场现货市场 v.s.期货市场发行市场 v.s.流通市场,第十四章 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王雪平,第一节,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
23、线,14.1 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IS曲线的推导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14.1 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IS曲线,r,Y,IS,14.1 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IS曲线的推导(另一途径),14.1 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三部门的IS曲线,14.1 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四部门IS曲线的推导思路四部门时:Y=AE=C+I+G+NXC与Y正相关;I与r负相关;G为外生变量;NX不仅与Y有关,而且与实际汇率相关(实际汇率又与利率相关)。Y=M=NX利率=实际汇率=NX因此,NX与Y负相关,与利率负相关,14.1 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关
24、于实际汇率的展开讨论,14.1 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利率下调对汇率的影响,e(¥/$),$,D$,S$,e0,14.1 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IS曲线的斜率,14.1 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IS曲线的移动,14.1 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产品市场的失衡IS曲线上的点代表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以外的点均表明产品市场失衡。,14.1 产品市场的均衡与IS曲线,r,Y,IS,rA,rE,A,B,I S,I S,YA,IS曲线以右:I S,产品市场的失衡,第二节,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14.2 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LM曲线的推导LM曲线是描述货币市场达到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
25、入之间关系的曲线。,14.2 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LM曲线,r,Y,LM,Y=L1=L2=r;r=L2=L1=Y,14.2 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LM曲线的斜率,14.2 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LM曲线的三个区域,r,Y,LM,古典区域,凯恩斯区域,中间区域,14.2 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LM曲线的移动,14.2 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r,Y,LM,M/P=r=LM右移;L=r=LM右移,LM曲线的移动,14.2 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货币市场的失衡LM曲线上的点代表货币市场均衡,LM曲线以外的点均表明货币市场失衡。,14.2 货币市场的均衡与LM曲线,r,Y,LM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经济学 宏观 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37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