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系统疾病总论.ppt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系统疾病总论.ppt(7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液系统疾病总论,血液系统由血液与造血器官组成。血液由血浆及悬浮其中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组成。出生后,主要造血器官是骨髓、胸腺、脾和淋巴结。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如白血病)或主要累及(如缺铁性贫血)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可分为以下几类,红细胞疾病粒细胞疾病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疾病造血干细胞疾病脾功能亢进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造血干细胞:是各种血细胞与免疫细胞的起源细胞,可以增殖分化成各种淋巴细胞、浆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单核细胞及各种粒细胞等。骨髓是出生后的主要造血器官,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其中。,淋巴和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结、脾、胸腺
2、、扁桃体等淋巴器官及肠、支气管等所含淋巴组织。中枢淋巴器官包括胸腺、胚胎肝及出生后的骨髓。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相当于以往所称的网状内皮系统。单核吞噬细胞来源于骨髓粒、单系祖细胞,在血中为单核细胞,游走至组织即成为巨噬细胞,又称组织细胞。,贫 血 概 述,定义:贫血是指外周血液中血红蛋白量低于正常值的下限。一般血红蛋白浓度的降低都伴有红细胞数量或压积的减少。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成年男性:120160g/L 成年女性:110150g/L 贫血标准:成年男性:Hb120g/L 成年女性:Hb110g/L,贫血的分类,按贫血进展速度分:急性贫血、慢性贫血。按红细胞形态特点分:大细胞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
3、、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按血红蛋白浓度分: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按骨髓红系增生情况分:增生性贫血、增生不良性贫血。按发病机制和/或病因分: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失血性贫血。,一、按贫 血 的 程 度分:,轻度贫血:Hb:90g/L正常下限中度贫血:Hb:60g/L90g/L重度贫血:Hb:30g/L59g/L极重度贫血:Hb30g/L,二、根据红细胞形态特点分类,三、根据贫血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一)、红细胞生成减少,1、造血干细胞增生和分化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2、造血调节异常所致贫血,骨髓基质细胞受损
4、所致贫血淋巴细胞功能亢进所致贫血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造血细胞凋亡亢进所致贫血,3、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1)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或利用障碍所 致贫血(2)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所致贫血,(二)、红细胞破坏过多,1、红细胞内在缺陷红细胞膜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遗传性椭圆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酶缺陷(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丙酮酸激酶缺乏)血红蛋白异常(血红蛋白病-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卟啉代谢异常(遗传性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红细胞生成性原卟啉病),2、红细胞外因素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新生儿免疫性、血型不合输血、药物性)机械性溶血性贫血(人
5、工心脏瓣膜、微血管病性、行军性血红蛋白尿)其他(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及脾功能亢进等),(三)、失血,急性失血后贫血 慢性失血性贫血,临床表现,贫血的临床表现取决于:贫血的病因贫血的程度贫血的速度贫血时血容量下降的程度机体对缺氧的代偿能力和适应能力,症状和体征,一般表现:疲乏、困倦、低热、基础代谢率。中枢神经系统:头痛、头晕、目眩、耳鸣、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嗜睡、晕厥等,维生素B12缺乏可有肢麻木,感觉障碍皮肤黏膜:皮肤粘膜苍白、粗糙、缺少光泽、溃疡。呼吸系统:呼吸急促循环系统:心悸、气短、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脏扩大、收缩期杂音。,消化系统:食欲减退、腹胀、恶心、舌乳头萎缩、黄疸及脾大。泌
6、尿生殖系统:轻度蛋白尿,尿浓缩功能减退,性欲改变,月经失调。内分泌系统:长期贫血会影响甲状腺、性腺、肾上腺、胰腺的功能,会改变红细胞生成素和胃肠激素的分泌生殖系统:影响睾酮分泌,减弱男性特征,影响女性激素的分泌等,免疫系统:红细胞减少会降低红细胞在抵御病原微生物感染过程中的调理素作用,影响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血液系统:血细胞量,形态和生化成分上的改变,有时还可合并血浆或血清成分的异常其他:皮肤干燥,毛发枯干,创口愈合较慢等。各种类型贫血和特殊表现。,诊断包括贫血的程度、类型、贫血的原因。贫血的诊断步骤:,一、病史询问二、体格检查三、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涂片、网织红细胞 骨髓检查 贫血的发病机
7、制检查,治疗,一、对症治疗:输血、吸氧等二、对因治疗:药物治疗:铁剂、叶酸和维生素B12、维生素B6、糖皮质激素,雄激素,红细胞生成素。其他:脾切除、骨髓移植,缺铁性贫血,概述缺铁性贫血是由于机体对铁的需求与供给失衡,导致体内贮存铁(包括骨髓,肝脾及其他组织内)耗尽,不能满足正常红细胞生成的需要而发生的贫血。属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在出现贫血之前的阶段称为缺铁。发病情况:普遍,铁的代谢,一、铁的分布:2/3在血红蛋白内15%在肌红蛋白中3-4mg在血浆中10mg在细胞各种酶中男性1000mg贮存铁女性300400mg贮存铁体内铁大致分为两大部份:功能状态铁 贮存铁,二、铁的来源和吸收1、铁的来源
8、:(1)内源铁(2)外源铁(3)输血、铁剂治疗(病理情况下)2、铁的吸收:(1)肉类食品:20%(2)植物食品:1%7%,3、铁吸收量的调节:(1)体内贮存铁(2)病理情况下调节破坏4、铁的吸收部位:十二指肠和空肠上可对铁的吸收率最 高,三、铁的运输,Fe2+血浆铜兰蛋白氧化 Fe3+转铁蛋白 组织 幼红细胞转铁蛋白受体 饱饮,血红蛋白 原卟啉、珠蛋白+Fe2+红细胞中,四、铁的再利用和排泄:老化、破坏红细胞中的铁的再利用排泄:正常1mg妇女月经:一次2040mg妊娠:一次700mg哺乳:每天1mg 病理:失血、溶血,五、铁的需要量:正常:微量生长发育期婴儿、儿童、青少年、育龄妇女:较大六、铁
9、的贮存:1、铁蛋白2、含铁血黄素 正常体内铁贮存量较大,足够制造1/3血红蛋白总量之用。,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病因:1、铁的摄入不足 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不足 病理情况下铁的摄入不足 2、铁吸收障碍 3、铁丢失过多二、发病机制:缺铁对铁代谢的影响:缺铁对造血系统的影响:缺铁贫血缺铁对组织细胞代谢的影响:缺铁含铁酶活性、组织缺铁缺铁症 状,临床表现,包括三类:贫血本身引起的症状和体征组织缺铁、含铁酶活性降低引起的症状和体征发生缺铁的基础疾病引起的症状和体征。,一、贫血的表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心悸、活动的气短、眼花及耳鸣等。二、组织缺铁的表现: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发育障碍体力下降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液 系统疾病 总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36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