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血细胞化学染色.ppt
《血液学血细胞化学染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学血细胞化学染色.ppt(15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细胞化学染色技术,学习目标,1.掌握:细胞化学染色的基本步骤;铁染 色、过氧化物酶染色、酯酶染色、过碘 酸-希夫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酸性磷 酸酶染色的正常血细胞染色反应和临床 意义。2.熟悉:细胞化学染色的概念和临床应用。3.了解:细胞化学染色的原理和影响因素。,第一节 概 述,一、概念 细胞化学染色是细胞学和化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科学。它以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运用化学反应的原理对血细胞内的各种化学成分(酶类/脂类/糖类/铁/蛋白质/核酸等)作定性、定位、半定量分析的方法。,要求:,血细胞化学染色的基本要求是在原位显示细胞成分和结构,反应产物应是有色沉淀物,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血细胞
2、化学染色可显示糖原、脂类、酶、蛋白质等。,二、必要性,从形态学观察,存在较多的主观性;有些原始细胞形态较相似,难以鉴别;结合细胞化学染色,提高疾病的诊断率。,三、临床应用,1.辅助判断急性白血病的细胞类型 2.辅助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诊断 3.观察疾病的疗效和预后 4.疾病发病机制的探讨,白血病的诊断:MICM分型 M:morphology I:immunology C:cytogenitics M:molecular biology,形态学分型:进行初步的诊断免疫学分型:明确细胞种类细胞遗传学分型:与疾病预后有关分子生物学分型:提高到分子水平,四、基本步骤,1.固定(1)物理法:干燥、
3、火焰(2)化学法:A、蒸气固定:甲醛 B、液体固定:甲醛、乙醇、甲醇、丙酮。,2.显示:有色沉淀反应,(1)偶氮偶联法:酯酶染色(2)联苯胺法:POX(3)普鲁士蓝反应:Fe(4)希夫反应:PAS(5)金属沉淀法:NAP(6)物理显色法:SBB,3.复染:使各种细胞能显示出来,铁染色-中性红、伊红PAS-甲基绿核:中性红、甲基绿、沙黄等。浆:伊红、刚果红、光绿等。,五、研究对象 外周血和骨髓新鲜涂片单个细胞中的化学物质:酶类、脂类、糖类、铁、蛋白质、核酸等,第二节 常用细胞化学染色技术,铁染色 过氧化物酶染色 苏丹黑B染色 酯酶染色 过碘酸-希夫反应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酸性磷酸酶染色,
4、一、铁 染 色(ferric stain),亚铁氰化钾,亚铁氰化铁(蓝色沉淀在含Fe部位),铁,酸性环境,普鲁士蓝 反应,骨髓小粒中的含Fe血黄素(细胞外铁)骨髓中贮存铁 幼红细胞内的Fe(细胞内铁),原理,二、结果判断,1.细胞外铁(骨髓小粒含铁血黄素),铁颗粒、铁小珠、铁团块,细胞外铁(低倍镜观察)():无颗粒():有少量铁颗粒或偶见铁小珠():有较多的铁颗粒或铁小珠():有很多的铁颗粒、铁小珠 和少数铁小块():有极多铁颗粒、小珠和 很多铁小块,密集成堆。,2.细胞内铁(中晚幼红细胞,油镜观察),(1)分级(按铁颗粒数量的多少及大小)细小颗粒:细沙样铁小粒,不易看清。粗大颗粒:很容易看清
5、的颗粒。(2)阳性率 观察100个中晚幼红细胞,计算出铁 粒幼红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判断】幼红细胞核染色为鲜红色,铁粒呈蓝绿色。,细胞内铁(油镜观察幼红细胞),型:12个小铁颗粒;型:35个小铁颗粒;型:610个小铁颗粒或14个大颗粒;型:10个以上小铁颗粒或5个以上大颗粒。,环形铁粒幼红细胞(ringed sideroblast)幼红细胞胞质内铁颗粒6个,围绕 核周2/3以上者。,铁粒幼红细胞(sideroblast):胞质中出现蓝色铁颗粒的幼红细胞。,铁粒红细胞(siderocyte):胞质中出现蓝色铁颗粒的成熟红细胞。,绿色箭头示:环形铁粒幼红细胞;蓝色箭头示:铁粒红细胞,1.细胞外铁
6、:(+)(+)2.细胞内铁:铁粒幼红细胞阳性率大约 1244%,III型(I型为主),无 型、型、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及铁粒 红细胞。,三、参考范围,四、临床意义,铁染色是评估铁缺乏最实用的方法,是反映储存铁的金标准,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细胞化学染色之一。,1.缺铁性贫血:外铁(),内铁10%;治疗有效后,内外铁。2.铁粒幼细胞性贫血:外铁;内铁阳性率,环形铁粒幼 红细胞增多,可见粗颗粒的、型 铁粒幼红细胞。,3.MDS-RAS:内外铁增多,环形铁粒 幼红细胞15%。4.非缺铁性贫血:溶贫、巨幼贫、再障、白血病等,内外铁正常或增多。5.感染、肝硬化、慢性肾炎、血色病等:外铁增多。,五、应用评价,铁染
7、色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细胞化学 染色,虽不如血浆铁蛋白敏感,但是反 映机体储存铁的金标准。外铁:反映骨髓中铁的储存量;内铁:反映骨髓中可利用的铁量。,二、过氧化物酶染色(peroxidase,POX),一、原 理,粒细胞和部分单核细胞的溶酶体颗粒中含 有过氧化物酶(POX),它可分解H2O2释放出新生 态的氧,后者氧化二氨基联苯胺,形成金黄色不 溶性沉淀,定位于胞质内酶所在的活性部位。二甲基联苯胺法(DAB)原理,POX,新生态氧 O,过氧化氢(基质中),四甲基联苯胺(无色),联苯胺蓝(蓝色),亚硝基铁氰化钠,蓝色颗粒(浆内酶部位),粒、单核细胞胞浆,【原理】,二、ICSH推荐的三种方法 二氨基联
8、苯胺法(DBA)二盐酸联苯胺法 过氧化物酶氨基-甲基卡巴唑染色法,三、结果判断,在细胞质内出现金黄色颗粒为阳性反应。(二氨基联苯胺法),二氨基联苯胺法,二盐酸联苯胺法,二盐酸联苯胺法,【结果判断】-、+、+、+、+弱阳性 颗粒小,分布稀疏阳性 颗粒稍粗,分布较密集强阳性 颗粒粗大,密布于整个胞浆,POX结果判断,细胞质内有蓝黑色颗粒者为阳性。()无颗粒沉着;(a)()颗粒细小,分布稀疏;(b)(+)颗粒较粗,局灶分布;(c)(+)颗粒粗大,分布较密,占胞质 1/22/3;(d)(+)颗粒粗大,呈团块分布;(e)(+)全部胞质均部满颗粒,可覆盖胞核(f)。,【正常血细胞染色反应】1.粒细胞系统
9、POX主要存在于粒系细胞中。分化差的原粒细胞阴性;分化好的原粒细胞至中性成熟粒细胞各阶段均呈阳性,阳性反应程度随细胞的成熟逐渐增强。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强阳性 嗜酸粒细胞:阳性最强 嗜碱粒细胞:(),2.单核细胞系统 阴性或弱阳性 3.淋巴细胞系统 红细胞系统 巨核细胞系统 阴性 浆细胞 组织细胞,四、临床意义,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类型首选(1)急淋和急性髓细胞系的鉴别:急淋:(),阳性率3%;急单:弱阳性;急粒:阳性(+)。,2.单核细胞系统:()或弱(+),阳性颗粒少而细小。3.其它系统细胞:淋巴细胞系统、红细胞系统、巨核 细胞系统、浆细胞、组织细胞()。,【临床评价】,急性髓细胞白血病 急性淋
10、巴细胞白血病,鉴别,1.急性髓细胞白血病(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阳性反应(2)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弱阳性反应,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阴性反应或阳性率 3%(残留原粒细胞),ALL,ALL,原粒阴性,原粒弱阳性,原粒阳性,早幼粒 强阳性,一、原理,苏丹黑B是一种脂溶性重氮染料,可溶解 细胞内含脂结构(中性脂肪、磷脂、糖脂和类 固醇),而使脂类物质显示出来,呈棕黑色或 深黑色(粒细胞:丰富;单核细胞:少量)。,三、苏丹黑B染色(Sudan black B,SBB),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与POX染色基本一致临床意义 与POX染色相似,二、SBB与POX区别:,1.POX特异性高于SBB,而敏感性
11、 低于SBB;2.POX染色要求涂片新鲜,保持酶活 性,SBB染色可用陈旧涂片。,1.特异性酯酶(specific esterase)主要存在于粒细胞,又称“粒细胞酯酶”氯乙酸AS-D萘酚酯酶(NAS-DCE)。,一、分类,四、酯 酶 染 色,2.非特异性酯酶(nonspecific esterase)单核、组织细胞中含量较多,粒细 胞、淋巴细胞中含量少,且氟化钠抑 制单核细胞中的非特异性酯酶,而不 抑制粒细胞、淋巴细胞及其他细胞。,醋酸AS-D奈酚酯酶:NAS-DAE-醋酸奈酚酯酶:-NAE-丁酸奈酚酯酶:-NBE 酸性-醋酸奈酚酯酶:ANAE(-NBE 敏感性不如NAS-DAE 但特异性较
12、之强),(一)特异性脂酶染色,1.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 Naphthol AS-D chloroacetate esterase,1.原理,氯乙酸AS-D萘酚 AS-D萘酚 不溶性的有色(红)沉淀。NAS-DCE几乎仅出现在粒细胞,其特异性高,因此又称为“粒细胞酯酶”,NAS-DCE,重氮盐(坚牢蓝紫酱),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2.正常血细胞的染色反应,粒系(酶活性不随细胞成熟而增强)原粒()或(+)早幼粒成熟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或弱(+)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系统:()肥大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幼红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3.临床意义,主要用于辅助
13、鉴别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粒-单:粒细胞(+)单核细胞()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原 理:非特异性脂酶在相应的pH环境中,将基质液中相应底物水解,产生含萘酚 的物质,后者与重氮盐发生偶联反应,形成不溶性的有色沉淀,定位于细胞质 内酶所在的部位。,(二)非特异性脂酶染色,根据pH值的不同分为:酸性:酸性-醋酸萘酚酯酶染色(ANAE)中性:-醋酸萘酚酯酶染色(-NAE)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NAS-DAE)碱性:-丁酸萘酚酯酶染色(-NBE),1.-醋酸萘酚酯酶染色(-naphthol a
14、cetate esterase,-NAE),-醋酸萘酚酯酶(细胞内),-醋酸萘酚(基质液中),-萘酚,重氮盐(坚牢蓝B),胞浆不溶性灰黑色 或棕黑色沉淀,水解,【原理】,【结果判断】胞浆内有灰黑色或棕黑色弥散性颗粒状沉淀为阳性。,-醋酸萘酚酯酶染色(灰黑色、棕黑色),-醋酸萘酚酯酶染色,a:单核 b:BPC c:巨核 d:LC(+)e:幼红(-),氟化钠抑制试验 在基质液中加入适量NaF,其余染色方法同上。两种方法染色后用油镜计数100或200个被检细胞,分别计算出抑制前和抑制后的阳性率或阳性积分。,氟化钠抑制率=,抑制前阳性率或阳性积分-抑制后阳性率或阳性积分,抑制前阳性率或阳性积分,100
15、%,A图: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NAE染色 原始、幼稚单核细胞多呈强阳性,B图: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NAE氟化钠抑制染色原始、幼稚单核细胞阳性反应被氟化钠抑制(与A图为同一标本),A,B,【临床评价】,急单 急粒 急性早幼粒 急粒单 急淋-NAE+或-或+阳性-+弱+NaF 被抑制 不被 不被抑制 部分被抑制 抑制 部分未被抑制,主要用于鉴别急性白血病类型,2.临床意义,辅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细胞类型 急单:单核细胞阳性,能被NaF抑制。急粒:粒细胞弱阳性,不被NaF抑制。,M3:强阳性,不能被NaF抑制。M4:部分阳性细胞能被NaF抑制,部分阳性细胞不能被NaF抑制。ALL:原幼淋阴性或阳性,不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液学 血细胞 化学 染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36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