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第四章第一节.ppt
《血液学第四章第一节.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学第四章第一节.ppt(1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造血检验的基本方法,第一节 血象和骨髓象检验,血象和骨髓象的血细胞形态学检验是血液系统疾病诊断、疗效观察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节介绍瑞氏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正常血细胞形态学、血象检验、骨髓象检验和骨髓象分析。,一、正常血细胞形态学,(一)粒细胞系统 1.原粒细胞(myeloblast)胞体直径1020u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较大呈淡紫红色,圆形或类圆形,居中或略偏位;核染色质呈细颗粒状,排列均匀、平坦如一层薄沙,无浓集;核仁25个,较小,清楚,呈淡蓝色。胞质量少,呈透明的天蓝色或深蓝色,绕于核周,有时在近核某处浆色较淡,颗粒无或少许。根据颗粒有无等特征将原粒细胞分为I型和II型:I型为典型的原
2、粒细胞,胞质中无颗粒;II型除具有原粒细胞的特点外,胞质中有少量细小颗粒。,造血干细胞,髓性造血干细胞,淋巴性造血干细胞,红细胞系造血祖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巨噬细胞系造血祖细胞,原红细胞,幼红细胞(早中晚),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原粒细胞,原单核细胞,早幼粒细胞,B,N,E,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原巨核细胞,幼巨核细胞,巨核细胞,血小板,B细胞,T细胞,2、早幼粒细胞(promyelocyte)胞体直径1225um,较原粒细胞大,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可见瘤状突起。胞核大,圆形、椭圆形或一侧微凹陷,核常偏一侧或位于中央;核染色质开始聚集,较原粒细胞粗,核仁常清晰可见,有时核仁模糊。胞质
3、量多或较多,呈淡蓝、蓝或深蓝色;胞质内含数量不等、大小不一、形态不一、紫红色的非特异性颗粒(又称为嗜天青颗粒、嗜苯胺蓝颗粒或A颗粒),其颗粒分布不均匀,常近核一侧先出现,也有少许覆盖在核上。有时在早幼粒细胞中央近核处常有高尔基体发育的透亮区(称为初浆),呈淡蓝色或无色。,3、中幼粒细胞(myelocyte)(1)中性中幼粒细胞(neutrophilic myelocyte):胞体直径1020um,圆形。胞核椭圆形,一侧开始为扁平或略凹陷,其核凹陷程度与假设圆形核直径之比常小于1/2,核常 偏于一侧,呈紫红色,占胞体的2/31/2;核染色质聚集呈索块状,核仁常无。胞质量多,呈淡红、淡蓝色;内含中
4、等量、非常细小、大小一致、颗粒状、分布密集、淡紫红色或淡红色的中性颗粒,中性颗粒常在近核处先出现,而非特异性颗粒常分布于细胞边缘的胞质,由于中性颗粒非常细小,在普通显微镜下不易看清各期中性粒细胞中的中性颗粒大小及形态,因此在中性中幼粒细胞中常常只能在近核处看到均匀的浅红色区域。,(2)嗜酸性中幼粒细胞(eosinophilic myelocyte):胞体直径1520um,较中性中幼粒细胞略大,圆形。胞核与中性中幼粒细胞相似。胞质内常布满粗大、大小一致、圆形、排列紧密、橘红色、有立体感及折光性的嗜酸性颗粒如剥开的石榴,有时嗜酸性颗粒呈暗黄色或褐色,有的胞质中除嗜酸性颗粒外,还可见紫黑色颗粒,似嗜
5、碱性颗粒,这种嗜酸性粒细胞称为双染色性嗜酸性粒细胞,常出现在中幼粒细胞阶段,随着细胞的成熟变为典型的嗜酸性粒细胞。,粒细胞胞质中四种颗粒的鉴别,(3)嗜碱性中幼粒细胞(basophilic myelocyte):胞体直径10-15um,较中性中幼粒略小,圆形,轮廓不清楚,核染色质较模糊。胞质内及核上含有数量不多、粗大、大小不等、形态不一、排列凌乱、深紫色或深红紫色的嗜碱性颗粒,胞质中几种颗粒的鉴别见表4-2。(27页),4晚幼粒细胞(metamyelocyte)(1)中性晚幼粒细胞(neutrophilic metamyelocyte):胞体直径10-16um,圆形。胞核明显凹陷呈肾形、马蹄形
6、、半月形,但其核凹陷程度与假设核直径之比小于1/2,或核凹陷程度与假设圆形核直径之比为1/2-3/4,胞核常偏一侧,核染色质粗糙呈小块,出现副染色质(即块状染色质之间的空隙),核仁消失。胞质量多,浅红色,充满中性颗粒,A颗粒少或无。,(2)嗜酸性晚幼粒细胞(eosinophilic metamyelocyte):胞体直径10-16um,圆形。胞质中充满嗜酸性颗粒,有时可见深褐色颗粒,A颗粒常无。其他方面基本同中性晚幼粒细胞。(3)嗜碱性晚幼粒细胞(basophilic granulocyte):胞体直径10-14um,圆形。胞核呈肾形,轮廓不清楚。胞质内及核上有少量嗜碱性颗粒,胞质呈红色。,5
7、杆状核粒细胞(stab granulocyte),(1)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tab granulocyte)胞体直径10-15um,圆形。胞核凹陷程度与假设核直径之比大于1/2,或核凹陷程度与假设圆形核直径之比大于3/4,形态弯曲呈粗细均匀的带状,也可见核呈S形、U形或E形,核染色质粗糙呈块状,副染色质明显、透亮,核两端钝圆呈深紫红色。胞质充满中性颗粒而无 A颗粒(胞质内数量不等、大小形态不一、紫红色的非特异颗粒)。,(2)嗜酸性杆状核粒细胞(eosinophilic stab-granulocyte)胞体直径11-16um,圆形,胞核与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相似,胞质中充
8、满嗜酸性颗粒。(3)嗜碱性杆状核粒细胞(basophilic stab-granulocyte):胞体直径10-12um,胞核呈模糊杆状,胞质内及核上有少许嗜碱性颗粒。,6分叶核粒细胞(segmented granulocyte)(1)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eutrophilic segmented granulocyte):胞体直径10-14um,圆形。胞核分叶状,常分2-5叶,叶与叶之间有细丝相连或完全断开,有时核虽分叶但叠在一起,致使连接的核丝被隐蔽,这时核常有粗而明显的切痕;核染色质呈较多小块,深紫红色,副染色质(块状染色质之间的空隙)明显。胞质丰富,呈淡红色,浆内充满中性颗粒。分叶核粒
9、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的另一种划分标准是核桥(即核最窄处小于最宽处的1/3)。,(二)红细胞系统 1原红细胞(pronormoblast)胞体直径15-25um,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于一侧,核染色质呈紫红色颗粒状,核仁1-3个,大小不一,染浅蓝色,边界不清楚。胞质少,深蓝色且不透明,有油画蓝感,在核周围常形成淡染区(即核周胞质色浅甚至无色);胞质中无颗粒,但因核糖核酸丰富、自行聚集而常使胞质呈蓝色假颗粒状。,2早幼红细胞(early normoblast)胞体直径10-18um,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居中或稍偏位,核染色质浓集呈粗颗粒状甚至小块状,核仁模糊或消失。
10、3.中幼红细胞(polychromatic nomoblast)胞体直径8-15um,圆形。胞核圆形、居中,占细胞的1/2;核染色质凝聚呈深紫红色索条状或块状,其副染色质明显、较透亮,宛如打碎墨砚感;核仁完全消失。胞质量多,无颗粒,由于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而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胞质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蓝灰色、灰红色)。,4.晚幼红细胞(orthochromatic nomoblast)胞体直径7-10um,圆形。胞核 圆形,居中或偏位,占细胞1/2以下;核染色质聚集呈数个大块紫黑色团块状(称为碳核),副染色质可见或消失,有时胞核碎裂或正处在脱核状态。胞质量多,淡红色或灰红色,无颗粒。5.红细
11、胞(erythrocyte)胞体直径平均7.2um,两面呈微凹盘状,无核,胞质淡红色,中央部分淡染。,(三)单核细胞系统单核细胞系统包括原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单核细胞系统与其他细胞相比,常具有胞体、胞核较大而不规则,核染色质疏松,胞质量较多呈灰蓝色,有空泡等特点。1原单核细胞(monoblast)胞体直径14-25um,圆形或不规则,有扭曲、折叠,有时可有伪足。胞核圆形、稍凹陷或不规则,可有折叠、扭曲;核染色质纤细、疏松呈细丝网状,为淡紫红色;核仁1-3个(多数为1个)、大而清楚。胞质较其他原始细胞多,呈灰蓝色或淡蓝色,不透明、毛玻璃样,可有空泡,颗粒无或有少许。原单核细胞分为I
12、型(胞质中无颗粒)和II型(胞质中有少量细小颗粒),分型方法似原粒。,2,幼单核细胞(premonocyte)胞体直径15-25um,圆形或不规则,有时可有伪足。胞核常不规则,呈扭曲、折叠状,或有凹陷或切迹;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呈丝网状;核仁有或消失。胞质增多,呈灰蓝色,不透明,可见空泡和细小紫红色的嗜天青颗粒。3.单核细胞(monocyte)胞体直径12-20um,圆形或不规则,常可见伪足。胞核不规则,常呈肾形、大肠状、马蹄形、S形、分叶形、笔架形等;核染色质疏松,可呈条索状、小块状。胞质量多,呈灰蓝色或灰红色、半透明如毛玻璃样;胞质内见细小、分布均匀的灰尘样紫红色颗粒,常有空泡。单核细胞需要和
13、中性中幼粒细胞加以鉴别(表4-3,29页)。,(四)淋巴细胞系统1.原淋巴细胞(lymphoblast)胞体直径10-18u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或类圆形,核膜浓厚;核染色质细致呈颗粒状;核仁12个,清楚,染呈淡蓝色。胞质很少,淡蓝色、透明,无颗粒,近核处可有一透明区。原淋巴细胞分为I型(胞质中无颗粒)和II型(胞质中少量细小颗粒),分型方法似原粒。,2、幼淋巴细胞(prelymphocyte)胞体直径1016u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圆形或类圆形,有时有凹陷,核仁模糊或消失,核染色质较原淋巴细胞粗。胞质少,淡蓝色、透明,偶有少许深染的紫红色嗜天青颗粒。,3、淋巴细胞(lymphocyte)
14、(1)大淋巴细胞:胞体直径1215um,圆形或类圆形。胞核椭圆形,常偏一侧;核染色质紧密而均匀,染呈深紫红色;核仁消失、有时隐约可见假核仁。胞质较多,呈清澈的淡蓝色,常有少许嗜天青颗粒。(2)小淋巴细胞:胞体直径69um,圆形、类圆形或蝌蚪形等。胞核类圆形或有小切迹;核染色质紧密呈大块状,副染色质不明显(结块的边界不清楚),染呈深紫红色;核仁消失、有时隐约可见假核仁。胞质极少(颇似裸核),呈淡蓝色,常无颗粒,有时可见胞质突起。,(五)浆细胞系统 浆细胞系统与其他系列细胞相比,常具有胞质量多、深蓝色、泡沫感、有核旁淡染区、核圆、偏位等特点。1 原浆细胞(plasmablast)胞体直径1525,
15、圆形或椭圆形。胞核圆形,占胞体的2/3以上,偏位或居中;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染呈紫红色;核仁25个。胞质量多,呈深蓝色、不透明,有核旁淡染区,无颗粒,可有空泡。,1、幼浆细胞(proplasmacyte)胞体直径12-16um,常呈椭圆形。胞核圆形,常偏位;核染色质较原浆细胞粗,染呈深紫红色;核仁模糊或无。胞质丰富,深蓝色,不透明,常有空泡及核旁半月形淡染区,偶有少许嗜天青颗粒。2、浆细胞(plasmacyte)胞体大小不一,直径8-15um(小者与淋巴细胞相仿),常呈椭圆形。胞核圆形、较小,占胞体1/3以下,有时可见双核,核常偏位;核染色质聚集呈块状,副染色质为淡红色,形似龟背状,少数呈车
16、轮状,核仁无(有时可见假核仁)。胞质丰富,深蓝色,不透明,有泡沫感,有时胞质均呈红色或胞质边缘呈红色(分泌粘蛋白所致),核旁常有明显的半月形淡染区,偶见少许嗜天青颗粒。注意浆细胞与其他细胞的鉴别(表4-4,30页)。,(六)巨核细胞系统 1、原巨核细胞(megakarylblast)胞体直径15-30um,圆形或不规则。胞核较大、圆形或不规则,常凹陷、折叠,胞核常1-2个;核染色质粗(比其他原始细胞粗)、排列紧密,分布不均匀,染呈紫红色;核仁2-3个,常不清晰,呈淡蓝色,周边深浓,无颗粒,常可见指状胞质突起,细胞周边常有少许血小板附着。各种细胞较相似,需要加以鉴别(表4-5)2、幼巨核细胞(p
17、romegakaryocyte)胞体直径30-50um,常不规则。胞核不规则、有重叠或扭曲,呈肾形或分叶状,有时呈双核甚至多核;核染色质粗颗粒状或小块状,排列紧密;核仁常无。胞质较丰富,深蓝色或淡蓝色,近核处出现少许细小的淡紫红色颗粒而使胞质呈淡红色,常有伪足状突起,有时细胞周边有少许血小板附着。,3.颗粒型巨核细胞(granular megakaryocyte)胞体直径40-70um,有时可达100um以上,常不规则,胞膜完整。胞核巨大、不规则,核分叶后常重叠,核染色质呈粗块状或条状。胞质极丰富,充满大量较细小的紫红色颗粒而呈淡红色或夹杂有蓝色;早期细胞的边缘呈狭窄的嗜碱性透明区,形成外浆,
18、而内浆充满颗粒。在血膜厚的部位,颗粒非常密集而使核、浆很难辨认;有时颗粒型巨核细胞周边有少许血小板附着,要注意与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加以鉴别。4.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thromocytogenic megakaryocyte)胞体直径40-70um,有时可达100um。胞核巨大、不规则,核分叶后常重叠,核染色质呈条状或块状。胞质极丰富、淡红色,颗粒可聚集呈簇(称为雏形血小板),胞膜不清晰,多呈伪足状,其内侧及外侧常有聚集的血小板。,5.裸核型巨核细胞(naked megakaryocyte)胞核同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胞质无或有少许胞质。裸核型巨核细胞有时是由于涂片制作时,将胞质推散所致。计算全片
19、裸核细胞数,可估计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的多少。6.血小板(platelet)胞体直径2-4um,星形、圆形、椭圆形、逗点状或不规则形,胞核无,胞质淡蓝色或淡红色,中心部位有细小、分布均匀的紫红色颗粒。有时血小板中央的颗粒非常密集而类似细胞核,如巨大血小板则易误认为是有核细胞。由于血小板具有聚集性,故骨髓涂片上的血小板成堆存在。,(七)其他细胞1.组织嗜碱细胞(tissue basophilic cell)又称为肥大细胞(mast cell)。胞体直径12-20um,蝌蚪形、梭形、圆形、椭圆形、多角形等。胞核较小、圆形,常被颗粒遮盖,核染色质模糊。胞质较丰富,充满粗大、排列紧密、大小一致的深紫蓝色
20、的嗜碱性颗粒,胞质的边缘常可见突出的颗粒,染色时有时颗粒可被溶解而出现空泡。有的组织嗜碱细胞胞质中的颗粒排列非常致密且覆盖核上,使细胞核质难以辨认,染呈一黑色块状物,易误认为异物而被忽略。2.内皮细胞(endothelial cell)胞体直径25-30um,极不规则,多呈长尾形、梭形。胞核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核染色质呈网状,多无核仁。胞质较少,分布于细胞的一端或两端,呈淡蓝色或淡红色,可有细小的紫红色颗粒。,3.纤维细胞(fibrocyte)为骨髓中最大的多核细胞之一。此种细胞非常粘稠,涂片时常常被拉成一长条状。其胞体大,常不规则,多为长尾形,长轴直径可达200um以上。常有多个至数十个、
21、大小形态相同的圆形或椭圆形胞核;核染色质细或粗网状核仁1-2个。胞质极丰富,呈淡蓝色,多分布于细胞两端;胞质内含纤维网状物、浅红色颗粒及少许嗜天青颗粒。成熟者为单个核的纤维细胞,长轴直径可达30-60um以上,周边不整齐,呈撕扯状。胞质极丰富呈极淡蓝色,内含粉红色丝状物和细小颗粒。染色质呈粗网状,核仁无或模糊。4.成骨细胞(osteoblast)胞体较大,直径20-40um,常为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常多个成簇分布,有时单个存在,胞体边缘清楚或呈模糊的云雾状。胞核椭圆形或圆形,常偏于一侧,呈粗网状,有1-3个较清晰的蓝色核仁。胞质丰富,深蓝色或淡蓝色,常有空泡,离核较远处常有椭圆形淡染区,偶见少
22、许嗜天青颗粒。成骨细胞又称为造骨细胞,需要与浆细胞加以鉴别(表4-6,32页)。,5.破骨细胞(osteoclast)为骨髓中最大的多核细胞之一。其胞体巨大,直径60-100um,形态不规则,边缘清楚或不整如撕纸状。胞核数常较多,1-100个,圆形或椭圆形,彼此孤立,无核丝相连;核染色质呈粗网状,有1-2个较清晰的蓝色核仁。胞质极丰富,呈淡蓝色、淡红色或红蓝相间;胞质中有大量较细小或粗大的紫红色颗粒。破骨细胞需要与巨核细胞加以鉴别(表4-7,33页)6.脂肪细胞(fatty cell)是网状细胞或组织细胞摄取脂肪滴形成的.其胞体直径30-50um,圆形或椭圆形,胞膜极易破裂,边缘不整齐.胞核较
23、小,形状不规则,常被挤在一边,核染色质致密,无核仁.胞质充满大量大小不一的脂肪空泡.起初为小脂肪空泡,以后逐渐变大,最后融合成大脂肪空泡,中间有网状细丝,在核旁呈多色性.,7.组织细胞 胞体大小不一(通常较大),为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长轴可达直径20-50以上,边多不整齐呈撕纸状(常与粘性很大的间质粘在一起故抽出时常遭破坏).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核染色质为粗网状,常有1-2个较清晰的兰色核仁.胞质较丰富,淡蓝色,有少许嗜天青颗粒,有时含有吞噬的色素颗粒;脂肪滴,血细胞,细菌等.目前一般认为组织细胞就是过去的”网状细胞”,实际上”网状细胞”是一组异质性细胞群体,除组织细胞外还包括其他细胞,如作为造
24、血细胞的支架并参与形成造血微环境的基质细胞(即血窦外膜细胞),但光学显微镜难以区分,必须借助于电镜,免疫组化等方法,故组织细胞不能完全替代”网状细胞”,有的学者仍主张使用后一名称.,8.吞噬细胞 不是一种独立系统的细胞,而是胞体内包含有吞噬物质的一组细胞的总称.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有单核细胞,组织细胞,粒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纤维细胞等.吞噬细胞的形态极不一致,由吞噬物的类型及吞噬物的多少而定.其胞核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常一个核,有时为双核,核常被挤至细胞的一侧,核染色质较疏松,核仁有或无.胞质多少不一,淡蓝色或淡红色,常有空泡,并有数量不等的吞噬物,吞噬物有空泡,色素,颗粒,有核细胞,红细
25、胞,血小板,碳核,细菌等.有时吞噬细胞成堆存在.,9.退化细胞 多数是由于推片时人为地造成骨髓细胞的破坏所致.(1)涂抹细胞:其大小不一,通常只有一个退化的核而无胞质,胞核肿胀,核结构常模糊不清,染成均匀淡紫红色,有时可见核仁.由于推片时核易被拉成扫帚状,形如竹篮,故又称为篮细胞.(2)Ferrata 细胞:为晚期早幼粒或早期中幼粒在推片时人为地被推散所致的退化细胞.其胞体大,胞膜破裂,边缘不齐,细胞扁平而无立体感.胞核较大,卵圆形,核染色质粗网状,着色较淡,常可见核仁1-3个,有时核膜不完整.胞质淡蓝色,其间散布若干嗜天青颗粒,呈推散状分布.有人将破坏的嗜酸性粒细胞称之为嗜酸性Ferrat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液学 第四 第一节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36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