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气分析的基础和解读.ppt
《血气分析的基础和解读.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气分析的基础和解读.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血气分析的基础和解读,内容提要,酸碱紊乱的判定方法,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酸碱平衡的调节,血气分析监测的指标,一 血气分析监测的指标,血液酸碱度(pH),pH为H+浓度的负对数,即pH=-logH+=log(1/H+)正常值为7.357.45,平均7.40 pH取决于血液中碳酸氢盐缓冲对(HCO3-/H2CO3)pH低于7.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高于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代偿性酸、碱中毒时pH在正常范围内,动脉血氧分压(PaO2),PaO2是血液中物理溶解的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值为10.613.3kPa(80100mmHg),平均为12kPa(90mmHg)随年龄的增长略有降低,PaO2
2、与年龄的相关性通常用回归方程表示为PaO2(kPa)=13.3-0.04年龄(岁)0.67将PaO28kPa(60mmHg)作为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测定意义是:判断是否缺氧及缺氧的程度,也是诊断呼吸衰竭的标准。,血CO2分压(PaCO2),PaCO2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分压力 动脉血CO2分压(PaCO2)反映肺泡通气,与CO2产生量成正比,与肺泡通气量成反比;PaCO2主要受呼吸 的影响PaCO2的正常值为3545mmHg,平均40mmHg其临床意义:1.判断呼吸衰竭的类型;2.判断是否有呼吸性酸碱失衡;3.判断代谢性酸碱失衡的代偿反应;4.判断肺泡通气状态。,碳酸氢盐(HCO
3、3-),包括标准碳酸氢盐(SB)和实际碳酸氢盐(AB、HCO3-)SB是动脉血在温度37、PaCO25.33kPa、SaO2100%情况下所测得的血浆碳酸氢盐含量;一般不受呼吸因素的影响AB是人体血浆中HCO3-的实际含量;受呼吸性和代谢性双因素的影响正常人为2227mmol/L,平均24mmol/L。HCO3-(AB)增高为代碱或呼酸的代偿反应(代偿极限为4245mmol/L)HCO3-(AB)降低为代酸或呼碱的代偿反应(代偿极限为1215mmol/L),剩余碱(BE),定 义:在血液偏酸或偏碱时,在标准状态下(370C,一个大气压,PaCO2分压40mmHg,Hb完全氧 合)用碱或酸将一升
4、血液PH调至7.4所需加 入之酸碱量。参考值:-3+3“-”为碱不足,“+”为碱过剩 意 义:BE是酸碱内稳态中反映代谢性因素的一个客观指标。,阴离子间隙(AG),AG是指血清中未测定的阴离子与未测定阳离子总量之差阴离子中可测定离子为CI-和HCO3-,未测定阴离子(UA)为有机酸(OA)、蛋白质(Pr)、HPO2-4、SO2-4.阳离子中可测定离子为Na+,未测定阳离子(UC)为K+、Ca2+、Mg2+根据电中和原理:Na+UC=(CI-+HCO3-)+LUA,故Na+-(CI-+HCO3-)=UA-UC=AG 正常值:12mmol/L2mmol/LAG增高意义较大,可以帮助诊断代酸的类型和
5、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AG16为界限。据AG将代酸分为两类:AG增高型代酸固定酸产生过多,HCO3-降低(由于电中和),CI-无明显变化 AG正常型代酸各种原因导致的HCO3-降低;同时伴有CI-代偿性增高右图示:血浆阴离子间隙图解(单位mmol/L),二 酸碱平衡调节,血液缓冲:血液缓冲系统 HCO3-缓冲系通气调节:肺 CO2 肾脏代偿:排酸保碱离子交换:离子泵 K+Cl-,三 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单纯型酸碱平衡紊乱及分类,AG增高型代酸 AG正常型 盐水反应性代碱 盐水抵抗性 急性呼酸 慢性 急性呼碱 慢性,混合型酸碱平衡障碍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发性酸碱平衡障碍同时并存。,呼酸,代酸,代
6、碱,呼碱,四 血气分析的判定方法,血气分析4看简易判定方法,一、看pH:定酸血症或碱血症(酸或碱中毒)pH值:为动脉血中H+浓度的负对数,正常值为7.357.45,平均为7.4。pH值有三种情况:pH正常、pH、pH。pH正常:可能确实正常或代偿性改变。pH7.45为碱血症,即失代偿性碱中毒。pH7.35为酸血症,即失代偿性酸中毒。碱或酸中毒包括:代偿性和失代偿碱或酸中毒。,二、看原发因素:定呼吸性或代谢性酸碱平衡失调 原发性HCO3增多或减少是代谢性碱或酸中毒的特征 代碱:低钾低氯;代酸:1.产酸多:乳酸、酮体;2.获酸多:阿司 匹林;3.排酸障碍:肾脏病;4.失碱:腹 泻等导致酸中毒;原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血气 分析 基础 解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36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