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第五章生药的分类、记载及检查.ppt
《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第五章生药的分类、记载及检查.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第五章生药的分类、记载及检查.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生药的分类、记载及检查,第一节 生药的分类法,我国生药品种繁多,据迄今收载生药品种最多的中华本草记载,总数有8980种,其中常用生药约500余种。不同的书籍,为了不同的目的,可以采用不同的分类方法。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按药用部位分类法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法其它分类法,按自然系统分类法,根据生药的原植(动)物的在分类学上的位置和亲缘关系,按门、纲、目、科、属和种分类排列。便于学习和研究同科同属生药在形态、性状、组织构造、化学成分与功效等方面的共同点,并比较其特异性,以揭示其规律性,有利于寻找具有类似成分、功效的植(动)物,扩大生药资源。,按药用部位分类法,首先将生药分为植
2、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植物药再依不同的药用部位分为根类、根茎类、皮类、茎木类、叶类、花类、果实类、种子类和全草类等。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外形和内部构造,掌握各类生药的外形和显微特征及其鉴定方法,也便于比较同类不同生药间在外形和显微特征上的异同,也有利于学习和提高传统的药材性状鉴别经验。,按化学成分分类法,根据生药中所含的有效成分或主成分的类别来分类,如含苷类生药,含生物碱类生药,含挥发油生药等。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有效成分和理化分析,也有利于研究有效成分与疗效的关系,以及含同类成分的生药与科属之间的关系。,表 按化学成分分类法 含糖类成分的生药 黄芪、党参、黄精、白及、枸杞子、海藻、茯苓、猪苓
3、、昆布含苷类成分的生药 白芍、天麻、板蓝根、大青叶、牡丹皮、枇杷叶、苦杏仁、大黄、虎仗、紫草、丹参、何首乌、番泻叶、决明子、芦荟 葛根、黄芩、槲寄生、桑白皮、银杏叶、侧柏叶、槐米、红花、蒲黄、雪莲、石韦、淫羊藿、罗布麻叶 甘草、人参、三七、柴胡、麦冬、牛膝、川牛膝、远志、桔梗、山药、土茯苓、知母、酸枣仁、菟丝子、香加皮、洋地黄叶、毛花洋地黄叶、黄花夹竹桃、白芷、防风、南沙参、北沙参、菊花、蛇床子、秦皮、穿心莲、青蒿、茵陈、龙胆、地黄、玄参、秦皮、栀子 含木脂素类成分的生药 厚朴、杜仲、五味子、连翘,按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分类,根据生药的药理作用或中医功效来分类,如按现代药理作用分为:作用于神经系
4、统的生药、作用于循环系统的生药等,或按中医疗效分为解表药、清热药、补益药等等。便于学习和研究生药的作用与效用,有利于与临床结合,也可以与所含活性成分相结合。,其它分类法,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就是按药物毒性和用药目的的不同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经集注按药物自然属性分为玉石、草、木、果菜、米食、有名未用等6类,每类又各分为上、中、下三品;本草纲目将药物分为水、火、土、石草、谷、菜、果、木、器、虫、鳞、介、禽、兽、人等16部,又把各部的药物按其生态及性质分为60类,如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湿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杂草等、并把亲缘关系相近的植物排列在一起,在现代,中国药典、中
5、药大辞典、中药志等专著均按中文名的笔划顺序,以字典形式编排。这是一种最简单的编排法,便于查阅。但各生药间缺少相互联系。,第二节 生药的记载,一、记载项目 1.名称包括中文名、拉丁生药名、英文名和日文名。,2.来源(或称基源)生物来源包括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称、拉丁学名和药用部位。多数生药的名称与原植(动)物名称是一致的,有些生药名称与原植物名不同,如大青叶的原植物名称为菘蓝,金银花的原植物名为忍冬。,3.植(动)物形态,叙述原植(动)物的主要外形特征及生长习性便于野外采集,也有助于生药性状的理解,尤其是全草类生药。,4、采制,简述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干燥、贮藏和炮制的要点和注意点
6、。对需要特殊采制的生药则作有关介绍。,5、产地,指生药的主产地。对栽培植物来讲,是指主要的栽培地区;对野生植物来讲,是指主要的采收地区,多数野生植物的分布区比较广,而采收地区比较窄。,6.性状,叙述生药的外部形态、颜色、大小、质地、断面特征和气、味等特点。利用感观或借助扩大镜正确掌握和熟悉生药的性状特征,这对于识别和鉴定生药具有重要的意义。,7.显微特征,记载生药在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组织构造和粉末特征,或显微化学反应的结果。熟悉生药的显微特征,对于鉴定外形相似及碎片或粉末的生药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是生药真实性鉴定的手段之一。,8.化学成分,记述已知化学成分或活性成分的名称、类别及主要成分的结构
7、与含量,并记述其在植物体内的生物合成、分布、积累动态及其与生药栽培、采制、贮藏等的关系。生药的化学成分,尤其是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是生药产生疗效的物质基础,也是生药理化鉴定与品质评价的依据。,9.理化鉴定,记载利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对所含化学成分所作的定性与定量测定。现在较普遍的应用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理化鉴别是生药品质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10.药理作用,记述生药及其化学成分的现代药理实验研究结果。有利于联系其功能、主治,有利于理解其临床疗效的作用原理。,11.功效,包括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与用量等。性味、归经与功能是中医对中药药性和药理作用的认识,主治是指生药应用于何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用 植物学 生药 第五 分类 记载 检查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307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