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课件: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ppt
《药物化学课件: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化学课件: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ppt(10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河池市卫生学校药理学教研室,第四章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2,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是全球用量最大的药物之一,大多都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的作用,少数药物仅有解热、镇痛作用,而无抗炎作用。,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3,自1971年英国的John Vane发现了环氧化酶-1(COX-1),阐明了抗炎药的作用机制以来,开发出许多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目前已有百余种药物上市,全世界每天约有3000万人使用这类药物来缓解疼痛。其中,非甾体抗炎药是抗风湿病的一线药物。,解热镇痛药和非甾体抗炎药,4,第一节 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5,解热镇痛药的作用机制,解热作用,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同时
2、还可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与释放,使升高的体温调节降至正常。,使发热病人的体温恢复正常对正常人体温无明显影响,解热镇痛药,6,镇痛作用,该类药物的镇痛作用与中枢镇痛药吗啡类不同,它仅对头痛、牙痛、肌肉痛、关节痛和神经痛等慢性钝痛有较好作用,而对创伤性剧痛和内脏平滑肌痉挛引起的绞痛无效,这类药物一般也不易出现吗啡类药物的所引起的耐受性和成瘾性。,解热镇痛药,7,解热镇痛药的分类,解热镇痛药,8,1.1 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发展史,植物来源的水杨酸是人类最早使用的药物之一。早在15世纪就有记载咀嚼柳树皮可以减轻疼痛。1838年,人们从植物中提取得到水杨酸,1860年Kolbe首次用苯酚钠和二氧化碳成功
3、地合成得到水杨酸,从而开辟了一条大量且廉价合成水杨酸的途径。,解热镇痛药,9,解热镇痛药,10,1875年Buss(巴斯)首次将水杨酸钠作为解热镇痛和抗风湿药物用于临床。水杨酸的酸性比较强(pKa3.0),即使将其制成钠盐后,对胃肠道的刺激仍比较大,因此,对水杨酸的结构改造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水杨酸钠,解热镇痛药,11,水杨酸,水杨酰胺,双水杨酸酯,贝诺酯,解热镇痛药,12,1886年,水杨酸苯酯被合成并用于临床。1859年Gilm首次合成得到乙酰水杨酸,但40年后(1899年)才由Bayer公司的Dreser应用于临床,改名为阿司匹林(asprin),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水杨酸苯
4、酯,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解热镇痛药,13,1,2,5,二氟尼柳,水杨酸胆碱,抗炎活性比aspirin强4倍。,salicylic acid和胆碱成盐后,加速salicylic acid的吸收,口服后血药浓度在10min内达峰。,解热镇痛药,14,阿司匹林铝,赖氨匹林,aspirin的盐类衍生物,在胃内不分解,因此对胃无刺激。,对胃刺激小,水溶性好,可制成注射剂,起效快。,解热镇痛药,15,水杨酸类解热镇痛药的代表药物,解热镇痛药,16,17,但含量不超过0.003%(W/W)时则无影响。,18,19,20,21,临床用途,1、解热、镇痛、抗炎,2、具有强效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3、预防结肠癌,
5、解热镇痛药,22,副作用:,可引起胃肠道出血或溃疡,本品对消化道的刺激一方面是由于aspirin本身具有羧基,而且在制备过程中引入或贮存过程分解产生的水杨酸杂质也会增加对胃肠道的刺激;另一方面aspirin还可以抑制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的前列腺素的合成,所以长期使用本品时,会引起消化道出血。,解热镇痛药,23,24,25,苯胺类,1886年,发现乙酰苯胺,具很强的解热镇痛作用,称退热冰并在临床上使用。但其毒性太大,可导致出现高铁血红蛋白和黄疸。,1887年,合成非那西汀,对头痛、发热、风湿痛、神经痛及痛经等效果显著,曾广泛用于临床。,上世纪70年代,发现非那西汀有肾毒性、致癌、视网膜毒性,被各
6、国陆续废弃使用。,1893年,对乙酰氨基酚上市。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毒性低。,发 展,26,1.2 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发展史,苯胺,乙酰苯胺(1886),被称为退热冰。但后来发现其毒性太大,特别是高剂量,可导致出现高铁血红蛋白和黄疸,故在临床上已不用。,解热镇痛药,27,非那西丁(1887),它对头痛、发热、风湿痛、神经痛及痛经等效果显著,曾广泛用于临床。但后来发现phenacetin对肾有持续性的毒性并可导致胃癌及对视网膜产生毒性,而被各国陆续废弃使用。,对乙酰氨基酚(1893),临床上用于发热、头痛、风湿痛、神经痛及痛经等,其毒性低于phenacetin。在paracetamol上市50
7、年后,才发现它是phenacetin和acetanilide的体内代谢产物。它的解热镇痛作用与aspirin相当,但无抗炎作用。,解热镇痛药,28,代表药物,解热镇痛药,29,结构和命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解热镇痛药,30,理化性质,酸性:白色结晶,微带酸性稳定性:空气中很稳定,水溶液中的稳定性与溶液的pH值有关。pH6时最为稳定,其t1/2为21.8年(25)。,解热镇痛药,(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水解),31,水解、氧化反应,溶解在乙醇中呈橙红色或棕色。酸性及碱性均能促进水解反应,故制剂及保存都要注意。,解热镇痛药,32,鉴别反应,1、对乙酰氨基酚水溶液+三氯化铁,紫色,2、水解后重氮
8、化-偶合反应,解热镇痛药,(Fecl3反应),33,合成路线,解热镇痛药,34,对乙酰氨基酚,代 谢,药效和药理,理化性质,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无抗炎作用;抑制中枢PG前列腺素的合成,对外周PG合成的抑制弱治疗剂量下,不良反应小;大剂量和长期使用,可导致肝、肾损伤,35,01,02,03,04,泰 诺 成 分,扑热息痛,解热镇痛,盐酸伪麻黄碱,减充血剂,氢溴酸 右美沙酚,镇咳,马来酸 氯苯那敏,缓解过敏,36,苯乐来(扑炎痛、贝诺酯),孪药 Twin drug,本品系对乙酰氨基酚与阿司匹林形成的酯,在体内水解后,产生阿司匹林和对乙酰氨基酚起作用,临床用途同阿司匹林,是阿司匹林的前药。由于阿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物 化学课件 解热 镇痛 非甾体 抗炎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29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