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剂型与临床-朱照静.ppt
《药物剂型与临床-朱照静.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剂型与临床-朱照静.ppt(1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朱照静,药物剂型与临床疗效,朱照静简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同行评议专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审评委员全国食品药品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药物制剂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高职高专医药类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理事重庆大学客座教授重庆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硕士生导师重庆药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科技厅审评专家福建省科技厅审评专家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审评专家重庆市经济委员会审评专家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审评专家重庆市卫生局审评专家重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专家中草药、中国药科大学学报、中国抗生素杂志、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重庆医学编委、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主编,博士后 教授 博导 副校长重庆市教学名师,药物与药品,药物是指能影响机体生理、生化和病理过程,用以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有目的地调节生理机能的物质。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和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血清、疫苗、血液制品和诊断药品等。,药物剂型,药物分子结构,患者或病原微生物的敏感性,病灶组织浓度,药品的疗效,药物剂型,剂型:为了发挥药物最大的疗效,减少副作用及毒性,便于应用及贮存、运输,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及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宜的给药形
3、式。制剂:根据药典、制剂规范或其它现成的处方,将原料药物按照某种剂型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防病治病或诊断疾病的药物制品。剂型是药物应用的必要形式,药物的临床疗效必须通过剂型才能发挥效用。,药物剂型的作用,剂型是一切药物施予机体前的最后形式剂型直接关系到治病救人的速度和质量剂型直接关系到病人的顺应性、毒副作用和药物的治疗效果剂型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医疗用药水平和工业生产水平,药物剂型的作用,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可有不同的用药部位、给药途径和释药性能。同一药物制成不同的剂型,往往出现不同的效应,如作用效果、起效时间、作用强度、作用部位及持续时间、毒副作用等。过去长期认为只有药物的化学结构决定药效
4、。药物剂型不仅赋予一定的外形,而且也与临床治疗效果有关。药品的药效不仅与药物的化学结构有关,同时还受到各种剂型因素、生物因素的影响,而且有时这些影响也很重要。,剂型可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1.硫酸镁口服溶液剂,由于具有一定的渗透压,使肠内保持大量水分,机械地刺激肠蠕动而用作泻下药,同时刺激十二指肠粘膜反射性引起胆汁排出而有利胆作用;10硫酸镁注射液,能抑制大脑中枢神经,具有镇静、解痉作用。2.1%依沙丫啶注射液可刺激子宫肌肉收缩,使子宫肌紧张度增加,用于引产;0.1%-0.2%依沙丫啶溶液,具有革兰阳性细菌及少革兰阴性细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球菌尤其是链球菌的抗菌作用较强,用于各创伤,渗出、糜烂
5、的感染性皮肤病及伤口冲洗。,剂型改变药物的吸收速率和生物利用度,剂型不同,药物从制剂中溶出的速度不同,故而影响药物吸收速率和生物利用度。药物含量相等的药物制剂,因药物晶型、粒度差异、剂型不同、处方组成或制备工艺不同,其生物利用度常有较大不同。例如:1.吲哚美辛片溶出速率慢,影响吸收。每日所需剂量为200-300 mg,刺激性大,几乎被淘汰;后采用胶囊剂,改善药物的溶出速率,促进了药物的吸收,用较少剂量75-100 mg即可,不良反应大大降低。2.澳大利亚曾发生苯妥英钠胶囊引起患者中毒的事件,原因是将原来所用的填充剂硫酸钙改由乳糖替代,乳糖易吸湿、溶解快,药物吸收大幅增加,致使血药浓度过高而造成
6、中毒。,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物剂型设计的原则,Safety(ADME/T)血浓/分布改变Efficacy(PK/PD)血浓/分布改变Controllability 质量可控性Stability 稳定性/有效期Compliance 顺应性 Economy 经济性根本目的:安全、有效,剂型设计的依据,1.药物生物学性质吸收的速度和程度:药物的治疗窗:消除速度:GI中的稳定性;体内分布情况等:毒性或刺激性等:,剂型设计的依据,1.药物的生物学性质:剂型因素对吸收的影响包括剂型、给药途径、处方、工艺药物崩解溶出吸收体内靶点疗效液体制剂固体制剂水溶液油溶液溶液型 胶体型 乳剂型 混悬型口崩片胶囊剂片剂
7、(速溶普通包衣)缓释/控释 ivimpo(生物利用度=?可以口服?其它非注射给药?),剂型设计的依据,药物的生物学分类系统(BCS)溶出度好,生物膜透过性好:溶出度差,生物膜透过性好:体内外相关性好 溶出度好,生物膜透过性差:体内外相关性差 溶出度差,生物膜透过性差:*体内外相关性(IVIVC):体外溶出与体内吸收,剂型设计的依据,2.药物的理化性质物理状态:固体制剂稳定、剂量准、生产效率高、使用方便,口服固体制剂占70%溶解度:溶出速率:难溶性/溶出慢,取决于制剂手段 分子量:pKa:未解离型易吸收;,剂型设计的依据,2.药物的理化性质分配系数:适当的脂溶性有利于吸收 多晶型:溶解、溶出、稳
8、定、吸收(可的松5种晶型)挥发性:微囊化/软胶囊/乳剂型等粉体学:粒度,形态,流动性,可压性,吸湿性等熔 点:,Yalkowsky-Valvani溶解度方程:logSw=0.5-0.01(MP-25)-logKo/w药物熔点(MP)越高,油水分配系数(K)越大,溶解度越小。,剂型设计的依据,2.药物的理化性质:稳定性胃肠道中的稳定:首过效应: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如乳剂,混悬剂 生物稳定性:配伍问题(复方、辅料):,剂型设计的依据,3.临床治疗的需要全身起效/局部起效 急症、重症 速效、长效?(口崩,缓释/控释)治疗、预防?(硝酸甘油:舌下、透皮、口服)长期用药、短期用药、一次性用药?特殊情
9、况:缺水、吞咽难、不配合、难以到达特殊病种:治疗肿瘤时对安全性要求可能适当降低,剂型设计的依据,3.临床治疗的需要:用药的顺应性一般特殊味觉的药 长期用药体积不宜太大,或数量太多长期用药每日次数不宜太多长期用药不宜注射长期用药不宜特殊途径:栓剂/眼部用药药物的外观性价比,剂型设计的依据,剂型的选择普通制剂-DDS口服给药(占70%以上):溶出度较高:口服吸收好:长期用药:用于胃肠道给药:使用方便、安全、自然:尽可能首选,剂型设计的依据,剂型的选择注射给药:口服吸收不好:在胃肠道中不稳定:急救(抢救):重症(如肿瘤):速效(如麻醉):不能口服的病人:长效(如微球):特殊情况(如植入剂):,剂型设
10、计的依据,剂型的选择皮肤/粘膜给药用于不同的局部:作用持久而稳定(如贴剂):使用方便、安全:口服给药首过作用强(舌下、直肠等):发挥速效作用(如吸入、舌下):其它给药途径不方便时(如小儿直肠给药):,可能引起安全问题的剂型因素,辅料的种类(性质)/用量/来源/型号:药物的溶出行为(疏水变为亲水辅材料)释控释制剂中药物的释放速度和模型(缓释材料,渗透压物质,致孔剂等)药物的吸收速度与程度(疏水变为亲水辅材料)透皮吸收(吸收促进剂)药物的安全性(乳糖)抑菌剂的抑菌效果制剂的其它特性:可压性,流动性等,可能引起安全问题的剂型因素,其它常见剂型因素 给药途径:局部/口服/全身剂型的规格、形状、尺寸等:
11、主药/辅料的比例、重量、体积 主药:性状、理化性质、质量标准、产地、储存条件、有效期、生产原料药的溶剂、试剂和中间体及质量标准包装:包材种类,遮光,防潮功能,容器大小形状,单剂量/多剂量,普通/预填式,安瓿/带塞玻瓶,瓶/泡罩,玻瓶/PE瓶/输液袋,干燥剂,封口系统,生产商,可能引起安全问题的工艺因素,制备工艺灭菌工艺:灭菌方法,条件,步骤,设备,洁净要求,交叉污染:制备工艺:制粒方法,干燥方法,制备设备:类型,型号,操作原理,生产过程的质控方法,齐二药假药事件(2006年4月),进口丙二醇:每吨1.7万元江苏二甘醇每吨6000多元,欣弗劣药事件(2006年7月),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
12、“拜斯亭”药品名是西立伐他汀钠片,主要是通过降低胆固醇和血脂来治疗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拜斯亭”等“他汀”类降脂药物的不良反应:轻者造成肝功能损害,转氨酶超出正常值倍,或肌肉酸痛;重者则导致人体内横纹肌溶解,产生黑尿,肾功能急骤衰竭而死。,药物剂型与临床疗效,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选择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同一药物给药途径不同可能产生不同的疗效,或相同的剂型所用的辅料和制备工艺不同,其疗效或不良反应会有明显的差异。,临床药物剂型不合理应用的表现,破坏胶囊剂服用 胶囊剂的胶囊壳对药物起遮味、保护等作用,临床上为 了儿童用药方便,常把成人用的胶囊剂破分用于小儿,这样不仅破坏了胶囊壳的保护作用,同时释放了药
13、物不良味道、增加药物的刺激性和副作用。常可造成儿童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而且还增加了药物污染的机会。,破分肠溶片剂服用 肠溶片剂外的肠溶衣对药物的片芯起保护作用,一方面防止药物在胃液中破坏或水解而降低疗效,另一方面减少药物对胃部黏膜的刺激。临床上为了儿童用药或其他使用方便,常把肠溶片剂破分或研碎服用,大大降低了药物疗效,同时增加了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胰酶片、头孢呋辛脂片等破分使用疗效降低;红霉素肠溶片、阿司匹林肠溶片、消炎痛肠溶片等破分使用常可造成胃溃疡、胃出血等现象发生。,临床药物剂型不合理应用的表现,破分缓释片、控释片服用 缓释片、控释片服用后能够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对于提高药物疗效、减
14、少服药次 均具有重要作用。破分服用后,破坏了剂型结构,不具有缓释、控释的功能,可使药物在短时间内大量释出,血药浓度增高,发生毒性反应或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如硝苯吡啶控释片、芬必得缓释片等均应避免破分服用。,临床药物剂型不合理应用的表现,舌下含化药或口腔含化药用于口服 舌下含化药是根据药物的脂溶性特点,舌下给药后吸收完全而迅速,血药浓度高,发挥疗效快,如硝酸甘油片、复方丹参滴丸、速效 救心丸等改为口服给药则吸收缓慢,易在肝内灭活,血药浓度低,疗效仅为舌下含服的1/10,且不能发挥急救的作用。口腔含化药是口腔内部局部给药,仅具有局部治疗功能,如草珊瑚含片、西地碘含片等如改为口服给药起不到局部
15、治疗作用,疗效大大降低。,临床药物剂型不合理应用的表现,临床药物剂型不合理应用的表现,注射剂用于口服或外用(1)注射剂口服或外用不经济,并有可能无效;(2)注射剂口服或外用可能只发挥局部作用,而达不到全身给药的目的;(3)对于只宜注射给药的药物改为口服,或是药物受消化液或胃液酶的破坏,从而失效或减效,或是刺激消化道黏膜造成不良反应等。,肌注注射剂用于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用 由于同一药物不同规格的注射剂所用的溶媒不同,工艺处处方不同,制剂工艺和质量标准要求不同,随意替代使用,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曾有将肌注VitB1、VitB12静滴使用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报道。因此
16、,同是注射剂不同规格和不同给药途径的药品,也是不能随意替代的。,临床药物剂型不合理应用的表现,注射剂用于滴眼使用 注射剂、滴眼剂均有各自不同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要求。眼睛是人体重要器官,也是最娇嫩的器官,因此眼用制剂在某些方面有其特殊的质量标准和质量要求,如pH值、渗透压等要求还高于注射剂,因此随意将注射剂用作滴眼剂使用显然是不妥的。,临床药物剂型不合理应用的表现,临床药物剂型不合理应用的表现,滴眼剂用于滴耳,滴眼剂与滴耳剂溶剂不同,滴眼剂以水为溶剂,而滴耳剂则以甘油为溶剂。口服片剂用于阴道,普通口服片剂不含发泡剂或易溶基质,因此在阴道内很难完全溶解,显效甚微,而且一旦发生药物过敏也难以确定其原因
17、。吸入剂使用不当,可造成无效。以及舌下含化片直接吞服,影响药物疗效。,影响药效的因素除药物的性质、剂型、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方案外,尚有:(1)生物节律:时辰给药(2)用药时机:如抗休克用药中,扩血管药、缩血管药应用时机。(3)特异质反应(4)首剂用量 1)首剂加倍 如磺胺类抗感染药首次常采用两倍于常规的剂量,以缩短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时间。2)首剂减半 如受体阻滞剂哌唑嗪首剂常减半以避免体位性低血压。(5)含服与吞服:如硝酸甘油,舌下含服用药可避免肠粘膜和肝脏的首过效应,故生效快,但维持时间短。,影响药效的几种特异因素,药物因素药物的剂量、剂型及给药途径,剂量:不同的剂量产生的药效是不一样的。
18、一般地说,在一定范围内随剂量增加,药物在体内浓度越高,作用也就越强,当超过某一剂量时可能引起中毒。某些药物在不同剂量下产生不同性质的作用,如巴比妥类药物:小剂量镇静,大剂量麻醉。剂型:剂型可影响吸收速度。一般而言,注射剂中,水溶液较油溶液吸收快,口服剂中,溶液剂较片剂、胶囊吸收快,缓释剂可使药物缓慢释放,延长疗效。给药途径: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都有较大影响,表现为强度不同,甚至会改变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内服导泻,肌注抑制中枢,降低血压。,药物因素给药间隔时间、疗程及用药时间,给药间隔时间:这对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至关重要。不按规定的间隔时间给药,血药浓度产生波动,给药频
19、率过高中毒、过低无效。如抗菌素,血药浓度在有效与无效之间波动,细菌很容易产生耐药性。疗程:是根据疾病及病程确定的,指为达到一定治疗目的而连续用药的时间。一般在症状消失后即可停药,但抗生素往往要保持一定时间;降压药不能突然停药,否则易造成血压反跳,症状加剧;抗结核药需半年以上。用药时间:这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对胃肠道刺激性、病人的耐受力和需要产生作用的时间来考虑。,药物因素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即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同时或先后应用,在疗效上发生了改变或产生新的不良反应。按其药效的增减,可分为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协同作用:有增加疗效的如SMZTMP,作用大大增强;也有增强毒性的如氨基甙类高效利尿
20、剂,耳毒性增大。拮抗作用:有降低疗效的如青霉素红霉素,前者疗效降低;也有减轻毒性的如普鲁卡因肾上腺素,前者毒性减轻。配伍禁忌:临床联合用药后引起药物间在药理、物理或化学性质上发生变化,而影响疗效甚至病人用药安全。如散瞳药和缩瞳药联用;肾上腺素在碱性条件下氧化失效;生物碱水溶液有碘时会产生沉淀等。,机体因素生理因素,年龄:小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全,对药物反应敏感,易中毒或损害机体。用量应按体重折算。老人,生理功能减退,吸收下降,血中游离的药物增多等,其用药量约等于四分之三成人量。性别:妇女因脂肪含量高,体液总量低,可影响药物的分布,另外,月经、妊娠、分娩、哺乳期等,用药时均应注意。心理:精神因素可
21、影响药物的疗效,有些病如头痛、心绞痛、术后痛、感冒咳嗽等服用安慰剂可获得3050%的疗效,这很重要,但不能因此敷衍或欺骗病人。个体差异:出现高敏性或耐受性。,机体因素病理因素,药物的作用与机体的状态有关,如解热镇痛药只对发热机体起作用;肝肾功能不良影响药物的清除率。,药物的量效关系,药物的药理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随剂量的增加(变化)而加强(变化),这种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称量效关系。,口服药物剂型,口服药物剂型的用药时间,根据时辰药理学,选择最适宜的服用药物时间增强药效,提高生物利用度减少、规避不良反应降低给药剂量,节约医药资源提高用药依从性,临床常见的给药方法及用药注意,激素类药宜在早晨一次服用
22、,比一日三次服用副作用小得多,因早晨6-8时是肾上腺素分泌的高峰期,晚10时最低。降压药(如胍乙啶)不宜在早晨服用,早晨作用最强。因人在早晨的血压最低,很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必须用宜少量。而晚餐后约7时,由于激素分泌变化,血压最高,此时服用降压药疗效最佳。抗组胺药如扑尔敏等,早7点服疗效可持续15-17小时,若晚7点服则只能持续6-8小时。,临床常见的给药方法及用药注意,中 午:止痛药宜中午服用,因11-12时痛觉最敏感。而最不敏感为上午9时。空腹服用:头孢类抗生素、肠溶红霉素、利福平、驱虫药、盐类泻药,如硫酸镁(保持较高浓度,迅速发挥作用,避免食物影响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等。饭 前:苦味
23、药(饭前10分钟)(可增加食欲和胃液分泌);药用炭(便于吸附有害物及气体);解痉药如阿托品、止吐药(如胃复安饭前30分钟)、抗酸药如碳酸氢钠(直接作用),氢氧化铝(保护胃壁);异烟肼、利福平、氨苄青等(因食物可使其生物利用度下降)等。,临床常见的给药方法及用药注意,饭 时:助消化药,如多酶片(及时发挥作用)等。饭 后:大部分药物可在饭后服用,特别是刺激性药物如:阿司匹林、甲硝唑、消炎痛、强力霉素、黄连素、磺胺类、呋喃妥因、苯妥因钠、利尿药(因食物可使其生物利用度增加)等。睡 前:催眠药如安定等(使适时入睡)。另外,夜12时到次日凌晨2时是哮喘病发作期,故平喘药宜睡前服。泻药可睡前服,以便8-1
24、2小时排便。夜 间:心脏病人对洋地黄的敏感性夜间比白天高40倍,糖尿病人在凌晨4点对胰岛素最敏感,较小量就可。,不能同时服用:如异烟肼利福平,二者不可同时早晨服用,因这样可使后者的半衰期缩短,而两药同时用增加前者对肝脏的毒性作用。正确用法为:利福平宜清晨空腹服用,异烟肼宜晚上饭前服用(这样既减少二者作用机会,又不影响协同作用)。再如妈咪爱(或丽珠肠乐)抗生素。定 时:抗菌素类(维持有效浓度)。必 要 时:解痉止痛药、退烧药、心绞痛药等。,临床常见的给药方法及用药注意,临床常见的给药方法及用药注意,含服药不宜吞服:如四季润喉片、华素片、速效救心丸等。不要破坏药物剂型:控释剂、缓释剂、胶囊剂、肠溶
25、剂等易被胃酸破坏或对胃有刺激性,故不宜掰开服用。用药后的正常反应:如安定类(抗焦虑药)、扑尔敏(抗组胺药)、某些降压药服用后常产生头昏、思想不集中等反应,故不宜从事高度集中或危险的工作,有些药物停用后药效持续达1-2天,所以更要注意安全;铋剂、硫酸亚铁等使粪便变黑;利福平服用后,大小便、吐液均桔红色;消炎痛有服用后粪便变绿。对于这些现象,病人不要惊慌,要咨询医生或药师。,多饮水:磺胺药(稀释尿液,加速排泄,防止尿道形成结晶)、解热镇痛药(防止出汗过多,虚脱)。这里指多次饮水,并不是一次饮很多水。与食物同服:罗红霉素在与牛奶同服后吸收良好,分布增高。但利福平、甲硝唑等药物与牛奶豆浆等同服形成难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物 剂型 临床 朱照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29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