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方法与程序.ppt
《药品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方法与程序.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方法与程序.ppt(5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药品质量标准研究技术、方法与程序,中国药典沿革,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版 中国药典 1953 年版,收载药品531 种:,化学药215 种。植物药与油脂类65 种。动物药13 种。抗生素2 种。生物制品25 种。各类制剂211 种。,1957 年出版 中国药典 1953 年版第一增补本,第二版 中国药典 1963 年版,中医常用的中药材446 种。中药成方制剂197 种。,化学药品667 种,共收载药品1310种:,一部:,二部:,第三版 中国药典 1977 年版,共收载药品1925 种:,中草药材(包括少数民族药材)、中草药提取物、植物油脂以及一些单味药材制剂等882 种。成方制剂(包
2、括少数民族药成方)270 种。,一部收载1152 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3 种,第四版 中国药典 1985 年版,共收载药品1489 种:,中药材、植物油脂及单味制剂506 种。中药成方207 种。,一部收载713 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776 种。,*1985 年7 月1 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正式执行,该法规定“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标准”。,1987 年11 月出版 中国药典 1985 年版增补本,新增品种23 种,修订品种172 种,附录21 项。,1988 年10 月,第一部英文版 中国药典 1985 年版正式出版。,第
3、四版 中国药典 1985 年版,第五版 中国药典 1990 年版,共收载品种1751 种:,一部收载784 种,中药材、植物油脂等509 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275 种。,二部收载化学药品、生物制品等967 种,*与1985 年版药典收载品种相比,一部新增80 种,二部新增213 种(含1985 年版药典一部移入5 种);删去25 种(一部3 种,二部22 种);对药品名称,根据实际情况作了适当修订。,中国药典 1990 年版英文版于1993 年7 月出版发行,第六版 中国药典 1995 年版,收载品种共计2375 种,一部收载920 种:,二部收载1455 种,包括化学药、抗生素、生化药、
4、放射性药品、生物制品及辅料等。,中药材、植物油脂等522 种。中药成方及单味制剂398 种。,*一部新增品种142 种,二部新增品种499种。二部药品外文名称改用英文名,取消拉丁名;中文名称只收载药品法定通用名称,不再列副名。,1997 年完成了 中国药典 1995 年版英文版,第七版 中国药典 2000 年版,共收载药品2691 种,中国药典 2000 年版英文版与中文版同步出版,一部收载992 种:,二部收载1699 种:,第八版 中国药典 2005 年版,共收载3214 种,其中新增525 种。,一部收载1146 种:,二部收载1967种:,新增154 种。修订453 种。,新增327
5、种。修订522 种。,三部收载101种:源于 中国生物制品规程,新增44 种。修订57 种。,2005 年完成了 中国药典 2005 年版英文版,二、中药质量标淮的研究,国家药典(以下简称药典).卫生部标推(以下简称 部颁标准).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以下简称地方标准).,1985年药品管理法正式颁布执行,规定以下三级标准为药品生产必须遵循的法定依据。,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保证临床研究试验药品的质 量稳定。生产用质量标准:保证上市药品的质量稳定。,目前我国新药的研制,在新药审批办法中明确要求,在新药取得批准文号后,其它研究资料如药效、毒理、临床研究资料均已完成历史使命,可存档备用,唯有质量标
6、准需伴随产品“终身”。只要有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就要有质量标准的监测和保证。因此,质量标准的制定,不仅在研制新药中,而且对老药再评价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一)药品标准的定义与要求,定义: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及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和监督管理部门共同遵循的法定依据。,制定药品标准,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充分体现“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原则,择优发展的作用”。凡正式批准生产的药品(包括中药材饮片及其制剂)、敷料和基质都要制定标准。,要求,二)质量标准的分类,法定标准:经过卫生部与省、市、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标准有国家标准(包括药典和部颁标准)及地方标准。
7、卫生部正在对成药的地方标准经过有计划的整顿提高,逐步纳入国家标准,目前已有1600种中成药已分别收载于部颁标准之中。新药被批准后其生产用质量标准再经过二年试行期即直接转为部颁标准。,企业标准: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检验方法尚不够成熟,但能达到某种程度的质量控制;一种为高于法定标准要求,主要指多增加了检测项目或提高了限度标准,作为创优,企业竞争,特别是对保护优质产品本身,严防假冒等均为重要措施。国外较大的企业均有企业标准,对外保密。,三)质量标准的特性,药品应具安全性、有效性、稳定性及可控性。而质量标准在保证药品上述性质的同时,其本身又具有如下特性:,权威性: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市自治区
8、药品标准,但可以采用非药典方法进行检验,但需要仲裁时,只有各级法定标准,特别是国家药典具有权威性(现行)。,科学性:方法、针对性、含量限定性。方法的确定与规格的制订均应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进展性:质量标准是对客观事物认识的阶段小结,既使法定标准也难免有不够全面之处。随着生产技术水平提高和测试手段的改进,应对药品标准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如:比色法薄层扫描HPLC。,注:在申报新药中要求的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生产用质量标准以及在标准试行二年转为部颁标准的过程中均可不断补充完善。指标专属性可以加强。检验方法考查更加完善。内在质量评价要求更加严谨,限度制定更为合理。但处方、原料和工艺绝不允许更动。,三
9、)质量标准的特性,四)质量标准制定的前提,三个先决条件,原料稳定:药材除药用部位,产地、采收和加工涉及质量优劣外,特别要注意的是药材的真伪与地区习惯用药的鉴别与应用。,处方组成固定,工艺稳定:新药的研制在处方确定以后,结合临床服用要求,确定剂型,进行工艺条件的研究,优选出最佳工艺条件,至少是适合中试生产规模,条件具备后,才可进行质量标准的实验设计。,不同干燥方法对复方何首乌制剂成分的影响,五)质量标准的内容,2005版药典一部(中药及中成药质量标准内容):,品名(包括中文名称、汉语拼音、拉丁名)来源;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炮制;性味与归经;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
10、;规格;贮藏;制剂等。,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要求明确、简短、科学,不容易混淆、误解、夸大。,(一)名称:,1.单味制剂(含提取物)一般采用原料(药材)名与剂型名结合,如穿心莲片、绞股蓝皂甙片等。,2.复方制剂(1)方内主要药味缩写加剂型,如葛根芩连微丸、复方银连颗粒、银黄口服液。(2)方中主要药味缩写加功效加剂型,如银翘解毒冲剂、参附强心丸、桂龙咳喘宁胶囊。(3)药味数与主要药名或功效加剂型,如十全大补口服液、六味地黄丸。(4)功效加剂型,如妇炎康复片、通脉冲剂、胃乃安胶囊、镇脑宁胶囊。(5)君药前加复方,后加剂型,如复方天仙胶囊、复方丹参注射液。,(二)处方,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净药材或饮片
11、处方,如天麻丸:天麻60g羌活100g 独活50g 杜仲(制)50g 牛膝60g 荜薢60g 附子(制)10g 当归100g 地黄160g玄参60g,粗提物处方,如复方川贝精片:麻黄膏适量、桔梗75g、半夏(制)60g、川贝母20g、远志42.8g、五味子42.8g、陈皮75g、甘草膏12g,有效部位(组分)如总黄酮、总皂甙、挥发油等处方,如北豆根片:北豆根总碱150g、淀粉1000g、硬脂酸镁100g,以化学成分单体处方,如穿心莲内酯片:穿心莲内酯500g、微晶纤维京125g、淀粉30g 二氧化硅20g、滑石粉15g、硬脂酸镁10g,处方要求:,1.处方药味若属国家药品标准收载品种,名称均应
12、与其一致,如淫羊藿不应称仙灵脾、金银花不应称双花,黄芪不应称北芪等。国家药品标准未收载的药材品种,可采用地方标准收载的名称。地方药品标准收载的品种与国家药品标准名称相同,来源不同的应另起名称2.处方药味排列顺序,应根据处方原则,按君、臣、佐、使排列,或主药、辅药排列。3.处方中有需要炮制的药味,应加括号注明,如蜜黄芪,应为黄芪(密制)。4.处方中药味均用法定计量单位。重量以“g”,容量以“m1”表示;处方量多根据剂型不同,如片剂折算成出1000片的药量,液体制剂如糖浆以出1000m1的药量写出。以求按药典标准规范化要求。,5.处方原料均应附标准,药材标准:包括其基源名称及科、属、种拉丁学名;确
13、实的主要产地;药用部位等均应反映原料的实际情况,并说明属何级法定标准(药典、部颁、地方标准)收载者。如原料为地方标准,则应提供标准全文复印件。如原料在各级法定标准中均未收载,除应按新药审批办法有关规定提供申报资料外,应参照药材申报资料要求制定质量标准。6.如处方原料为药材,而制剂由粗提物(浸膏)等制成,则浸膏制法及要求做为半成品规定,记述于制备工艺中,不作为原料要求另附标准。,处方要求:,(三)制法,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在“中药新药审批办法有关中药部分的修订和补充规定(以下简称补充规定)中已明确增加了4号申报资料即制备工艺及其研究资料的要求。,首先须写明工艺的全过程,工艺的技术控制条件(方法、
14、时间、温度、压力)及理由;工艺分工序中间体的质量检测要求如相对密度、指标成分含量等;优选工艺的详细对比数据,定最佳工艺的依据。并附工艺流程图。,工艺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新药申报时应提供至少为中试以上规模的工艺条件 有的工艺不尽合理,未能针对中药的主要成分性质设计工艺条件,如含大量挥发性成分未经蒸馏加入,而在高温长时间浓缩中损失;又如水煎醇沉工艺,乙醇浓度过高,致使有效成分沉淀损失;以及过多的采用毒性大、成本高的有机溶剂提取等。,(四)性状,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从制剂外观反映产品的质量,包括形、色、气、味。,(五)鉴别,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1.鉴别药味的选择:复方用药为中医药特点之一,处方药味从
15、两三味、十余味至几十味,一般未要求逐个进行鉴别。,依处方原则首选君药与臣药进行;贵重药虽量少,但有时起重要作用,加强质量监督也是很必要的;含毒剧药物也须鉴别,更须规定含量或限度。,*选择鉴别药味也应结合药物本身的基础研究工作情况,如其成分不清楚,或通过试验摸索干扰成分难以排除,则也可鉴别其它药味,但应在起草说明中写明理由。如为单方制剂,成分无文献报道的,应进行植化研究,搞清大类成分及至少一个单体成分,借以建立鉴别乃至含量测定项目是完全必要的。,(五)鉴别,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2.鉴别方法:鉴别一般包括显微鉴别,一般理化鉴别及色谱鉴别和其它。,显微鉴别:动植物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的形态鉴别,针对含有
16、原生药粉的成药或制剂。一般理化鉴别:有荧光法、显色法、沉淀法、升华法、结晶法等。色谱鉴别:薄层色谱、气相色谱和液相色谱对中药进行真伪鉴别。其它:如光谱鉴别,紫外或红外光谱等。同一品种药材,如红外光谱用于鉴别树脂类药材血竭、乳香,动物药牛黄,矿物药石膏、胆矾等。紫外光谱可以鉴别西红花。,(五)鉴别,中成药质量标准研究,薄层色谱,可通过特征成分鉴别药材;(党参苷I,党参特有)可区别异构体。如冰片所含龙脑与异龙脑,以龙脑与异龙脑为对照品;可鉴别真伪;(人参:Rf/Rg1/Rb2/Rb3;西洋参不含)可以区别不同药用部位;可用于鉴别未知成分的药品;可同时鉴别多个药材的多种成分;,色谱鉴别,气相色谱: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品 质量标准 研究 技术 方法 程序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283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