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生产验证与再验证.ppt
《药品生产验证与再验证.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品生产验证与再验证.ppt(7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药品生产验证与再验证,第一章 总述,1、介绍验证的必要性2、企业现阶段在验证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验证的组织机构设置及日常管理4、验证的分类及应用范围5、验证的文件形式6、培训在验证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一、药品生产验证的必要性 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需要,是产品生产的基础,质量保证的三个基本原则:1、质量、安全及其有效性必须设计和建立在产品之中;2、质量不能从产品中检查出来;3、每个生产步骤都到控制。工艺和系统验证是达到这个目标的根本条件。(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质量保证体系的一部分,同时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验证是药品生产及质量管理中一个全方位的质量活动,是实施GMP的基础。,相关信息:20
2、06年,142家药品生产企业被停产停业整顿,依法吊销4家企业的药品生产许可证,收回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86张。2006年10月份,国家局修订的GMP征求意见稿已公布,全文十五章三百四十三条。2006年9月,药品GMP认证检查项目共265项,其中关键项目(条款号前加“*”)127项,一般项目139项。,二、现阶段企业在进行验证工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 缺乏时间 缺乏人员 缺乏足够的经验和知识 工艺的改变 各种验证间关系不明确 缺乏完善的文件体系 缺乏实施验证 低水平的文件设计,三、验证的组织机构设置及管理程序 确定验证的组织机构应为常设机构 成立验证领导小组(作为公司文件明确)分设
3、各验证工作小组 明确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的验证工作职责 确立验证项目(新增项目的确定)确立验证工作程序 确立验证文件的管理方式,验证工作程序确立的原则 对验证文件的形式进行规定 验证方案的起草、审核、批准 验证工作的实施 验证实施情况的总结 验证结果的总结 验证报告 验证过程中存在问题的纠偏程序,可能在的问题 未进行授权 无组织机构 验证职责不明确 主管验证工作的领导对验证工作不了解 验证参与的主要人员变更后工作未继续 没有制订验证的工作计划(年计划),四、验证的几种分类1、前验证 开发阶段进行的验证。在预先计划的验证方案基础上,建立用于生产的工艺过程、程序、系统、设备或机械达到与预期目的一样的
4、文件依据。是新工艺、新品种向生产转移的的必要条件,是新品研究的终点,同时也是正常生产的起点。无菌产品的灭菌工艺必须进行前验证,2、同步验证 一般用于产品验证及设备、系统的初次验证 对于产品验证一般要求在前验证的基础上对完整的工艺参数控制过程进行验证。对于产品验证至少头三批正常生产批量的生产过程中进行对关键步骤和关键点的监控。先决条件:要有完善的取样计划,经验证的检验方法及基本完善的生产工艺。,3、回顾性验证 对过去生产中累计的结果进行分析,来评估工艺过程的一致性。一般用于产品的再验证或工艺用水系统的再验证。一般用于生产批次量较多的品种。有至少6至20批以上的符合要求的数据。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
5、所得数据进行总结,对偏差进行分析并得出验证结果。确立工艺条件、检验方法、质量标准没有变更(三同一原则)。一般不作为首选验证方案,也不需要预先制订方案。,4、再验证 是一种重复进行的工艺验证,以提供根据变更控制程序对工艺过程/设备中的变更并没有对产品工艺特性及质量造成影响的证明。验证工作程序中应明确再验证的周期。,5、变更控制 主要可分为需要验证的变更和不需验证的变更:生产工艺的改变;质量标准的改变;原料让步放行等。设备系统的变更一般在验证中体现,不走变更程序。所有的变更,均要经过相关专业的会审,一般由公司QA批准。(欧盟及美国GMP的规定),五、验证文件的形式 根据企业特点自行确定,一般要有以
6、下几个方面:1、验证的组织及分工 2、验证计划 3、验证的方案及审批 4、验证的实施过程 5、验证的总结 6、验证结果的审批 7、验证报告,六、培训在验证工作中的重要性 培训的目的 培训的对象 培训的内容 培训的方式 培训的记录及归档,第二章清洁验证及再验证,一、清洁验证的重要性 清洁方法是药品生产过程的重要组分。清洁方法不当,药品就可能受到前批生产留下的多种物质的污染。清洁剂有残留污染的可能性。微生物的残留对下批产品的生产可能带来污染。进行清洁验证是确认清洁方法有效性的依据。清洁有效期的确定依据。(清洁、消毒方法的所有内容都在验证之列),二、企业在验证中存在的问题 品种选择 多个品种生产时,
7、是否使用了相同的清洁方法;不同清洁方法进分别进行清洁验证;一般情况下,同一设备采用一种清洁方法。最难清洁物质的确定 活性成分 溶解度考察 中药的特殊情况,二、企业在验证中存在的问题 清洁方法单一 清洁操作规程制定不完善,与现有设备及品种的清洁需求不一致,不能达到清洁效果。未针对不同品种采用不同的清洁方法。清洁剂与消毒剂选择不合理。清洁验证目的不明确 未针对清洁操作规程进行。,二、企业在验证中存在的问题 最难清洁部位和取样点 死角、清洁剂不易接触的部位、压力和流速迅速变化部位、容易吸附残留物的部位等。(取样难度)残留量限度的确定 分析方法客观能达到的能力,浓度限度为10mg/kg。(接触面积、最
8、小批量、安全因子等)生物活性限度,正常日剂量的1/1000。(共用面积、最低日治疗量、安全因子、批数量等)目检不得有可见的残留物。微生物限度要求,(每25cm2不得超过50CUF),二、企业在验证中存在的问题 取样与检验方法 最终淋洗水取样(用量必须小于最小批量)擦拭取样(面积、擦拭方法、处理方法等)空白取样法 回收率的研究(空白与对照相结合)清洁有效期确定的依据,三、设备清洁的再验证1、再验证的周期要求 清洁程序做了重要修改 生产的产品改变,现有的清洁程序可能对之不适用 设备形状有重大变更 规定配制的清洁剂浓度或品种发生变化 到了规定的清洁的再验证周期,三、设备清洁的再验证2、偏差处理 超出
9、规定限度并证明非检验方法所致 考虑清洁规程的可行性 考虑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做好详细记录并经审核批准重新修订实施,3、再验证的方法 验证小组开展活动,提出再验证计划。选定清洁方法。制定验证方案,包括最难清除的物质和最难清洁的部位,确立合格标准,制定取样和检验的方法等。按验证方案展开验证工作,做好记录。纠偏措施:查找原因或制订新的清洁程序,重新验证。,最新中国GMP征求中对清洁验证的要求 清洁方法应经过验证证实其清洁的效果,以有效防止污染与交叉污染。清洁验证应综合考虑设备使用情况,所使用的清洁剂、取样方法和位置、残留物的性质和限度、残留物检验方法的灵敏度等等。,第三章生产工艺验证及再验证,一、工艺
10、验证的重要性 保证药品生产在含量、质量、纯度及稳定性等方面对预定的质量标准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与重现性。保证投入正常生产产品生产工艺的可行性与稳定性。获得正式生产的产品工艺控制参数及质量控制指标(中间控制标准)。,二、工艺验证中存在的问题 1、工艺验证的前提条件不明确 产品质量标准、工艺规程 相关标准操作规程(生产及检验)批生产记录 经验证的检验方法 仪器、仪表、计量器具的校验 厂房、空气净化系统、纯化水系统及相关设备已得到验证,二、工艺验证中存在的问题 3、工艺验证应达到的限度设定 4、工艺验证中的取样方法与检验方法 5、工艺验证中的批量问题 6、工艺验证的批数及周期 7、每个新产品进行生产时都
11、必须进行生产工艺验证,三、生产工艺的再验证1、再验证的周期 产品配方、生产步骤或批量有改变。工艺设备有较大的变更。采用了新的设备。设备大修。质量控制方法的大的变更。中间控制及质量控制的结果表明有必要。首次验证规定的周期,2、生产工艺再验证的方法 到达规定周期的再验证,如批量较多时,可采取回顾性再验证;如批量较少时,可采取同步验证的方式进行。局部配方、设备等环境因素进行局部验证。质量标准有大的改变(如标准提升)时应进行全方位的验证。质量标准(中间产品内控)改变时,对改变所影响的工艺过程进行再验证。,3、生产工艺再验证方案 回顾性再验证为收集近期生产的6至20批以上的生产数据。其批记录符合GMP要
12、求,记录中的偏差有合理的分析。回顾性验证一般不适用于无菌生产工艺的再验证。同步验证按首次验证的方法进行。局部验证仅对局部工艺进行验证。,生产工艺回顾性再验证过程 1、验证目的 确认该品种工艺的可靠性和控制参数的正确性;关键工序的质量的稳定性。2、验证依据 技术参数(设备、产品的技术参数)标准操作规程、标准管理规程 工艺规程 判定标准,3、验证步骤 收集产品连续生产6至20批的各工序生产数据,一般采用列表的方式来表明;数据一般包括产品技术参数及质量控制参数;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一般查找“控制图系数选用表”对其可允许接受的限度进行计算。得出工序验证结论,进而对产品各工序验证总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品 生产 验证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28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