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法现实主义文学特点.ppt
《英法现实主义文学特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法现实主义文学特点.ppt(13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节 英法现实主义文学特点,维多利亚时代特点和重大的社会事件,在文学上引起了反响,出现了关心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文学。,维多利亚时代前期的现实主义作家有狄更斯、萨克雷、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盖斯凯尔夫人、乔治爱略特等。马克思称狄更斯、萨克雷、夏洛蒂勃朗特和盖斯凯尔夫人为“现代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认为他们“向世界揭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政论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要多”(马克思:英国资产阶级(185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十卷 第686页)。,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直接继续了十八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从早期现实主义过渡而来。菲尔丁和十九世纪初的女作家奥斯丁对十九世
2、纪作家产生了影响。因而,学术界认为菲尔丁和奥斯丁是“前现实主义”,19世纪的英国现实主义是从他们那里发展来的。正因如此,英国现实主义运动自始至终都是自发的,它没有明确的纲领,没有和敌对的浪漫主义作过公开的斗争,它直接是英国工业化的产物。,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特点,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关怀小人物命运,善于描写小人物的生活史,歌颂小人物的道德品质和精神力量。这些小人物往往具有高尚的动机,十分谦卑,一般不起来反抗他们所遭受的不公道。他们只是洁身自好,试图捍卫自己做人的尊严,又不触犯社会政治制度的基础。他们提倡仁爱精神,反对使用暴力。作品中人道主义精神和改良主义色彩较浓,语言风格幽默,最先接触劳资矛盾
3、。,二、奥斯丁,奥斯丁(Jane Austen,1775 1817)奥斯丁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女小说家,她在英国小说发展史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女小说家的桥梁。,完美艺术家,奥斯丁生于乡村牧师家庭,终身未婚,一直和家人同住。她的生活圈子仅限于中产阶级,因而她的小说题材也很狭窄,仅描写中产阶级日常生活场景。尽管主题狭窄,但她的观察敏锐,技巧精致,故事优雅,情节曲折,富有喜剧性,语言清丽流畅,机智幽默,格调轻松诙谐。现代英国女作家伍尔芙称赞她是“女人中最完美的艺术家”。妇女写小说是不被社会认可的,奥斯丁生前匿名发表小说,死后才署真名出版作品。,奥斯丁共写作
4、了6部小说,用图表表示如下:,现实主义小说,奥斯丁共写作了6部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是: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爱玛(1815)劝导(身后1818出版)她的小说主要写爱情与婚姻,反映中产阶级的生活。但与哥特小说和感伤小说不同的是,她对当时社会妇女问题的理解和感受拥有巨大的道德热情,对妇女地位的关注是现实主义的,不带浪漫色彩,所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严肃的。小说充满理性主义精神。,奥斯丁的创作是从反对流行的哥特小说和感伤小说开始的。为了嘲讽这类流行小说,她故意模仿哥特小说和感伤小说,写作了诺桑觉寺(1803完成)和理智与情感两部小说。诺桑觉寺(1818出版),女主人公凯瑟琳看哥特小
5、说入迷,入住诺桑觉寺,把它想象成恐怖的古刹,进行了一系列荒唐的“冒险”活动,最后省悟。,诺桑觉寺,感伤小说理智与情感,理智与情感(1811)描写家境拮据的埃丽诺和玛丽安两姐妹对待爱情的两种态度和处理方式,埃丽诺理性,玛丽安感性。在处理金钱和感情时,必须理性和感性糅合在一起。华人导演李安执导的电影理智与情感(1996)获得奥斯卡金象奖。,玛丽安被花花公子约翰卫乐比抛弃,引起玛丽安的伤心难过,情绪激动的她还为卫乐比辩护。情感蒙住了理性。,视频:理智与情感两姐妹,奥斯丁的最大成就是现实主义小说。她的小说主要写爱情与婚姻,反映中产阶级的生活。但与哥特小说和感伤小说不同的是,她对当时社会妇女问题的理解和
6、感受拥有巨大的道德热情,对妇女地位的关注是现实主义的,不带浪漫色彩,所提出的解决办法是严肃的。小说充满理性主义精神。,她的现实主义描写扭转了当时小说创作的庸俗风气,启清新之风,为读者所欢迎,整个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从她这里承接来的,她是承上启下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与她同时代的司各特十分推崇她的小说,认为她的小说“是按照普通阶层生活的真实面貌来描摹自然的艺术,它向读者提供的,不是灿烂辉煌的想象世界的画面,而是对于她周围日常发生的事情所作的正确而引人注目的描绘”,“创作出了如此充满生气和独特气质的素描”(奥斯丁研究,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19世纪著名的文艺评论家刘易斯称她为“散文的莎士比亚”,
7、“伟大的艺术家”(奥斯丁研究,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现代评论家福斯特认为她的人物是“圆形人物”的典型。,傲慢与偏见,傲慢与偏见(1813)讲述班纳特太太五个女儿出嫁的故事。中心主人公是中产阶级青年达西和伊丽莎白的爱情故事。达西傲慢,看不起班纳特家庭的庸俗,却向伊丽莎白求婚。伊丽莎白偏见,认为达西破坏姐姐的婚姻,却爱着达西。最后两个男女各自克服自己的傲慢与偏见,结合到一起。,爱情与婚姻,傲慢与偏见的中心主题是爱情与婚姻。小说写了四对男女的婚姻,为金钱,为门第,为感情的都有。小说反对为金钱而结婚,也反对把婚姻当儿戏。强调感情在婚姻中的重要性。小说的婚姻观是:为了财产和地位结婚是错误的,结婚不
8、考虑财产也是愚蠢的。“什么事情都可以随便,没有爱情千万不要结婚。”,小说探讨了妇女的出路。18世纪末19世纪初,妇女没有工作,中小产阶级妇女的唯一出路就是通过缔结一门好婚姻来达到自己的理想追求。好婚姻的标准是男方有财产,有修养,有风度,不使用家庭暴力,和女方有共同语言。,视频:傲慢与偏见达西重新求婚,现实主义特点,奥斯丁的现实主义集中表现在如实描写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产阶级生活的时代风尚。描写金钱、地位在爱情婚姻中不容忽视的作用;弹琴绘画是中产阶级女子的保留才能;参加舞会跳舞是求爱和调情的绝好机会;求婚前男方要制造一次私下面谈;女方拒绝求婚,要为男方失败保守秘密;订婚前男女不能有亲密接触等等
9、。都在她的小说中真实地表现出来。让读者看到19世纪初英国中产阶级社会的风情。,视频:傲慢与偏见社交舞会,奥斯丁的小说风格具有喜剧性,语言机智幽默,在傲慢与偏见里表现特别突出。小说塑造了两个喜剧形象:班纳特太太和柯林斯牧师。这两个人物小市民气息浓,言谈举止庸俗。都是简单性格的扁形人物,一言一行表现出喜剧效果。班纳特太太嫁女儿和爱钱财的心思在电影改编里表露无遗,构成喜剧性。,视频:傲慢与偏见班纳特太太,奥斯丁开启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维多利亚时代的女小说家大都坚持现实主义,写下了自己的传世之作。她们在自己的时代,更加关注妇女地位,比奥斯丁的关注更进一步,如简爱;更加关心社会问题,比奥斯丁的眼界更宽
10、,如玛丽巴顿;更加注重内心激情的描写,不再像奥斯丁那样沉静,如呼啸山庄。她们风格各异,表现了英国女小说家在19世纪的崭新风貌,她们的创作,把妇女小说家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说明她们比起前代女小说家来说,有更多的心理自由和更高的精神追求。她们是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和乔治爱略特。,三、萨克雷(Thackeray,18111863),萨克雷(Thackeray,18111863)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前期的现实主义代表,他是狄更斯的同时代人。萨克雷的父亲是东印度公司的税收员兼行政官,本人剑桥大学毕业,曾去德国游学。青年时代曾专攻美术,后放弃从文。使他放弃美术的原因是,他提出给狄更斯的小说匹克威克外传配
11、插图,狄更斯信不过他的美术技巧,拒绝了。这件事使萨克雷震动,他怀疑自己是否真有画家的才能,遂放弃美术,改写小说,由此成名。多年后,萨克雷在一次大型宴会上当面对狄更斯说,他要感谢狄更斯,是他使他怀疑自己的绘画才能,并走上文学道路。,萨克雷一生主要从事新闻工作,为了保障病妻和两个女儿的生活,不断地撰写小说和随笔,自绘插图,分期在杂志上连载。1863年圣诞节前夕因心脏病发作在伦敦逝世,终年52岁。萨克雷受过完整的绅士教育,他的小说具有狄更斯所缺乏的诡辩形式,但在活力方面,狄更斯精力充沛,萨克雷总是懒洋洋的。他的小说数量很多,但质量都不如狄更斯,唯有名利场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由于家庭生活遭遇的不幸,
12、萨克雷的作品中洋溢着忧郁与感伤的气氛,也许是为了补偿妻子精神错乱所带来的缺失和罪恶意识,他的作品中都有理想化的女性形象,这些正面形象较之他的讽刺对象和主人公,显得苍白无力,缺少生气与活力,她们成为被否定、被讽刺的女主人公的陪衬,黯然失色。这种描写成为维多利亚时代塑造妇女的一个模式,直到哈代才打破。,名利场(Vanity Fair;A Novel Without aHero,1847)发表的这年被称为英国小说的“奇迹年”,因同时还出版了狄更斯的董贝父子,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盖斯凯尔夫人的玛丽巴顿。,名利场的副标题是没有英雄的小说,它不是以传统的英雄人物为主角,连正面人物都
13、很少。女主人公蓓基夏泼(BeckyShary)是个穷画家的女儿,父母双亡,在学校受尽歧视,感到愤懑不平,离校后便开始投机冒险的生活。蓓基是一个爱慕虚荣渴望荣华富贵的女冒险家典型,她靠自己的美貌、机智和性,不择手段地猎取金钱,力图进入上流社会。最后人财两空,丈夫死在海外,儿子拒绝和她见面,她办起宗教慈善事业来。,视频:名利场蓓基离开女子学校,视频:名利场蓓基被抛弃,小说原作中,作者擅长从人物举手投足的细节去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特别注意描写蓓基在不同环境,不同时候,不同男人面前的眼神变化。电影改编名利场(导演:米勒,主演:詹姆斯普利芙)的情节比较碎和散,但是表现蓓基眉飞色动的眼神却是十分出色的。电
14、影开端,蓓基离开她憎恶的平克顿女子学校,她的粗鲁的动作,鄙夷的眼神,自得的坏笑,张狂的言谈,和老实的爱密丽亚形成鲜明的对照,为她的性格发展定下基调。,她是19世纪的摩尔弗兰德斯。弗兰德斯生活的时代,是资产阶级创建家业的冒险时期,可以采用任何手段去发财致富,社会没有严格的道德规范加以限制和阻拦。因此,一切都是赤裸裸的,行骗仿佛成了正大光明的事情。蓓基生活在19世纪前期英国资本主义社会,这时资产阶级已经创立了稳固的日常生活规范,一切龌龊的行为都包藏在道德的面纱之下。这种社会特点,决定了蓓基戴着伪善的道德面具去冒险行骗,追求财富和高贵的社会地位。然而她总是达不到目的,一切都是徒劳的。小说的题目借用的
15、是班扬的天路历程中“名利场”一词,以此说明资产阶级贵族生活是空虚无意义的。作者以文雅的笔法讽刺了上层社会的贪婪和欺诈,揭露了人性脆弱、利己、自欺以及卑下的妥协性。,蓓基被看作是“无行美女的鼻祖”,她在上流社会的交际揭示了人性中的矛盾:男人愿意和良家女子结婚,但又向往风流美女。比如小说中的乔治和心地厚道的爱密丽亚结婚,却又和蓓基勾搭。女人维护道德,私下又想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比如蓓基表面规矩,背着丈夫和斯丹恩勋爵私会。人性中的这种分裂状态,通过蓓基显露出来。与蓓基对照的妇女形象是爱米丽亚,她单纯、善良、纯洁,近乎愚蠢的傻气,她是维多利亚时代理想妇女的标准形象。然而这个形象比起蓓基来抽象而无生气,
16、缺乏真实感,成为蓓基的陪衬者。,四、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1816-1855)简爱(1847),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e,1818-1848)呼啸山庄(1847),安妮.勃朗特,(Anne Bronte,1820-1849)艾格丽丝格雷(1847)三姐妹都用中性的笔名发表小说。,1.奇异的经历,勃朗特三姐妹是英国文学史上三位杰出的女小说家,她们出生在约克郡沼泽边缘哈沃斯的一个穷牧师家庭。她们的家园成了人们朝拜的文学圣地,前去拜访的参观者仅次于朝拜莎士比亚的故乡。人们前去参观,不仅因为三姐妹所写的小说,也因为她们奇异的生活遭遇。,生活创
17、伤,勃朗特家有六个孩子,夏洛蒂五岁那年,母亲死于癌症,八岁那年,她的两个姐姐在寄宿学校染上斑疹伤寒死去。她们分别为11岁和10岁,从此,夏洛蒂和她的两个妹妹艾米莉.、安妮,一个弟弟布兰韦尔生活在父亲身边。家人的惨死给她们带来了极大的悲痛,留下很深的创伤。三姐妹都上过教规严厉、生活条件恶劣的寄宿学校,当过教师和家庭教师。寄宿学校生活加剧了她们的痛苦,使她们四姐弟更愿意生活在偏僻和与世隔绝的家园,虚构自己幻想的世界。她们的小说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写就的。她们的一位朋友评论她们“像长在一个地窖里的马铃薯”。1847年,三姐妹同时发表了各自的小说,即夏洛蒂的简爱、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安妮的艾格丽丝格雷。,
18、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死亡年,她们的兄弟布兰韦尔于1848年9月24日,因失恋酗酒而死,终年31岁。艾米莉在他的葬礼上受寒,同时发了急性肺结核,她拒绝治疗,于12月9日去世,终年30岁;紧接着,安妮也因染上肺结核,于1849年5月28日去世,终年29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四姐弟中死去三人,只剩下夏洛蒂和老父亲相依为命。,1854年6月29日,夏洛蒂和她父亲的副牧师尼科尔斯结婚,度过了一段很短暂的幸福生活。她在怀孕期间得了体力衰竭病,于1855年3月31日去世,终年39岁。她的丈夫留在哈沃斯,直到1861年老勃朗特逝世,才回到爱尔兰老家。他于1906年去世,终年89岁。,勃朗特三姐妹创作
19、简表,简爱-一部自传,主要人物:简爱,罗切斯特,伯莎梅森,圣约翰简爱的主要经历:盖茨海德堡 劳沃德慈善学校 桑菲尔德庄园 出走,简爱(JaneEyre,1847)夏洛蒂的代表作,也是夏洛蒂自传性的作品。小说描写孤女简幼时受到舅母的虐待,把她送到寄宿学校,她在这里受到学校严厉残暴的管教,但她不屈服恶劣的环境。从学校毕业后,她到桑菲尔德府邸当家庭教师。主人罗切斯特是个沉默寡言的人。简与罗切斯特相爱,但在举行婚礼那天,她得知他有一个疯妻子。她不愿做罗切斯特的情妇,悄悄地离开了桑菲尔德府。在她面临被冻死饿死的时候,青年牧师圣约翰里弗斯收留了她。她谋得一个小学教师的职位,拒绝了里弗斯的求婚。最后她回到桑
20、菲尔德府,这里已是一片废墟。罗切斯特的疯妻子放火烧了庄园,自己也被烧死,罗切斯特则断臂瞎眼。简和残疾的罗切斯特缔结了幸福的婚姻。,不漂亮的女主人公,简爱和传统的女主人公不同,作者有意把她写成一个形貌矮小难看的女子。她曾对妹妹说:“我要塑造一个女主人公给你们看,她象我一样矮小难看,可是她会象你们的任何一个女主人公那样令人感兴趣。”(勃朗特姐妹研究)。简爱的魅力在于个性的力量,善于思考,始终捍卫人格的独立,敢于表达自己强烈的爱憎。小说以火代表激情,以水代表节制。开端壁炉的火隐喻黑暗中的激情与光明。,视频:简爱壁炉前的谈话,从妇女解放的角度看,简爱标志着妇女解放的新发展。18世纪末的妇女作家通过写小
21、说来表现妇女的权利,因而她们的小说没有更多的思想内容和较高的精神追求。奥斯丁的小说前进了一步,她通过恋爱、婚姻来谋求妇女的自由和追求,因而她的小说表现的男女平等就是要缔结一门相互尊重的幸福婚姻。夏洛蒂比起前辈女小说家更进了一步,她十分关心妇女问题,但认为妇女的出路不在于结婚。,她曾谈道:“当我看到不仅在贫穷的家庭,而且在富裕的家庭许多姑娘坐等出嫁时,我为她们感到由衷的遗憾。如果命里注定她们有一个幸福的婚姻,毫无疑问,那当然很好,然而,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最好使她们的生存有一个目的,以消磨她们的时间,否则,失意的恼怒,无所事事的无聊一定会使她们的天性堕落。”“我希望你们所有的女儿我希望每一个英国妇
22、女也有一种希望和目的。唉,有那么多的老姑娘,她们既没有希望,也没有目的。”(勃朗特姐妹研究第544页)。,妇女出路:经济独立,夏洛蒂认为妇女的出路在于寻求工作以维持自己的经济独立和人格独立。她在小说和书信里都一再坚持这种观念,即有自尊心的贫穷而无姿色的妇女,应当面向劳动市场,而不该在拥挤的婚姻市场里降低自己的人格。她在书信中谈道:“没有财产的姑娘,应当养成这样做的习惯”。“如果她们嫁给穷人,那就应该有能够帮助她们的伴侣的可能”“如果所有的父母亲都这样想,他们就不会以图谋金钱的婚姻打算来教养女儿了,因而妇女们将不会象现代行时的那样可怜地降低自己的身价了”(勃朗特姐妹研究)从这些言论,我们都可以看
23、出夏洛蒂对妇女问题的关注,积极谋求妇女解放的进步观点。,当时妇女求职,谋求解放的道路是很狭窄的,夏洛蒂在她的几部小说中所描写到的妇女职业是做家庭女教师。有学者说,简.爱就是一部“家庭女教师的大宪章”(勃朗特姐妹研究),它是以一种叛逆精神写成的。简走上社会的第一步就是登广告谋求家庭教师的职位。她一次又一次地坚持爱情和激情不应该淹没个人的独立性。当罗切斯特向她求婚时,她对他说,她希望继续工作,以维持自己的经济独立。,感情独立,简坚持为了双方的利益,他们在感情上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和独立。这是在经济独立的基础上,进一步为妇女要求感情上的独立,也即性独立。这在当时是一种革命的要求。简谋求个性解放的呼声是
24、强烈的,她说:“世界上有谁关心你呢?你做的事又会伤害谁呢?”“我关心我自己。我越是孤独,越是没有朋友,越是没有支持,我就越尊重我自己。”,Jane:Do you think I can stay to become nothing to you?Do you think I am an automaton?-a machine without feelings?and can bear to have my morsel of bread snatched from my lips,and my drop of living water dashed from my cup?Do you th
25、ink,because I am poor,obscure,plain,and littele,I am soulless and heartless?You think wrong!-I have as much soul as you-and full as much heart!And if God had gifted me with some beauty and much wealth,I should have made it as hard for you to leave me,as it is now for me to leave you.I am not talking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英法 现实主义 文学 特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24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