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五章科学认识的形成.ppt
《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五章科学认识的形成.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概论第五章科学认识的形成.ppt(3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科学认识的形成,科学认识是一个过程。其大致程序为:问题选题获取科学事实整理加工提出假说检验修正建立理论体系。本章讨论科学问题的提出及与科学事实、科学定律、科学假说和科学理论的形成有关的方法论问题。,第一节 科学问题的确立,一、科学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1、科学研究起点之争科学认识的起点是什么?对此,人们曾有过不同的看法。传统归纳主义的科学方法论认为,科学认识是从观察和收集材料开始的,即科学始于观察。通过观察,获取大量事实,然后进行归纳,最后得出定律,形成理论。西方科学哲学家波普尔则明确指出:科学始于问题而不是始于观察。,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使科学认识不断地发
2、展。如果没有科学问题,科学也就停滞不前了。所以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旧的问题,确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革命。”(1)“科学认识从问题开始”与“认识来源于实践”并不矛盾,它们实质上是统一的。因为问题也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但是,前者突出了实践过程中产生问题的重要环节,更清楚、深刻地表明了科学认识从一开始就是能动的、创造性思维活动。(1)爱因斯坦、英费尔德:物理学的进化,第1版,第66页,上海,上海科学出版社,1962。,2、什么是科学问题,问题即对
3、未知的疑问,其实质是人们思维中的矛盾,也常被称为“疑难”、“困惑”。问题可分为一般问题和科学问题。科学问题是指科学认识过程中需要回答而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未能解决但又有可能解决的矛盾。背景知识:已有的科学事实、理论、思维方式的总和。要提出科学问题,需要掌握大量的背景知识,善于分析背景知识,脱离当时的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水平,可能会提出一些常识问题甚至是无知问题,那些不能称为科学问题。,在不同的知识背景下,科学问题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途径都是不同的。知识背景愈深刻,问题层次愈深化。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1)而随着层次不
4、断深化的科学问题的不断解决,人们的科学认识从事物的现象逐步深入到本质,并不断深入到更深的本质。(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78页。,科学问题依据对背景知识的不同分析,可以分为常规问题和反常问题、事实问题和理论问题等。常规问题:是在维持背景知识中相关理论框架的前提下提出的有待解决的疑难,这种疑难的解决将使已知的理论更加充实、完善和系统化。反常问题:是在拒斥已知理论框架的前提下提出的有待解决的疑难。这些疑难的解决意味着一场科学理论的革命。事实问题:是由事实引出的问题。理论问题:是由理论引出的问题。,3、科学问题的转换,同一问题可有不同的提法,或者说同一问题可设不同的求解应答域:即求解范围和方法
5、。有时如果能从一个新的视角对问题变换一下提法,改变应答域,则有可能使人茅塞顿开。问题的恰当变换常常能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引发新的思路。许多在已有的视野中看不到的联系和想法,在新的视野中一下子变得明朗、清晰起来,即使以前已经认识到的内容也仿佛有了崭新的意义。,问题的转换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角度,而在科学方法论中,常规问题与反常问题之间的转换,事实问题与理论问题之间的转换,常常具有重要的意义。比如,“以太漂移”问题,在洛仑兹那里是被当作常规问题考虑的,所以终究未能跳出经典理论的制约。而在爱因斯坦那里,一旦被当作反常问题考虑,狭义相对论就应运而生了。再比如,在考夫曼的实验中“高速电子质量为什么不变”的问题
6、,在彭加勒那里是被当作理论问题对待的,由此他怀疑相对论的正确性。但在爱因斯坦那里,则被看作事实问题,果然其他人后来的实验揭示出考夫曼的实验装置有毛病。,从变换思路方面来考察,问题转换可以是逆向转换、互补转换、发散转换和立体转换等。逆向转换:是将问题从否定的角度提出来。互补转换:是将问题的两个对立方面统一地提出来。发散转换:是将问题的提法拓展开去,多角度的发问。立体转换:是将问题的平面思考与立体思考结合起来。,二、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1、为寻求事实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2、从理论与事实之间的矛盾中发现问题3、从某一个理论内部的矛盾中发现问题4、从不同理论之间的分歧中发现问题5、从社会需求与已有生产技
7、术手段的差距上发现问题此外,还有其它一些途径。,三、科学问题的选择 1、选题的重要意义人们可能提出很多问题,但不可能同时都进行研究,因而在科学研究中有一个选题问题。所谓“选题”,简单说,就是选定一个科学问题来进行研究。通常所说的“研究课题”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标所需要解决的一个或一系列相关科学问题。科研选题得当在研究工作中十分重要,它关系到科研的目标、方法、水平和价值。科学学奠基人贝尔纳曾着重指出:“课题的形成和选择,无论作为外部的经济要求,抑或作为科学本身的要求,都是研究工作中最复杂的一个阶段,一般来说,提出课题比解决课题更困难,所以评价和选择课题,便成了研究战略的起点。”,2、选题的基本原则
8、,当然,选题是在发现科学问题之后进行的,要以对科学问题比较全面、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为前提。但是,选题只考虑这样的内容还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选定科学问题,应当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般来说,可以概括如下:创新性原则。选题应着眼于前人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也就是真正有新意的科学问题,而不是“无知问题”。科学研究中重复劳动是没有意义的。,科学性原则。选题一定要有相关的科学事实和科学理论作为依据。不要轻率地把与已经得到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课题作为研究对象,比如“永动机”之类的。也不要把毫无科学事实根据的“伪问题”作为选择对象。,可行性原则。选题应根据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来确定,。社会需求原则。所
9、选问题应是符合社会需要和科学发展需要。原因:1、与科学发展目的相符合。2、能更好地获得社会支持。总之,都是为了更好研究,能取得成果,而不是空忙一阵。,第二节 科学事实的获取,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两种途径:一、科学观察的特点与功能科学观察是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自己的感官认识和描述各种自然现象,获取科学事实的方法。它与一般感知活动不同,是从一定的问题出发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对象。它与理论思维方法也不同,它不是通过演绎、类比等抽象过程,而是依赖感官以及观测仪器直接认识外部世界,记录和报道事实。,科学观察在科学认识过程中,提供了描述经验事实的原始材料,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科学研究奠定了经验基础。著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 辩证法 概论 第五 科学 认识 形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23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