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技发展概论3近代科学技术.ppt
《自然科技发展概论3近代科学技术.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科技发展概论3近代科学技术.ppt(10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章 近代科学技术,自然科技的近代,所谓近代,大约从公元15世纪下半叶19世纪末、20世纪初,又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约从公元15世纪下半叶18世纪中叶;后期约从18世纪中叶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一节 近代前期自然科学的产生,一、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二、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向宗教神学的挑战 三、血液循环的发现及其对宗教的冲击四、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 五、数学的发展,一、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 中世纪之后,科学以意想不到的神奇速度一下发展起来,其首要原因应归功于资本主义兴起。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一方面迫切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依托,另一方面又为科学
2、技术发展提供了研究课题、资料和必要的物质手段。,一、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2航海探险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原料、资金、劳动力和市场,急需打开通往外界的通道,于是一些冒险家先后组织船队进行航海探险。最先组织大规模航海探险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他们早就利用航海到非洲掠夺黑奴,寻找黄金和象牙。,一、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2航海探险 航海探险直接或间接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首先,它证明了大地是球形,又发现了新大陆,这就加深了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同时,它也推动了天文学、大地测量学、数学和力学的发展。航海探险开阔了欧洲人的眼界,使他们从狭小的欧洲走向广阔的亚、非、美,所见所
3、闻丰富了他们的头脑和思想。,一、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3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发生在公元1416世纪,它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发动的一场反封建、反宗教的文化运动,争取政治上的统治权。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出现,后来遍及欧洲各国。,一、近代前期科学技术产生的历史背景,3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歌颂世俗,蔑视天堂;推崇理性,反对神启。可见,文艺复兴具有明显的反封建、反宗教的倾向性,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的主要代表人物有但丁、薄伽丘、达芬奇、塞万提斯、莎士比亚、哥白尼等人。,二、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向宗教神学的挑战,1哥白尼的生平及学说
4、 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一1543)15061512期间,用了6年时间写下了代表作天体运行论,创立了近代天文学。成书后又用了30年的时间进行修改,书中所有27个例子,25个是他自己观察所得。天体运行论标志系统的太阳中心说的形成。,二、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向宗教神学的挑战,天体运行论 第一卷是宇观概论,介绍日心说的基本观点,论证地球是太阳的一个行星,解释春夏秋冬四季循环的原因等;第二卷是应用球面三角解释天体在地球上的视运动;第三卷是讲太阳运动的计算方法;第四卷是讲月亮运动;第五、六卷是讲行星的运动,推算星历表,预告星位。,二、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向宗教神学的挑战,太阳中
5、心说的基本观点: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都绕太阳运转,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普通行星,本身在自转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地球带着月球绕日运行,行星在太阳系中的排列次序是土、木、火、地、金、水,它们的绕日周期分别为 30 年、12 年、2 年、1 年、9 个月、80 天(后来精确测量为 88 天);恒星固定在天球上。,日心说面临的两大难题,恒星视差:哥白尼的解释不是太有力。和阿利斯塔克(Aristarchus,前310-230)的解释一样。19世纪上半叶才被发现。地动抛物:解释这个现象需要对亚里斯多德的运动学革命。,二、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向宗教神学的挑战,2布鲁诺和伽利略对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捍卫和发
6、展(1)布鲁诺的捍卫和发展。他是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忠实捍卫者和发展者,在近代科学史上是向宗教神学斗争的勇士。1584年,他在英国出版了论无限性、宇宙和诸世界,宣传并发挥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提出了多太阳系和宇宙无限性思想。在哲学上,他认为最好的哲学是“最符合于自然的真理”。,二、哥白尼太阳中心说向宗教神学的挑战,2布鲁诺和伽利略对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捍卫和发展(2)伽利略的捍卫和发展。1609年,他用自制的、可放大30倍的望远镜观察天空时发现:太阳有黑子;月亮有山谷;木星犹如一个小太阳系,有4颗卫星;还证实了哥白尼所说的金星有盈亏。1632年,他出版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分析了
7、托勒密体系的不合理性,论证了哥白尼体系的合理性,支持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立场。,三、血液循环的发现及其对宗教的冲击,1维萨留斯对解剖学的新贡献 维萨留斯坚持亲自主刀解剖,按系统叙述了人体结构;同时,用事实批驳了宗教宣扬的在人体内存在“复活骨”以及男人的肋骨比女人少一根的胡说。人体内根本不存在什么永不毁坏的“复活骨”,男人和女人的肋骨数是相同的,都是24根;在解剖基础上维萨留斯于1543年出版了人体的构造一书,奠定了医学的基础。,三、血液循环的发现及其对宗教的冲击,2塞尔维特发现血液小循环 塞尔维特(15111553)是西班牙医生,是维萨留斯的同学。通过对人体解剖生理学的研究,发现了血液小循环(心
8、肺循环)。1553年,他出版了基督教的复兴一书,其中用6页左右的篇幅描述了血液小循环的情景。,三、血液循环的发现及其对宗教的冲击,3哈维确立血液循环理论 哈维(15781657)是英国生理学家,解剖过七十多种动物,观察其心脏搏动,发现心脏每分钟大约跳动72次,1小时,心脏排出的血量为相当于人体重量的1.5倍。哈维意识到可能是血液在全身沿着一条闭合路线作循环运动。,三、血液循环的发现及其对宗教的冲击,3哈维确立血液循环理论 哈维意识到:血液从右心室输出的静脉血经过肺部变为动脉血,然后通过左心耳进入左心室;从左心室搏出的动脉血,沿动脉到达全身,然后再沿静脉回到心脏。他还预言:在动脉和静脉的末端必定
9、有一种微小的通道(毛细血管)把二者联结起来,这就是血液大循环。用实验检验血液循环,他用蛇做活体解剖。,三、血液循环的发现及其对宗教的冲击,3哈维确立血液循环理论 1628年,哈维出版了动物的心血运动及解剖学研究,阐明了他的血液循环理论。由于哈维贡献,他被誉为“近代生理学之父”。哈维去世后,意大利解剖学家马尔比基、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分别于1660年和1688年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了毛细血管,证实了哈维的在动、静脉末端有通过毛细血管把二者相连的预言。,四、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自然科学从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首先发展并成熟起来、形成独立体系的是经典力学。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不是哪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一
10、批科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些科学家主要有伽利略、开卜勒、惠更斯、胡克、哈雷、牛顿等。,四、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1伽利略对经典力学的贡献(1)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在伽利略时代人们对物体下落的认识还停留在亚里士多德的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快的水平(亚里斯多德理论:速度和质量有关)。伽利略从逻辑推理和实验两个方面开展了工作(落体下落距离跟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四、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1伽利略对经典力学的贡献(2)发现惯性运动 伽利略又发现了惯性运动,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运动必须有力连续作用的观点(亚里斯多德的动力学理论:力是运动的原因)。惯性运动的发现证明了物体不仅有保持其静止状态不变的特性,
11、而且有保持其匀速直线运动不变的特性;物体维持其原来的运动状态,并不需要外力,外力是改变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原因(外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而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四、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1伽利略对经典力学的贡献(3)发展了抛物体运动轨迹理论。伽利略用几何方法证明:一个平抛可以分解为两种运动:一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根据惯性原理,它使物体始终保持这一运动不变;另一个是在引力作用下,沿垂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这一运动使物体在这个方向上的速度按时间成正比地增加。这两种运动综合起来,便得出路程为抛物线状。他还论证了为什么在抛射仰角为45时射程最远。,四、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1伽利略对经典力学的贡
12、献伽利略在动力学上的成就,集中反映在他的关于力学和位置运动的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与数学证明(简称关于两种新科学的对话)一书中,这本书的出版标志着经典力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伽利略创立的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成为经典方法,对整个近代科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四、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2开普勒对天体之间作用力的研究及其影响 开普勒(Johannes Kepler,15711630)是德国第一位伟大的新教徒数学家和天文学家。1596年,他发表了宇宙的奥秘。1609年,开普勒发表了新天文学一书和论火星运动一文,公布了两个定律:第一定律(轨道定律):所有行星都沿椭圆轨道运行,太阳位于这些椭圆的一个焦
13、点上。第二定律(面积定律):太阳至行星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四、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2开普勒对天体之间作用力的研究及其影响 1619年,他又在宇宙的和谐一书中,阐明了行星运行的第三定律,即周期定律。他发现,行星绕日运行周期的平方与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开普勒运用这一定律算出了当时已知的太阳系六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的运行周期和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荣获“太空律师”的美名。在研究火星运动的真实轨道时,发现观察值与按照哥白尼学说推算出的值有0.133(即约8)的差数。他大胆地改用椭圆进行计算,结果与观察值完全吻合。,四、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3万有引力定律
14、的发现(1)惠更斯的工作。惠更斯(Christan HuyRens,1629一1695)是荷兰物理学家,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外籍会员,在科学上有很多成就,牛顿称他是尽善尽美的科学家。通过对自己发明的钟摆进行研究,发现物体保持圆周运动需要一种向心力,并得出了向心加速度公式:a=v2/R。,四、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3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2)胡克的工作。胡克长期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研究,并自制仪器。根据弹簧实验的结果,提出了胡克定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1674年,胡克在从观察角度证明地球周年运动的尝试一文中,提出了关于天体引力问题的三个假设,并明确认识到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四、经典力学体系的形
15、成,3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3)牛顿对万有引力定律的贡献。16651666年,牛顿通过对地球对月球的引力研究。独立发现了天体间的引力与其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关系,并认为,这一引力并非磁力,本质上就是地球的重力,地球把它对地面物体的吸引力伸展到月球上,从而使月球绕地球旋转。,四、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3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3)牛顿对万有引力定律的贡献。至于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则是广泛地利用前人及他同辈人的成果进行推论,以及自己努力而获得的。万有引力定律表明:任何两个天体间都存在着相互吸引的作用力,而且这一引力也存在于地面上任何两个物体之间,故称为万有引力。,四、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3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
16、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特殊功绩在于:第一,他把其他科学家以为只是局部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推广到宇宙中一切具有质量的物体之间;第二,从理论上精确计算出这种引力的大小;第三,证明了任何两个物体间的万有引力可以看作集中作用于物体的质点上;第四,从万有引力定律可以推出行星运动的三定律。,四、经典力学体系的形成,4牛顿对经典力学的综合 16781684年,牛顿完成了引力问题的论证。1687年,在哈雷的支持下,出版了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一次把地面力学和天体力学统一起来,建立起经典力学体系,完成了近代自然科学史上第一次大综合。,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一),牛顿运动第一定律牛顿运动第二定律牛顿运动第三定律,
17、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一),牛顿运动第一定律:除非受到外来的作用力,否则物体的速度(v)会保持不变。也叫做惯性定律: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牛顿运动第二定律:质量为m的物体动量(p=mv)变化率是正比于外加力 F 且发生在力的方向。即物体的加速度和它所受的外力大小成正比。牛顿运动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数值相等且方向相反,即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方向相反大小一样的反作用力。,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二),万有引力定律,向心力F=mv2/r 惠更斯,在万有引力定律发现的过程中,第谷、开普勒、牛顿各作了哪些工作?各有哪些贡献?,思考一:,第谷经过连续20年的观测,获得了大量的数据资料,,为发
18、现行星运动的本质和规律准备了十分丰富和准确的感性材料。,开普勒以感性材料为基础,开动脑筋,反复计算,发现了现象间的真实联系,提出了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科学地回答了“行星是怎样运动的”问题。,迈入了理性认识的大门。,牛 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回答了“行星为什么这样运动”的问题。,完成了对这个问题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2、开普勒为什么能认识行星运动的规律?,3、牛顿为什么能比别人看得更远些?,他停留在观测水平,未能对这些感性材料正确地进行加工制作。,运用理性思维,对第谷留下的感性材料进行了正确的加工制作。,思考二:,1、第谷为什么没能认识行星运动的规律?,牛顿在前人的基础上,运用了自己
19、的力学成就,在更广阔的范围里,在更抽象的程度上,对感性材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行思考、计算,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具备了良好的主观条件,充分利用了客观条件,正确地发挥了主观能动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一、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二、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思考三:,五、数学的发展,1解析几何学的创立 解析几何学的主要创立者是法国的笛卡儿(15961650)和费尔马(16011665)。解析几何学是运用代数的方法,借助坐标研究几何对象。作为数学家和哲学家的笛卡儿于1637年发表的更好地指导推理和寻求科学真理的方
20、法论一书,作为该书三篇附录之一的几何学,标志着解析几何学的诞生。,五、数学的发展,2.微积分的创立(1)微积分思想的历史渊源。公元前3世纪希腊的阿基米得在研究解决抛物弓形的面积、球和球冠面积、螺线下的面积和旋转双曲线体的体积的问题中,就隐含着近代积分学思想。到了17世纪,有许许多多的科学问题需要解决,许多著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如费尔马、笛卡儿、巴罗、开卜勒等都为此作了大量的和卓有成效的研究,为微积分的创立作出了贡献。,五、数学的发展,2.微积分的创立(1)微积分思想的历史渊源。科学问题:一是研究运动时要求瞬时速度问题;二是求曲线的切线问题;三是求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问题;四是求曲线的
21、长度、曲线围成的面积、曲面围成的体积、物体的重心、一个相当大的体积的物体作用于另一物体上的引力等。,五、数学的发展,2.微积分的创立(1)微积分思想的历史渊源。17世纪下半叶,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英国的牛顿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分别独立研究和完成了微积分学的创立工作。最大的功绩是把看起来不相关的两个问题联系起来,一是切线问题(它是微分学的中心问题),一是求积问题(它是积分学的中心问题)。,五、数学的发展,2.微积分的创立(2)牛顿对创立微积分学的贡献。在他的1711年正式出版的运用无穷多项方程的分析学中,给出了求瞬时速度的普遍方法,阐明了求变化率和求面积是两个互逆问题,从而揭示了微分与积分的联系
22、,即沿用至今的所谓微积分的基本定理。,五、数学的发展,2.微积分的创立(2)牛顿对创立微积分学的贡献。牛顿于1671年完成的,直到1736年才正式出版的流数术和无穷级数,又对他的微积分理论作了更广泛而深入的说明,并在概念、计算技巧和应用上都作了很大改进。,五、数学的发展,2.微积分的创立(2)牛顿对创立微积分学的贡献。牛顿于1676年完成的,发表于1704年的研究可积曲线的经典文献求曲边形的面积。这篇论文主要在于澄清一些遭到非议的基本概念,把求极限的思想方法作为微积分的基础在这里已初露端倪。,五、数学的发展,2.微积分的创立(3)莱布尼兹对创立微积分的贡献。莱布尼兹(16461716)是德国数
23、学家。被誉为“17世纪的亚里士多德”,他最突出的成就是创建了微积分的方法。他的微积分思想最早记在他1675年的数学笔记中。莱布尼兹意识到微分与积分是互逆关系。,五、数学的发展,2.微积分的创立(3)莱布尼兹对创立微积分的贡献。莱布尼兹的第一篇微分学论文一种求极大极小和切线的新方法,它也适用于分式和无理量,以及这种新方法的奇妙类型的计算于1684年发表。关于积分学的第一篇论文发表于1686年。莱布尼兹在创建微积分过程中,花了很多时间来选择精巧的符号,如 等。,第二节 第一次技术革命,一、第一次技术革命的起点纺织机的改革 1、由飞梭的发明到纺织机改革。1733年,兰开夏郡的制梭工人凯伊(1704一
24、1774)发明了飞梭,使织布速度提高了一倍。“纱荒”推动人们去改善纺纱技术。“珍妮纺车”水力纺纱机“骡机”,2、纺纱机的改革促进织布机向机械化过渡。纺纱广泛应用机器的结果解决了“纱荒”,但是纺纱数量的增加又使织布与纺纱产生了新的不平衡:织布落后于纺纱。以水力为动力的机械织布机 用蒸汽机带动的织布机,一、第一次技术革命的起点纺织机的改革,二、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1、发明蒸汽机的前奏。1690年,法国物理学家巴本提出了使蒸汽机冷凝,蒸汽能使圆筒中的活塞上下运动。塞维利发明了第一台用于抽水的蒸汽机的“矿山之友”。英国人纽可门于17051706年间发明了技术上比塞维利蒸汽机先进、实
25、用价值较大的大气蒸汽机。,二、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2瓦特的双向通用蒸汽机。由于纽可门蒸汽机的运动是直线往复运动,只能用于抽水,热效率不高,功率不大。要想使蒸汽机成为通用的动力机,在技术上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提高它的热效率;二是将直线往复运动变为连续的圆周运动。,二、第一次技术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发明与使用,2瓦特的双向通用蒸汽机。通过一系列改进,1783年制成了第1台双向蒸汽机,1784年投入使用,热效率大大提高,耗煤量仅为纽可门机的三分之一。这种蒸汽机被普遍应用于各行各业,它在第一次技术革命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将近一个世纪中掀起并主导了整个世界的产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和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 科技 发展 概论 近代 科学技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23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