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4讲.ppt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4讲.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第14讲.ppt(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14讲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15高考导航考纲展示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考点扫描本讲最近几年考查的考点和考题如下: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如2013年山东卷第34题,全国课标卷第6题,全国课标卷第8题,广东卷第3题,江苏卷第5题,2012年山东卷第12题,安徽卷第2627题等。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如2013年海南卷第9题,北京卷第40(2)题,2011年江苏卷第13题,2012年北京卷第45题等。,切脉高考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1.结合植被地带性分布图,考查地带性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2.以自然带谱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垂直地带差异的原因。3.以区域图为载
2、体,考查地带性植被的分布。4.以景观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地带性分布规律。,一、陆地自然带1成因2特点: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_分布的陆地自然带。,条带状,二、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低纬和高纬,水分,中纬度,海拔,1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水平地域分异规律,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热量(太阳辐射),水分(海陆位置),水分,热量,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即以热量为基础,水分条件沿经度变化的方向变化,即以水分为基础,纬线方向(东西方向),经线方向(南北方向),纬度变化方向(南北方向),经度变化方向(东西方向),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中纬度地区,深度探究(教师用书独具,灵活使用)1分析南北美洲西
3、海岸自然带分布特征提示:(1)南北美洲西海岸自然带大致是南北延伸、南北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递变规律。(2)这种分布主要受山脉阻挡造成的。温馨提示:若有时间请以2013年北京卷第40(2)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2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对应关系提示:自然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气候类型的分布相吻合,因为自然带是由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和土壤等多种要素共同作用形成的。(1)相同的自然带对应的气候类型不尽相同,如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对应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2)相同的气候类型对应的自然带不唯一,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自然带主要为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3)热带沙漠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不是热带沙漠带,而是热
4、带荒漠带。,3从沿海向内陆,受水分影响,一般植被越来越稀疏。在北美洲地中海气候区东西向峡谷中,也出现了类似的现象;谷底为荒漠,南壁植被稀少,北壁植被茂盛。请分析形成的原因。提示:该现象也与水分因素有关。原因是谷地受大气下沉气流控制,降水稀少,形成荒漠景观;北壁为湿润气流的迎风坡,降水多,林木苍翠;南壁为背风坡,植被稀少。温馨提示:如果有时间请以2011年福建卷第37(1)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高频点)(2014陕西诊断)下图为我国典型林木景观图。读图完成(1)(2)题。,(1)从丙地到乙地林木景观的变化体现了()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
5、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2)下列关于图中各景观所在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冬冷夏热,光照充足B乙雪域高原,冻土广布C丙土壤肥沃,水源充足D丁风力侵蚀,千沟万壑,B,A,解析:(1)乙地植被为兴安林海,位于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丙地植被为海南椰树,两地纬度的差异导致了热量条件的不同,由此引起植被的不同,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2)甲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光照充足;乙地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林海雪原是其典型的景观特征;丙地位于我国海南省,地带性土壤是肥力较低的红壤;丁地位于安徽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风力侵蚀较弱。,2
6、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2014南昌十九中月考)读图,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1)(2)题。(1)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A图中的变化B图中的变化C图中的变化 D图中的变化,B,(2)图中处的天然植被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草原 D温带荒漠解析:(1)图中横坐标从西向东表示热量和降水的变化是从高寒逐渐变为湿热,而纵坐标从北向南表示热量逐渐增多,所以图中最能反映自然景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降水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逐渐减少)的是的变化。(2)由上题分析可以得出为森林带,为草原带,为荒漠带。,A,1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
7、度的因素(1)山体所在纬度相同高度的山体,纬度越低,自然带谱越复杂。(2)山体海拔纬度相当的山体,海拔越高,自然带谱越复杂。(3)山顶、山麓之间相对高度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谱越复杂。,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高频点),2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一般来说,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下图),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变化。因此,有些基带为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3)随纬度和
8、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山体所在纬度同类自然带的分布,在低纬的山地海拔高,在高纬的山地海拔低。如针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中温带(长白山)仅1 200米。坡向同一山体,同类自然带分布,阳坡高、阴坡低。,3影响雪线分布高度的因素,降水量越大,雪线越低;降水量越小,雪线越高,坡度越大,积雪越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夏季气温高,雪线上升;冬季气温较低,雪线下降,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雪线上升;沙漠化导致气候变干,局部地区雪线有所上升;矿物能源燃烧产生的粉尘污染雪面,雪面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上升
9、,导致冰雪融化,雪线上升,喜马拉雅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读原理(1)通过同一自然带在山地南坡和北坡分布的高低判断南北半球,如果该自然带在山体南坡位置比北坡高,则表明该山体位于北半球,反之位于南半球。(2)通过基带名称确定山体所在的热量带或气候区。(3)通过自然带数量判读纬度和相对高度。(4)通过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山体的分布高度确定山体的纬度分布,该自然带分布的高度与山体所在的纬度高低呈负相关,即自然带位置越高,该山体所在纬度越低。,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下面为我国三个地区植被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10、1)(2)题。,(1)图中三地按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丙甲乙 B甲乙丙C甲丙乙 D乙丙甲(2)引起甲、乙、丙三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坡向 D地形,B,A,解析:(1)由甲、乙、丙三地植被的垂直分布可知,甲的基带应是针阔混交林带,丙的基带可能是热带(季)雨林带。由甲、乙、丙三地的基带推知三地纬度的大小关系。(2)甲、乙、丙三地纬度不同,山麓地带的热量有差异,导致针叶林分布的高度不同。,4雪线高低及影响因素如图A所示,甲、丙两地位于安第斯山的西侧,乙、丁两地位于安第斯山的东侧,图B中,分别代表四地的平均雪线高度。读图回答(1)(2)题。,(1)导致图中四地雪线高度
11、不同的因素是()纬度位置地形海陆位置洋流A BC D(2)当甲地的雪线高度比往年平均雪线高度低时,则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A澳大利亚东部多降水天气B台风登陆我国的次数增多C我国北方将迎来寒冬D我国南方多低温阴雨天气,C,D,解析:(1)影响雪线高低的直接因素是温度,而影响温度高低的因素有纬度位置、坡向(向阳坡与背阴坡)与海陆位置等。结合图中信息可知正确。(2)甲地雪线高度比往年平均雪线高度低,说明此地降水量比正常年份大,该地降水量大的年份,也就是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年份,厄尔尼诺现象对世界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澳大利亚东岸降水量偏小,登陆我国的台风次数减少,我国南方多低温阴雨天气,我国北方将迎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然 地理环境 整体性 差异性 14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22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