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ppt
《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ppt(1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目录,一、中、西部发展概述二、中部农业发展和产业承接三、能源省份产业升级四、成渝经济区,中西部地区概述,中部概述,“中原定,天下安”,中部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江西、山西六个相邻省份,它地处中国内陆腹地,起着承东启西、接南进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作用。,中部概述,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中部地区是我国的人口大区、经济腹地和重要市场,在中国区域经济板块分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位于我国中原腹地,不沿边、不靠海;国土面积为102.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0.7%;2011年人口35790万人,占全国的26.7%;2011年国内生
2、产总值10.447万亿元,占全国的20%;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和其它许多农产品的商品生产基地;我国主要的能源基地和主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有黄淮、江汉、洞庭湖、鄱阳湖肥沃的平原;,有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季的良好气候;,有淮河、长江干支流丰富的灌溉水源;,有煤、铁、有色金属水能等多种资源;,中部概述:自然资源,中部概述:旅游资源,中部概述:交通条件,山西为煤炭大省,河南为人口、粮食大省,湖北为水电大省,湘、赣为有色金属大省,葛洲坝,隔河岩,黄淮平原的小麦、棉花等;江汉、洞庭湖、鄱阳湖平原的水稻、油菜等;众多河流、湖泊的淡水养殖。丘陵低山的茶叶、毛竹、杉树等经济林和用材林。,中部概述:工业基础,大同煤
3、矿,平朔煤矿,武汉轧钢,洛阳化工,十堰汽车,马钢冶炼,郑州纺织,株洲车辆,贵溪炼铜,西部概述,西部地区特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西部概述,在中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我国贫困人口和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区域;国土面积为686.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1.5%;2011年人口36221.7万人,占全国的27%;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10.0235万亿元,占全国的19.2%;我国主要的畜牧产品生产基地;我国主要的能源基地和主要的
4、原材料工业基地。,西部概述:自然资源之矿产资源,西部概述:旅游资源,西部概述:交通条件,东、中、西、东北地区指标比较,东、中、西、东北地区指标比较,2011年全国各地区三大产业产值,单位:亿元,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东、中、西、东北地区指标比较,中、西部各省份GDP增速(%),中、西部地区GDP增速,近5年来中国各地区人均GDP增长情况(元),东、中、西、东北地区GDP增长情况,中、西部各省份人均GDP(元),2011年全国人均GDP:35181元,东、中、西、东北地区人均GDP,中西部地区发展存在的问题,一、人口老龄化城乡倒置导致的粮食安全问题二、农民土地财产权利问题三、能
5、源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四、中西部的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问题五、中西部的城镇化道路选择问题,“中部崛起”,“中部崛起”,“中部崛起”,2004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构想2005年底-2006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和中部六省开始商讨“中部地区崛起”相关问题2006年“十一五”规划中,正式把“中部地区崛起”列为中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之列2007年4月10日,“国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办公室”在国家发改委设立,中部崛起进入了更具操作性的实施阶段2008年初,编制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列入了国务院的工作日程表2009年4月13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中部六
6、省比照实施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和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范围的通知2009年9月23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规划的正式出台,标志着中部崛起目标明确化。,中部重点开发区(国家层面),中部重点开发区:冀中南地区,范围:河北省中南部以石家庄为中心的部分地区(保定、石家庄、衡水、邢台和邯郸),承载条件:土地资源丰富;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差;大气环境质量较好;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强,区域定位:重要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区域性物流、旅游、商贸流通、科教文化和金融服务中心性,开发格局:以石家庄为中心,以京广沿线为主轴,以保定、邯郸等城市为重要支撑点的空间开
7、发格局,中部重点开发区:太原城市群,范围:山西省中部以太原为中心的部分地区(太原、晋中、吕梁、忻州的24个市县),承载条件: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水环境质量相对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大气环境质量整体较好,区域定位:资源型经济转型示范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煤化工、装备制造业和文化旅游业基地,开发格局:以太原为中心,以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为主体,以主要交通干线为轴线,以汾阳、忻州、长治、临汾等主要节点城市为支撑的空间开发格局,中部重点开发区:中原开发区,范围:河南18个地市及山东、安徽、河北、山西12个地市2个县,承载条件:土地资源尚有潜力;水资源丰富;大气环境质量一般;黄河沿线超载程度较重,区域定
8、位: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区域性的科技创新中心,中部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开发格局:以郑州为中心,以郑汴(郑州、开封)一体化区域为核心层、以“半小时经济圈”城市为紧密层,以“一小时交通圈”城市为辐射层的“一极两圈三层”的空间开发格局,中部重点开发区:中原开发区之中原城市群,中部重点开发区:中原开发区之中原城市群,中部重点开发区:皖江城市带/江淮地区,范围:安徽省沿江两岸的10个城市(合肥市、芜湖市、马鞍山市、安庆市、铜陵市、池州市、滁州市、巢湖市、宣城市九市全境和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承载条件:土地资源尚有潜力;水资源较
9、为丰富;总体环境质量较好,区域定位:承接产业转移的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能源原材料、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基地,区域性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开发格局:以安庆、池州、铜陵、巢湖、芜湖、马鞍山沿江六市为发展轴,合肥、芜湖为双核,滁州、宣城为两翼的“一轴双核两翼”空间开发格局,中部重点开发区:长江中游地区,范围:位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沿长江通道横轴和京哈京广通道纵轴的交汇处,包括湖北武汉城市圈、湖南环长株潭城市群、江西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能定位: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区域性科技创新基地,长江中游地区人口和经济密集区。,承载条件
10、: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水资源丰富;大气环境与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差,中部重点开发区:长江中游地区之武汉城市圈,范围:以武汉为圆心,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周边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区域定位: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的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以及汽车、钢铁基地,区域性的信息产业、新材料、科技创新基地和物流中心,开发格局:以武汉为核心,以长江沿线和沿京广线产业带为轴线,以周边其他城市为节点的空间开发格局,中部重点开发区:长江中游地区之环长株潭城市群,范围:湖南省以长沙、株洲、湘潭为中心的湖南东中部的部分地区,区域定位: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
11、设的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以及交通运输设备、工程机械、节能环保、装备制造、文化旅游和商贸物流基地,区域性的有色金属和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开发格局:以长株潭为核心,以衡阳、岳阳、益阳、常德、娄底等重要节点城市为支撑,集约化、开放式、错位发展的空间开发格局,中部重点开发区:长江中游地区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江西省环鄱阳湖的部分地区,区域定位:全国大湖流域综合开发示范区,长江中下游水生态安全保障区,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区域性的优质农产品、生态旅游、光电、新能源、生物、航空和铜产业基地,开发格局:以鄱阳湖为“绿心”,以南昌为中心,以九江、景德镇、鹰
12、潭、新余和抚州等城市为主要支撑,以环鄱阳湖交通走廊为环状的空间开发格局,“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2011)称,未来十年,要在西部形成三个层面的增长极:,“西部大开发”,西部重点开发区(国家层面),西部重点开发区:成渝地区,范围:以重庆经济区和成都经济区为中心,包括重庆(市区)、成都、雅安等33个不同规模、不同等级的城市,承载条件:土地资源有一定潜力;水量丰富;水环境质量较差;大气环境与水环境承载力较低,区域定位: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全国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科技教育、商贸物流、金融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南地区科技创新基地,西部地区重
13、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西部重点开发区:关中-天水地区,范围:包括陕西省中部以西安为中心的部分地区和甘肃省天水的部分地区,承载条件:土地资源有一定潜力;水量非常短缺;水环境质量总体较差;大气环境质量总体较好,区域定位: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科技教育、商贸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西北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全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基地,开发格局:以西安咸阳为核心,以陇海铁路、连霍高速沿线走廊为主轴,以关中环线、包茂、京昆、银武高速公路关中段沿线走廊为副轴的空间开发格局部,西部重点开发区:北部湾地区,范围: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北部湾经济区以及广东省西南部和海南省西北部等
14、环北部湾的部分地区,承载条件: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水资源较丰富但分布不均,利用率不高;大气环境与水环境质量总体一般,区域定位:我国面向东盟国家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地带和桥头堡,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开发格局:以主要城市为支撑,以沿海地区为主轴,以综合运输通道为纽带的空间开发格局,西部重点开发区:北部湾地区,中部高资本技术农业发展和产业转移,目录,中部六省:江西、湖南、湖北、山西、安徽、河南我国中部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全国半数以上的农业大省在中部地区,可以说,中部地区的农业是否强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农业是否强大,一、高资本技术农业结构转
15、换,资本和技术在农业中的比重大小是现代农业强弱的重要标志。很显然,我国中部地区的农业与现代农业有较大差距,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不仅是中部地区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要求高资本技术农业创新依赖于结构转换的深化。,一、高资本技术农业结构转换,结构转换是指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劳动力在非农产业配置比例的不断提高 结构转换深化对于高资本技术农业创新的作用,是通过产品及要素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化,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农业主体的资源配置意愿和行为来实现的。,一、高资本技术农业结构转换,结构转换,首先表现为工业化发展中工业和其他非农部门对农业劳动力的不断吸收。工业化过程中耕地资源也会减少,但相对于土地要素,劳
16、动力的减少更快。劳动和土地之间比例的长期变化,改变了农业的获利机会,诱导农业生产者转向资本深化的技术创新路径,选择新的技术流程和相应的制度实现形式,特别是资本(如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的大规模使用。这样一来,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成本降低,农业素质全面提升。,一、高资本技术农业结构转换,其次,通过城镇化带动农产品市场需求增加,从投资收益上诱导高资本技术农业的变迁。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非农业就业人口及其家属向城镇的迁移,使原先的农产品自给性消费变为商品性需求,从而创造出新的消费群体,使农产品市场需求总量增加同时随着人们收人水平的提高,商品性农产品消费又会向高级化、多样化方向发展,从而推动具
17、有较高收化之上的农产品市场及其潜在的经济效益,使农业主体能够建立起对未来收入流的稳定预期,允许农业生产者通过高资本技术农业对低资本技术农业的替代来获取这些潜在收入的增加。,一、高资本技术农业结构转换,可见,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而来的结构转换,为农业主体的技术创新和资本深化提供了必要的激励,正是这种激励诱导高资本技术农业得以最终 确立并不断完善,一、高资本技术农业结构转换,二、工业化和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2009年,中部六省实现工业增加值30642亿元,比2006年增长73%,年平均增长率达到达到19.1%在中部六省中,工业增加值总量最高的为河南,增长速
18、度最快的为安徽省,年平均增长福达到22.9%有力地推动了中部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促进了以工业主导型增长的新阶段,二、工业化和城镇化,二、工业化和城镇化,中部六省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发展速度超过东部和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发展水平相对于东部还较低2006年中部地区城镇化率为38%,2009年为43.2%,提高了5.2个百分点。,三、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是以企业为主导的经济活动,由于资源供给或产品需求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些产业从某一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行为和过程在我国,产业转移表现为随着先富起来的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结构升级后,相当一部分产业将从沿海“高梯度”地区向中部转移,为中部
19、地区的结构转换提供了强大的动力,中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对于化解中部地区结构转换滞后问题,即农业劳动力在总劳动力中的比重及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的下降有重要意义:加快本地区产业升级,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有效转移农业劳动力和减少农业人口,创造高资本技术农业创新的有利市场环境。,三、产业转移,产业承接地一般通过建立产业园区或开发区等产业集聚区来承载外来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可培育并发挥集聚经济效应。,中部城市群,皖江城市带,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角度讲,中部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设计上,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坚持以城镇为载体承接非农产业转移 二是进一步完善农产
20、品市场和要素市场 三是注重推动工业化进程,增强经济活力,扩大就业机会 四是推动城镇化发展,实现农业劳动力充分而有效的转移,三、产业转移,四、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金融业发展缓慢,金融体系单一,资本市场不发达,融资渠道受限金融机构布局不合理。在广大的农村金融市场上,只有农村信用社,贷款规模小,经营风险大金融机构“嫌贫爱富”,资金供需极不平衡,贷款额主要来自于农村信用社,并且逐年增加农业贷款主要由银行以外的金融机构承担,由于四大国有银行的撤并,原本不多的银行农业贷款额已经逐年减少,四、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改革,形成合理的融资体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农村信用社/农商银行建立农村信贷
21、担保机构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放松对非正规金融的管制,引导民间金融有序成长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四、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能源省份产业升级,目录,一、能源省份发展现状二、能源省份发展存在的问题三、以大同为例探寻持续发展之路,山西省概况,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共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省会太原。,山西省能源储量现状,水资源 山
22、西省面积15.6 万km2,丘陵山区占全省面积的80%以上。山西省有众多河流,除长达965 km的黄河外,流域面积大于10000 km2的河流有5 条;流域面积1 000-10000 km2的河流有48条;流域面积100-1000 km2的有397 条。流域面积大于4000 km2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8 条(前5条向西、向南流,属黄河水系;后3条向东流,属海河水系)。太阳能资源 2010年初,山西首批大型并网太阳能发电项目山西国际电力集团右玉小五台一期10MW、平鲁阻虎一期5 MW 太阳能发电项目开工,山西新能源产业迈出了重要步伐。,山西省能源储量现状,
23、煤炭资源 山西煤炭资源分布:煤田分布广泛,全省119 个县有煤炭资源的就有94个,其中68个县的煤炭产量在100 万t/a以上。分布在大同、西山、宁武、霍西、河东、沁水六大煤田和很多小型煤田,煤面积约6.18万m2,占全省总面积的34.6%,包含了各大煤种。山西煤的分布呈现以下态势,晋北主要是小粘煤、弱粘煤、长焰煤、气煤;晋中大多是炼焦用气煤、焦煤、肥煤、瘦煤;晋东以无烟煤为主,局部为贫煤。山西煤炭产量高、储量大,已探明的煤炭储量约有2654.18亿t,其中,炼焦用煤1465.1亿t,无烟煤460.5亿t,其他煤655.5亿t。,山西省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能源利用效率低,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长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西部 区域经济 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225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