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五公民与国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五公民与国家.ppt(3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政治观、国家观、民主观、政府观、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观、国家利益观等,政治生活知识宏观统整,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公民:权利与义务、参与途径方式、遵循基本原则,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三者的统一,政府:性质、职能、宗旨、原则、权力的行使(决策、执行、监督)改革目标(责任、服务、法治)、权威,人代会:性质、职权、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组织活动原则,人大代表:法律地位、权利、责职,中共:性质、宗旨、地位、作用、指导思想、执政理念、执政方式,民主党派:地位、活动准则、与中共的关系、多党合作意义,人民政协:性质、职能,民族:民族关系、民族原则、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主权国家:要素、权利、义务、国家关系决
2、定因素、我国外交政策,国际社会: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联合国、国际新秩序,专题五 公民与国家,第一单元 公民的政治生活,公民的政治生活,重点突破:,一、全面理解我国的国家性质,1、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2、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和特点:(1)本质:人民当家作主(2)特点:历史上唯一的多数人享有的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3、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1)广泛性:权利范围的广泛。权利主体的广泛。4、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1)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调动(2)
3、只有坚持专政职能,才能维护,C,1、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各项政治自由,监督权(批评、建议、申诉、控告等),重点突破:,二、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2、我国公民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能做),(要做),A,重点突破:,三、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遵循三大基本原则,坚持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有序参与,重点突破:,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方
4、式、特点),(方式、意义),(内容、含义、意义),(内容、渠道、意义、正确行使),D,C,要注意的几个知识点,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与民主的特点国家权力来源人民,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法律授权广泛性与真实性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最基本政治权利,是基本的民主权利 等额、差额、海选的优点、缺点民主选举、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区别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的途径,易错点,阶级性社会性(全民性)人民公民 权利权力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同样的民主专政专制村委会我国的基层政权村委会的选举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人大代表,1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即公民政治权利和义务(1)公民政治权利:选举
5、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2)政治性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2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3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1)民主选举(2)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社会公示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听证制度。意义:决策者的角度:充分发扬民主,体现决策的民主性;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公民的角度:促进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提高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关心公共生活的政治责任感。(
6、3)民主管理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4)民主监督渠道和方式: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度、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意义: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如何行使: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规定的监督权;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序的政治参与5我国政府的宗旨和基本原则(1)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2)对人民负责
7、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要求(体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6审慎行使权力,科学民主决策(1)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的科学性。(2)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决策能够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7“阳光工程”的意义有利于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便于群众加强对政府工作的监督;有利于群众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注意:依法行政和依法执政二者主体不同:依法行政的主体是政府,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1微博微博,即微博客的简称,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
8、WAP以及各种客户端组件个人社区,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2民生问题民生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标一脉相承。教育是民生之基,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安全网。这四大问题都是民生的基本问题。,3保障性住房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简称商品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
9、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与商品房相比,保障性住房制度还很不完善,为此,我国已经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4政务公开实行政务公开,一是公开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能、职责;二是公开工作纪律;三是公开办事规则、程序、时限和结果;四是用人、财务、分配,凡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应予以公开。政务公开不仅能够转变机关工作作风,促进依法行政,廉洁高效,“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而且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重要作用。,1(2011年高考江苏政治单科卷)2011年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
10、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在中国人大网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人大常委会实施该举措的根本原因是()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B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C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D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解析:人大常委会征求人民群众的意见,是立法为民,这体现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当家作主,A项入选。人大属于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因此B、D两项不符合题意。C项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A,2(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卷)某高中生的下列行为中,属于参与政治生活的有()帮助居委会管理社区卫生为班级患病同学捐款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电脑质量问题在互联网上参与交通管理问题讨论AB C D解析:“帮助居委会管理社区卫生
11、”是中学生积极参与民主管理的表现,“在互联网上参与交通管理问题讨论”是中学生参与民主监督或民主决策的重要途径,所以符合题意,属于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属于思想道德和社会交往的范畴,不是政治生活的内容。属于经济生活的范畴。故选B项。,B,3(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卷)2009年,广东全省性社会团体有138个承担政府委托、转移职能326项,有184个获得政府购买服务收入9 820万元。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推动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发挥其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这表明()政府职能正逐步减少政府职能正逐步市场化社会组织的发展将有利于推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社会组织
12、在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桥梁作用将会加强A B C D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广东全省性社会团体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并不意味着政府职能的减少和市场化,故说法有误。社会组织具有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说明社会组织是联系政府和公民之间的桥梁,同时也为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提供新的途径和方式,故正确。,D,材料:网民言论是言论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在我国,公民的网上言论如果不违反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中的禁止性规定,则任何其他机关、个人、团体、党派均无权干涉。网民也不能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国家利益。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依据上述材料,谈谈对公民在网上发表言论这种行为的认识。,
13、典型题例1,主观题解题策略(过程或环节角度),第一步:先审提问,注意获取以下信息。(1)知识范围(2)主体(3)提问方式(4)提问切入点难点、关键,第二步:根据提问切入点,确定大致考查的知识,并调 动相关知识。,第三步:再审材料,明确应运用的相关知识。(1)巧用语文的标点符号,分层次。(2)找关键词,概括层次大意。,材料与教材的重合词,材料出现的高频词,第四步:科学、规范组织答案。运用学科术语、正确的逻辑、通过论证和探究 的方法,把答案组织好。,小结:第一、三步培养学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第二步培养学生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第四步培养学生的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 究问题的能力,材料 网
14、民言论是言论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在我国,公民的网上言论如果不违反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中的禁止性规定,则任何其他机关、个人、团体、党派均无权干涉。网民也不能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国家利益。运用政治生活知识,依据上述材料,谈谈对公民在网上发表言论这种行为的认识。,典型题例1,知识范围,主体,提问切入点,提问方式,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材料 网民言论是言论的一种新的传播形式。在我国,公民的网上言论如果不违反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合同法等法律中的禁止性规定,则任何其他机关、个人、团体、党派均无权干涉。网民也不能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甚至国家利益。运用政治生
15、活知识,依据上述材料,谈谈对公民在网上发表言论这种行为的认识。,典型题例1,参考答案:网络言论是言论的一种新的传播方式,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自由。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公民在网上发表言论是公民享有民主权利的表现。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网民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又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不能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网民在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时,必须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结合起来,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公民在网上发表言论不得违反宪法、刑法等法律。,认识类题解题技巧:,从是什么、为什么(原因意义或危害)、怎么办三个角度分析,1、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的广泛性与真实性的体现;2、因为公民依法享有政治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六项政治自由;监督权);3、因为公民要依法履行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4、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四个民主)5、因为公民的政治参与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做某事(做啥?能做?要做?怎样做,命题特征,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22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