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生化分析仪.ppt
《自动生化分析仪.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生化分析仪.ppt(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南医大一附院医学检验科生化室徐俊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设置,一、参数 指项目的仪器工作指令,是项目能正常测定的前提和基础。1.项目名称参数:全名,缩写,试剂代码,通道位置,盘号,报警标志,计算项目,组合项目等。2.项目测定参数:样品量,试剂量,波长,温度,分析方法,反应斜率,反应时间,速率法线性监测限,延迟时间,吸光度范围,线性范围,校正公式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设置,3.项目报告参数:正常参考范围,危急值参考范围,小数点有效位数,单位等。4.计算项目参数:计算公式等。5.定标参数:1)定标品参数:名称,批号,效期,备注等。2)定标参数:定标方法,校准公式,定标次数,输
2、出方式,定标品位置,靶值,吸光度/因子范围。,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设置,6.质控参数:1)质控品参数:名称,批号,效期,备注,规则等。2)质控参数:位置,靶值范围等。7.试剂参数:试剂位置,名称,容量等。8.其他参数:报告单参数,数据传输参数,相互干扰参数,指定比色杯参数,特定搅拌参数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设置,二、设置方法1.全名(long name):国际通用名。2.缩写(test name):惯用名,通常作为测定或报告的项目名。3.试剂代码(test code):可让不同项目共用同一代码,表明两项目共用同一试剂。(如血/尿淀粉酶),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设置,4.通道位置:内圈(inn
3、er),外圈(outer)或双圈(both)。5.盘号(round):将日常测定项目置同一盘上,而将非日常测定的项目(如试剂评估、项目评价、科研等)置另一盘上。运用时只需更换盘号和试剂,无需重设项目参数。6.报警标志(alarm shots):一般默认,全选。7.计算项目(calculate tests):此类项目是计算而非测定得出结果,故无需设置测定参数,而需设置计算公式(formula)。(如球蛋白、白/球比、间接胆红素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设置,8.组合项目(profile):可设置项目名称和包含的测试项目。(如血脂全套包括TC、TG、HDL、LDL、Lp(a)、ApoA1和ApoB
4、)有的仪器第一组合项目默认为所有测定项目,有的仪器则可设置;且当有标本而无测试要求时,仪器默认做第一组合项目。,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设置,9.样品量/试剂量(sample volume/reagent volume):按试剂说明书,严格控制比例,可相应扩大或缩小,并尽可能加样量最大。样品可预稀释(pre-dilution rate)。试剂可分单/双试剂(R1,R2)。对浓缩试剂可加稀释水(dilution)。,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设置,10.波长(wavelength):既可设单波长,也可设双波长(主/副,pri/sec)。主波长:被测物质特异光强度最大处。如NADH:340nm,PNP:40
5、5nm,Trinder产物醌亚胺:505nm,免疫比浊:340或600nm。设置双波长可有效消除干扰物影响(如溶血、黄疸、浑浊等),降低背景,还可消除光源的不稳定以及气泡等。,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设置,副波长设置原则为干扰物在主/副波长下吸光度相同。如NADH:380nm,PNP:480nm,Trinder产物醌亚胺:600nm,免疫比浊:660-800nm,未特指的比色或比浊:700-800nm。,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设置,11.温度:一般不可设,通常37。12.反应斜率(reaction slope):+表示吸光度上升,-表示吸光度下降。13.反应时间:即测定点(measuring poi
6、nt)。分析仪固定时间间隔测吸光度。如OLYMPUS AU5400间隔18秒读一次,共28次(0-27点)。加样和测试顺序为:加一试剂,测0点,加样品,测1-10点,加2试剂,测11-27点。,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设置,14.分析方法(method):按测定波长分:紫外分光,如NADH:340nm;可见光比色,如红色505nm,黄色405nm;比浊,以免疫透射比浊为主,如载脂蛋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设置,按分析方法分:1)终点法(平衡法,END):通过测定反应开始至达到终点或平衡点时产物或底物变化量来求待测物的方法。A.一点法,适合快速达终点的化学反应,高酶催化的酶促反应,比浊反应等。,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 生化 分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22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