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苦与最乐梁启超课件.ppt
《最苦与最乐梁启超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苦与最乐梁启超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最苦与最乐 梁启超,萍乡四中 谭利芳 设计,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黄连最苦。现在,我告诉你们:出去旅游最乐。其实,痛苦与快乐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苦乐观是一种人生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乐观.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二、作者简介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早年求学于广州学海堂。1889年中举人。1891年至1894年从康有为受学于广州万木
2、草堂。1895年赴北京参加会试,随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次年在上海主编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主张“变法”“育人才”“开学校”“变科举”等。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中学总教习,宣传民权平等学说和变法主张。1898年参与戊戌变法,以六品衔办京师大学堂、译书局。变法失败流亡日本,先后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坚持立宪保皇,介绍西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学说,在当时有较大影响。晚年任清华学校研究院导师。著有饮冰室全集。,三、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 2、注音:契约()揽()悲天悯人()3、解释词语 莫若:达观:契约: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仁人志士:4、理清文章结构 第一步:先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填写以下
3、空格:_是人生最大的痛苦。_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人生当_,而不能_。第二步:根据答案再次讨论,理清课文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l,不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证明出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任务繁重,道路遥远。比喻责任重大而艰巨。死了以后才停止。指奋斗到死为止。有仁爱之心的人,品德高尚有志向有抱负的人。,第一部分(1、2自然段)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第二部分(3自然段)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第三部分(4、5自然段)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任,而不能逃避责任”。,四、合作探究 1、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么?2、作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3、作者是如何提出人生最苦的事是
4、责任未了的?4、到底什么叫责任?它的范围有多大?作者是怎 样层层深入阐述的?5、作者是怎样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结论是什么?,学生讨论后明确(第1题:最大的痛苦是应尽的责任未尽。(第2题:最大的快乐是完成了责任。(第3题:作者通过与贫穷、失意、意志、死亡进行对比,说明这些痛苦都有办法排除,而独有责任未了的苦是像千斤重担压在肩头,无处可逃,从而说明了人生最大的痛苦是责任未了。(第4题:显而易见,欠钱没还,受恩没报,得罪人没赔礼,这都是我没责任的表现。由此推之,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乃至于对自己,都是有责任的。接下去,作者用了三个“凡属”,概括了所有的责任。(第5题:作者认为:人因有责任而
5、苦,尽大责则大快乐,尽小责得小快乐。你想解脱痛苦,就要尽责,想谢却责任将永远痛苦,快乐之权操在你手,苦中有乐,苦乐循环,人间趣味。结论:要在尽责中寻找快乐。),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二、精段阅读(一)讨论第1自然段1、作者使用设问,“人生什么事最苦呢”,提到了哪些事?它们是最苦吗?2、接着作者顺势提出自己的见解,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请用原文回答。3、为什么“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最苦呢?,1.贫知足;失意安分;老死达观。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2.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3点拨:找出论说的句子:(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6、(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二)讨论第2自然段 1、一篇好的议论文,为了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必须适时适度地举例,请找出有关事例。2、学生讨论这些事例,在文中找出与之相连的句子。3、找出“不尽责任最苦”的原因。,1.举例:个人对他人的责任(承诺未完、欠人钱、受人恩惠、得罪人等)延伸:对家庭、社会、国家,乃至于对自己。2.对人的责任: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对事的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对自己的责任: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乐梁启超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21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