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ppt
《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胡寿松第六版.ppt(3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2-4 数学模型的试验测定法,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2-1 控制系统的时域数学模型,2-2 控制系统的复域数学模型,第二章,2-3 控制系统的结构图与信号流图,1.系统结构图的组成和绘制,2.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3.信号流图的组成和性质,4.信号流图的绘制,5.梅逊增益公式,6.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系统结构图的组成和绘制,系统结构图是以结构框图的形式,描述系统的组成、结构、信号传 递关系的图形。它完全表述了一个系统。也称为方框图。,系统结构图:由四个基本单元组成。,信号线:带有箭头的线段,箭头方向表示 信号的流向,线段旁边标注信号相应的变 量名。,引出点(
2、或测量点):信号线中的一个点,表示一个 信号在这地方分成若干路,流向不同的地方,每一路 的信号完全相同。通常这种情况出现在信号测量处,所以也称为测量点。,比较点(或综合点):若干信号的汇合点,经过加(减)运算,形成一个新的信号。流入信号增加使流 出信号增加,在线段旁注“+”;流入信号增加使流出 信号减小,在线段旁注“”。通常将“+”符号省略。,方框(或环节):方框表示系统中的环节(可 以是一个元、部件,子系统,但不是必须)。方框中填入该环节的传递函数。一个方框的输 入输出与传递函数间满足。,例2-11:画电压测量装置的方框图。(系统原理图教材图2-22),被测电压:e1;,比较电路:将被测电压
3、e1与电位器输出电压e2进行比较,得到误差e;,调制、放大电路:将误差信号调制、放大,用于驱动电机;,两相伺服电机:根据输入电压,产生角位移;,传动机构:将电机的角位移,转换为线位移;,电位器:将线位移,转换为电压信号;,画系统结构图步骤:,步骤1:列各元件的微分方程,并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拉氏变换。,步骤2:从包含输入信号的方程入手,根据方程关系画图。,步骤3:从前一个环节的输出,寻找一个前面未用到的方程,根据 方程关系画图,直到输出信号。,步骤4:补上未完成的比较点信号。,画系统结构图步骤:,步骤1:列各元件的微分方程,并在零初始条件下进行拉氏变换。,步骤2:从包含输入信号的方程入手,根据方
4、程关系画图。,步骤3:从前一个环节的输出,寻找一个前面未用到的方程,根据 方程关系画图,直到输出信号。,步骤4:补上未完成的比较点信号。,其中:衰减器输出,校正电路输出。,例2-13:画出LZ3型函数记录仪的方框图。(系统原理图教材图2-26),工作原理:输入的电压信号,由衰减器进入系统,经过双T滤波电 路过滤掉50Hz的干扰信号,再经过调制交流放大解调直流 放大,送到直流电机,通过传动机构,带动纪录笔按输入电压的 波形运动。为了保证准确记录,将纪录笔的位移信号测量出来,经过微分校正电路,送回输入端与输入电压进行比较,构成反馈 控制系统。为保证电机回路工作性能,采用了内反馈。,双T滤波电路:属
5、无源网络。,比较电路:,各环节的信号传递关系如下:,其中:滤波器输出。,调制器与交流放大:,其中:交流放大器输出,放大器增益,时间常数。,解调与直流放大电路:,其中:直流放大器输出,内回路反馈电压。,直流电动机:电动机的转角。,其中:测速电机转换系数,分压系数。,内回路反馈电压:,齿轮系:;绳轮:,测量电路:,微分校正电路:参见例2-13。,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化简:用简单的结构图表示复杂的结构图。,等效变换:用另外一种方式,画系统结构图,但保持系统传递关系 不变,即系统的输入输出传递函数保持不变。,为避免发生错误,在变换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目的:通过等效变换,使一个复杂的系统结构,变成
6、简单的结构,便于求出其传递函数。,作用:对复杂系统,可以避免解线性方程组求传递函数。,前向通道各环节传递函数的乘积保持不变;,闭合回路各环节传递函数的乘积保持不变;,1)串联环节的简化:多个环节串联的作用等于一个环节的作用。这个环节的传递函数等于这几个串联环节的乘积。,2)并联环节的简化:多个环节并联的作用等于这些环节的传递函 数和的作用。,3)反馈回路的简化:,4)比较点之间的移动:,5)比较点沿信号传递方向移过一个环节:,6)比较点逆信号传递方向移过一个环节:,7)引出点沿信号传递方向移过一个环节:,8)引出点逆信号传递方向移过一个环节:,9)比较点沿信号传递方向移过一个引出点:,10)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原理 胡寿松 第六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20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