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根轨迹.ppt
《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根轨迹.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第4章根轨迹.ppt(10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根轨迹,本章教学目标与要求掌握根轨迹的概念、根轨迹相角条件与模值条件,熟悉根轨迹绘制法则,了解主导极点的概念。熟练绘制以开环增益为变量的根轨迹(正反馈和负反馈),了解参数根轨迹的含义。了解控制系统性能与系统闭环传递函数零点、极点在与s平面分布的密切关系。初步掌握根轨迹分析法在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中的应用。了解利用根轨迹估算阶跃响应的性能指标。,引言 设计磁盘驱动器系统可以练习如何进行折衷和优化。磁盘驱动器必须保证磁头的精确位置,并减小参数变化和外部振动对磁头定位造成的影响。机械臂和支撑簧片将在外部振动的频率点上产生共振。对驱动器产生的干扰包括物理振动,磁盘转轴的磨损和摆动,以及元器件老化
2、引起的参数变化等。,4.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1948年,根据反馈控制系统开、闭环传递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一种由系统开环零、极点的分布确定闭环系统特征方程根的图解方法根轨迹法。这是一种由分析开环系统零、极点在复平面上的分布出发,用图解表示特征方程的根与开环系统某个或某几个参数之间全部系统的方法。它不仅适用于单回路系统,而且也可用于多回路系统。他已成为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工程上得到广泛的应用。,4.1.1 根轨迹的概念 根轨迹指的是系统某个参数(如根轨迹增益 或开环零、极点)变化时,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下面结合图4.1所示系统,说明根轨迹的基本概念。,图4.1 系统结构
3、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闭环特征方程为,闭环特征根为,(4-1),(4-2),(4-3),上式表明,特征方程的根随着变量K的变化而变化,如果令K从零变化到无穷,可以用解析的方法求出闭环系统极点的全部数值,将这些数值在s平面上标出,并用光滑的线连接,如图4.2所示,图中的粗实线为根轨迹,箭头表示随着K值的增加,根轨迹的变化趋势,而标注的数值为代表与闭环极点位置相应的K值。,对图4.1所示的例子,在推导特征根和可调参数之间的关系时,根轨迹可用解析法绘制。但对于高阶系统,很难写出特征根与参数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控制系统分析法的关键就是要有一种简单、实用的根轨迹绘制方法,以便在特
4、征方程根的解析表达式不易写出时,利用根轨迹图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4.1.2 根轨迹的条件,闭环系统传递函数如图4.3所示,图4.3 闭环控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4-4),特征方程为,或,满足上式的s点均为闭环系统的特征根(闭环极点),反过来,根轨迹上的所有点均必须满足式上式。上述式子称为根轨迹的基本方程。上式中G(s)H(s)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一般情况下开环传递函数写成零、极点形式为,(4-6),(4-5),(4-7),闭环特征方程为,上式中,分别为控制系统的开环零点和极点,他们可以是复数范围内的任何数。开环传递函数分子有理式的阶数是m,分母有理式的阶数是n。当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写成
5、上述形式时,称为根轨迹增益,为参变量,其值从零变化到无穷大。,(4-8),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还可以写成下述时间常数的形式,上式K中称为系统的开环增益。注意K和K*的区别。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方法就是根据系统的开环零点,极点以及根轨迹增益来获得系统闭环极点的轨迹。因此,通常用(4-8)所示的具有开环零、极点形式的开环传递函数来绘制根轨迹。式(4-8)称为系统的根轨迹方程。,(4-9),因为G(s)H(s)为复变量s的函数,式(4-8)可表示成模值方程和相角方程,式中,(4-11),(4-12),复平面上的s点如果是闭环极点,那么它与开环零、极点所组成的向量必须满足上式的模值条件和相角条件。从上式可以
6、看出,根轨迹的模值增益条件与根轨迹增益K*有关,而相角条件与K*无关。我们说,相角条件是确定s平面上根轨迹的充分必要条件,这就是说,绘制根轨迹时,可用相角条件确定轨迹上的点,用模值条件确定根轨迹上该点对应的K*值。,4.2绘制系统根轨迹的基本法则,4.1节介绍了根轨迹的基本概念,根轨迹的条件和用解析法和试探法绘制根轨迹的方法。利用解析法和试探法绘制根轨迹对于低阶系统是可行的,但对于高阶系统,绘制过程是很繁琐的,不便于实际应用。本节先讨论以根轨迹增益K*作为参变量时的180和0等相角根轨迹的绘制规则,然后介绍系统其他参数作为参变量时的根轨迹绘制方法。,4.2.1 等相角根轨迹的绘制规则,负反馈控
7、制系统的典型结构图如图4.3所示。其开环传递函数和根轨迹方程式分别如式(4-7)和式(4-8)所示。当根轨迹增益K*大于零时,根轨迹的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分别如式(4-11)和式(4-12)所示。这种情况下绘制的根轨迹称为180等相角根轨迹,下面讨论绘制180等相角根轨迹的基本规则。,规则1 在平面上将系统所有的开环零点以“O”表示,开环极点以“”表示。规则2 根轨迹的分支数,起点和终点。根轨迹的分支数(闭环极点数)与开环有限零点数m和有限极点数n中的大者相等,它们是连续的并且对称于实轴。根轨迹的分支起始于开环极点,终止于开环零点。分支当K*从零到无穷大变化时,闭环极点在s平面上所形成的轨迹;起
8、点对应于根轨迹上K*=0的点;终点对应于根轨迹上K*=的点。,规则3 实轴上的根轨迹。若实轴上某一线段右边的所有开环零极点的总个数为奇数,则这一线段就是根轨迹。规则4 根轨迹的渐近线。当开环有限极点数n大于有限零点数m时,有n-m条根轨迹分支趋于无穷远处并且无限接近于某一直线(渐近线)。该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为,夹角为:,【例4.1】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解 1.系统开环极点p1=0,p2=0,p3=-2,p4=-4,开环零点为在z1=-1。将上述的开环零、极点分别用“”“O”在s平面的直角坐标系中进行标注。2.根轨迹的分支数有4条。对称于实轴,起始点为开环极点,终止点为开环零点和无穷远处。3.实
9、轴上的根轨迹段为-2,-1,-4,-。4.渐近线有n-m=3条,交角为,试根据已知的四个基本规则,确定绘制根轨迹的有关数据。,交点为,图4.6 例4.1渐近线图,规则5 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离点和汇合点。两条或两条以上根轨迹分支在复平面上某一点相遇后又分开,则该点称为根轨迹的分离点或汇合点。通常当根轨迹分支在实轴上相交后进入复平面时,习惯上称为该相交点为根轨迹的分离点,反之,当根轨迹分支由复平面进入实轴时,它们在实轴上的交点称为汇合点。,分离点和汇合点的坐标是下式(4-21)或式(4-22)的解,式中,或,其中zj为各开环零点的数值;pi为各开环极点的数值。,(4-21),(4-22),【例4.
10、2】已知单位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计算根轨迹的分离点和汇合点,以及分离点和汇合点处的根轨迹增益。,解 首先将系统写成开环传递函数零、极点的形式,式中,是根轨迹增益。,令A(s)=s+4,B(s)=(s+1)(s+2)=s2+3s+2,则A(s)=1,B(s)=2s+3。代入A(s)B(s)-A(s)B(s)=0中,得s2+8s+10=0解出上式的根为s1-1.55,s2-6.45。根据规则2,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布为-,-4和-2,-1,从而可知s1是实轴上的分离点,s2是实轴上的汇合点。分离点和汇合点处的根轨迹增益分别为:,规则6 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若根轨迹与虚轴相交。则交点上的K*
11、值和值可用两种方法求得。(1)劳斯判据;(2)令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中的s=j,并令虚部和实部分别为零而求得。,【例4.3】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绘制系统的根轨迹。解:(1)系统的开环极点为0,-1,-2是根轨迹各分支的起点。由于系统没有有限开环零点,三条根轨迹分支均趋向于无穷远处。(2)系统的根轨迹有n-m=3条渐进线,渐进线的倾斜角为,取式中的k=0,1,2,得a=/3,5/3。,渐进线与实轴的交点为,三条渐近线如图4-13中的虚线所示。(3)实轴上的根轨迹位于原点与1点之间以及2点的左边,如图4-13中的粗实线所示。(4)确定分离点。由式(4-21)得,解得,由于在1到2之间的实轴上没有
12、根轨迹,故s2=1.577显然不是所要求的分离点。因此,两个极点之间的分离点应为s1=0.423。(5)确定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方法一 利用劳斯判据确定闭环特征方程为,劳斯列表为 s3 1 2 s2 3 K*s1 s0 K*由劳斯判据,系统稳定时K*的临界值为6。相应于K*=6的频率可由辅助方程,确定。,解之得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为。根轨迹与虚轴交点处的频率为,方法二 令s=j代入闭环特征方程式,可得,即,令上述方程中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等于零,即,,,有以上规则即可概略绘制出系统的根轨迹图。用MATLAB程序绘制出的根轨迹图如图4.7所示。MATLAB程序为:y=zpk(,0-1-2,1);rloc
13、us(y),所以,图4.7 例4.3的根轨迹图,规则7 根轨迹的出射角和入射角。开环复极点处,根轨迹的切线与正实轴的夹角为出射角,以 标志;开环复零点处,根轨迹的切线与正实轴的夹角为入射角,以 标志。这些角度可按如下关系式求出,(4-28),试确定根轨迹离开复数开环极点的出射角和进入复数开环零点的入射角。解 由给出的传递函数知,系统的开环极点为:p1=0,p2=-2.5,p3=-0.5+1.5j,p4;开环零点为z1=-1.5,z2=-2-j,z3=-2+j。先求出射角,作各开环零、极点到复数极点-0.5+1.5j的向量,并测出相应角度,如图4.8(a)所示。按式(4-26)算出根轨迹在极点-
14、0.5+1.5j处的出射角为,【例4.4】设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根据对称性,根轨迹在极点处的出射角为-79。用类似的方法可算出根轨迹在复数零点-2+j处的终止角为149.5。各开环零、极点到-2+j的向量相角如图4.8(b)所示。,图4.8 例4.4根轨迹的入射角(a)和出射角(b),规则8 闭环极点之和。系统的闭环特征方程在nm的一般情况下,可以有不同形式的表示,式中,si为闭环特征根。当n-m2时,特征方程第二项系数与K*无关,无论K*取何值,开环n个极点之和总是等于闭环特征方程n个根之和。在开环极点确定的情况下,这是一个不变的常数。所以开环增益K增大时,若闭环某些根在s平面上向左移动,
15、则另一部分必向右移动。,(1)试确定该系统根轨迹的分支数、起点和终点,并标示系统的起点和终点。(2)实轴上的根轨迹。(3)根轨迹的渐近线。(4)规制系统的根轨迹。解:(1)系统中分子的阶次m=1,分母的阶次n=3,根轨迹分支数为3;,【例4.5】设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2)确定实轴上的根轨迹:实轴上区域-1,0和-4,-2为根轨迹(3)由规则4确定根轨迹的渐近线:渐近线与实轴的夹角,根据规则2,根轨迹的起点为开环极点,p1=0,p2=-1,p3=-4终点为开环零点z1=-2(有限零点)和无穷零点z2=,z3=。,渐近线与实轴的交点,(4)由以上规则可以绘制出系统的概略根轨迹图。如图4.9是用M
16、ATLAB程序绘制的根轨迹。MATLAB程序为:y=zpk(-2,0-1-4,1);rlocus(y),图4.9 例4.5题的根轨迹图,综上所述,在给定系统开环零点和极点的情况下,利用本节介绍的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可以较迅速地绘制出根轨迹的大致形状和变化趋势。如果对某些重要部分的根轨迹感兴趣,比如靠近虚轴和原点附近的根轨迹,可根据相角条件精确绘制。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系统的不同,绘制系统的根轨迹不一定要用到全部绘制规则,有时只用部分规则就可以绘制出完整的根轨迹。,4.2.2 0根轨迹的绘制规则,自动控制系统主反馈都是负反馈,但在复杂系统中可能存在着局部的正反馈回路。一方面组成系统的某些部分本身
17、可能具有正反馈结构;另一方面在特定的情况下,正反馈可以被用来改善系统的性能。众所周知正反馈回路本身一般不稳定,局部闭环有位于右半s平面的极点,这时绘制的根轨迹称为0根轨迹。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控制系统为非最小相位系统,而且非最小相位系统中包含s最高次幂的系数为负的因子,根轨迹也是0根轨迹。0根轨迹的绘制方法,与180根轨迹的绘制方法略有不同。以正反馈系统为例,如图4.11所示,其中内回路采用正反馈,这种系统通常由外回路加以稳定.,图4.11 具有正反馈内环的系统结构图,正反馈回路的闭环系统传递函数为,于是,得到正反馈系统的根轨迹方程,一般情况下正反馈内环的开环传递函数写成零、极点形式,上式可以等效
18、为下列两个方程,前者称为0根轨迹的相角条件,后者叫做0根轨迹的模值条件。,与180根轨迹的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相比较,两者的幅值条件相同,而相角条件不同。因此,180常规根轨迹的绘制规则,原,则上可以应用于零度根轨迹的绘制,但在与相角条件相关的一些规则中,需作适当的调整。需要调整的根轨迹的规则如下:规则3中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布应改为:若实轴上某一线段右边的所有开环零极点的总个数为偶数,则这一线段就是根轨迹。规则4中渐近线的交角应改为,(4-29),规则7中根轨迹的出射角和入射角应改为:,除上述三个规则外,其他规则不变。,(4-30),(4-31),【例 4.6】非最小相位系统如图4.12所示,试
19、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图。,图4.12 例4-7的系统结构图,解 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其中:,根据零度根轨迹的绘制规则绘制根轨迹规则1 在图4.13中分别用“”和“O”分别标识开环极点和开环零点。,图4.13 例4-7系统的根轨迹图,规则2 根轨迹的分支数为2;起始点为p1=0,p2=-1;终止点为z1=0.5和无限零点。,规则3 确定实轴上的根轨迹为-1,0和(0.5,+)规则4 根轨迹的渐近线为n-m=1条,其交角为,说明渐近线与实轴重合。规则5 为求根轨迹的分离点和汇合点,令A(s)=s-0.5,B(s)=s(s+1),代入A(s)B(s)-A(s)B(s)=0中,整理后解出上式的根为s1=
20、-0.365,K1*=0.268 为分离点;s2=1.365,K2*=3.73 为汇合点,将s=j代入上式闭环特征方程并整理得,规则6 确定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为:,令实部,虚部分别为零,得:,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为,对应的临界根轨迹增益为,系统的稳定范围为,或,4.2.3 参量根轨迹,上面两节介绍的根轨迹的基本绘制规则,是以根轨迹增益K*作为参变量而得出的,这种在实际中最常见,但有时需要研究根轨迹增益K*以外的其他参数,如开环零、极点,时间常数和反馈系数等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这种根轨迹称为参变量根轨迹,又称为广义根轨迹。,如果选择其他参数,如某一参数A为可变量时,用特征方程中不
21、含A的项除以特征方程得到如下形式,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为,等效开环传递函数中A的位置与原开环传递函数中K*的位置相当,这样就可按前述绘制以K*为参变量的方法来绘制以A为参变量的根轨迹。,则,为等效开环传递函数,即,试绘制K=6,T从零到无穷大变化时系统的根轨迹。解 系统特征方程为,【例4.7】已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除以特征方程,得:,其中,K=6T,由于K所处的位置与G(s)H(s)中K*所处的位置相当,可以按以K*为参变量绘制根轨迹的方法来绘制以K=6T为参变量的根轨迹。,等效开环传递函数为,当K=6时,根据前面介绍的绘制规则可得系统的根轨迹如图4.14所示。,图4.1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原理 轨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20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