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PID.ppt
《自动控制原理-PID.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动控制原理-PID.ppt(3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系统校正,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体系结构,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导 读为什么要介绍本章?初步设计出的系统一般来说是不满足性能指标要求的。一个很自然的想法就是在已有系统中加入一些参数和结构可以调整的装置,来改善系统特性。从理论上来讲这是完全可以的,因为加入了校正装置就改变了系统的传递函数,也就改变了系统的动态特性。,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设计过程,设计一个自动控制系统一般步骤:,根据任务要求,选定控制对象,性能指标要求,确定系统的控制规律,设计出满足这个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系统校正,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2、,稳态误差ess,动态指标,上升时间tr、调节时间ts、峰值时间tp、超调量、,1.时域指标,稳态指标,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开环频域指标,包括截止频率c、相位裕度和幅值裕度h。闭环频域指标,包括闭环谐振峰值Mr、谐振频率r和带宽频率b。,2.频域指标,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1)串联校正:一般接在系统误差测量点之后和放大器之前,串联接于系统前向通道之中。(2)反馈校正:从系统原有部分引出反馈信号,与原有部分或其一部分构成局部反馈回路,并在局部反馈回路内设置校正装置,这种校正方式称为反馈校正或并联校正。,串联校正,反馈校正,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
3、3)前馈校正:又称顺馈校正,是在系统主反馈回路之外采用的校正方式。前溃校正装置分两种情况:其一,接在系统给定值之后及主反馈作用点之前的前向通道上,如图(a);,(a)前馈校正(对给定值处理),其二,接在系统可测扰动作用点与误差测量点之间,如图(b)。,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b)前馈校正(对扰动的补偿),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4)复合校正:在反馈控制回路中,加入前馈校正通路,组成有机整体。,(a)按扰动补偿的复合控制方式(b)按输入补偿的复合控制,第六章 线性系统的校正方法,自身无放大能力,通常由RC网络组成。,常由运算放大器和RC网络共同组成。,PID(Proportional
4、 Integral Derivative),微分,还记得比例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吗?,比例系数KP=2的simulink模型图,P(Proportional)环节,成比例放大的不仅有输入信号,还有偏差信号。,实验二、典型环节simulink仿真,1、P(Proportional)控制器,1、P(Proportional)控制器,传递函数为:,KP1:对系统性能有着相反的影响。,实施P控制律。相应的控制器称作P控制器,又叫比例控制器.,Gc(s)=Kp,0(),(),c,c,L0(),L()/dB,3,L(),Lc(),G0(s)曲线如图,KP1:,c(),G0(s)幅频特性曲线上
5、移,相频特性曲线不变,(),穿越频率,相位裕量,稳态误差。,结论:随着Kp值的增加,系统的响应速度加快,但系统的超调量也随之增加,调节时间也随之增长,当Kp增大到一定值,系统不稳定。,详见附件:探究PID控制器对控制系统的影响XQ,1、P(Proportional)控制器,特点:1、比例控制器实质上是一个放大器。2、比例控制器只改变信号的增益而不影响其相位;3、在串联校正中,加大控制器增益Kp,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稳态误差),但会降低系统的相对稳定性(相位裕量),甚至可能造成闭环系统不稳定。因此,在系统校正设计中,很少单独使用比例控制规律。,2、I(Integral)控制器,Ti积分时间,I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动控制 原理 PID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20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