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氮除磷与微生物学原理.ppt
《脱氮除磷与微生物学原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脱氮除磷与微生物学原理.ppt(3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第二十三讲,第二篇 第十章 污废水深度处理和微生物污染源水预处理中的微生物学原理(1),第一节 污废水深度处理脱氮、除磷与微生物学原理,一、污废水脱氮、除磷的目的和意义 氮、磷是藻类生长的限制因子,水体中氮、磷浓度增高会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事实上,现在水体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据报道,1991年我国共发生赤潮38次,1992年增加至50次,造成鱼类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对海洋渔业资源造成水体溶解氧下降。此外,饮用水中硝态氮超过10mg/L会引起婴儿的高铁血红蛋白症。,为此,对于水体中氮、磷的去除已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国家对废水氮、磷都制订了严格的排放标准。常规的活性污泥主要去
2、除废水中含碳化合物,而对氮、磷去除率很低。鉴于此情况,废水的脱氮除磷技术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微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由于具有处理效果好,处理过程稳定可靠、处理成本低,操作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得到广泛运用,为水体中氮、磷的去除提供了有效手段。,今后,微生物脱氮除磷技术的发展方向就目前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开放、研制和采用成本低廉、效果稳定的新工艺。2、微生物除磷工艺如果同时具有脱氮能力将比单纯的除磷工艺具有更大市场。脱氮需要较长的停留时间,使糸统达到硝化,但糸统中NO3的存在将影响积磷菌的厌氮放磷,泥龄长也会降低除磷效果,所以在一个糸统中如何兼顾脱氮除磷使糸统同时达到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是一个值得研究的
3、问题。,3、利用微生物技术强化脱氮除磷过程,提高处理效果。生物脱氮系统中由于硝化细菌世代时间长,容易从系统中流失,受低温等不利的环境条件影响较大,所以常常达到良好硝化效果而影响系统脱氮效率,除了使用生物膜系统外,在活性污泥系统中使用投菌法,即在需要时或定期向系统投加硝化细菌也是一条有效途径。目前已有研究者在研究硝化菌的大量培养技术。在生物除磷系统中也可通过投加积磷菌制剂来提高或保持系统的除磷效果。,二、天然水体氮、磷的来源有下面几个方面:1、来自城市生活污水;2、来自农业施肥(氮)和喷洒农药(磷);3、来自工业废水(化肥厂、印染厂、焦化厂及洗涤剂等生产废水);4、食品加工、罐头食品加工及被服洗
4、涤服务行业的废水;5、禽畜粪便水,三、微生物脱氮工艺、原理及其微生物(一)微生物脱氮工艺可采用A/O(厌氧/好氧)、A2/O(厌氧/缺氧/好氧)、A2/O2(厌氧/缺氧/好氧/好氧)SBR(间歇活性污泥法)等工艺均可取得较好脱氮效果。(二)脱氮原理生物脱氮主要是通过硝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来完成的。首先利用设施内好氧段,由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作用,将NH3转化为NO3N(硝化氮)。再利用缺氧段经反硝化细菌将NO3N(硝化氮)反硝化还原为氮气(N2),溢出水面释放到大气,N2参于自然界物质循环。水中含氮物质大量减少,降低出水潜在危险性。,(三)硝化、脱氮微生物亚硝化细菌和硫化细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在污
5、水处理糸统和自然环境中,硝化细菌有附着表面和在细胞束内生长的倾向,形成胞囊结构和菌胶团。(1)氧化氨的细菌为专性好氧菌,在低氧压下能生长。化能无机营养,氧化NH3为HNO2,从中获得能量供合成细胞和固定CO2。在最适条件下(温度2530,PH为7.58.0)亚硝化球菌的世代时间为810h。亚硝化螺菌的世代时间为24h。,(2)氧化亚硝酸细菌大多数氧化亚硝酸细菌在PH7.58.0,温度2530,其世代随环境可变,由8h到几天。(3)硝化段的运行操作:硝化细菌的世代时间普遍比异养菌的世代时间长,为了硝化作用彻底,保证有足够数量活性强的硝化细菌(107个/mL以上),在运行操作上要掌握几个关键。,泥
6、龄(即悬浮固体停留时间SRT)是重要控制指标,可通过排泥控制泥龄,一般控制在五天以上,泥龄要大于硝化细菌的比生长速度。否则,泥龄过短硝化细菌会流失,硝化速率低。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有利于硝化作用。要供给足够氧,处理生活污水时,溶解氧一般控制在1.22.0mg/L为宜.工艺废水则要看废水的有机物浓度(COD和BOD)和NH3含量的高低,适当提高溶解氧。,控制适度的曝气时间(或说水力停留时间),普通的活性污泥法的曝气时间为46h甚至8h。在硝化过程中,消耗了碱性物质NH3,生成HNO3,维持碱度,中和HNO3,使PH维持在偏碱性(PH7.58.0),满足硝化细菌对PH的需要。温度,大多数硝化细菌生长的
7、最适温度为2530,低至-5,高至60。可以将它们应用于污水和废水生物处理中。,2、反硝化作用段细菌(1)反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是所有能以NO3最终电子受体,将HNO3还原为N2的细菌总称。种类很多,其中的假单孢菌属内能进行反硝化的种最多。(2)反硝化段运行操作 反硝化段运行操作关键指标有:PH:硝化反应在消耗碱,如果污水中没有足够的碱度,则随着硝化的进行,PH会急剧下降,而且硝化细菌对PH十分敏感,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分别在PH7.07.8和活性最强,PH值在这个范围以外,其活性便急剧下降。可见PH是影响硝化速度的重要因素。,PH值也影响反硝化的速率。不同的学者以不同的反硝化细菌或不同来源的污
8、泥进行试验,所报道的最适PH值范围略有不同,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反硝化的最佳PH范围在中性和微碱性。由于反硝化作用是由各种非专性反硝化细菌共同参于下进行的,所以水糸中PH值的影响并不明显。,环境的PH值可影响到反硝化的最终产物。当PH低于6.06.5时,最终产物以N2O占优势;当PH值大于8时,会出现NO2-的积累,且PH值越高,NO2-积累越多,经深入研究,发现这是因为PH抑制了亚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而对硝酸盐还原酶的活性影响不大所致。生物脱氮过程中,通常把硝化段运行的PH值控制在7.28.0之间,反硝化段P控制在7.59.2之间。,温度:硝化反应速度受温度影响很大,其原因在于温度对硝化细菌的增殖
9、速度和活性影响很大。两类硝化细菌的最宜温度为30左右。研究表明温度对反硝化速度的影响大小与反硝化设备的类型(微生物悬浮生长型或固着型)、硝酸盐负荷率等因素有关。,溶解氧:溶解氧浓度影响硝化反应速度和硝化细菌的生长速度。硝化过程的溶解氧浓度,一般建议应维持在1.0mg/L2.0mg/L。溶解氧对反硝化脱氮有抑制作用,其机制为阻抑硝酸盐还原酶的形成或者仅仅充当电子受体从而竞争性地阻碍了硝酸盐的还原。虽然氧对反硝化脱氮有抑制作用,但氧的存在对能进行反硝化作用的反硝化菌却是有利的,因为这类菌为兼性厌氧菌,菌体内的某些酶糸统组分只有在有氧时才能合成,因而在工艺上最好使这些反硝化菌(即污泥)交替处于好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微生物学 原理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5818882.html